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怎麼樣啊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屬重點大學,是一所環境優美,學術氛圍濃厚的知名院校。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前身之一是成立於1958年的本科院校湖南林學院。1963年,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直接關懷下,湖南林學院遷往廣州與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合並成立中南林學院,直屬國家林業部管理。2000年,學校轉為省部共建。2005年,學校更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與原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並。
(1)廣東省教育科研教學研究院擴展閱讀:
截止2019年12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有研究生院和24個教學單位。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餘人,其中:本、專科學生2.6萬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餘人。校園佔地面積1388畝,擁有一個佔地面積達7萬余畝的教學科研實驗實習基地(湖南北羅霄國家森林公園)。
校舍建築總面積70.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8.57億余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4.24億余元,圖書館現有文獻總量1419萬冊(件),其中印刷型文獻232.60萬冊;電子圖書201.09萬冊;博碩士論文916.69萬篇;電子期刊81.77萬冊。擁有各類文獻資源資料庫60個(子庫134個)。
㈡ 求2012年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廣東省專用,七年級上冊英語的課文.出版社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地址
㈢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廣東省專用義務教育教科書英...!
多讀多背,關注發音,每天1小時學習會有好效果,
不怕說錯,堅持學英語是希望學習不同文化,
㈣ 林紅的主要作品
1. 專著
《快速記憶英漢醫學詞彙分解詞典》湖南科技技術出版社 1991
《網上英語學習與英語資源》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
《高中生網上英語文摘》譯林出版社 2000
《快速記憶英語詞彙分解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兒童英語超短故事集》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1
《兒童啟蒙英語掛圖》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1
《PEP英語活動手冊》五年級上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開心學英語》學習輔導 1、3冊 新世紀出版社 2003
2. 論文
美國小學生學業評定改革.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00;(5):44
小學低年級在職英語教師培訓3+3+3模式的研究.現代教育論叢2000;(6):52
小學英語課堂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1):36
美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01;(3):40
小學英語「成功式活動」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教育探索 2001;(6):50
網際網路:英語教師的良助.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1;(12) :28
教育者的討論案例集:一次示範課引起的思考. 新世紀出版社 2002;208-211
Using Games in Teaching English to Young Learners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Vol. VIII, No.8, August 2002
非英語專業小學教師轉崗培訓的研究. 現代教育論叢 2003;(4):54
獲獎情況:
廣東外語師范學校「優秀課例二等獎」,1992
廣東外語師范學校「優秀課例一等獎」,1993
廣東外語師范學校「優秀課例及教研教改積極分子」,1995
廣東外語師范學校「第四屆教師百花獎全能獎」,1998
廣東省教育廳直屬機關職業道德先進個人,1998
廣東外語師范學校「教學工作積極分子」,1999
廣東省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1999
廣東省基礎教育「百千萬人才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1999
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2000
廣東省基礎教育「百千萬人才工程」高級研修班優秀學員,2002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英語系「最受學生歡迎教師」,2003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外語系「先進工作者」,2004
研究項目:
廣東省教育廳「百千萬人才工程」項目「小學英語教師短期培訓模式的探索」2000 (已結題)
全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資助金項目「轉崗執教小學三年級英語的教師在職培訓模式探索」2001 (已結題)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生本教育的觀念和實踐模式研究」子課題「英語教學新模式研究」2002
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訓研究」子課題「學前雙語教育與在職師資培訓研究」2002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重點課題「外語系教學資源建設與實踐研究」2003
㈤ 請問廣東省義務教育教科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八年級上冊英語中錄音內容在哪裡下載
網路音樂的mp3
㈥ 嶺南師范學院是專科還是本科
聽這個名字像是本科的,因為如果是高職的話校名一般會加上職業或者專科兩個字,當然了雖然是本科院校也不排除他有專科的專業
㈦ 廣東省有哪個學校的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好考 教育學原理專業
廣東教育學院,還可以
㈧ 廣東葯學院的辦學條件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8個二級院(部)以及2個教輔單位,39個本科專業。 二級學院(18個) 廣東葯學院葯科學院
廣東葯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廣東葯學院臨床醫學院
廣東葯學院基礎學院
廣東葯學院中葯學院
廣東葯學院醫葯商學院
廣東葯學院醫葯經濟學院
廣東葯學院醫葯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葯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葯學院
廣東葯學院護理學院
廣東葯學院食品科學學院
廣東葯學院醫葯化工學院
廣東葯學院健康學院
廣東葯學院外國語學院
廣東葯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培訓中心)
廣東葯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廣東葯學院人文社科部
廣東葯學院體育部 教輔單位(2個) 廣東葯學院圖書館、廣東葯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直屬單位(4個) 廣東葯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廣東葯學院中山校區、廣東葯學院赤崗校區、廣東葯學院寶崗校區、廣東葯學院附屬門診部 廣東葯學院專業專業類型 專業名稱 專業層次 專業名稱 專業層次 醫學類 預防醫學 本科 葯物制劑 本科 中葯學 本科 葯學 本科 臨床醫學 本科 中草葯栽培與鑒定 本科 衛生檢驗 本科 中葯資源與開發 本科 護理學 本科 臨床葯學 本科 工學類 食品科學與工程 本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科 化學工程與工藝 本科 生物醫學工程 本科 制葯工程 本科 食品質量與安全 本科 理學類 生物技術 本科 生物科學 本科 管理學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本科 公共事業管理 本科 市場營銷 本科 人力資源管理 本科 電子商務 本科 物流管理 本科 經濟學類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本科 葯事管理本科 據2015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任教師1456人,教授、副教授577人,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佔65% 。博士生、碩士生導師210人;有國家級、省級 「千百十工程」 培養對象2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5人, 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多名。 教學團隊 廣東省優秀教學團隊:葯學專業教學團隊 教學名師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重點培養對象、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楊帆
全國模範教師、教育部葯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張德志
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張德志、林漢森、宋粉雲、楊翌
廣東葯學院「教學名師」:金描真、譚毓治、宋粉雲 據2015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完備的教育教學體系。學科涵蓋醫、理、工、管、經、文、法等7個學科門類,構建了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醫葯特色學科專業體系。建有2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和1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共有2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部級重點專科(4個):心血管內科、肝膽外科、骨科、婦產科
省級重點專科、學科(2個):口腔科、臨床葯學 。
省級「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1個):心血管內科
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臨床葯學 、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等。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 個):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
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4個):葯學、中葯學(學術型) 、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
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中葯學專業學位授予權(23個):涵蓋了葯物化學、葯劑學、生葯學、葯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葯學和葯理學等二級學科授權點6個; 病原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等。
省級重點扶持學科(1個):葯劑學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葯分析學 。 碩士授予點醫學公共衛生信息學[1004Z1]社會與管理葯學[1007Z1]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100101]病原生物學[100103]內科學[100201]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100401]中葯學[100800]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100400]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100402]營養與食品衛生學[100403]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100404]衛生毒理學[100405]基礎醫學[100100]免疫學[100102]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100104]放射醫學[100106]葯學[100700]葯物化學[100701]葯劑學[100702]生葯學[100703]葯物分析學[100704]微生物與生化葯學[100705]葯理學[100706]化妝品衛生學[1004Z2]醫葯經濟學[1007Z2]理學葯物化學[077901]葯劑學[077902]葯物分析學[077904]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3個國家特色專業,3個省級名牌專業和8個省級特色專業,9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擁有附屬醫院7間,附屬葯廠1間;建有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示範區、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子基地、省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學校與葯學概論課程相關的教學研究有:「創新理念 突出特色 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全面發展的研究與實踐」獲第五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繼承傳統、突出特色——葯學專業的建設與改革實踐」獲第六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葯劑在線」獲中國教育部第七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組(理科)優秀獎,「葯學本科網路輔助教學平台系統的構建」獲第八屆廣東葯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4項,分別是《創新理念 突出特色 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全面發展的研究與實踐》(第五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繼承傳統、突出特色——葯學專業的建設與改革實踐》(第六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葯劑學流程教學法」教學新模式》(第五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葯劑在線》(第七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組(理科)優秀獎、廣東省計算機教育軟體評審活動三等獎),校級教學成果獎5項。研究項目涉及到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發表相關教學研究論文三十餘篇。
以中葯學院梁生旺教授領銜申報的「廣東高校中葯質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葯炮製工程技術中心」 2013年獲廣東省教育廳立項;以王淑美教授領銜申報的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中葯數字化質量評價技術研究室2014年獲批立項;「中葯制劑分析」課獲2013年度省級質量工程立項建設項目精品資源共享課,「 中葯分析專論 」課程獲選2012年廣東省研究生示範課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中葯學
國家特色專業(3個):葯學專業、葯物制劑專業、預防醫學專業。
省級名牌專業(3 個):葯劑學、預防醫學 、葯學。
省級特色專業(8個):中葯學 、生物技術 等。
省級精品課程(5門):葯劑學、天然葯物化學、葯學概論、流行病學、衛生化學 。
省研究生示範課程(1門):波譜解析
廣東省精品課程(4門):葯學概論課程中的《天然葯物化學》、《葯劑學》、《中葯學》、《流行病學》 。
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葯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制葯工程訓練中心 。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廣東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建立了一批聯合培養基地和 500 多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
學校科研機構共有23個,分別是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高脂血症調肝降脂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葯數字化質量評價技術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脂代謝實驗室(三級)、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葯制劑實驗室(三級)、廣東省科教興醫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葯物新劑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物活性葯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分子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物技術候選葯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代謝性疾病中醫葯防治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教育廳現代中葯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普通高校葯物緩控釋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高校中葯質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衛生廳「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實驗室、中醫葯研究院、葯物研究所、中葯開發研究所、生物制葯研究所、血管生物學研究所、生物活性物質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所、中心實驗室、實驗動物中心。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高脂血症調肝降脂」重點研究室、 「脂代謝」重點實驗室 。
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代謝性疾病中醫葯防治重點實驗室。 2014年4月29日,學校有三個項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包括一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其中學院附屬醫院何興祥教授課題組完成的「MIF與胃腸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二等獎;葯科學院王秀芳教授課題組完成的「功能化有序介孔炭的設計合成及吸附與釋放應用基礎研究」、基礎學院王啟華教授主編的「《臨床解剖學》-----系列參考書」獲三等獎。
何興祥課題組首次利用盲腸造疝原位接種法建立小鼠大腸癌肝轉移模型。研究發現ISO-1能夠抑制大腸癌的生長和肝轉移、抗-MIF抗體可抑制大腸癌原位腫瘤的生長並降低大腸癌肝轉移率。該成果利用MIF作為分子標記物將能開發一種簡便易行的外周血檢測試劑盒,有望用於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
王秀芳課題組採用一步浸漬法合成了一系列磁性有序介孔炭材料,彌補了傳統合成工藝中需要使用溶劑等不足。研究率先採用初濕浸漬原位聚合法進行功能化改性,研究其吸附機理和響應釋放規律。該技術有望用於葯物釋放與環境毒性分子去除領域。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廣東省生物活性葯物研究共獲得國家科技部「新葯創制重大專項」、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聯合項目和廣州市科技重大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45項,累計資助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榮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一批教學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學校教學團隊承擔科研課題共五十餘項,其中國家級基金課題5項,省級課題二十餘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一百餘篇,其中 SCI 收錄論文十餘篇,作為學科負責人主持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5項,申請發明專利十餘項。葯學概論教學團隊主編和參編20餘部教材編寫,其中1本獲全國醫葯類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館藏資源 據201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廣東葯學院圖書館館藏圖書209.18萬冊,生均93.43冊。醫葯類(R—R9)圖書,共5萬種、25多萬冊,其中葯學類圖書有9萬多冊,全校四校區館共有醫葯類圖書55.68萬冊,其中葯學類圖書約15萬冊。圖書館大力加強網路化和數字化文獻資源的建設,引進和自建中外文資料庫和特色資源庫9類50個,包括了最核心的化學文摘、美國化學會會刊(ACS)、Dialog國際聯機檢索資料庫等,醫葯及相關類外文電子期刊達10010多種,中文電子期刊16000多種,還有大量的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專利、標准等,各類型文獻資料庫特別是醫葯類文獻資料庫擁有量居華南地區同類院校前列,初步建成印刷型文獻和數字化文獻相結合的文獻保障服務體系。
數字化文獻信息服務保障體系的網路服務平台和大規模的文獻信息資源庫,引進和自建中外文資料庫和特色資源庫9類50多個,覆蓋了學校所有學科範圍,包含了約40多萬種電子圖書、17000多種外文全文電子期刊、9000多種中文全文電子期刊、110餘萬篇學位論文以及一批事實資料庫。 學術期刊 《廣東葯學院學報》是中國三家葯學院校學報之一,原名《廣東醫葯學院學報》。2008-2012年連續三屆獲「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2009-2011年連續3年獲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2011年獲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12年本刊入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擴展版)」。
㈨ 中國哪所大學的歷史系好
河南大學歷史系很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大歷史系培養處好多,歷史權威學家和考古學家。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前身為中州大學歷史系,創建於1925年,是河南大學設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學院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長期以來形成中西交融古今貫通、既重視歷史知識更強調歷史通識的學術傳統,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著名專家學者如範文瀾、嵇文甫、蒙文通、高亨、姜亮夫、郭紹虞、馬非百、朱芳圃、孫海波、孫作雲、黃元起、胡思庸、韓承文等先後在此執教,曾在這里求學的尹達、石璋如、白壽彝、韓儒林等也成為享譽中外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濃厚的學術氛圍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學人才。
歷史文化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博士生導師12人(國家博物館4人),專兼職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0人,在讀博士8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學特聘教授4人,黃河學者1人,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4人,河南省學術帶頭人8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全國政協委員1人,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中國古代史專業屬於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世界史為河南省精品課程,旅遊管理專業屬於校級重點培育學科。創刊於1951年的《新史學通訊》即現在的《史學月刊》,屬歷史類國內核心期刊,已故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為該刊題寫刊名,該刊在國內外史學界有較大影響。由學生自己創辦的學術刊物《歷史文化論壇》,從1977年至今刊出40餘期,為全國高校歷史系交換刊物。
歷史文化學院下設歷史學系、旅遊學系、文博系和世界歷史等四個系科,擁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學宋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近代中國研究所、猶太研究所、旅遊規劃發展中心等科研機構。中國古代史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由河南大學和國家博物館聯合招生)。擁有歷史學碩士一級學科授予權,包括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等八個專業方向。旅遊管理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為河南省最早的旅遊管理碩士授權點。目前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200多名,本科生千餘人。
古色古香的7號樓是學院的辦公和科研場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學院資料室佔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擁有18餘萬冊圖書,200多種刊物、30多種報紙。特別是《四庫全書》、《清實錄》、《明實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民國叢書》、《叢書集成》、《敦煌寶藏》、《隋唐五代墓誌》、《殷周金文集成》等大型套書,是書庫鎮庫之寶。除豐富的藏書外,資料室還擁有大量三四十年代的報刊,如《大公報》、《申報》、《盛京時報》、《晉察冀時報》、《抗敵報》、《政府官報》等報紙及《新青年》、《紅色中國》、《東方雜志》、《婦女生活》等各種舊雜志。圖書資料之豐富、種類之齊全,在全國高校文史類系科中名列前茅。
學院的文物館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現已開展的有中國歷代文物陳列、中國錢幣——銅鏡陳列、中國瓷器陳列。共有藏品3000餘件,另有教學標本(含復制模型)3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