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針,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區別與聯系
教育目的是國家的教育為了什麼的事情,教育方針是國家的教育堅持什麼的事專情,培養目標是國屬家的教育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的事情。國家依據教育目的制定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通過堅持和貫徹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通過追求培養目標實現教育目的並且使教育方針得到很好的貫徹,三者聯系在一起,最終是為了給國家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Ⅱ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
問題:什麼是教學目標?它和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有何關系?
回答:
教學目標是版教育者在權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他們彼此相關,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與目標根本不同,目標可以測量,而目的是不能測量的。
Ⅲ 教學目標,教育目的,教育目標,課程目標的排列順序
按照范疇由大到小的邏輯順序排列為教育目標、教育目的、教學目標、課程目標。
教育目標就是指所培養的人才應達到的標准。這個目標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標是培養人的方向和規格)。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體而可觀測的變化(或進步)。
教育目的是培養人的總目標。關繫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麼樣素質的根本性質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根據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需要和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確定。
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後,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3)教學目標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關系擴展閱讀:
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區別:
1、兩者的指導對象不同。
課程目標指導整個課程,而教學目標只是指導某一課的教學過程。
2、兩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課程目標較為抽象,是對科學課程在宏觀上的指導,教學目標則較為具體,對教學細節上的要求。
3、兩者的實施主體不同。
課程目標的實施主體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門、課程指導機構、師資培訓基地、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的編寫者與審核者、學校的專業教師和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教學目標的實施主體只包括擔任課程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教輔人員以及全體接受課程教育的學生。
4、兩者的靈活程度不同。
課程目標往往是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反復研討、推敲的結果,具有導向作用。課程目標一旦確立,輕易不會改動。
而教學目標往往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和對實際教學狀況的把握來制訂的,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門課程在某學期、某堂課甚至某個教學活動環節上的教學目標是可以隨時隨地調整更新的。
Ⅳ 三,簡答題1.什麼是教學目標它和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有何關系
問題:什麼是教學目標?它和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有何關系?
回答:內
教學目標是教容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他們彼此相關,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與目標根本不同,目標可以測量,而目的是不能測量的。
Ⅳ 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一、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不能只是確定學生要學的主要語言知識點。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需要學什麼、怎樣學和為什麼學,就無法確定教學目標的明確性。
教學目標實際涵蓋了「教」與「學」兩個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准或質量規格。教學目標要解決的內容及其功能可通過以下來表示:教學目標確定學習內容指導教師採取教學活動明確學習要達到的水平導學導教導測量。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中心內容,是教師在分析學生需要、知識准備,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以及完成任務的教學條件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教學思想和學習理論而設計的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的一種預測。這種預期的學習結果往往以發生在學生身上的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作為指標。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就成為教師選擇教學策略、開發教學媒體,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以及實施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准繩和歸宿,目標設定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面對兩個現實問題:一是教學目標由誰確定,二是教學目標為誰確定。這涉及到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等基本理論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一般都體現得比較好,但學生的主體作用卻往往體現得不夠。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處理、獲得意義的,他人無法替代。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無論怎樣科學,教學內容無論怎樣精彩,教學形式無論怎樣新穎,如果離開了學生主體的能動參與,教學目標終將難以達成,教學活動也將難以順利進行。所以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在考慮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環境以及教師的自身特點外,還要以學生的實際為根據,以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應該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教學內容所蘊含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靜態的有限目標。它通常由課程標准規定,由教學任務來體現,且能在課前進行預設。二是在教學活動中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發出來的生成性目標。它是動態和無限的,難以在課前確定。預設的目標相對於學生而言是人為外加的,反映著社會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基本要求,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可以把它作為教學目標的「底線」。而生成性目標相對於學生而言是內在自發的,體現著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構成教學目標的「上限」。預設目標和生成性目標這兩部分的有機地融合,構成了完整的教學目標。無論忽視哪一方面,都會導致教學活動走向極端
——
要麼是變成「教師中心」,要麼是變成「學生中心」,這都不符合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
Ⅵ 教育目標 教育目的 培養目標 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 概念和關系
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指通過設置和實施課程將使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發展,達到什麼程度,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設置和實施課程要達到什麼教育目的,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哪些發展.
Ⅶ 教育目的 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的區別和聯系
教育目的是最高層次的的概念,它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總的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目標都要依據教育目的的制定。
培養目標是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的培養人的具體要求。
教學目標是三者中最低層次的概念,它更為具體,微觀到每堂課甚至是每個知識內容,教育目的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拓展資料:
教育目的是培養人的總目標。關繫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麼樣素質的根本性質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
根據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需要和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確定。在歷史上,因社會制度、民族文化傳統、教育思想不同而異。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古希臘雅典教育要求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斯巴達教育要求培養驍勇善戰的人。中國封建社會要求培養明人倫的士大夫。
培養目標,是指依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提出的具體培養要求。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分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等層次,其中研究生教育又分為博士和碩士兩個層次。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例如,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較好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對碩士研究生的要求是掌握本專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則要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
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高中14個學科的課程目標大都是指如下的三個方面:
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這絕不是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
Ⅷ 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教育目標,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 之間有何關系
教育目的具有社會整體性,是一個長遠目標;培養目標具有個體情況,也是一個長遠目標專;課程目標稍短期屬,是這門課程教完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具有短期性,是這一學期使學生達到什麼成績。大體可以這么區分,應該側重長遠目標教育孩子,可是學校,會注重近期目標。
Ⅸ 簡述教育目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內涵及其關系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語e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
Ⅹ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針,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區別與聯系
教育方針與教抄育目襲的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國家規定,都是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國必須統一執行的。但教育方針是對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定,它包括對教育性質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實現教育目的基本途徑等總的要求;教育目的僅是對人才的質量標准和培養規格的專門規定。因此,教育方針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之一。雖然在學術上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有嚴格區別,但在實際中兩者經常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