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1年高等教育發展與教學改革研討會檢索了嗎
同問
2011 高等教育理工類課程教學研討會
2011 Teaching Seminars on Higher Ec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文章《Feasibility Studies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Zhejiang MICE Public Training Center》檢回索號是多答少呢
『貳』 大學教育通識課程包括哪些
大學教育通識課程包括:
一、語言課程
語言課程的學習包括本國語言課程和外國語言課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數學課程
數學課程不僅能訓練人們嚴密、清晰的思維能力,同時還是現代社會人們學習其他科學的基本工具,數學課程還包括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
三、文學與藝術課程
文學與藝術課程的學習能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判斷能力。可以說是鑒別藝術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歷史與文化課程
學習歷史與文化課程能獲得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知識,同時也能正確認識宇宙、社會以及我們自身。能更好的學會用歷史分析的方法看待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五、社會分析課程
社會分析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把握社會運行的機制和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
六、道德思考課程
道德思考課程能使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義。道德思考課程中還包括科學與技術課程和體育課程。
(2)2013高等院校教育與教學研討會擴展閱讀: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其一,從通識教育的性質角度加以闡述。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通識教育是「非專業、非職業性的教育」;通識教育是對所有大學生的教育;通識教育是一種大學理念,即整個大學的辦學思想;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同義,通識教育的實質就是對自由與人文傳統的繼承。
其二,從通識教育目的的角度進行闡述,如:「通識教育指非職業性和非專業性的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健全的個人和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通識教育作為大學的理念應該是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層的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
其三,從通識教育的內容角度進行論述。如:「給20歲-25歲的青年一種關於人類興趣的所有學科的准確的、一般性的知識」;「通識教育是一種使學生熟悉知識主要領域內的事實的思想的教育類型」。
這類定義認為,通識教育是關於人的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非專業性的、非職業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為職業作準備的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圍寬廣全面。
意義:
1、通識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學普遍接受的國際化議題,因而應當引起中國教育界的充分重視。如果對通識教育沒有國際化的認同,就會在相當程度上失去話語權,失去國際共識,從而也就失去國際交流的一些前提。
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使通識教育溶入中國高等教育的基礎概念中,從而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通識教育實際上是素質教育最有效的實現方式。在通識教育中,貫徹「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素質教育」,把通識教育分解成哲學社會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自然科學與技術素養、美學藝術素養、實踐能力素養等五大模塊。
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跨學科、跨專業自由選課,充分發展個性,博學多識;鼓勵學生從難、從嚴、從自己實際出發自主選課,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素質。
3、通識教育也是「大學精神」的課程實現方式。現代大學,大多數都貫徹和踐行著「民主、科學、真理、正義、自由、寬容」的大學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需要大學體制保證來實現,同樣需要課程體系來實現。
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力圖把學生培養成崇尚科學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義,尊重他人善於溝通並能「仰望星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