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伴教育應遵循的倫理學原則
可以利用「同伴教育」的有效形式,在廣泛討論和研究的基礎上篩選出了如下的幾個主題、健全人格教育、健康心理教育人們通常願意聽取年齡相仿、愛心感恩教育等。所以,在班級教育中:一是發揮教師作為德育工作主導者的引領作用。班主任每學期要有德育工作的計劃和目標:人生理想教育、價值觀教育、人際交往教育,尤其是要盡力挖掘學生的興趣中心,自然就會造成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丟失德育的系統性和嚴謹性。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於某種原因使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對學生實際的貼近。
一、進行「同伴教育」的人本元素
(一)德育需求的科學性評估
教師對德育活動進行有序計劃和精心准備前,首先需對學生的德育需求進行評估,其原則是。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同伴教育要求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巧、觀念和行為技能。
(二)計劃制定的操作性控制
在對學生的德育需求進行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對活動計劃的制定以及可操作性進行評估也十分重要。如果活動的設想美好,但缺乏實踐操作性,以同輩為主要對象,並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這樣的放羊式教育是不可取的、最討厭的事情、最擔心的事情等熱點問題,作為我們確立教育核心的依據。其次、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首先,我們針對當前中學生的生理特性和社會時代烙印作了多次問卷調研,梳理和總結出了現在高中學生最關心的事情、最高興的事情、最痛苦的事情、最渴望的事情,總結出了如下的兩個要點。青少年尤其如此。
因此,所謂可操作性控制就是既實現教師對德育的主導性引領作用,然後再由他們向周圍的青少年傳播知識和技能,甚至向更廣泛的范圍傳播,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那無異於空中樓閣。我們通過實踐,我們認真學習了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而其之所以被學生接納,根本的核心,在於它採用的是一種學生面對面平等對話,又要切實地考慮學生本身的現實成長需求,使兩者達到和諧而完美的統一。
在摸索「同伴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時、交流與溝通的新型教育方式,注重了教育活動對學生的貼近、對學生生活的貼近,既要體現作為教育主體的學校對學生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如果任意行之或者作流水式的安排。二是必須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活動主題的設置要兼顧當前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理解能力,又充分兼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興趣熱情。這樣的控制既防止了教師的粗暴灌輸
2. 同伴教育的優勢具體是哪幾點
同伴教育指的是人們通常願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別在一些敏感問題上,青少年往往能夠聽取或採納同伴的意見和建議。
學校同伴教育的優勢如下:
1)目標人群集中,場地資源豐富。
每個學校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學生,我們不用去為尋找目標人群而犯愁,同時學校所擁有的大大小小的教室,也是其他社區所不能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場地資源。
2)學生有自己的社團來組織活動,並且可以作為基地一代一代的傳承。
每個學校都會有很多不同的社團,或者是學生會組織,這些都可以成為同伴教育在該校開展的基地,並且學生行為具有很強的傳遞性,一旦他們開始接受某一項工作,就會給自己的師弟師妹們作為一傳統繼承下去。
3)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積極性高。
學校是接受新事物的前沿陣地,學生對於新鮮事物都勇於嘗試,他們學習東西的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同伴教育很容易在學生中展開,並且很多話題也不會覺得過於敏感。
4)學生有更多的固定的自由時間和空間,便於開展更多的活動。
根據往常的經驗,在一個學校通常一個學期至少可以開展30-40場同伴教育活動,這就可以直接影響1000人左右,這是在其他場所不能達到的,而且學生通過口口相傳的交流,可以間接影響更多的人,而這都是建立在學生時間充裕、活動開展頻繁的基礎上。
5)學生有較高的創造性,有自己的想法,便於同伴教育的創新和提高。
同伴教育只是一種理念,可以有更多元的模式和方法,而學生是一個思維活躍的團體,他們能夠在這種基礎上給予同伴教育更好的升華和提高,提供更多新穎的想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3. 請結合本人參加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活動,談談你的感想
多鍛煉
現在的我們正值青春期,一個人的青春是從20歲開始,30歲結束。青春被稱為是一個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時光,有迷茫,有希望,有成長,有傷,有苦,有淚。但人人都想重返青春,因為青春最美好,人生中所有犯2的事都是在青春中獲得完結。書中有一在日記「命和認命」「喜歡一個作家是命,在不打折的時候花錢買他的書是認命」這一段文字引起我的共鳴,我非常喜歡這個作家的書,自己攢下早餐錢買他的職場書,坦白講,之前我也會怕自己還小,看不懂但我還是堅持買,這就是認命,但我看懂了書,和書產生共鳴這就是命。其實,所有處在青春的人,買關於青春的書,不希望其中告訴自己怎樣避免發生青春中的事件,只希望告訴自己,這事沒什麼大不了,我也如此,如果告訴我避免,但那又有什麼用,等老了,再遇到,那樣更慘,連一個咸魚翻身的機會都沒有,直接玩完。坦白講,看完這本心靈雞湯,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要等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想到了就去做。文中有一日記「人生的一碗面」讓我哭了。面,很平常的食物,而這碗面,是奶奶做的最後一碗面,在每一個最後一次之前,都會有一個預兆,而你想不想讓它成為你的終身遺憾,就得看你,其實,只要將它記錄下來就不會遺憾,很多人因為入世不深而錯失良機,在這本書中,作者因為擔心自己英語不好,而錯失去英國錄制節目的機會,所以,吃一塹,長一智,遇到機會,絕不放過。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因為,有過迷茫,才懂得成長,因為,有過孤獨,才懂認清自己,因為,不被理解,才懂得認清朋友。因為,青春有過迷茫,所以,前途才會一片光亮,人生中,若沒有迷茫的這種人生,不叫做人生,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
4. 同伴教育的角色
a) 同伴教育者的主來要角自色是通過分享信息和經驗來幫助小組成員明確他們所關心的事情並且尋求解決方案。他/她是傳播最新信息和知識的最好人選,同時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為其他人樹立模範。由於處於一個年齡階段,他/她能領會和了解參與者的情感、想法、感覺和語言,因此也能更好的與其交往。
b) 一個同伴教育者不僅能教給同伴以降低危害的方法,而且要通過自身的行為身體力行,由此來影響網路內其他成員遠離艾滋病的危害。他們更能激勵同伴採取健康的行為,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缺點、優點和經驗。
5. 同伴教育的參與比較合適的人數為多少
參與比較合適的人數為多少,同伴交易參與人比較合適的人數應該是在20人以下。
6. 有關於同伴教育的演講稿
人們通常願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青少年尤其如此。所以,在班級教育中,可以利用「同伴教育」的有效形式。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於某種原因使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和行為技能,以同輩為主要對象,並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
同伴教育要求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巧,然後再由他們向周圍的青少年傳播知識和技能,甚至向更廣泛的范圍傳播,以達到教育的目的。而其之所以被學生接納,根本的核心,在於它採用的是一種學生面對面平等對話、交流與溝通的新型教育方式,注重了教育活動對學生的貼近、對學生生活的貼近、對學生實際的貼近。
一、進行「同伴教育」的人本元素
(一)德育需求的科學性評估
教師對德育活動進行有序計劃和精心准備前,首先需對學生的德育需求進行評估,其原則是,既要體現作為教育主體的學校對學生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又要切實地考慮學生本身的現實成長需求,使兩者達到和諧而完美的統一。
在摸索「同伴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時,首先,我們針對當前中學生的生理特性和社會時代烙印作了多次問卷調研,梳理和總結出了現在高中學生最關心的事情、最高興的事情、最痛苦的事情、最渴望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擔心的事情等熱點問題,作為我們確立教育核心的依據。其次,我們認真學習了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在廣泛討論和研究的基礎上篩選出了如下的幾個主題:人生理想教育、價值觀教育、人際交往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愛心感恩教育等。
(二)計劃制定的操作性控制
在對學生的德育需求進行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對活動計劃的制定以及可操作性進行評估也十分重要。如果活動的設想美好,但缺乏實踐操作性,那無異於空中樓閣。我們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如下的兩個要點:一是發揮教師作為德育工作主導者的引領作用。班主任每學期要有德育工作的計劃和目標。如果任意行之或者作流水式的安排,自然就會造成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丟失德育的系統性和嚴謹性,這樣的放羊式教育是不可取的。二是必須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活動主題的設置要兼顧當前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理解能力,尤其是要盡力挖掘學生的興趣中心。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因此,所謂可操作性控制就是既實現教師對德育的主導性引領作用,又充分兼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興趣熱情。這樣的控制既防止了教師的粗暴灌輸,又避免了學生的任意和庸俗。
7. 同伴教育的和青少年
a) 在大多數的社抄會中,青少襲年通常很難獲得與他自身相關的一些問題的正確的信息,像:性、避孕套的使用、生殖健康、艾滋病和性病等等。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社會文化水平、經濟剝奪、禁忌、信息的匱乏等。很多時候,即使是少年可以獲得信息,但是賦予青少年信息的方式卻可能是主觀的、有評判性的,或者時不適合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
b) 一個處理這些問題的有效的的辦法就是同伴教育,因為它是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對話。它通常採用非正式的集合形式,舉個例子來說,可能是在某個主持人的引導下的、關於某一話題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信息和知識的傳遞。同伴教育的有效性在於它的社會的參與性,它使年輕人融入到討論和活動之中——親自做比簡單的獲取信息更利於學習。因此,同伴教育是一種傳遞艾滋病有關信息的非常合適的辦法。它允許年輕人參加活動,這些活動的的方式可能是游戲、競賽或是角色扮演。所有這些都能幫助人們看清新的事物,而不是被告訴應該怎樣想或做什麼。
8. 紅十字會的同伴教育都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同伴教育,顧名思意是同伴之間的教育。一般是有紅十字會對特定人群(青年、專外來務工人員、同志、屬高危人群、性工作者等)進行的關於預防艾滋病及性病的培訓,以期使受過培訓的人能夠在自己的生活圈子內對身邊的同伴進行相關知識的傳播和幫助。
一般來說就是知識培訓,也可以做成外部展示(發放防治宣傳材料、計生用品等)、NCT等,當然如果資源足夠,也可以各種合法的方式,比如辦晚會、做調查、走訪特定人群的活動范圍等,只要是能夠達到宣傳防治知識的都是可以的!
9.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
什麼是同伴教育?
人們通常願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別在一些敏感問題上,青少年往往能夠聽取或採納同伴的意見和建議。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趨眾傾向,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方式。同伴教育通常首先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巧,然後再由他們向周圍的青少年傳播知識和技能,甚至向更廣泛的范圍傳播,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英文名稱Peer Ecation。在英語術語中,「同伴(peer)」就是「身份相同的人;屬於相同社會群體的人,尤其在年齡、等級或社會地位方面等同」。而「教育(ecation)」關繫到「發展(development)」、「培訓(training)」,或者對既定的人或事物的「見解(persuasion)」、或者教育帶來的「知識(knowledge)」(韋伯大字典,1985年)。
同伴教育發源於澳大利亞,流行於西方國家。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在社會發展領域內廣泛採用的培訓方法。它不僅應用在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預防領域,還可以應用在反對毒品,戒煙,反對酗酒,性別平等,婦女能力建設,反對家庭暴力等等方面。它主要採用小組討論,游戲,角色扮演等參與性強和互動性強的方式進行培訓。參與的人主要是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和朋友。同伴教育的培訓中,側重於態度的討論和技能的培訓,而不是知識的傳授。其中主持人的角色不是老師,而是話題討論的引導者,啟發大家就共同關心的話題提出建議。主持人側重正確知識和核心信息的傳達,而不將知識的講解做為重點。
同伴教育的類型
正規同伴教育
每期同伴教育培訓圍繞具體的問題按計劃舉辦,一般以分組的方式,有固定的活動和目標。在一個小組內,同伴教育者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
非正規的同伴教育
這種指的是同伴教育在朋友、社會群體和網路中進行。同伴教育者以同伴的身份告訴朋友自己在培訓中學到的某些內容或問題,這些話題沒有事前的組織或計劃,可以從一個特定的問題開始,討論可以在午餐時間、朋友聚會時、在宿舍、家裡等任何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
艾滋病同伴教育
艾滋病同伴教育是中國紅十字會為預防艾滋病而推廣的一個項目,在青年人中挑選合適的人選,讓他們普及艾滋病的預防知識。同伴教育是一些發達國家較為流行的一種性教育方式。同齡人講述自身經歷和體會,易喚起身邊同伴的心靈共鳴。教育界有關人士認為:預防艾滋病及一些性病以這種教育方式進入大學課堂,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同伴教育可以視為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它是利用青少年的同伴壓力的積極因素,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方式,強調的是對那些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青少年進行前期培訓,使他們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巧,然後通過他們,利用多種方式向周圍的青少年傳播知識和技能。目前它在艾滋病教育中應用非常普遍。例如,對學生進行初次性教育的時機是在艾滋病傳播途徑主題教學中,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性方面的知識非常欠缺,用直白書面的語言解釋學生不理解,因此,採用同伴教育的手段進行性教育是一種比較恰當的方式。
同伴教育的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把班級任意分成若干組,每組由上述一名同伴教育者擔當組長,每組由同伴教育者做組內主題發言,介紹性相關知識。小組展開討論,同伴教育者回答、澄清組內學生不明白的性知識;其次,小組報告,組間分享;最後,教師總結。
同伴教育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例如,一些同伴教育者雖然能夠比較大膽地表述一些觀點,但對其他學生的影響並不大,主要表現為:小組內的其他學生並沒有提出很有意義的問題以求解答,致使長時間陷入沉默狀態;同伴教育者並沒有真正理解他們的任務,沒有從關注的主要問題入手,而是機械地背誦一些雖然正確但並不實用的概念;另外,在實施過程中發現這些同伴教育者並沒有受到其他學生的尊敬、信賴和擁護,主要是因為這些同伴教育者年齡偏大,成績一般,在平日學習生活中表現較差,這點提示我們在選擇同伴教育者的時候,要綜合考慮,而不能僅僅考慮學生的成熟性或者表達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讓青少年自己選擇同伴教育者。
同伴教育比較適合於敏感話題的教學,如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性傳播相關知識,通過同伴教育,效果比較好。但是這種方法對學生要求很高,所以在教學中,應該考慮到不同對象、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等這些區別所帶來的不同教學效果。為了使同伴教育的效果更好,可以加強學生的訓練,使其不斷適應和掌握同伴教育這種方法。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陳思武 仇檀)19歲的志願者、中央民族大學學生劉陳男一邊用一根香蕉做道具,一邊講解避孕套的使用方法。30名男女大學生圍坐在他周圍,專注地看著他的每個動作,一些同學還不時提出問題。
這些年齡在18至22歲之間的大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大大方方地談論愛情和性
的話題,了解避孕和預防艾滋病等知識。同學們還通過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在遇到性騷擾時的處理方法,以及怎樣拒絕戀人提出的性要求。
像這樣的「同伴教育」正在指導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少年了解性知識。流行於英美等國的「同伴教育」,是先對有影響力的個體進行有目的的培訓,通過他們與自己年齡相仿,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相近的人分享信息、觀念或者行為技能,以實現某種教育目標。這種教育方式廣泛應用於生殖健康、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和吸毒、自殺、酗酒、性別歧視和婦女問題等社會領域。
從2003年9月開始,非營利公益組織瑪麗斯特普中國代表處就聯合北京高校的青年志願者協會,在人大、北大、清華等8所大學中開展青少年性健康的同伴教育,提供性與生殖健康方面服務和信息,培養了大約200名學生同伴教育者。
瑪麗斯特普中國代表處項目官員崔麒說,「同伴教育」的特點是尊重、平等、形式活潑和參與性強,其核心是交流,目的不是要教會別人什麼,而是在彼此討論之後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改變態度。「同伴教育」既可以採取群體游戲討論的方式,也可以是一對一地聊天談心。
「它不是講座,也不是學術探討,而是游戲。」她說,「靈活輕松的游戲和自由深入討論能使同學們坦然面對來自愛情、性、生命和成長中的各種挑戰,在性和生殖健康方面做出安全的、負責任的決定,並在以後向其他同齡人傳播所學到的信息。」
首次參加同伴教育活動的北京大學外語學院學生彭竹說:「同伴教育的氣氛很輕松,討論的時候也沒有像以前那樣覺得難以啟齒。而且我還想成為同伴教育的主持人,和更多的同學交流。」
受傳統文化影響,性教育一度讓中國人「談性色變」,即使在今天,公開討論性對多數中國人來說仍然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不過20年前,在大學校園談戀愛還很「扎眼」甚至遭禁止。兩年前,中國高校取消了對新生年齡和婚姻限制。今年初,山東大學在全國率先允許在校生結婚、生育。
瑪麗特斯普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劉麗青說,中國目前有兩億青少年,近年來中國青少年的性成熟提前了,但相關的知識還很欠缺,而青少年又是性最活躍的、是最容易受到艾滋病攻擊的人群之一。
她說:「同伴教育是比較容易溝通和讓人接受的方法。雖然有很多組織在做,但是同伴教育在中國還剛剛起步。」
19歲的大學生曾嫻舒說:「我們從前的性教育簡直是一片空白,高中的時候雖然有關於生殖和生理的課,但老師只讓我們自己看書,或者乾脆就跳過去。大學里更是沒有性教育的課程,所以現在有些大學生對有關性的話題有一種『天生』的迴避。」
「但同伴教育讓我們在同齡人中可以公開健康地談論性的話題,獲得科學的生理知識,而不是自己從網上或是小說得來的那些錯誤的性知識。」
曾嫻舒現在已經從一個受教育者轉變為了同伴教育者,她把自己學習到的性知識和對於性的態度通過小組討論或者聊天的形式與同伴們進行交流。
這次北京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和瑪麗特斯普中國代表處組織的同伴教育培訓實際上是「同伴教育者」的培訓,即從參加者中遴選出合適的志願者作為主持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組織者將針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青春健康、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三方面的教育。(完)
10. 如何開展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指的是人們通常願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內朋友的意見和建議容。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別在一些敏感問題上,青少年往往能夠聽取或採納同伴的意見和建議。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趨眾傾向,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方式。同伴教育通常首先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巧,然後再由他們向周圍的青少年傳播知識和技能,甚至向更廣泛的范圍傳播,以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