⑴ 九江同文中學均衡生與折校生分別是什麼意思
均衡生是指在中考分數線下的在學校排名較高的學生可按正取內生錄取。每個學校都有一定容的名額,由電腦自動選擇,根據排名由高到低。
擇校生是對學校招生計劃的補充,學校的錄取方式是以志願為順序,以分數為依據,擇優錄取,招滿為止。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長希望進入理想的學校,即使低於最低錄取分數線也強烈要求進學校學習,對這種情況,學校也會考慮他們的需求,這部分學生也叫擇校生。
均衡生就是正常考取的學生,擇校生就是另外途徑進入學校學習的,比如花錢之類的。
⑵ 九江同文中學附近一帶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有個能仁寺,環湖公園 ,
⑶ 九江市同文中學高中有哪些班
普通,實驗,還有零班,也就是最好的班。。
⑷ 九江火車站至同文中學怎麼走
也是考公務員的咩抄.
大都要轉車襲的。
你可以在火車站外廣場坐5路到窯家窪那的青年路.
就是湖濱小區附近路口.
聯勝門口作8路可以直接到二中門口。
不過我忘記這到的是南門還是北門了,靠湖的正門就是的。
要不遠點101 102 103 104 什麼到正街,在轉來轉去的。
我比較推薦上面的哈。
實在點坐的士,會從火車站下面走或者15路那路線過去。
我上次坐好象是7,8元.
⑸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學就是晨光中學嗎
不是的。九江同文中學是九江二中,有初中有高中,九江晨光中學位於九江一中校區內但不屬於九江一中,晨光中學只有初中!
⑹ 九江市同文中學地址是怎麼回事
九江市同文中抄學,就是襲九江市二中,據我所知有兩個門,所以你在網上會查到兩個門牌號碼了,
一個門在能仁寺對面,也是九江第一人民醫院附近,不太起眼,但是離鬧市近,無論您從哪裡來,只要到了九江市區,打個的就能到,九江是一座可愛的小城,打的費用也不貴,希望您考試順利,順便也在九江游覽一下,呵呵,九江歡迎您
⑺ 九江市同文中學的同文歷史
九江,匡廬擁翠,彭蠡漁歌,長江通途,物阜民淳。歷史上,人物薈萃,文化發達,
享有「真如過化之地,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近代九江歷史開始劇變的年代。近代九江,依據1858年《天津條約》,開埠通商。開埠後的九江在與外商的競爭中,近代經濟在發展;在歐風美雨的洗禮下,中西文化在交融,社會風氣和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同文中學和儒勵女校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
140年前,1867年,美籍衛理公會傳教士赫爾利和陶理從福建來到九江,他在九江租界地城外土橋口(就是現在的湓浦路)建立教室,創辦了「埠閬小學」。1881年,美籍德人傳教士庫思非來到九江,掌理埠閬小學校務,並在新選的校址廣植花木,開辟操場,建築校舍,充實設備,正式興辦小學、中學兩級體制的學校,取《中庸》中「普天之下,車同軌,書同文」之意,取名為「九江同文書院」。1905年,同文增設大學,取名為「九江南偉烈大學」,又稱 「南偉烈書院」。九江南偉烈大學分預科、專科兩類。1917年,因學校經濟困難,創辦了12年的南偉烈大學不得不忍痛停辦,重新改為三三制的完全中學,更名為「九江同文中學」。
在九江近代開埠和西方文化沖擊的背景下,1872年秋,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婦女外洋佈道團傳教士昊格矩(Gertrude Howe)來到九江,1873年元旦,號稱「美以美會婦女外洋佈道會西渡第一人」的昊格矩女士在九江創辦女子半日小學,1876年,改名為桑林書院。
1898年,傳教士李愷德為校長,在職三十四年,改半日女校為全日制學校。1907年9月,增設中學部。同年,為紀念美國密歇根州(Michigan)新華報副主筆儒勵女士(Rulison),學校正式更名為儒勵女子中學。儒勵女子中學開九江女學之先河,這也是江西省最早的女校。
1938年,因日寇逼近,九江危在旦夕,為不使學生失學,不使校史中斷,同文中學和儒勵女中歷盡艱險,分別遷至重慶外郊璧山縣和四川資中(1940年又遷遂寧),堅持辦學。
1949年5月17日,在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隆隆炮聲中,九江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九江解放,同文儒勵也獲得新生。1950年6月10日,人民政府接管儒勵女中,更名為「江西省立潯陽女子中學」;1950年6月11日,同文中學舉行收回教育主權典禮大會,人民政府正式接辦,更名為「江西省立潯陽中學」。第二年,儒勵女中與九江同文中學合並。1952年,又更名為「九江市第二中學」。2001年,經九江市政府批准,「九江市二中」恢復使用原校名:九江市同文中學。
在儒勵、同文辦學歷史中,有兩位校長的貢獻之大,至今仍然是有口皆碑。吳懋誠,江西九江人,儒勵女中1915年畢業生。畢業後,進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學習,獲學士學位,後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深造,獲碩士學位返國。1929年,吳懋誠繼李愷德女士之後成為儒勵女中的第三位校長,這是國人擔任儒勵女中校長的第一人 。她主持校務24年,熱心教育,一生未婚,以校為家,對待學生如同子侄,直到1952年去世。熊祥熙,江西新建人,金陵大學學士,美國西北大學碩士,加爾第大學研究院學士。1928年,熊祥熙,出任同文中學校長。他掌校24年,直到1952年離校回滬。在主政同文中學期間,熊祥熙校長提出了「讀好書,做好人」的校訓和「讀書與做人兼重,成人與成才並舉」的辦學原則,明確要求師長的任務「培養學生道德,提高學生程度」,使其在做人與讀書方面,切實做到「一絲不苟,一步不松,一目不忘」。特別在抗日戰爭時期,熊祥熙校長帶領全體同文師生在重慶丁家坳,
蓋草房當教室,掘井取水,艱苦奮斗,堅持辦學,校風學風一如既往,師生人數高達400多名,且多為四川子弟。現在,這些同文學子雖然年已耄耋,一想起熊祥熙校長在山坡上鏟出的「法古今完人,養天地正氣」10個大字,仍然是壯懷激烈。1942年,同文中學75周年校慶,原國民黨中央副委員長、同文中學名譽董事長馮玉祥將軍親臨學校,勉慰師生,表示祝賀。
147年裡,同文堪稱愛國典範,道德教育一直是同文中學教育主要內容,強烈愛國情操一直是同文精神核心內涵,呼應「五四」運動,收回外國租界,慶祝九江解放,同文的旗幟總是率先在潯陽街頭獵獵飄盪;即便日寇鐵蹄踐踏,同文流離千里,轉至重慶璧山,也不忘堅持辦學,堅持傳播文化,堅持抗日宣傳,堅持民族救亡。
師資力量
同文現有教師213人,其中,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1人,江西省特級教師8人,全國優秀政治教師1人,省級勞模1人,享受省政府津貼專家1人,省級優秀教師、班主任10多人,國家級培訓骨幹教師9人,省級培訓骨幹教師28人,碩士研究生4人,市教學明星5人,市學科帶頭人10人,市骨幹教師近30人。高級職稱教師100人。他們是同文立於不敗之地的中流砥柱。
近20年來,同文先後榮獲: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施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先進學校,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德育示範學校,九江市狀元學校,九江市高中教學目標管理優勝單位,九江市初中教育質量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一百多項榮譽。
現任校長胡德喜同志,經歷了多種領導角色的體驗,具有非常強的崗位適應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領導才能。胡德喜同志自1984年參加工作以來,他歷任班主任、年級組長、團委書記、政教處主任、副校長、黨總支書記,尤其是,先後在兩所省重點中學擔任副校長及總支部書記。在多年的領導工作中,他積淀了深厚的學養功底,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具有前瞻性教育理念。2005年7月,胡德喜同志受命於危機與困難之中,主持學校全面工作,有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領同文中學度過了建校以來的最為特殊時期,而且取得了辦學成績的歷史新突破。2006年8月,胡德喜同志擔任同文中學校長。一年來,他頂住壓力,刻苦工作,當仁不讓地履行學校行政主管的角色,履行學校法人的角色,履行學校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導者的角色,九江市同文中學這艘航船,沿著正確的方向,重新行駛在九江和諧社會大建設的長河中。作為一個教師,胡德喜同志堅持修身立德,超越自我;理念領先,成績斐然;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教法中融匯著學法指導,教學中貫穿著育人思想。憑借著自己廣博的知識和健全的人格魅力,深刻地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他一直堅持擔任數學教學,深受學生與家長的喜愛與信任。在歷年高考中,他所帶班級的數學均分曾經名列全市第一,超出平行班達10分之多,他的學生鄒迎燕、曾潔瓊、伍驍迪獲得殷氏基金獎,呂燕還獲得市數學單科第一名、省第二名。他還是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壹級教練員,在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中,他輔導的伍驍迪、周俊儒、劉洋等學生獲得國家級二等獎,劉百川等學生獲得國家級三等獎,還有三人次獲得省級一等獎,六人次獲得省級二等獎。他在豐富的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引領課改新潮流,超越自我,他的論文不僅多次獲得省、市大獎,還被出版社收入專集中出版。1985年,胡德喜同志被評為「江西省新長征突擊手」;1988年,被評為「九江市十佳青年」;1990年,被評為「九江市優秀青年教師」;1997年,被評為「九江市十佳教師」;1998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1年,被評為「九江市學科帶頭人」。作為一個校長,胡德喜同志以同文事業的發展團結人,以民主工作的方式團結人,以尊重、理解與誠信於人的做人根本團結人,建設出了不同而和、富有戰鬥力的同文新一屆領導班子。他動員全體同文人,在特殊時期,義無返顧地承擔百年同文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積極參與學校各職能部門以及教研組、年級組的調整建設,依法治校,規范秩序;努力推行民主管理,尊重差異,充分發揮教師潛能,謀求學校發展的凝聚力。他注重文化建設,以人為本,創造出了九江市同文中學迫切需要的和諧氣氛,謀求學校發展的恆久動力。同文有理由相信,在胡德喜同志的引領、管理之下,在現任班子成員精誠團結、共同努力之下,同文中學必將更上一層樓,再創新世紀的輝煌。
⑻ 九江市同文中學和九江市實驗中學
九江市同文中學,又名九江市第二中學,是江西省一所著名學校。[1] 前身為私立內同文中學容和私立儒勵女子中學(分別創辦於1867年和1873年),是美國基督教會在中國創辦的第一批教會學校。也是京師同文館(現北京大學)在九江的分館。
幾經歷史變遷,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兩校並於1951年合並為「省立潯陽中學」,後更名「九江市二中」,是江西省首批被確定的優秀重點中學。
2002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同文中學」校名。其南枕甘棠之濱,北鄰能仁古剎,前瞻匡廬秀色,後聞長江驚濤,至今已歷149年。[2] 2017年11月,九江市同文中學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⑼ 九江市同文中學具體位置
我就是2中剛畢業的,你那可以坐21路 可以直接到 不過21路比較難等 要不然做100幾路都可以 就要走一段路
⑽ 我在九江同文中學農村班成績特別好,能進零班嗎
交錢找人,如果跟胡德喜有熟人或者和老師有熟人的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