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發布時間:2021-01-11 13:45:27

Ⅰ 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

瑞格叔叔的自然拼讀法共分五級,其中第一級的自然拼讀如下:
A a 要發好這個音,保持上下唇開與半開之間,形成半微笑狀,嘴唇綳緊。這是一個母音,發音時聲帶一定要振動。
B b 要發准確這個音,保持上下唇緊貼,完全阻止氣流,聲帶要振動。
C c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後部貼住軟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但不要讓它發聲。
D d 要准確發這個音,舌尖貼住上齒齦,聲帶振動發音。
E e 要發好這個音,下巴稍稍向下降,保持嘴唇綳緊,向外伸展呈一個半微笑狀,上下唇介於半合半開之間。
F f 發這個音時,上齒緊緊貼住下唇,然後釋放氣流,聲帶不振動。
G g 這個音的發音方法和c一樣,只是聲帶振動發聲。
H h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不需要和其它部位接觸,氣流從喉嚨流出,但聲帶不振動。
I i 要發這個音,稍微降低下巴,放鬆嘴唇,呈半合狀。
J j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中部貼住硬齶,完全阻止氣流,然後突然釋放氣流,聲帶振動發聲。
K k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後部貼住軟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但不要讓它發聲。
L l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向上捲曲,把舌尖緊緊貼住你的上齒齦,聲帶振動發聲。
M m 要發好這個音,閉上雙唇,然後聲帶振動發出m的聲音,氣流從鼻腔流出。
N n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貼住硬齶,並且停在那裡,聲帶振動發聲,氣流從鼻腔流出。
O o 要發好這個音,下巴下垂至上下唇接近全開,保持放鬆。
P p 要准確地發這個音,上下唇緊緊地在一起,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雙唇發出砰的一聲,並張開,聲帶不振動。
qu 發kw的音,注意,這是一個不送氣音。
R r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後縮,不要把舌頭碰到口腔中的任何部位,嘴巴呈圓形,並向外突出,聲帶振動發聲。
S s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中部貼住硬齶,然後慢慢地釋放氣流,但不要停止氣流,也不要振動聲帶發聲。
T t 發這個音的時候,舌尖貼住硬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聲帶不振動發聲。
U u 要發好這個音,保持嘴巴稍稍張開,上下唇介於半開和開之間。
V v 要發好這個音,發音方法和f一樣,但聲帶要振動。
W w 要發好這個音,放鬆舌頭,嘴唇呈圓形,稍微抵住牙齒並向後縮,然後聲帶振動發聲。
X x 發音為ks。
Y y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變平,與硬齶齊平,但不要讓舌頭接觸硬齶,嘴唇做一個大的微笑狀,舌頭向前伸,聲帶振動發聲。
Z z 發音方法和s一樣,但聲帶要振動。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Ⅱ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兩只耳朵
05月22日
德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初中階段的孩子處於品德發展的組合期和重組期,也正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門學科的老師,都應毫無例外地找出本門學科中包含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和世界觀教育的可能性,並充分發揮它們的教育作用。

一、英語教學中德育的重要性

英語教師在教書育人上應該更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為英語教師對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等國情都比較了解,可以結合我國實際,針對班級學生的思想問題,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性思想教育,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喚醒學生類似的生活經歷,讓學生通過比較和體驗,學會用一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的能力,從而完成《英語課程標准》中「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的任務。

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

1.在英語學習的目的上滲透德育

雖然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事實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卻是很茫然:多數學生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學校課程安排的而不得不學;有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有的是喜歡聽英語歌曲,看美劇,從而尊崇英美文化:有的是為了今後出國留學;有的是為了今後與外國人做生意時交流的方便等。

這時作為英語教師,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學中結合所學內容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但同時又學到了Chines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akers。

此時我就向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既然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但漢語為什麼沒像英語那樣具有如此大的國際影響呢?」學生課後查詢了資料後發現:早期英國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的侵略進而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而導致英語是當今世界最強勢的語言,全球有75個國家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此時教師在課堂上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學習英語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更好地向發達國家學習,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爭取主動,把我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現代化強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最終使我們的母語也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有更大的普及。

2.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元素

德育滲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使德育滲透得以成功地進行,教師一定要抓住契機,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教材中的許多鮮活的人與事能夠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這些素材就蘊含著很多德育的素材,如課文中有Bill Gates和Helen Keller的奮斗經歷,有美國總統喬治?

華盛頓少年時的故事,女護士南丁格爾的優秀事跡。這些課文都滲透著思想品德的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都有較強的感染作用。

教材的另一鮮明特點是文化教學,由課堂、家庭逐漸向社會各方面展開,逐步介紹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對戶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如教材中介紹了—些中西方傳統節日,這時我們教師不應只是照本宣科,而應該幫助學生追尋這些節日的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底蘊,如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而中國的中秋節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傳說。

3.以生活為基礎,將德育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中

新教材中的多數內容都來自生活,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環保問題、安全教育問題、慈善事業問題、志願服務等,無一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課本中介紹了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飲食習俗其實是一種文化。

飲食不僅僅是吃飽喝足的問題,它還富含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禮儀。中國人熱情好客,經常請親朋好友吃飯以增進關系的親密。西方人即使—起吃飯,也是各付各的賬。通過這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既了解了中、西餐的禮儀文化,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又如,學生在學習有關英語習語和諺語時,教師在指導學習這些諺語的同時,還可適時布置收集英語習語、諺語的拓展作業。英語習語、諺語是西方各民族在長期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各種經驗、體會的總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積累英語習語、諺語,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興趣。

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諺語的背後都包含著有趣的歷史典故或傳說故事,有的習語來自《聖經》或莎士比亞的經典著作等;人們在得到經驗教誨的同時,又得到了—次美好的藝術享受。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中的內涵美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境界,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

授人以漁可解—生之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需要和發展需求,課內、課外的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教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

例如,本人在帶領學生做「英語因生活而更精彩」的探究性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搜集生活中的10條英浯廣告語、商店名稱、雙關語、菜單上的英文、進口家用電器說明書上的文字、原版電影上的語句等,再分小組分工合作加以整理演示,使同學們的英語學習不再局限於課本,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體驗,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在這類活動中表現積極熱情,既積累了許多英語詞彙,又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們的活教材。

總之,英語教師如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德育作為學科教育的目標之一,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將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激發他們的潛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教學與德育的統一。

Ⅲ 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文昌市公坡中學劉慶苗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守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在傳道授業的同時,逐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個概念之中道德。 赫爾巴特還說過:教學中如果沒有進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每一門學科的老師都有責任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試圖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發揮英語課堂的德育功能。英語教學中的德育不同於政治課、思想品德課,它是與英語知識教學結合進行的,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實現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政治導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規范的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英語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教師人格魅力進行熏陶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在育人。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這才是德育。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注重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自己的細小的言行都成為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自己要做到,比如,要求學生認真寫好每一個單詞,教師自己首先要板書認真美觀。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教學中體現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只有讓學生置身於良好的環境中接受熏陶,才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 二、在常規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課是一門語言課,它不像其他的科目那樣擺事實、講道理。而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語言交流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學中利用教學常規培養學生謙虛、有禮貌、互相關心等好品質。如在課堂教學中,每節課前的師生問好(Nice to see you again, boys and girls等)就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也告訴了學生見面應打招呼,有禮貌。老師在課堂上應經常運用這些禮貌用語並引導學生在對話中活用這些禮貌用語。如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it down, please. Your answer is right. Thank you. Sorry, I didn’t notice it. Time is up. Goodbye boys and girls!see you tomorrow! 課外老師也要以身作側多用這些禮貌用語和學生用英語對話,不斷地練習.如:Hi, Jerry, nice to see you again.Thank you for your help. Excuse me, I’d like to have a talk with you.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很自然地養成使用這些禮貌用語的習慣。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課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一些固定的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比如,在我的課堂上,每節課剛開始的時候都會有Everyday English 這一環節。也就是讓大家輪流給同學們讀英語習語或諺語,或者他們喜歡的篇章、句子(用英語)。此做法的好處有很多,除了鍛煉學生的口語,還可以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學到很多課本之外的道理,以此也就受到了德育教育。再如,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的點評也值得注意。一句簡單的Thank you.excellent, Good / Well done等就會給學生很大的鼓舞,同時也在無形中讓學生學會贊揚別人,發現別人的閃光點,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材是寓德的重要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進行課堂德育的前提。要在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德育,就應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於英語課堂教學之中。 現行的英語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應善於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因素,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學習外國風俗習慣的時候,教師一方面傳授給學生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國內外風俗習慣的異同,讓學生了解中國更多的文化。比如,如果被人當面贊美You are a pretty girl!、或You look beautiful today.時,西方式的回答一般都是:Thank you.西式的回答直截了當,而中式的回答因受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體現出謙虛謹慎的語氣。同時,教師還應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體現英語課的實用性,以課本中的知識內容引出我國的各地名勝古跡,培養了他們的愛國熱情,開闊眼界。 又如在人教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3的閱讀材料。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中講到中外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先讓學生查資料,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述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如:中國的神州載人飛船來讓學生了解我們的國家在不斷強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2008年的奧運會,先組織學生討論學習運動員的事跡,讓學生從中學習運動健兒甘於平凡,默默無聞,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為祖國爭取榮譽的精神,從而轉化為努力學習的動力;同時還能讓學生明白體育無國界,世界大同的理念.這樣的例子在英語教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教師應充分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並利用日常交際用語,採取自然滲透的方式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達到外語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水乳交融。當然,英語教育的德育功能不僅僅是以上幾個方面,它貫穿於整個教育過程。它與我們的各個教學環節和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的。

Ⅳ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生活動的大量時間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把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那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指導學生更好的探求新知識,也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崇高理想,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作風,頑強意志等道德品質修養。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到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的有機結合呢?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以及所觀所感,談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利用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休戚相關、無處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語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A Farming Pioneer」———JiaSixie》一文中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各種情況和農業技術,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增長勞動意識,珍惜勞動成果,為生長在我們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世界聞名的農業大國而感到自豪和驕傲。《My Teacher》一文讓學生學習本文主人翁身殘志不殘,自強、自立和她的老師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認真理解,培養學生助殘為樂的思想品德,幫助殘疾人樹立自強、自立、平等參與的精神。《At the Tailor』s Shop》讓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社會所具有的以貌取人的虛偽性和金錢至上的丑惡性,教育學生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Albert Einstein》和《Madame Curie》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獻身科學事業,熱愛和平,以及他們從事科學事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毅力和獻身精神,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的願望。
英語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文,切不可脫離課文,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遵循英語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為了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教師備課時要認真鑽研教材,細心深入發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英語知識的傳授中。

二、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德育滲透。
我們作為教語言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並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三、深入鑽研教材,挖掘隱含的德育因素,寓德與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困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講授SB I Unit 10 sports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結合我國申奧成功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政治地位的提升,綜合國力的增強,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Ⅳ 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在英語課堂教育之中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熱點。根據我國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大綱要求,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也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真、善、美的熏陶,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英語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本人結合多年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就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充分運用教材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教學
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中,有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禮儀、習俗風貌等知識。特別是包括了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願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德育素材。在多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善於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的滲透,例如在教學「Good morning!」、「Thank you!」、「Hello」、「Sorry」等這些學生學習英語最初接觸的禮貌用語時,我能充分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如在學習「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時,要求學生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認識什麼是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懂得珍惜時間。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講授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達到了教育、教學融於一體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組織模擬情景學習活動滲透德育教學
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組織一些模擬情景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結構時,我設計了在快餐店就餐和家裡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設計了天氣預報發布會的情景;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布置了小商店情景。在學習「What』s wrong with you?」時,設計了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情景。通過這些模擬情景的學習,使學生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德育融匯其中。
三、運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加強小學英語教學的活動性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放到首位,滲透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游戲、唱歌、比賽、表演等教學形式,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極好機會。例如,在教學中,我常常採用雙人、小組、集體比賽游戲活動,即滿足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相互關心的集體主義精神。但是,學習本身是一種艱苦的勞動,特別是英語單詞的記憶,往往是學生學習英語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樹立不斷克服困難信心,盡可能設置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記憶單詞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戰勝困難中萌發出能力、毅力和動力。
四、通過教師自身良好的道德修養影響學生
教師的世界觀、情感、品行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具有敬業精神,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要用自己的愛來喚起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愛,從而引伸到對生活的愛。其實,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操練,而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潛能的開發,社會性交際能力的早期培養,是師生共同創造精神生活的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同時,品德得到培養,性格得到完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愛護與鼓勵,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展。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重在滲透。在今後教學中,我們應當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通過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為人師表的風范,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Ⅵ 如何在英語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

提起學校的德育教育,很多人認為這是輔導員的事情,似乎與其他任課老師關系不大。實際上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應該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關鍵看是否能抓住有利的時機,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而如何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就給教師們提出了更深和更難的目標。
一、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到思想教育和知識能力培養的結合點
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教學最高最後的目的包含在這一概念之中----德行」。這句話道出了一切教學的真諦。傳統的英語教育割裂了英語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聯系,忽視了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無法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未來人才的目標。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在把握教材內容的同時也應該思考應該如何利用教材內容,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在我八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如下幾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1、結合最常用的英語禮貌用語,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
從最簡單、最常用的口語入手。我校中級工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通常在課堂上會講到一些最簡單的英語口語。如講到「Thank
you!」這一最常見的禮貌用語時,教師可側重於學生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並時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贊美時要說「Thank you!」;接受別人的禮物時也要說「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別忘了說「Thank
you!」。因為只有時刻對生活懷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體驗心靈上的滿足與快樂。
2、利用傳統節日,組織活動,始終將德育教育貫穿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有計劃的加以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今年的母親節,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組織了一次名為「媽媽!我想對你說」的活動課,並請家長來參加。本次活動課的目的是在練習英語口語的基礎上讓學生敢於大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眾所周知,中國人在表達感情的時候非常含蓄甚至是羞於表達,就算是母子之間也很難說出「我愛你!」這類字眼,借這次活動引導學生用英語簡單的表達他平時想說卻不敢或不好意思對自己媽媽說的話。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這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想得到父母的關愛和理解,希望自己的看法能得到成年人的認同。不少學生家長在參加這次活動之後也意識到作為父母有些時候也應該扮演孩子的朋友這個角色的重要性。而作為老師,這個時候我就會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及家長,在生活中應該善於用正確的方式和態度去和對方溝通。
3、巧用課文經典語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印象比較深的是在高級工使用的實用英語第一冊的一篇課文中介紹到,在美國有一位老婦人(ROSE),年輕時一直夢想著要接受並完成大學教育,由於種種原因夢想一直未能實現。在他87歲高齡的時候終於有機會進入大學。老婦人像其他的年輕學生一樣每天努力地學習,因為年事已高她甚至要花費比正常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學習。通過幾年的努力她終於通過各項考試順利畢業,但是在他畢業後一個星期她卻在睡夢中安詳地死去。有將近2000名大學生參加了她的葬禮,在他的葬禮上很多人都回想起ROSE在一次聚會上的演講。
「We do no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are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There are four secrets to staying young, being happy
and achieving success.」
「You have to laugh and find humor each and every day.」
「You』ve got to have a dream. When you lose your dreams, you die.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growing older and growing up.」
「Have no regrets. We elderly people usually don』t
have regrets for what we did, but rather for things we
didn』t do. The only people who are afraid of death are those
with regrets.」
結束了這一課的學習之後,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展開了一場熱烈了談論。有的學生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後悔,有的學生為自己一直都有夢想而感到驕傲,也有部分學生覺得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價值標准選擇人生目的,在實踐中努力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寓德於教的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要堅持幾條原則:(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教育與參加社會生活的實踐結合起來。特別是針對一些有下廠實習經驗的技校學生來說,這種德育教育更有說服力,更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教育效果才能收到成效。(2)疏導原則。進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誘,從提高學生的知識入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勤奮刻苦、積極向上、自覺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理論修養和學識水平。(3)嚴格要求和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德育教育,要求教師要把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他們個人的尊重和信賴結合起來,用希望和激勵等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教學生們英語語言運用技能,也應注重對他們思想品德的教育。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不僅教書更要育人。只有學習英語與提高思想素質有機的結合,學生們才能樹立並發展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Ⅶ 如何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

現在是素質教育時代,它通常以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為核心,德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滲透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具有很特別的作用,因為英語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在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英語教師的工作一方面表現在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重視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對學生品格的培養,力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的作用.
教師在注意並利用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的正面影響的同時,必須在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讓學生自覺地克服環境因素對英語學習造成的影響,努力學習好英語.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國家,弘揚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高度責任感.英語作為基礎學科更加要重視德育教育,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那麼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達到提高教學成績的目的?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通過課堂教學滲透,言傳身教,進行養成教育
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從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著手,注重加強學生人文素養,並能把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等德育教育內容自然滲透在教學中,並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強,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外,還要具備較強的道德品質.在教師為學生樹立的所有道德榜樣中,教師自身的行為示範對學生最具感染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的加強道德修養意識,提高道德水平.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優美的語言、得體的行動、高尚的情操能引導學生的審美觀;通過自身字跡優美、重難點突出的板書,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教學語言,富創造性、靈活性的教法感知學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以營造嚴謹的學習氛圍與團結友愛的班風班貌.
二、結合初中教材的特點,挖掘德育素材,寓德於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Unit3Thisismysister.本單元圍繞「家庭成員」這一主題展開聽、說、讀、寫等多種教學活動.教學核心是用英語介紹家人和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家人及朋友,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描述,介紹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進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誼,從而更好地尊重對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Unit4Where』smyschoolbag?本單元主要學習如何談論房間里物品的位置,學習材料涉及到物品擺放不整齊、平常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地教育孩子不能每件事都要父母幫著做,自己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初中生在自主認識過程中,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獨立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活動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主體本質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也增強了學生對德育的親身體驗,使其留下深刻的記憶.所以應充分挖掘課外時間,開展第二課堂,以增加學生知識面,多方面、多層次滲透德育,如英語興趣小組、英語角、英語廣播、觀看一些適用性英語錄像等等,讓學生在各種氣氛和多種情景下接受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進行總結和自我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例如,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的人物美
美的典型具有榜樣的力量和誘導的力量.藝術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因此我在英語教學中努力創造感染的氛圍去陶冶學生,讓作品所展示的鮮明、真實、感人的形象,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如:「Teachers′Day的教學,通過結合「Women′sDay、Mothers′Day等節日系列活動,要求學生用英語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獻上祝福,並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學以致用,又學會關心身邊的人.新目標英語七年級Unit2Isthisyourpencil?其教學內容是「尋找物主」.在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以小組活動方式尋找物品主人和失物招領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團結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活動中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領會了與他人合作的帶來的樂趣.
四、課堂生活氣氛的道德感染力
教師在課堂生活中,如果採取民主的方式領導學生集體,對待學生,學生將向著情緒穩定、態度友好、具有領導能力等方向發展;如果採取專制的方式領導學生集體,對待學生,容易導致學生情緒緊張、態度冷漠、攻擊性強、自治能力差;如果採取放任方式領導學生集體,對待學生,將易於使學生向無組織無紀律方向發展.可見,民主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教師以民主作風對待學生.同樣的道理,教育學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式是教師平等地對待學生,教育學生關心他人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師關心學生.教師在課堂生活中對待學生的態度和作風,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影響,遠勝於他們口頭上的道德教導的影響.
道德是富有感染力的.學生長期生活在團結友愛的課堂中,耳濡目染,將團結他人、諒解他人、樂意合作、樂意分享等作為自己道德行為准則.相反,學生長期生活在人際關系不和諧、相互抵觸、充滿敵意和排他性競爭的課堂氣氛中,久而久之,形成的將是自私、狹隘、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相互攻擊等破壞性品質.
我們應當遵循英語學科的教育規律,擅於捕捉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貫徹思想品德教育.總之,初中英語教師,應自覺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識,把德育滲透貫穿到英語教學始終,因為初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才會有滿意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的.

Ⅷ 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英語教師,在教好文化知識的同時,要善於把握內機會,在恰當的時候穿容插德育教育,使我們的學生不但學習好,身體好,思想心理也都好。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文化知識、態度技能、價值觀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諧、均衡的發展,加強道德教育在英語課程中的滲透,有利於「整體育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Ⅸ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

一、適時地、自然復地、在潛移制默化中為小學生創建一個真、善、美的情感空間,使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品質的內化力量,思想上得到良好的熏陶,逐步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可利用課堂對話的形式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為目的,通過讓學生體驗、實踐、參與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以及主動參與的意識。
三、創造和諧的德育環境,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Ⅹ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始終。英語作為初中階段的一個主要科目,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有義務注意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將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起來,充分利用課堂這一載體滲透德育教育,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一、善於開發英語課本中的德育資源

教師若要恰當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就應該認真地鑽研教材,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找到知識結構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然後通過滲透、融合的辦法,循序漸進地將德育落實到英語的日常教學中。比如,學習animal(動物)這一單元,會有很多描述動物的詞彙,諸如cute(可愛的),lazy(懶惰的),scary(可怕的)等等。教師組織學生就動物這一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討論喜歡哪種動物以及喜歡的原因,在討論過後,教師適時提出動物和人類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引導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共同生存。這樣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了熱愛生活,熱愛動物的德育思想。
二、善於抓住課堂中的德育滲透的契機
教材中固然有許多教育因素,但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潛藏著許多的德育教育契機,教師如果能准確地抓住這些契機,進行恰當地引導,教育效果可能會更好。比如英語課課前五分鍾,就是比較好的教育契機,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好,就等於每天都在對學生們進行德育滲透。
此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應該適時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共同思考,進行自我總結和自我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比如,如果發現孩子們都很喜歡表演,就可以用「英語才藝表演」這種形式。在表演中既能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找到自信與學習的樂趣,他們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都能夠增強。學生們通過各種活動,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受到了品德養成教育,而且,在收聽歌曲、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他們學會的積極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品德,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學習觀。
三、善於利用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以外設計一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外競賽活動是很有必要的,並且這時如果能夠適時進行德育滲透,肯定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在平時就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多項活動。此外,我還會經常播放一些全國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聽角度感受英文,感受熱愛祖國文化、熱愛生活的激情。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既應當遵循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規律,又要及時捕捉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契機,在英語教學中恰當地落實好德育教育。
本人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的。

閱讀全文

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