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根據埃里克森心理發展階段論,中學生和小學生面臨的主要危機各是什麼因而,教育
小學生處在潛伏期~ 主要是勤奮感與自卑的矛盾~ 教育應該鼓勵發展兒童的勤奮感~ 而中學時主要出在青春期~ 矛盾是同一性(identity)建立與同一性混亂~ 要注意人生規劃的培養以及對自己的認識。這個時候還涉及到之前四個階段的危機解決情況~故也可對之前四個階段的品質進行修正~ 同一性問題的最終解決是確定職業理想。(大多同一性的建立會一直持續到成年早期,成家立業之前)
以下是Erikson的畢生發展理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它也告訴每個人你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⑴口唇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
此時不要認為嬰兒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動物,只要吃飽不哭就行,這就大錯特錯了。此時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因為這期間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志生命誕生的怒吼。」
⑵肛門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沖突
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沖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范的任務,即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訓練兒童大小便,使他們對骯臟的隨地大小便感到羞恥,訓練他們按時吃飯,節約糧食等;另一方面兒童開始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的進食、排泄方式,所以訓練良好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孩子會反復應用「我
」、「我們」、「不」來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決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這將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反之,若過分嚴厲,又會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問題,才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埃里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
⑶游戲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沖突
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
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埃里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⑷潛伏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沖突
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另外,如果兒童養成了過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而對其他方面木然處之,這種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說:「如果他把工作當成他惟一的任務,把做什麼工作看成是惟一的價值標准,那他就可能成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闆們最馴服和最無思想的奴隸。」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埃里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⑸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沖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沖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這種統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這種自我感覺與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覺相稱,很明顯這將為一個人的生涯增添絢麗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機理論用於解釋青少年對社會不滿和犯罪等社會問題上,他說:如果一個兒童感到他所處於的環境剝奪了他在未來發展中獲得自我同一性的種種可能性,他就將以令人吃驚的力量抵抗社會環境。在人類社會的叢林中,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寧做一個壞人,或乾脆死人般的活著,也不願做不倫不類的人,他自由地選擇這一切。
隨著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誠」的品質。埃里克森把忠誠定義為:「不顧價值系統的必然矛盾,而堅持自己確認的同一性的能力。」
⑹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沖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系的風險。因為與他人發生愛的關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體。這里有自我犧牲或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在戀愛中建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系,從而獲得親密感,否則將產生孤獨感。埃里克森把愛定義為「壓制異性間遺傳的對立性而永遠相互奉獻」。
⑺中年期(25~65歲):生育對停滯的沖突
當一個人順利地度過了自我同一性時期,以後的歲月中將過上幸福充實的生活,他將生兒育女,關心後代的繁殖和養育。他認為,生育感有生和育兩層含義,一個人即使沒生孩子,只要能關心孩子、教育指導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沒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貧乏和停滯,是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他們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關心他人(包括兒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和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造力的品質。
⑻老年期(65歲以上):完滿感與絕望的沖突
由於衰老過程,老人的體力、心車和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沖突。
當老人們回顧過去時,可能懷著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別,也可能懷著絕望走向死亡。自我調整是一種接受自我、承認現實的感受;一種超脫的智慧之感。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調整大於絕望,他將獲得智慧的品質,埃里克森把它定義為:"以超然的態度對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對死亡的態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階段和第1階段首尾相聯,構成一個循環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認為,在每一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中,解決了核心問題之後所產生的人格特質,都包括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品質,如果各個階段都保持向積極品質發展,就算完成了這階段的任務,逐漸實現了健全的人格,否則就會產生心理社會危機,出現情緒障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⑵ 中學生陷入情感危機不學習怎麼辦
這個就比較難辦了
說教是沒有用的
只能放鬆一點
然後許一些獎勵什麼的
反正不要硬來就對了
⑶ 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及對策研究
目前國際國內對《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及對策研究》課題的研究均相當重視,拿國內來說,許多學校都出台了高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案,譬如致遠高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即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⑷ 初3中學生如何樹立 危機意識
現在的學生衣食無憂,,什麼東西得來都太容易了。現在你可以給她買。讓他去顯唄去攀比。。。但畢竟不是他自己的。。沒有能力,以後也就看著別人穿,自己有什麼,要讓他知道自己很渺小。需要自己獨立起來。需要學習知識,你覺得他什麼東西的來的簡單了,就叫他自己想辦法。家長是引導的。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是打基礎的,現在的一切都是為了將來。到了大學才是人際交往的關鍵,到了大學才是花花世界的開始,看你怎麼引導,和給他好的前景
⑸ 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當代中學生該怎麼做
該省的就要省,現在的錢不好賺,所以現在的錢就是最值錢的時候了。
努力讀書,將來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為家人、為自己出一份力,有知識才有財富。
⑹ 面對金融危機中學生具備哪些素質這些素質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作用)
金融危機說實話離中學生還比較遠,等你們成長起來並參加工作的時候,金融危版機早已經結束並進權入復甦期了。而且80後這一批人屆時都已經30多歲了,90後的就業壓力明顯要比現在小,所以說你們那時候應該能趕上一個比較好的時候了。
關於能力方面,雖然涉及面很廣,但歸根結底,就是「努力」二字,俗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下功夫,無論你在什麼崗位上,都會贏的大家的尊重,外加自己再有點天賦,比較會為人處世,你說到時候你不成功誰成功呢?
別怕失敗,無論什麼事,只要你把最壞處想到了,並且對自己說:「充其量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再壞還能壞到那裡去?」你就有勇氣去闖了。
我討厭網上對90後的整體批判,正如我當年上中學時人們對80後的批判一樣,每個年代都有很多人,有好有壞,不能以偏概全,而且每個人都是從這個年齡過來的,誰當年沒有青澀的時候呢?
你能年紀輕輕就考慮到自己的將來,說明你很善於規劃自己,一個善於規劃自己的人,就已經是一半成功者,剩下的一半就是努力與自我管理,外加1%的機遇,真誠的希望你的人生美滿幸福!
一個80後哥哥的真心話
⑺ 面對經濟危機,中學生可以做些什麼
中學生普遍沒有經濟能力,最主要還是要好好學習,為經濟危機過去以後的新時代做准備。
多為父母排憂解難,不要大手大腳的花錢,揚程艱苦樸素的好習慣。
⑻ 我是一個初二的中學生了,最近金融危機了,開網店爸媽不讓,所以我想找一個實際的可行的賺錢理財方法
那隻有擺地攤了!每天完成功課後,去城管允許的地方支個攤,水果攤、鞋襪攤、小工具攤、充氣修理攤,都可以。天氣好,可以堅持到夜市。天氣不好,早早收攤。鍛煉能力,我覺得很靠譜!
⑼ 父母控制、父母婚姻沖突與中學生心理危機的關系:歧視知覺的中介作用
父母控制父母婚姻沖突與中學生心理危機的關系,歧視知覺的中介作用。你說的這些關回系非常的復雜,但是父答母之間如果婚姻有沖突,對中學生心理是有影響的,所以盡量要好好的處理自己的婚姻,讓兒女感覺到家庭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