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發揮教師的教育機智
所謂教育機智,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具體來說,教師的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及時採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教育機智能力是課堂教學能力與教學藝術的重要體現。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教育機智方面曾經有多次精彩的論述。
教師在課堂上要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水平,必須要認真備課。蘇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教師的備課思想,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教師要用終生精力來備課」的思想。教師要作好對課堂教學的准備,必須「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以充實自己教育思想的大河。讀書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其次,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通曉本學科和相近學科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在這方面,蘇霍姆林斯基也為我們作出了榜樣。他曾經利用五六時間,認真學習和研究了中學各門學科的教學內容,掌握了教學與管理的主動權。再次,教師要觀察和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與思想,更要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和身體健康狀況。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師對課堂上教學過程的安排至關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對腦力勞動是否勝任,取決於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安排是否得當,取決於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這一過程(4-795下)。教師的真正的思維素養,就在於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教師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夠看見學生的思路是怎樣發展的。(給教師的建議215頁)
備課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依據,但教師不能完全依照備課要求去組織課堂教學,特別是不能安排好課堂上的教學細節和出現的意外情況。他認為,一堂好課並不是教師一字不差地把事先制定的教案搬到課堂上來。(4-841)教學的藝術不在於預先規定好課上的一切細節,而在於巧妙地、對學生來說是不知不覺地根據情況作出變化。一個好的教師,盡管他不知道他的課將怎樣展開細節,但他善於按照最必要的方法去進行教學,這個方法就是從這堂課本身的邏輯和思維規律出發。這種方法對教育少年有著很大的意義。(3-565-566)。
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在於把事先的計劃作必要的變動。他認為,教育和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它們的真正的科學性,並不在於一步也不離開事先計劃好的東西,而在於善於對事先計劃好的東西做出必要的變動。特別是對於學生的提問來說,有經驗的教師從來不把課堂上究竟提問誰作事先安排(4-795上)。
課堂結構要服從於學生思維的規律性。蘇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說,上課並不像把預先量好、裁製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全部實質就在於,我們工作的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著敏感而嬌弱的心靈和精神的兒童。因此,一個真正的巧匠好像是把這個紙樣放在心裡。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藝術就在於,一旦有這種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課時計劃。而事實上改變計劃的事是常有的。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他能感覺出課的發展的邏輯,使課的結構服從於思維的規律性。如果教師死抱住一個准備應付一切情況的唯一途徑不變,那麼他是什麼也做不好的。(給教師的建議-216頁)
借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思想,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針對課堂上學生思維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處理好各種教學細節,才能取得課堂教學的成功。
② 如何機智處理課堂生成問題
課堂教學機智是指來教師在源課堂教學中面對復雜的教學情景,迅速、准確、敏捷、靈活地做出判斷、處理,並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個十分復雜的動態過程,受教師、學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中出現一些新的生成和偶發事件不可避免。面對這些新的生成和偶發事件,初上講台的"菜鳥"教師們常常茫然不知所措。一些教師對課堂生成強行制止,結果導致師生關系緊張;一些教師對於課堂生成聽之任之,卻導致課堂失控,既影響了課堂進度,授課也會偏離預定教學目標。漠視課堂生成,課堂就少了很多精彩。長此以往,學生還會養成不良的課堂學習習慣,如遇到課堂突發事件,部分學生就群起胡言亂語,趁機起鬨取鬧,一旦言歸正傳,課堂又變得死氣沉沉。
③ 教師運用教學機智時需要注意什麼
教學機智呈現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於教學的信息,比如說學生的發言、學生的評價,引導學生發展;二是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臨時改變教學策略與手段,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教學機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教師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備多方面常人不具備的能力。 一、敏銳的觀察能力 這種觀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有計劃、有目的、有目標的觀察,而是一種適時的,動態的觀察。觀察能力強的教師細致敏銳,能迅速捕獲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反饋,並能及時的做出分析以及判斷,來調節自己的課堂節奏,來使課堂順利的進行。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多事例已經證明,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行為視若無睹的話,會造成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反之,如果教師能夠機智教學,則能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上升。 二、理智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一種約束律己能力,良好的自控能力摒棄感情用事而崇尚理智的處理問題。泰戈爾曾經說過,沒有理智的感情就像一把沒有手柄的劍,它讓握著的人傷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對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和穩定的情緒,能迅速判斷事物的性質,盡快思考出事情的解決辦法,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我就有這么一個鮮明的實例。在一次課堂教學中,由於是下午上課,學生的注意力明顯不在狀態,顯得昏昏欲睡。這時候本來天氣就非常炎熱,教師心中難免會有一種無名的慾火在燃燒。突然間,對著學生開始大吼,埋怨他們不好好聽課。最終,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說,理智的剋制自己感情的流露,也是一種教師機智的表現。 三、靈活的調適能力 調試是對不良情境加以適應的狀態或過程。調試能力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運用一定手段對學生聽講狀態和教學過程進行調試。其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調適學生聽課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而是調整教師講課的速度、方式、步驟和環節,保持傳遞知識的渠道暢通無阻。 四、高效的釋疑能力 釋疑解惑是教師的基本能力,教師能用廣泛涉獵的知識,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能迅速。准確、圓滿的予以解答和引導,以適應學生質疑的精神。現在有的教師不允許學生有一點質疑,凡是答案都是唯一的,學生的思維被禁錮起來,這樣最終不利於學生長久的發展。 五、睿智的幽默能力 教師的幽默能力分為語言幽默和形體幽默兩種,能夠運用豐富、生動、形象、准確、鮮明的具有幽默氣息的語言調控課堂,完成知識傳遞,組織學生學習。雖然說,課堂上表現出的種種機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慢慢積累。教師課堂教學機智的提升,也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提升。
④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機智」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由於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有這樣幾種類型:外部干擾型、教師失誤型、學習困擾型、課堂異常型等等。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層出不窮,作為人師,我們應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體貼學生」的原則來謹慎、恰當地處理好課堂的突發事件。在課堂上,只要我們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因勢利導,採取相應的應變方法,就一定能夠處理好各類偶發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細致地概括來說,處理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有大致以下幾種方法。1、以變應變法。當課堂教學超出原來的設想,突然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採取以變應變的方式。案例:我校一名科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有一為學生大叫:「蜘蛛」,頓時課堂出現了一片混亂的現象。這時,老師讓學生趕走蜘蛛後,開始了對昆蟲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這樣做不但有利於緩解學生恐懼的心理,而且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很好地與課堂內容相結合。2、將「錯」就「措」法。這種方法其實在課堂運用得比較普遍。往往是在老師自身不小心犯錯的情況下,礙於面子,不能直接說老師自己錯了,但又不能將錯就錯,不加糾正,影響教學效果。這種情況下來個將「錯」就「措」,詢問學生,剛才老師哪裡有不對的地方?這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機智。3、實話實說法。案例:有一次,我在教唱課的時候,有一個音應該唱六拍,而我在教的時候是五拍,學生雖然在跟我唱,但聲音越來越小,聲音里透露出一種疑問和不肯定的感覺。我問:「怎沒不唱了。」有問同學說:「老師,這里是唱六拍,不是五拍。」我一看果然錯了,於是我馬上對同學們說:「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對,老師不夠仔細,唱錯了,我們一起來改正好么?」這時,課堂又回到了原來的教學狀態。有時候,教師由於不夠仔細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不去管學生心中的疑問,這樣就不對了。有時候教師坦誠的襟懷、實事求的做法是能馬上解決這些小小的問題,而且也不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錯了不改正,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4、因勢利導法。所謂「勢」,是指事情發展所表現出來的趨向。處理偶發事件時,要注意發現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然後順勢把學生引向正路,或逆勢把學生拉向正軌。課堂中有些偶發事件的出現,已經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注意於原定的教學內容是很難的。這時教師可以轉而發掘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順應學生好奇心,滿足學生求知慾,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或教學活動。這樣,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而且擴充了課堂教學信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案例:在一堂數學課上,一位數學教師正在講關於質數與合數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傳來「嘭、嘭、嘭……」的拖拉機發動聲,而且這聲音還一直響下去,使教學無法進行,學生也煩燥不安,張望窗外。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大聲講道:「現在大家開始數數,看拖拉機的響聲有幾下,然後回答你數的是質數還是合數。」這個案例中,學生注意力已游離了教學目標。如果這時命令或強制學生聽講,不僅教學效果不好,而且會影響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這位教師因勢利導,巧妙地把環境中的噪音變成了有利於教學的情景,順應了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學習中,並且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正確教育,因勢利導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遇到課堂偶發事件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正面啟發,善於誘導,且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是說服而不要壓服;是疏導而不要懲治報復;是誘導攻心而不要簡單粗暴;是真心接受而不要強迫服從。為此,就要求教師遇到偶發事件時要耐心、動之以情、規之以矩、導之以行,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啟發自覺,幫助學生自我認識錯誤,從而有效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
⑤ 如何運用教育機智解決課堂教學的突發事件
運用教育機智解決課堂教學的突發事件的策略:
1、暫緩法
在課堂教學中出現想像不到的「小插曲」時,教師不能急,慌了陣腳,可採取「緩兵之計」,暫時「擱置」起來,或是稍作處理,留待以後再從容處理的方法。因為在當時,學生多半處於激動狀態,情緒不穩,很難心平氣和地接受教育,甚至會產生更嚴重的逆反情緒,使局面難以收拾;而老師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備和冷靜的分析,如果貿然進行「熱處理」,難免發生失誤或難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立刻處理
這類問題一般是由於孩子的身體不適所造成的,比如流鼻血,肚子疼等。遇到這類情況,老師首先不要慌張,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老師先要穩定孩子們的情緒,一邊安慰一邊進行及時的處理:「不要害怕,流鼻血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他同學也不要驚慌,秋天到了,回家要多吃點水果。」處理好了,情緒也穩定了點,然後接著上課。
3、借題發揮
上課時遇到小鳥蝴蝶之類的不速之客時,老師可以幽默地帶過。例如前面所說,碰到一隻飛進教室的小鳥,潘老師這樣和孩子們說道:看我們的學習多麼有趣,連小鳥也想來聽一聽了。之前還聽說有位名師,在上課時,飛進一隻蝴蝶,老師順勢說道,大家能根據這一場景打一個詞牌名嗎?同學茫然,於是這位名師說道:蝶戀花。你們不就是祖國的花朵嗎?課堂的氣氛不僅沒有被打破,還被積極地調動起來。
4、靈活處理
教師的教育機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課堂中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時顯得尤為可貴。這里所說的「機智」,是一種當場作出的解決方法。作為教師,在課堂上隨時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問題,是對教師臨場應變能力的考驗。如果問題化解得巧妙,不僅能使教師自己迅速擺脫窘境,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得到學生的敬佩。
5、暗示提醒
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思想開小差的學生,如果老師每次都嚴肅批評,未免有點小題大做,而如果不聞不問也不太合適,適當的暗示就會恰到好處。遇到開小差的學生,老師可以不打斷教學流程,只要走到他面前,摸摸他的頭,或是微笑地看著他,輕輕地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學生就會心中有數,立刻回歸到課堂。
⑥ 教師如何在工作中錘煉課堂教學機智
一、實來踐性。教學源機智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因為整個教學機智的運作都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所以其實踐性是非常鮮明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而取得的成果,又經實踐檢驗是行之有效的,才可稱得上為高超精湛的教學機智。教師教學機智能力,也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的,離開了課堂教學,教學機智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可以說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機智,只有那些辛勤耕耘在講壇上的教師才能創造出來。二、創新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師必須有獨創性。」實踐證明創新性乃是教學機智的一大特點,教學機智的生命在於創新。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最優化,信息交流的多樣化決定了教學機智的創新性。同時,現代社會高競爭、高彈性、多變化的格局,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依靠創新性的教學機智。三、審美性。既然教學機智是教師嫻熟地運用心理規律和教學的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獨特性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那麼教學機智就必然地帶有審美性特點。教學機智以其魅力給人帶來美感,也是教師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
⑦ 課堂教學中怎樣運用機智應變技巧
教學機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適應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隨機應變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的一種能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教學機智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而是一種綜合性的智能表現。教學機智應包括以下能力:
1.洞察力
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某種客體和情景,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發現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學生在課堂中的多種反應,及時地把握住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合理地調節教學計劃,適當地增減教學內容,更好地達到課程標准。
2.思維力
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感受和反應,展開積極思維,設想各種對象,選擇相應的處理辦法。表現在教師處理突發事件時,能夠做出靈活反應,從而顯示出思維方式的開放性、敏捷性和多變性,給事件以巧妙、完善地處理。
3.意志力
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出現對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有干擾作用的事件時,必須做到冷靜沉著,判斷准確,且行動果斷。教師的意志品德突出地表現為制止能力,即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約束自己的言行,以便實施正確適當的教育教學手段。
4.應變力
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極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以靈活的教學方法處置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復雜局面,以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為依據,隨時控制和調節教學進度。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鮮活的,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它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智慧場」,在課堂上偶然的生成和師生間、生生間知識的碰撞都會擦出出人意料的火花,讓人措手不及。在這樣「靈動」的課堂里,如果沒有足夠的「機智」,我們就會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尷尬。
⑧ 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教學機智
所謂課堂教學機智,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理有關教學的偶發事件地 能力,即應變能力,教學機智的實質是一種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教學技巧。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有較好的責任心、教高的業務水平、廣泛的興趣好愛好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不論教育者是怎樣的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課堂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幾十名活生生的學生在一起學習,他們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各異,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必然會出現千差萬別,加之外界環境影響,課堂教學中出現偶發事件、意外情況是難免的、必然的。當偶發事件出現時,作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掌舵人,就應當因勢利導,以變應變,調整預設,給學生騰出空間,機智地駕馭課堂,正確處理課堂教學的偶發事件,讓課堂呈現別樣的精彩。有的教師不是沒有發現教學中的「偶發事件」,而是發現了但一時措手不及,不知如何處理。當課堂上出現偶發事件時,教師應如何妥善處理呢? 珍視並挖掘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 將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 如果要使課堂上能有鮮活的動態生成,一是學生善於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師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創造能力作為改變教學程序和方法的目的和出發點。只有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學活動中的對話,才有可能發生在對話雙方自由的探究或自發的討論中,發生在對話雙方人格上真正的相互回應與相互碰撞中。所以,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機智產生的基礎。 做一個敏銳的傾聽者和發現者,把「偶發事件」的價值最大化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更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與生成者。他們在課堂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思維方式、合作能力,他們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無論是以語言還是以行為、情緒的方式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資源,教師要做一個敏銳的傾聽者和發現者,善於抓住課堂上每一個這樣的契機,把「偶發事件」的價值最大化。 二、設計彈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間 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要想取得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充分的的預設。因此,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鑽研教材,了解學情,是進行預設的重點。教材是落實課程標准,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只有對教材的深刻的理解,對相關的知識點博學精通,心中有數,以及注意對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系,這樣才能回答和處理學生就教材內容提出的疑問,也才能就教學情況變換教學方法。例如,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一時答不上來,怎麼辦?或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或變換角度等。這些都必須熟悉教材才能辦到。 深挖教材內容,既能使自己准確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學情是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內或某一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學情具有以下幾個特徵,第一,學情客觀存在;第二,學情復雜多樣;第三,學情可以改變。學情的2幾個特徵給我們的啟示是:一要針對學情備課;二要靈活調整學情。熟悉學生情況。教師在上課前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及興趣愛好、課外閱讀等方面的情況,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對同一個問題,由於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和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把握學生思維的脈搏,從學生的角度關注知識生成的過程。 基於對教材的鑽研和對學情的了解,在進行充分預設是必要的。但預設應該是有彈性、留有空白的。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師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在預設時,預留「彈性時空」,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在實施過程的設計上要「大氣」,不求老師一廂情願、滴水不漏式的預設,重在全程大環節的關聯式策劃;在每個大環節中又要充分考慮到各種情況,例如,學生會提出什麼疑問,教師如何作答;教師提出某個問題,學生會怎樣回答,一般有幾種答案,教師怎樣引導,最後該怎樣導歸納等。如果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方面考慮,會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 增加文化底蘊,積累教學智慧,靈活駕馭實施過程 加強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作為前提條件的。因此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擴充、積累、反思已有的教學經驗,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 課堂上,教師怎樣才能發現學生回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東西並靈活機智的處理呢?這需要教育機智。教學機智並不神秘,它是教師多種教育能力的結合,可以通過培養鍛煉得以形成和提高。一個教師要掌握教育機智能力,提高教育的藝術水平,需要在教育理論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積累多種「案例」和「處方」,可以說經驗越豐富,遇到意外事件心中就越有底,就可「處變不驚」,反之經驗貧乏,就可能驚慌失措,束手無策。但教育機智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首要的是加強學習,增加文化底蘊。生物知識浩如煙海,教師要不斷豐富知識,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擴展自己的教學思路,適應現代生物教學的需要。另外,掌握常見的教學策略,積累豐富的教學機智也是必不可少的。如: 1、繞道迂迴,調節難度。在課堂教學中,發現當原來設計的問題失去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效能時,應及時調節難度。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難度過大,要適當變換角度或適當補充鋪墊繞道迂迴,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過於淺易,要追加問題,以調節難度,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 2、因勢利導,爭取主動。在教學過程中,由於突發事件的發生,使課堂陷入被動,這時可想辦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因勢利導,把出現的事情與教學聯系起來,扭轉被動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實驗時,由於客觀原因實驗不成功或出現結果異常,學生議論紛紛,這時教師可馬上話鋒一轉,叫學生回答實驗為什麼不成功,這樣可引導學生從反應的原理、實驗裝置設計、試劑的選擇以及條件的控制等方面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樣可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製造氛圍,創設情境。沉悶的課堂氣氛難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但過於喧嘩的課堂又難以使學生冷靜思考,及時把握教學中學生的情緒,及時調控課堂使學生的思維保持興奮活潑狀態。如在課堂教學中,將實驗設計更具有突發性,儀器安裝更具有審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將思考問題的設計帶有連續性、階梯性、跳躍性;教學語言的選擇注重情感性、幽默感以及懸念的巧設和思維路徑的變異等都是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 4、啟發誘導,對症下葯。當學生的發問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可根據場景給予鼓勵並及時引導,避免因猶豫不決而帶來的課堂混亂和學生思想上的彷徨。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發現症結,採取針對性措施。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求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和規范者的身份具有良好的教學機智,教學機智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它與教師高度的修養、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為基礎的,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對教材的高度理解、對學生的充分熟悉、對知識的科學態度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才能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
⑨ 課堂教學機智案例
不明白你說的
⑩ 魅力課堂上,怎麼機智應對課堂生成
課堂教學機智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復雜的教學情景,迅速、准確、敏捷、靈活版地做出判斷、處理,權並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個十分復雜的動態過程,受教師、學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中出現一些新的生成和偶發事件不可避免。面對這些新的生成和偶發事件,初上講台的"菜鳥"教師們常常茫然不知所措。一些教師對課堂生成強行制止,結果導致師生關系緊張;一些教師對於課堂生成聽之任之,卻導致課堂失控,既影響了課堂進度,授課也會偏離預定教學目標。漠視課堂生成,課堂就少了很多精彩。長此以往,學生還會養成不良的課堂學習習慣,如遇到課堂突發事件,部分學生就群起胡言亂語,趁機起鬨取鬧,一旦言歸正傳,課堂又變得死氣沉沉。
運用教學機智可以有效應對課堂生成。在下文中,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課堂觀察,闡述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運用教學機智應對課堂生成的幾點做法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