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最根本保障。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工作的基礎性工程,是確保學校穩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常規管理機制,並有效地應用於教學管理的全過程,使學校的教學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是全面實施新課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校從學校實際出發,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教學常規管理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深化管理體系,努力培養良好的教學習慣、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較好地完成了學校各項常規管理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我校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注重教學常規管理,做細做實「備、教、輔、改、考、評」各環節的工作。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按照「規范、規矩、提升、提高」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強化管理,規范教師的行為,向管理要質量,使學校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教學常規管理方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規范常規管理,力求一個「實」
提起常規管理,人們容易滿足於表面化、粗線條,套用一個經營管理上的名詞就是「粗放」,而不在「集約」上做文章。「集約」式的常規管理,就是要著眼於一個「實」字,注重內容形式的完美統一,注重常規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根據學校的實際和新課程實施的要求,我校重新制定了《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發揮教研組、學校督導機構的作用,從教學過程的每個細節、每件小事抓起,力求做到扎扎實實。
1.抓備課。要求教師依據課標備課,做到雙向設計、注重方法、突出過程。必須做到:
(1)「五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讓教師與文本「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2)「五關鍵」即研讀是備課的前提、博學是備課的基礎、細致是備課的要求、創新是備課的亮點、傳承是備課的價值延伸。
(3)五精心:要求教師備課時做到精心設計問題質疑、精心設計思維空間、精心設計教學流程、精心設計評價語言、精心設計作業練習。
因此,備課抓實了,擬寫教案就容易多了!也為上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對教師的教案實行抽查,並一月一檢查,對沒有認真擬寫或者拖欠(差教案)的,及時提醒,限期補齊,並記入業績考核。
2.抓上課。從一點一滴做起,包括提前候課,教師儀表、教態,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及學生評價的每個細節都有具體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需樹立五個意識,即:目標、主體、訓練、情感、效率等意識!學校不定期地對教師的上課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觀摩老年教師的示範課、年輕教師的優質課,促進每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上課時,我們還要求教師做到「五貫穿」:即:情感教育貫穿始終、人文關懷貫穿始終、探究體驗貫穿始終、互動交流貫穿始終、習慣養成貫穿始終的教學習慣。我校還提出只要有學生在就有教師在,要求上課實行候課制,按照課程表上課,不隨意串課、不缺課,課上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為了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學校要求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提問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要求教師充分發揮預習的功能,課堂上以自主學習為主,將教案轉變為學案,教師精講,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輔導方面,我校充分利用早自習指導學生預習、復習,要求學生學習知識日日清,絕不允許將不會的知識留到第二天。在輔導中做到學生整體提高與關注個別生相結合。教師的有效輔導既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又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我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我校還對批改作業、學情檢測、課外活動等提出具體要求,教師都能從關注學生的角度落實教學,使教學成績不斷提升。
3.抓質量。學校堅持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堅持抓好「三個一」,即:一個學生一個學生地抓,一分鍾一分鍾地抓,一分一分地抓。學校領導深入各年級,做好教學各環節工作,期中、期末考試後,學校召開成績分析會,幫助教師查找教學中的不足,並提出改進措施。
通過以上扎實有效的工作,教師在管理過程中學到了有利於學生發展、有利於教師提高的新理念。
我們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學常規管理中的教和學的兩個方面,提出「抓基礎、重能力、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教學總體要求,向40分鍾要質量,並在教法和學法的改革上花功夫。由於我們切合實際抓住了牛鼻子,因而變化非常顯著。
二、變僵化為優化,追求一個「新」
狠抓教學常規管理,旨在更為有效地激發教和學的兩個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抓常規切不可抓死,變得僵化,而要抓而不死,抓能出新。注意民主管理,各種常規制定時,由教師先討論,自下而上。草稿擬好後,由全體教師大會討論通過。執行過程中也讓教師參與常規檢查,調動大家,共同遵守常規,民主管理學校,且注意讓學生參與管理,形成教、學、管的良性運行機制。過去我們在教學常規評估方面滿足於綜合印象法,現在我們主要採用量化評估考核法,對教學人員從德、勤、能、績四方面進行量化計算。並且認真開好三個座談會:一是學生代表座談會,二是教師代表座談會,三是學生家長代表座談會。在充分了解情況,佔有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每一位教師進行全面量化考平,計算出成績來,並以此為主要依據,評優晉級。過去我們主要重視結果性評估,滿足於給教師畫一個句號。現在我們更重視形成性評估,一是採用平時跟蹤檢查法,比如在檢查評估教師的課堂教學方面,領導可以不打招呼,隨時可以聽課,掌握真實情況;課堂教學既看落實,又看教師是否積極進行教法改革,是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在衡量是否好課時,還要看是否貫徹因材施教,分層指導的原則,是否處理好發展智力與培養能力,教師精講與學生多練,教師主導和學生主動,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有機滲透等關系。而對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則通過及時評課、討論、交換意見等渠道,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解決。二是對於評估結果將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出更切實的措施和方法,更好地調控下一階段的教與學的活動。概而言之,盡力追求教學常規管理的不斷優化,在不變中求變,在常規中出新,最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我校在落實各項管理制度過程中,注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調整教師因枯燥、繁重的教學工作和沉重的心理壓力帶來的對管理的逆反心理。我們根據教學工作的實際,不斷改革、創新管理措施和方法,追求管理手段的推陳出新,盡力創造和諧、人文的管理環境。
教學常規管理是一項系統、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成不變的,學校無小事,教學無小事,處處皆學問。為此,我們根據學校的教學實際,精心謀劃,分步實施,著眼學生所需,落於課堂之處,在不變中求變,在常規中出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完善管理策略,堅持一個「恆」
抓教學常規管理最忌時冷時熱,有始無終。而事實上,這樣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風兩日雨,虎頭蛇尾。因為時間一長,在這方面暴露出來的情況、問題就比較多,又由於面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未來得及迅捷處理,於是就會漸漸形成各種各樣的精神壓力,而最終導致抓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懈怠,難於持之以恆。
「滴水能穿石,功到自然成」。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要抓出實效,看到效益,靠的是持之以恆。教師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難以形成嚴謹的教風;學校沒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各項規章制度難以落實,也很難形成良好的校風。我們在完善各項制度上注重它的可行性,在執行制度時,堅持一抓到底,毫不動搖。
建立校本研訓機制,開展「六個一」活動。①學教育教學理論專著。②摘教育教學有助的文章。③寫教育教學經驗文章,案例或教學反思。④上一節公開研究、實踐或示範課。⑤說一篇課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手段和教學思路。⑥聽、評其他教師的課。以此來推動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發展。要求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5節,領導們做持之以恆的表率,帶頭聽課,推動了學校教學活動的開展。http://www.doc88.com/p-9062388524120.html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教學常規管理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們也在工作中體會到了抓好常規管理對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今後我們將在學校管理的實踐中注重學習,積極探索,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們的各項工作,促進學校教學工作和諧、全面地發展。
總之,教學常規管理不要過於繁瑣,必須精要易行,方便操作。這樣才有利於管理,有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Ⅱ 教育管理與教學藝術
教師的課堂教來學語言是指教師在教自學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它是一種專門的行業交際語言,對教學效果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教學實際上是教師把自己內在的知識和意向外化為語言、動作、表情等活動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知識學習同教師的教學語言有著顯著的相關。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指出:「話說得好就會如實地達意,使聽者感到舒適,產生美感,這樣的說話,就成了藝術。」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是指教師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教學的藝術實踐活動,是教學藝術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最主要的教學手段,綜合地反映著教師的全部教學素養,因此培養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十分必要。
Ⅲ 年級教育管理和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什麼
1、備課要求欠科學。在參加學校的各類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反映,備課應該根據教師年齡分層次的要求,要切合實際,具有針對性。由於備課要求整齊劃一,因此也缺少了個性,缺少了創新,有的就是年復一年的重復。同時,集體備課如何規范並發揮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2、課堂教學管理欠手段。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學校都對課堂教學制定了較詳細的要求,可課堂教學的過程管理卻不夠落實,表現在有的教師備課一套,上課又是一套;有的教師備課很認真,而上課卻時有把握不住重點,把握不住課堂紀律。其實授課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如果我們學校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不僅可以提高課時效率,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班級設置欠規范。主要表現在部分學校存在「大班額」現象,嚴重影響到教學活動的開展,也阻礙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作業的設計、班級管理不夠科學化。目前全處70人以上的班級有36個,個別班級人數達到90人。而個別學校卻為生源不足發愁,有的班級只有17人。
4、綜合實踐活動欠創新。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亮點,但這么多年以來,仍然是一些學校的管理難點,具體表現在,一是師資安排不夠穩定,校本培訓不夠,教師認識不夠。二是缺少系統規劃,工作沒有形成套路。三是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難以「實踐」,有些活動學生還能在家長的配合和學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動需要組織外出實踐,又擔心安全問題,只好放棄。
5、校本課程開發欠教師。現在學校都在自主開發屬於本校的校本課程,由於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的專業精神、技術要求、責任心要求較高,而目前教師最缺乏的就是有關課程設計和評價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專業化程度不高,這些都極大的制約了教師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力。
6、教學活動與德育活動欠整合。教育教學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師資素質、教學設施、學習風氣等校內因素的制約,學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是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在我們每一所學校都佔有一定比例,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在德育活動中實施學科教學便尤為重要。如何有效調控二者的關系,現在的研究也還是零星的、點滴的
Ⅳ 學校教育教學及學生管理等方面有何建議
本人以為,要抓好學校教學常規,建議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版
一、學校要建立健全各權項教學常規,並開展各級宣傳教育,使廣大教職工熟悉各級教學管理文件,特別要精通本校的教學管理文件,熟悉教學管理的內容、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二、教學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三、教務部門要建立教學監控系統,暢通學生教學信息反饋,定期開展教學檢查,深入課堂聽課,及時掌握教學信息(老師教學態度、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出勤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四、學校要建立獎罰分明的激勵機制,認定教學事故,評選優秀教師,促進教風根本好轉。
以上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Ⅳ 教育管理學和教育管理有什麼區別么
教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揭示一教育學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教育管理,培養具本專業有廣泛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扎實的教育學科、心理學科基礎知識和牢固的教育學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教學、管理、咨詢和輔導能力,能在各級各類師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及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咨詢和輔導等方面工作的應用性人才。
Ⅵ 教育教學管理包括那些知識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學和教育科學基本理論,接受教育管理和教專育教學的基本能力屬訓練,就業方向多為高職院校教學及管理工作。培養具本專業有廣泛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扎實的教育學科、心理學科基礎知識和牢固的教育學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教學、管理、咨詢和輔導能力,能在各級各類師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及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咨詢和輔導等方面工作的應用性人才。
主要課程: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教育統計學、教育社會學、教育測量與評價、教育法學、教學論、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外國教育史、中國教育史、學校管理學、教育行政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系學、教育經濟學、教育調查、畢業論文、管理心理學。
Ⅶ 什麼是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是運用管理科學和教學論的原理與方法,充分發揮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對教學過程各要素加以統籌,使之有序運行,提高效能的過程。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共同承擔教學管理工作。教學管理涉及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基本環節。
教學管理包含過程管理、業務管理 、質量管理、監控管理幾個方面的內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共同承擔教學管理工作。教學管理涉及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基本環節。
研究與實踐成果是指教學管理者在新形勢下對教學管理規律研究形成的調研或咨詢報告、教研論文或專著以及取得的成果。該項考查的主要內容有:
教學管理人員在管理中形成的調研或咨詢報告;
2.教學管理人員參與教學研究立項情況;
3.教學管理人員撰寫和發表的教研論文或專著;
4.教學管理人員取得的成果和獲獎情況。
教學質量監控是依據質量標准對教學環節進行的質量檢查或評估。開展評估,還要制定相應的評估方案,成立評估機構,組建評估隊伍。評估內容包括評教、評管、評學和單項評估。為增強評估的時效性,還要有與評估配套的保障機制及獎懲制度。該項考核不但考查評估的系列文件,還要考查評估的過程和效果。
Ⅷ 教育教學管理及人才培養方面有何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幾點不成熟的意見供參考:
一是要建立教學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專負責屬活動過程的質量控制;
二是要建立和改進教學管理文件,以文件來約束工作行為,以制度管人管事;
三是要組織學習層層宣貫,使受控部門和人員熟悉管理文件的內容和要求,特別是熟悉和掌握崗位工作職責的工作流程;
四是要督促指導受控部門和人員執行體系文件,嚴格控制質量過程;
五是要定期開展教學質量審核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整改;
六是建立激勵機制,獎優罰劣。
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Ⅸ 學校教育教學及學生管理等方面有什麼建議
學校教育教學及學生管理等方面建議:
一、重視學校常規管理的過程監控。
教育局中教科多次組織下校調研,組織大規模的常規檢查。
這些都是在促進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的完善與管理制度的落實。
比如,進一步明確分管教學副校長的職、權、責,這實際上是在幫助學校理順各部門間的內部管理關系。這絕不是給副校長加壓,而是讓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工作起來更加理直氣壯、更有明確的方向。
二、重視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不斷提升。
中教科把學校開展教師基本功考核工作列入常規檢查的重要內容,專門發文進行部署,這有助於學校領導把管理重點轉移到師資隊伍素質提升這個管理基本點上來。
各校校長、分管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特別重視教育局提供的這個契機,努力干他們原本想干又不好辦的事。
三、重視學生學習基本習慣的養成。
各校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9)教育與教學管理擴展閱讀
學校教育的重要性
1、職能的專門性 .學校教育職能是專門培養人,學校是專門教育人的場所。
學校教育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處首要的便是學校教育的專門性。學校教育的專門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任務的專一。
2、組織的嚴密性 .教育的特點在於對人影響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學校教育正是體現了教育的特點。
學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集中體現在嚴密組織性上。學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制度。
3、內容的系統性 .適應培養造就全面完整社會人的需要,學校教育內容特別注重內在連續性和系統性。
學校教育既注意知識體系,又要符合認識規律,所以,教育是系統的、完整的。教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
學校教育的特點:
有固定的場所、專門的教師和一定數量的學生,有一定的培養目標、管理制度和規定的教學內容。學校產生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剩餘產品,文字發展比較成熟之後。
通常認為,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由非專門教育機構逐漸演變為培養人的主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學校按水平可分為初等學校、中等學校、高等學校,按性質可分為普通學校、職業學校和各種專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