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語言學,教育學有哪些學校推薦
1.東京外國語大學大學院
東京外國語大學的簡稱為「東京外大」「TUFS」。 東京外國語大學設有外國語學部和大學院地域文化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語言文化專攻、語言應用專攻、地域國際專攻、國際協力專攻、博士後期課程:地域文化專攻)。 其日語教育學專修開設的教育課程有:日語教育基礎研究、日語教育實習研究、以文化理解教育研究、比較文化論研究、日本語教育學實地研究、日語語言學、日語教育學研究、外語教育研究、對照語言學研究、社會語言學研究、一般語言學研究、音聲學研究、語言情報學研究、日語表現演習、學術表現演習、專門特殊研究。
2.一橋大學大學院
一橋大學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大學之一,是一所純社會科學類綜合大學。前身是官立東京商業學校,三大商校之一。學校建校130多年,輩出日本各界尤其是工商金融界的精英人物,為日本培養了大批人才,日本財經界多數領袖畢業於該校,在日本享有「財界領袖的搖籃」的美譽。其日本語教育學位取得項目以培養活躍在國際舞台的日語教師和日語教育從事者為目標,開設了一系列日語教師培養專業課程:日本語教育講義、日本語教育實習、日本語教育演習等。
3.早稲田大學大學院
早稻田大學,是本部設在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私立大學。與慶應大學並稱「日本私立雙雄」。其前身是1882年大隈重信設立的東京專門學校。1901年改稱早稻田大學,當時同時設置了專科部和大學部。1949年的學制改革,該校隨之成為新制大學。早稻田大學是日本乃至世界的極負盛名最為頂尖的高等私立大學。早稻田大學日語教育研究科認識到當今日語教育的多養活、提出根據不同的學習條件設定多種有效的課程的理念。以培養實踐型日語教育人才為目標,開設日語教育學演習、日語教育實踐研究、日語教育學理論研究三大類目的課程。
4.慶応義塾大學大學院
慶應義塾大學在1958年回應外國學生的呼聲開設日語教育學課程、對考慮從大學院期間開始從事日語教育研究或者已經有一定的現場教育經驗的入學志願者廣開門窗。並且歡迎已經在其他領域取得修士學位的入學志願者。
『貳』 語言學是教育學原理課程內容理論支撐嗎
1 教育語言學的教育學基礎 教育語言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的教育;一是教育中的語言。因為任何教育都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因而教育中的語言尤為重要。教育體系基本上是政府的財產。2教育語言學應是權威的教育的一種象徵。教育語言學所涉學科眾多,但從根本上,是教育學和語言學的交叉學科,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本質上,教育語言學是教育語言的話語權。是社會人文科學的一個分支。教育語言學學科的建立有力地歸納了教育語言及語言教育中的經驗這一寶貴的精神財產,同時有利於系統地解決教育語言及語言教育中涌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 有人寫論文以課堂話語分析為題,其實課堂話語是教育語言的一個微觀方面,如化學課,物理課等等,在這些學科的課堂上,老師怎麼用語言講解,學生怎麼用語言回答,師生之間怎麼互動才有效等等都是課堂話語分析的一部份。這些通過語言這一手段達成的教育是以教育內容為載體,語言為媒介,同理,語言教育是以語言為教育內容,語言為媒介的教育。 教育語言學指導著教師,學生和課程設計者來系統化教育中固有的目標。3 教育語言學很好地反映了教育中課程需要達成的目標:如技術目標,人文知識目標,政治理想和信念,民族化等等。依筆者的觀點,教育語言學可以稱之為教育話語學,教育權利學或教育存在學。因為是語言傳達了教育的內容,是語言表達了教育的話語權,是語言使教育得以存在。那麼在這種學科之中無不滲透著教育學的內容,體系。反過來說,教育學為教育語言學提供了基礎。 一 從教育的定義來看,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屬於教育。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的主體是人,教育語言學是研究教育的主體人在教育環境下的語言行為的學問。教育整體上是傳承人類文化的行為,這種文化傳承具有選擇性,整個教育語言中無不彌漫著人類文化的氣息,因而文化可以說是教育語言中的靈魂和脈搏。教育語言學把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語文化進行對比,試圖發現語言之間的異同,來促進語言教育;教育語言學研究教育主體的語言的語用,語義特徵等等。教育語言學整體上闡明了語言教育與語言學之間的關系,指出語言教育的對象是人,要遵循人的主體地位,遵循人的認知發展規律,遵循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互動原則,如賴斯提出了合作原則,利奇提出了禮貌原則,哈貝馬斯為促進社會和諧的交際行為理論等等;教育語言學是應用語言學之一,也是社會語言學之一,因而,應用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一般理論適應教育語言學;學校教育是正規系統的教育,這種教育體系中的教育思想,原則體現在教育的語言之中,正規的學校教育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政治立場,因而教育語言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研究教育中的政治立場的語言和行為,研究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研究教育的評價體系機制等等。 二 教育哲學思想滲透在教育語言學之中。 教育哲學思想包含在教育研究和實踐的方方面面,因而語言教育也不列外。4 這些教育哲學思想包括教育問題分析,抽象教育問題的處理,尋求教育的一般視角等等。比如,教育哲學中的實用主義思想和教育語言學中的「語言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學者能用目的語靈活地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教育哲學中的存在主義哲學,體驗哲學等等也都滲透在教育語言學理論之中。哲學是指導任何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科學理論,是人類社會智慧的總規律,是貫穿一切科學的靈魂,因而理所當然地滲透在教育語言學之中,這些哲學思想不斷地指導著廣大語言教育工作者解決教育實踐問題如,語言教與學的矛盾(包括課上學與課下練的矛盾);語言課堂母語教學與目標語教學的矛盾(包括本土文化與目標語文化的矛盾); 語言學得與習得的矛盾;准確性與流利性的矛盾; 課堂語境創設與優化;傳統 2 課堂與現代英語教學的矛盾;學習與應用的矛盾;教育與教學的矛盾等等。教育語言學中明顯地體現了這些教育哲學思想的指導作用,有利於教育語言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三 教育心理學思想為教育語言學提供了理論指導。 教育心理學認為人獲取知識的過程就是人的認知心理發展的過程。教育心理學揭示了人類學習的一般規律,教育語言學試圖利用這些規律解釋人類獲取語言的過程。比如教育語言學試圖揭示學得和習得的心理區別:習得是人類在自然的無意識的情況下獲得語言知識的過程;而學得是人類有意識地直接或間接地從別人那裡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就教育語言語言學而言,語言教育的認知過程主要包括外語文化感知、注意、記憶、文化語言和其他精神活動。大多數學習者的感知來自課程和教學。確切地說,這些精神活動涉及到課堂中的外語教科書,外語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在共享的目標,資源和規范的基礎上,作為社區的合法成員參加創造社區的活動。大多數學者同意教學應該在課堂中創造促進學習者利用一般認知處理能力來加速學習者獲得控制語言形式的速度的自然環境,內在地驅動處理,盡管獲得語言結構的過程基本上是受學習者的內在語法控制的。5 任何交際活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參加者感知情景語境的方法來決定的並通過有聲和無聲的行為來塑造它。這意味著跨文化交際能力依賴課堂教學和學習策略能力的改善。根據Kleinjans,文化學習的認知過程包括5個階段:信息獲得,信息分析,信息綜合,信息理解和信息欣賞;跨文化認知能力受到來自學習者本族語言的文化遷移的影響,並受到個體認知風格的限制;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受人類認知規律的控制和影響。總之,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貫穿著整個教育語言 學的體系之中,構成了教育語言學的一條潛在的 內隱的線索。 四 教育的計劃和課程設置是教育語言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教育目標的達成。教育語言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怎樣用規范,科學的語言達成教育的目標。教育目標的達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目標細分為知識目標,情感目標,技能目標,文化目標等等。同時,在長期的教育目標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因而需要不斷的糾正。教育語言學的研究方面之一就是怎樣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情況的變化來調整教育的目標。外語教育語言學研究課程理論的設置的理論依據來自教育學的課程理論和教學的微觀層面。課程設置的哲學依據,課程設置的主要內容,課程進程等等都是教育語言學需要研究的內容。 教育過程的實現。教育過程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這一過程涉及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首先,教師應具有足夠的知識准備和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教師教育培訓就成為教育得以不斷更新和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教師如何根據教育教學發展規律來提升教學水平是教育語言學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經歷了職前、入職、職後培養培訓三個發展階段。教師應該具備制定課堂教學計劃和管理操縱課堂的能力。Krashen(克拉申)認為,第二語言課堂的價值不僅在於語法教學,而且在於「教師話語」,即可理解性輸入。6即教師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來給學生提供可理解的學習材料;其次,是學生應該怎樣學,學生應該具備學習的基礎語言,學科知識的准備。學生應該具備基本的學習策略知識,能夠系統化地吸收所學知識;能夠運用監控策略來監控自己的學習效率和結果。再次,在現代社會大發展的情況下,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傳統的師生關系的觀念應該更新。新的教學法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師生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師生互動要體現平等,尊重個性,求同存異的指導思想。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因該得到徹底的保障。教師因該尊重學生的原有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價值得到實現。 五 教育的政治理想和信念。 任何社會的教育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政治理念,為維護統治階級的 3 得統治地位服務。教育學的內容和指導思想的政治理念是教育學的一條看不見的貫穿整個系統的線索。教育語言學應該在一個比較客觀的立場上來分析教育的政治立場和服務對象。從而更好地建立自己的體系,體現客觀的價值。教育政治話語的分析,語言教育中的政治語言的分析都應該成為教育語言學的研究內容並貫穿這門學問的始終。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的社會性質,決定著教育事業的領導權,決定著教育管理體制,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決定著教育標准和有關教育內容,因而,教育語言中無不體現著「政治」這一主線。教育語言學應該研究如何「經濟」地使用教育語言,「政治」地使用語言,從而也是一門研究如何促進教育效率的一門學問。同時我們看到,在各國各階層的教育評價機制中也體現了教育的政治傾向,因而教育評價機制的政治理念也是教育語言學的研究內容之一。 六 教育的民族化是教育語言的深層研究課題。 在中國,教育語言學的研究內容還表現在外語教育的特殊方面,如第二語言習得與學得的關系,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等等。「學得」和「習得」是古今中外語言教育專家經久不衰的研究課題。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研究則體現了語言民族化的問題研究。薩皮爾-沃爾夫的語言相對論假說開啟了學者們對語言與思維關系的研究,這其中實質是在研究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否能夠完全被另一個民族的人們理解和接受,一種外語是否可以被教會的問題。 教育的民族化體現在「文化」的內涵上。當我們談到文化的內涵,它總是意味著人們頭腦中的價值。它指的是文化所承載的人類的內在的精神和思想。Prosser(普羅瑟)這樣描述價值:價值是由個體和群體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創建的模式。這種價值是深層文化。我們認為所有人都有價值。7教育語言學視角的文化的概念是狹義的文化,它包括人們的習俗,習慣,生活風格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然而這些表層文化隱藏著生命的深層意義—價值。價值是實際行為的抽象物,並且人們所持有的價值決定和規范著他們的話語和行為。甚至社會的規律和規章制度也受到社會成員所分享的價值觀的影響。教育的民族化體現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價值觀。這些不同的價值理念是教育語言需要研究的教育語言的深層主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立,則國立;教育廢,則國廢;一個民族的強大,離不開教育的發展。教育理應宣傳本族文化,從而得到世界的承認和理解,欣賞,同時教育要吸收國外的精粹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所用。在外語教育中,我們不應該盲目對外國文化一律欣賞,不分清紅皂白;應該學會鑒別,具有文化的政治立場,客觀分析,求同存異,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接受異國文化,大力宣揚我國的優秀文化和民族傳統觀念。對於外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要形成系統,深入分析,又要和語言教育水乳交融,形成一體。美國德語語言教育家Kramsch(克拉米奇)主張外語教學是學生和文化語境的動態的互動,而不是僵化的靜止的。 結語:教育語言學是教育學和語言學的結合,是教育中的語言和語言教育的結合。具體說,這門學科是外語教育發展到一個全新階段的標志。傳統的外語教育是簡單的外語教學研究,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教育語言學的出現拓寬了外語教育的學科範圍,在廣度和深度上改革了外語教育,使外語教育的地位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教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專門研究教育中的語言及語言教育中的語言,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為任何教育,任何知識的傳授都是通過語言來進行,並最終以語言的形式存在。教育語言學的方方面面都體現了教育學的知識,從宏觀來看,教育語言學涉及教育學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如教育與教學的關系,教學與學習的關系,語言的學習與教育;語言的遷移和僵化等等;從微觀來看,教育語言學涉及學習者的動機,學習策略,學習任務,課程設計,教學法理論等等。教育學,尤其是語言教育學的理論為教育語言學提供了研究的內容基礎和理論指導。語言學和教育學水乳交融,難解難分,是教育中的語言研究,也是語言的教育研究。2 課堂與現代英語教學的矛盾;學習與應用的矛盾;教育與教學的矛盾等等。教育語言學中明顯地體現了這些教育哲學思想的指導作用,有利於教育語言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三 教育心理學思想為教育語言學提供了理論指導。 教育心理學認為人獲取知識的過程就是人的認知心理發展的過程。教育心理學揭示了人類學習的一般規律,教育語言學試圖利用這些規律解釋人類獲取語言的過程。比如教育語言學試圖揭示學得和習得的心理區別:習得是人類在自然的無意識的情況下獲得語言知識的過程;而學得是人類有意識地直接或間接地從別人那裡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就教育語言語言學而言,語言教育的認知過程主要包括外語文化感知、注意、記憶、文化語言和其他精神活動。大多數學習者的感知來自課程和教學。確切地說,這些精神活動涉及到課堂中的外語教科書,外語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在共享的目標,資源和規范的基礎上,作為社區的合法成員參加創造社區的活動。大多數學者同意教學應該在課堂中創造促進學習者利用一般認知處理能力來加速學習者獲得控制語言形式的速度的自然環境,內在地驅動處理,盡管獲得語言結構的過程基本上是受學習者的內在語法控制的。5 任何交際活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參加者感知情景語境的方法來決定的並通過有聲和無聲的行為來塑造它。這意味著跨文化交際能力依賴課堂教學和學習策略能力的改善。根據Kleinjans,文化學習的認知過程包括5個階段:信息獲得,信息分析,信息綜合,信息理解和信息欣賞;跨文化認知能力受到來自學習者本族語言的文化遷移的影響,並受到個體認知風格的限制;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受人類認知規律的控制和影響。總之,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貫穿著整個教育語言 學的體系之中,構成了教育語言學的一條潛在的 內隱的線索。 四 教育的計劃和課程設置是教育語言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教育目標的達成。教育語言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怎樣用規范,科學的語言達成教育的目標。教育目標的達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目標細分為知識目標,情感目標,技能目標,文化目標等等。同時,在長期的教育目標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因而需要不斷的糾正。教育語言學的研究方面之一就是怎樣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情況的變化來調整教育的目標。外語教育語言學研究課程理論的設置的理論依據來自教育學的課程理論和教學的微觀層面。課程設置的哲學依據,課程設置的主要內容,課程進程等等都是教育語言學需要研究的內容。 教育過程的實現。教育過程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這一過程涉及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首先,教師應具有足夠的知識准備和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教師教育培訓就成為教育得以不斷更新和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教師如何根據教育教學發展規律來提升教學水平是教育語言學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經歷了職前、入職、職後培養培訓三個發展階段。教師應該具備制定課堂教學計劃和管理操縱課堂的能力。Krashen(克拉申)認為,第二語言課堂的價值不僅在於語法教學,而且在於「教師話語」,即可理解性輸入。6即教師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來給學生提供可理解的學習材料;其次,是學生應該怎樣學,學生應該具備學習的基礎語言,學科知識的准備。學生應該具備基本的學習策略知識,能夠系統化地吸收所學知識;能夠運用監控策略來監控自己的學習效率和結果。再次,在現代社會大發展的情況下,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傳統的師生關系的觀念應該更新。新的教學法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師生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師生互動要體現平等,尊重個性,求同存異的指導思想。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因該得到徹底的保障。教師因該尊重學生的原有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價值得到實現。 五 教育的政治理想和信念。 任何社會的教育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政治理念,為維護統治階級的 3 得統治地位服務。教育學的內容和指導思想的政治理念是教育學的一條看不見的貫穿整個系統的線索。教育語言學應該在一個比較客觀的立場上來分析教育的政治立場和服務對象。從而更好地建立自己的體系,體現客觀的價值。教育政治話語的分析,語言教育中的政治語言的分析都應該成為教育語言學的研究內容並貫穿這門學問的始終。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的社會性質,決定著教育事業的領導權,決定著教育管理體制,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決定著教育標准和有關教育內容,因而,教育語言中無不體現著「政治」這一主線。教育語言學應該研究如何「經濟」地使用教育語言,「政治」地使用語言,從而也是一門研究如何促進教育效率的一門學問。同時我們看到,在各國各階層的教育評價機制中也體現了教育的政治傾向,因而教育評價機制的政治理念也是教育語言學的研究內容之一。 六 教育的民族化是教育語言的深層研究課題。 在中國,教育語言學的研究內容還表現在外語教育的特殊方面,如第二語言習得與學得的關系,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等等。「學得」和「習得」是古今中外語言教育專家經久不衰的研究課題。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研究則體現了語言民族化的問題研究。薩皮爾-沃爾夫的語言相對論假說開啟了學者們對語言與思維關系的研究,這其中實質是在研究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否能夠完全被另一個民族的人們理解和接受,一種外語是否可以被教會的問題。 教育的民族化體現在「文化」的內涵上。當我們談到文化的內涵,它總是意味著人們頭腦中的價值。它指的是文化所承載的人類的內在的精神和思想。Prosser(普羅瑟)這樣描述價值:價值是由個體和群體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創建的模式。這種價值是深層文化。我們認為所有人都有價值。7教育語言學視角的文化的概念是狹義的文化,它包括人們的習俗,習慣,生活風格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然而這些表層文化隱藏著生命的深層意義—價值。價值是實際行為的抽象物,並且人們所持有的價值決定和規范著他們的話語和行為。甚至社會的規律和規章制度也受到社會成員所分享的價值觀的影響。教育的民族化體現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價值觀。這些不同的價值理念是教育語言需要研究的教育語言的深層主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立,則國立;教育廢,則國廢;一個民族的強大,離不開教育的發展。教育理應宣傳本族文化,從而得到世界的承認和理解,欣賞,同時教育要吸收國外的精粹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所用。在外語教育中,我們不應該盲目對外國文化一律欣賞,不分清紅皂白;應該學會鑒別,具有文化的政治立場,客觀分析,求同存異,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接受異國文化,大力宣揚我國的優秀文化和民族傳統觀念。對於外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要形成系統,深入分析,又要和語言教育水乳交融,形成一體。美國德語語言教育家Kramsch(克拉米奇)主張外語教學是學生和文化語境的動態的互動,而不是僵化的靜止的。 結語:教育語言學是教育學和語言學的結合,是教育中的語言和語言教育的結合。具體說,這門學科是外語教育發展到一個全新階段的標志。傳統的外語教育是簡單的外語教學研究,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教育語言學的出現拓寬了外語教育的學科範圍,在廣度和深度上改革了外語教育,使外語教育的地位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教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專門研究教育中的語言及語言教育中的語言,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為任何教育,任何知識的傳授都是通過語言來進行,並最終以語言的形式存在。教育語言學的方方面面都體現了教育學的知識,從宏觀來看,教育語言學涉及教育學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如教育與教學的關系,教學與學習的關系,語言的學習與教育;語言的遷移和僵化等等;從微觀來看,教育語言學涉及學習者的動機,學習策略,學習任務,課程設計,教學法理論等等。教育學,尤其是語言教育學的理論為教育語言學提供了研究的內容基礎和理論指導。語言學和教育學水乳交融,難解難分,是教育中的語言研究,也是語言的教育研究。
『叄』 研究生,學科教學(英語)和英語語言學哪個就業好些,哪個好考
1、學科教學(英語)屬於專碩,應用性相對英語語言學強。但針對的就業范圍相對較少,主要回是教育答類。如果自己確定以後從事教師類工作,這個專業是不錯的選擇。
2、英語語言學屬於學術型,要求考生的英語語言方面的綜合能力較強,相對於學科教學(英語)所學范圍較廣,就業范圍相對也較廣,有教師、翻譯、商務、學術研究等方面的選擇。
3、至於哪個好考,要看個人的能力以及你所報考學校的歷年分數線,因為有些學校的復試分數線要高出國家線30-40分。所以選專業必須考慮學校歷年的招錄比、分數線、自己的實力以及以後就業的方向。雖然專碩的分數線這幾年呈上升趨勢,但個人覺得英語語言學考試要求更高,內容更廣。
4、就業的話,最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條件,一個傾向於應用能力,一個傾向於研究能力。選擇合適自己的就可以了。不要太糾結,認清自己的實力,找准方向,沒有什麼可怕的,考研重在堅持和心無旁騖。
『肆』 中國的語言學家、教育學家都干什麼去了
他們都在想如何掙錢,哪有功夫去想如何教好孩子啊。
『伍』 教育學語言學問題
一.1、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對於傳統的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謂形成性評價,「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 做出的評價,是基於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活動運行的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活動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活動計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2、
診斷性評價也稱「教學性評價」,一般是指在某項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狀況進行的預測。通過這種預測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准備狀況,以判斷他們是否具備實現當前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條件,為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診斷性評價的目的是設計出可以滿足不同起點水平和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所需的教學方案,並分別將學生置於最有益的教學程序中。
3、絕對性評價是一種在評價對象群體之外,預定一個客觀的或者理想的標准,並運用這個固定的標准去評價每個對象的教學評價類型。絕對評價的結果成偏態分布。二、【程序性知識】
根據不同的標准,程序性知識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就是用的范圍來說,有一般領域與特殊領域的程序性知識;就自動化的程度來說,有自動化的與可控的程序性知識。有些程序性知識可普遍適用於各種領域,而與任一特殊領域並不是有緊密聯系,故稱一般領域的程序性知識。這類程序性知識在人的記憶中被表徵為一般領域的產生式系統,實際上也即通常所說的一般方法或一般途徑,如撰寫工作計劃的方法、人際交往的原則等等。
三、1、個人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應以個人價值為中心,應主要根據個人自身完善和發展的精神性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構教育活動。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特色。特點:重視人的價值、個性的發展及其需要,把人的個性發展及需要的滿足視為教育的價值所在;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發展,使其需要得到滿足;主張應當按照人的本性和發展的需要來確定教育目的。
2、
社會本位論者主張教育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個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發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若是要區別或具體,可以看一下這個http://ojsunshine.bokee.com/6551931.html】
四、2012年新課標地區(含「新課改」)(總計:23個)第一批:山東、寧夏、廣東、海南(2004年進入改革,2007年高考)第二批:江蘇(2005年進入改革,2008年高考)第三批:浙江、安徽、遼寧、福建、天津(2006年進入改革,2009年高考)第四批:北京、陝西、湖南、黑龍江、吉林(2007年進入改革,2010年高考)第五批:山西、江西、河南、新疆(2008年進入改革,2011年高考)第六批:河北、湖北、雲南、內蒙古(2009年進入改革,2012年高考)第七批:四川、甘肅、貴州、重慶、西藏、青海(2010年進入改革,2013年高考)第八批:廣西(2012進入改革,2015高考)廣東、山東、海南、寧夏、江蘇、福建、浙江、遼寧、安徽、天津、北京、湖南、黑龍江、陝西、吉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2012年高考新加入地區:河北、湖北、雲南、內蒙古五、【你所問出的有關語言學】
1、互易性(interchangeability):人類的任何一員都能發出和接受信息,既可以作為信息發出者,也可以是發出者接受者。
2、成熟階段(full competence stage):這一階段大約是從六歲到少年期結束。
3、在語言學上,以某種語言為基礎,夾雜當地土著語言的詞彙,派生出來的新語言,有一個專門術語,叫做creole(克里奧爾語言)
4、雙言制,具體你可以看一下這個網址,你所問的是雙言制定義,你點擊在線閱讀就在第一頁上右邊【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21430683 】
5、轉換生成語言學的創始人是美國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
①【語音特點:】
基於前述對斯金納的分析與批判,他指出:①語言是創造的,也即獲得語言並不是去學會特定的句子,而是利用組句規則去理解和創造句子,句數是無限的;②語法是生成的,兒童生下來就具有一種普遍語法,這種普遍語法的實質就是一種大腦具有的與語言知識相關的特定狀態,一種使嬰兒能學會人類任何語言的物理及相應的心理機制。嬰兒就是憑借這個普遍語法去分析和理解後天語言環境中的語言素材。嬰兒言語獲得過程就是由普遍語法向個別語法轉化的過程。這個轉化是由先天的「語言獲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實現的;③每—個句子都有兩個結構層次——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深層結構顯示基本的句法關系,決定句子的意義;表層結構則表示用於交際中的句子的形式,決定句子的語音等。句子的深層結構通過轉換規則變為表層結構,從而被感知和傳達。②【生成語法學特點】
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學理論使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行為主義言語獲得理論的束縛,認識到嬰兒言語獲得過程中神經系統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研究言語過程的心理機制的問題,這是很有理論意義和借鑒價值的。當然,他的「語言獲得裝置」僅僅屬於一種假設,要證實這個假設並不容易。事實上,目前它也沒有得到有力的研究證據,而只是對科學事實的一種解釋性假說而已。另外,他強調天賦觀念,強調先天性,低估了環境和教育在言語獲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語言的社會性,這也是片面的。
另外,我們認為,他所說的那種天生的普遍語法實質上就是事物(動作)固有的基本特徵在言語中的反映。世界各國嬰兒在言語獲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的發生發展順序(如單詞——單詞句——雙詞句——三詞句等)和這種普通語法結構,都是其對客觀事物認識過程中的共同規律在語言方面的體現,究其根源,是因為它們所反映的事物是共同的。我們傾向於認為這種普通語法結構並不是什麼先天存在的內在機制,而只是嬰兒思維與認知的發展規律在言語發展過程中的表現。1970—1977年對新發現的13歲「人工野孩」吉妮所進行的珍貴研究證實,錯過0到13、14歲這—語言發展關鍵期以後,人類個體可以掌握一定數量的言語,但卻不能學會語法規則,也即他將不具備那種普通語法結構。這一發現使喬姆斯基不得不進一步補充他的理論,從而提出,作為言語獲得基礎的這種天生機制在後天必須及時地暴露於語言的刺激下而被激活,而這個關鍵期就在青春期以前。這表明他正在向語言形成的先天—後天相互作用論靠近,使其理論更為完善。
我也不能保證我回答的是否全部正確,不過我已盡力次查詢,希望我的回答給你帶來幫助,望採納。【那些網站點進去還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具體內容】
『陸』 為什麼說語言學原理是是外語教學法的主要理論支柱
教育語言學的教育學基礎 教育語言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的教育;一是教育中的語言。因為任何教育都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因而教育中的語言尤為重要。教育體系基本上是政府的財產
『柒』 語言學與教育學專業哪個好就業
那得看你想做什麼。如果你想當老師的話,中學語文教學論應該不錯,中學一般喜歡版這個方向的老師權。單純學教育學的話就是跨專業了,教育學的研究生考起來相對容易,但是就業並不是特別好。只是個人之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捌』 有關教育學和應用語言學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版中。通過對教權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學分支。它著重解決現實當中的實際問題,一般不接觸語言的歷史狀態,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論上的爭辯。可以說,它是鑒定各種理論的實驗場。學生畢業後可從事語言教學,特別是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也可在新聞、出版、文化、黨政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教育學的研究生根據專業不同會有不同的就業方向,但是主要還是從事教育,考取中小學教師編制是主要的就業方向。此外,高校輔導員、教育培訓機構、公司的也有一部分。
『玖』 教育學與英語語言學這兩個專業,哪個就業前景好些>
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英語去處理的事情,有時還得跟客戶交流,感覺自己也是時候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尤其英語口語水平。聽說現在在線英語教學很不錯,沒有過多了解過,不知道學英語口語哪個好?哪個機構教學效果好?
據這幾天的了解和對比,對一家在線英語培訓機構比較滿意,叫阿卡索外教網,外教一對一教學,外教發音標准,上課時間自由,而且學習視頻可以錄制,每節課的學習費用低至13.2元,還有免費在線試聽課程,大家需要學習英語的話,可以去注冊試聽一下。
據了解,阿卡索的外教都是非常優秀的,很多的教師都具備TSOL證書,至少擁有3年以上教學經驗,並且畢業於國際知名的一流學府,如美國常春藤聯盟院校、英國羅素集團大學等,可以說阿卡索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我在阿卡索外教網報的英語口語課程,6個月4099元—180節課—每節單價22.7元;12個月6988元—360節課—每節單價19.4元;24個月11488元—720節課—每節單價15.9元;36個月14999元—1080節課—每節單價13.8元。
阿卡索外教網的英語口語價格很實惠,相對其他而言性價比很好,而阿卡索外教網的,一對一外教課程做的比較成熟,針對性強。在阿卡索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如果對課程不是很滿意,還可以聯系客服進行課程教材的更換,內容難度也是可以調整的。
總結:學英語口語哪個好?哪個教學效果好?最終報課阿卡索外教網半年課程,學習大概有三個多月,英語口語進步很大,比較感謝外教為我量身定製的課程,針對強比較強,自己學習起來也很有效率,所以學習效果比較明顯,阿卡索外教網值得推薦!
『拾』 普通二本英語專業考研,成績還不錯,在學碩的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以及翻碩、教育碩士英語教學論之間
1、一般來說同等水平報考學科教學比考個英專應該能考個更好的學校,但教育碩士通常都是師范大學招生。
2、想當英語老師可以考學科教學(英語)或學碩的課程教學論專業。一般畢業後可以擔任大中專學校的英語老師。
3、本科學校的英語老師一般要求英語專業的學術型碩士畢業,部分發達地區的學校要求博士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