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幼兒苗族舞蹈教學

幼兒苗族舞蹈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10 09:39:05

A. 《《《《採茶》》》》苗族少兒舞蹈

在 酷6 上搜索

B. 苗族舞蹈的介紹

苗族舞蹈,就是指苗族地區擁有和傳承著中國歷史文化的遺產。苗族是歌舞的富有內民族,僅苗族「鼓舞」一項容,就近十種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廣闊,形成了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歌舞品種,體現著苗族「鼓舞」歷史的悠久。

C. 苗族舞蹈一等獎有哪些

可多了啊,我來只知道的有源黔東南丹寨縣的錦雞舞(賞心悅目)、台江縣的反排木鼓舞(古樸震撼)、蘆笙舞(美不勝收),黔西納雍縣的斗雞舞(活潑有趣),黔南三都蓋賴的跺月亮(靈動婀娜)等哦。最著名的要算木鼓舞、錦雞舞了,這倆兒舞都舞到國外多回了。上網搜索可有一些的。

D. 幼兒大班教案美麗的苗族服侍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在觀看苗族舞蹈時,被苗族服飾的色彩所吸引,很好奇的問老師:「為什麼他們的衣服和我們的不一樣?」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由此,我設計了本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珙泉鎮除了漢族之外,還有苗族。 2、幼兒認識、了解苗族特有的服飾,培養興趣。 3、幼兒動手操作裝飾自己心目中的苗族服飾。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了解苗族服飾。 教學難點:幼兒動手操作裝飾苗族服飾。 活動准備 1、苗族服飾圖片以及教師製作苗族服飾圖片。 2、幼兒人手一張教師繪畫苗族服飾輪廓圖。 3、各種彩色裝飾亮紙,漿糊、棉簽。 4、苗族舞蹈視頻——蘆笙舞。 活動過程 (一)觀賞VCD,引起幼兒興趣,了解珙泉鎮有少數民族——苗族。 1、教師播放蘆笙舞視頻,請幼兒觀賞,提問,在畫面上的人在干什麼?(跳舞、吹樂器) 2、教師讓幼兒看看跳舞的人穿著與我們有什麼不同?(色彩鮮艷,包頭飾等),教師指出這是苗族,珙泉鎮也有少數民族——苗族。 (二)教師拿出苗族服飾圖片,讓幼兒觀察其服飾特點。(分別從式樣、色彩、頭飾、首飾等方面,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引導幼兒從色彩上了解苗族服裝特點,苗族好五色衣裳(紅、黃、藍、綠、黑)。 2、從樣式上觀察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男子服裝樣式簡單,一般穿對襟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裹長巾。 3、教師讓幼兒了解苗族頭飾以銀飾為主,帶頭釵,手飾一般為銀鐲為主。 (三)教師展示自己用亮紙粘貼出的漂亮苗族服飾,發給幼兒每人一張繪有苗族服飾輪廓的圖片以及亮紙,讓幼兒動手製作自己心中的苗族服飾。 1、教師展示自己製作的作品,請幼兒欣賞,並告知幼兒粘貼的規則。 2、教師發給幼兒圖紙及亮紙,漿糊、棉簽,請幼兒製作服裝。 (四)欣賞作品,最後在蘆笙舞的音樂中,選擇一兩個典型的苗族舞蹈動作律動,在愉悅的氣氛中結束課題。 教學反思 在現課活動開展前,我對中班幼兒關於少數民族認識這一方面做了初步 了解,少數幼兒知道漢、苗、蒙、傣、藏等幾個民族。於是,在反復強調的過程中,幼兒明白了珙泉鎮除漢族以外,還有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苗族。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初步認識了苗族服飾的特點,學會初淺的欣賞苗族服裝,以及音樂。這對於接下來的「粘貼苗族服裝」的現課活動有很大的幫助。讓幼兒動手操作遠比教師的口頭強調、描述效果明顯得多,在粘貼苗族服飾過程中,使幼兒感受苗族好五色衣裳,對襟上衣,百褶裙等獨有風情。在快樂中得到認識,使幼兒更進一步了解苗族服飾。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從服飾加以延伸到對於音樂、舞蹈欣賞、表演等方面。教給幼兒一些苗族特色舞蹈動作,配合其獨特的音樂,表演中感受苗家風情。

E. 苗族舞蹈有那些特點

1、民間舞蹈

苗族民間舞蹈有蘆笙舞、銅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其以蘆笙舞流傳最廣。苗族人民酷愛蘆笙,有「蘆笙民族」之美譽。

2、舞蹈節奏

每到節日,人們在蘆笙、銅鼓和木鼓伴奏下,隨著節奏特殊性,敲擊鼓心、鼓邊、鼓槌形成三種不同的音效組成樂句,不同的節奏變化下翩翩起舞。鼓點剛勁有力,節奏的處理緩而不懈、快而不亂。

3、舞蹈體態

舞蹈時的體態、動律以及不時出現的順邊甩手、擺臀,不僅體現了苗族舞蹈輕快活潑的風格,同時也有炫耀本民族美麗服飾的舞姿、鼓譜以及手持蘆笙的方法等,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4、基本手型

自然掌形:四指自然並攏,虎口自然張開,掌心放鬆。 掌形:四指並攏,虎口自然張開,五指平伸。空握拳:空心握拳。

5、動律

上挑動律、下沉動律。(過程中上身以腰為軸後倒、前收胯,前腆腰後撅臀,動作粗曠奔放,體現堅韌不屈的民族性格特徵)。

6、基本手位:

壓裙手:雙手體旁斜下按掌,指尖略上翹。

開花手:

1、雙開花:雙手體旁斜上托掌。

2、單開花:一手雙開花,一手壓裙手。

壓鈴手:雙手肘架起,手尖於腹前相對。 弓形手:一手體旁沉肘屈臂,一手體旁架肘屈臂,空握拳。

F. 苗族舞蹈的教程

總的來說苗族舞蹈的體系還沒有完全的完善和成功。還需要總結和摸索。。。 腿一個粗一個細是練功時練出的壞習慣。。很簡單。。加大細的腿的練功力度。

G. 苗族水姑娘舞蹈教學分解動作

你是哪的 我學過這個舞蹈 可以教教你

H. 問一個苗族的舞蹈動作

吹蘆笙很有可能,牛是苗族人不喜歡的動物,牛當初背叛了他們的祖先盤瓠,所以你可以根據這個舞蹈的意思分析,如果有厭惡的意思在,應該是牛,如果沒有,是蘆笙

I. 苗族的舞蹈

苗族舞蹈

蘆笙舞——(苗語稱「究給」)是種以男子邊吹「蘆笙」同時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靈活舞動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民間舞蹈。它流傳廣泛,普及各苗族地區。其中尤以貴州東南部、西北部和廣西西部山區最為活躍。在那裡,人們從兒童時代起就開始學吹蘆笙和跳蘆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眾的蘆笙手和蘆笙隊,都深受群眾的尊敬和愛戴。在過去,青年小夥子會不會吹蘆笙,能不能跳蘆笙舞甚至都成為姑娘們擇偶的重要條件之一。
關於蘆笙舞的起源,苗族有樸素和美妙的傳說。相傳盤古開天地之時,大地一片荒涼。那時,苗族祖先是靠狩獵飛禽走獸作衣食的,為了解決捕獲鳥獸的困難,當時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夥子,在林中砍下樹木和竹子,做了支蘆笙模仿鳥獸的鳴叫和動作,吹跳起來以引誘各類鳥獸。從此,人們每出獵均有所獲,於是蘆笙舞就成了生活的必需而世代相傳。這類傳說與現今仍流傳著眾多模擬鳥獸鳴叫和形態的蘆笙曲調及舞蹈動作的現象雖相吻合,但要弄清它的起源,仍有待從史料方面進行研討。關於蘆笙舞活動的歷史,過去文獻中多有涉及;明清以來,更廣見於文獻和志書之中。明人倪輅《南昭野史》有「每孟歲跳月,男吹蘆笙、女振鈴合唱,並肩舞蹈、終日不倦」的記載。足見蘆笙舞早已是苗族人民傳統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並風糜一時了。
過去,蘆笙舞除在舉行祭祀活動時跳之外,舉行婚禮,喪葬儀式或新屋落成時也跳。後來,每逢年節、歡慶豐收和男女青年進行傳統社交活動時都跳。它具有宗教、民俗和文化娛樂等多種性質,在苗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按其活動內容和性質,一般可分為自娛性、習俗性、表演性、祭祀性以及禮儀性的五種。

自娛性蘆笙——最為普及,因對舞者年齡、性別不限、故參加人數甚眾,通常在草坪、河壩或山坡空地上活動。常見的活動形式有二種,一種是男的吹小蘆笙、女的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的把一群吹大蘆笙的舞者圍在中間,踩著樂曲的節奏、輕輕地擺動著身體繞圈而舞。有的地方還有高達丈余的特大號蘆笙和各種長短不一的芒筒(一種用大竹筒製造的低音簧管樂器)在旁伴奏。還有一種是由一對以上的蘆笙手作領舞,眾人(多為女性)尾隨其後圍圈而舞。動作隨領舞者吹奏的曲調而變化。自娛性蘆笙舞,從動作特點上看,又可分為「踩」和「跳」兩種,「踩」以兩膝的輕微屈伸 並踏著節奏向前移動為特色,「跳」是由動力腳落地後,下肢的顫動以及抬腳踹動,上身隨之自然地擺動為特色。前一種嫻雅、端莊,後一種柔和、瀟灑。

習俗性蘆笙舞——第一種是每年過「花山節」時跳,這是男女青年聯歡和選擇配偶的佳期,這天所跳的蘆笙舞,古時就稱為「跳花」或「跳月」,多在月明風清之夜進行。有這類習俗的苗族山寨,一般都設有「跳月」的月亮場或「跳花」的花場。這類蘆笙舞尤以黔東南地區盛行的「討花帶」 和黔中地區盛行的「牽羊」較有代表性。「討花帶」是小夥子邊舞邊吹著蘆笙曲「討花帶子」向自己愛慕的姑娘求愛。在這種場合, 姑娘若與小夥子情投意合,就會把自己精心編織的花帶,含情脈脈地拴在小夥子的蘆笙上。 這種形式主要是以蘆笙吹歌傳情,所以舞蹈動作幅度不大,舞步也並不復雜。「牽羊」是男青年在前面邊吹邊跳,尾隨而舞的姑娘若愛上了某個小夥子,就把自己親手編織的美麗花帶作為定情的信物,拴在他的腰上,然後牽著花帶的一端,跟在小夥子身後踏節而舞。技藝出眾的蘆笙舞好手,有時竟會同時牽著幾個姑娘舞著走呢!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最終能與誰成眷屬,那就不盡是月亮場或花場上能見分曉的事了。
第二種:在廣西融水一帶。舞時手挽手、身體前傾、順圈往前跳,動作比較簡單。參加舞蹈的人數常見為十二人,隊形呈三人一橫排、四人一豎排的長方陣。

表演性蘆笙舞——一般都在節日或集會中以競技或獻技的方式進行表演。有的地方盛行以村寨蘆笙隊為單位進行集體比賽,如黔東南的從江縣、傍洞一帶,每逢年節,鄰近各村寨以百十人為隊同時吹跳比賽,參加比賽的蘆笙隊以能吹奏樂曲的多寡、聲音是否優美、諧和以及動作和步法是否豐富、舞蹈的時間是否持久定優勝。有的地方則以個人競技的方式進行。這種競技一般都不設規定動作,每個蘆笙手都有施展個人技藝的機會。這類蘆笙舞的動作以矮步、蹲踢、旋轉、騰躍等為多。競技者有的以動作的節奏多變,迅疾激烈見長;有的則以能完成較多的高難度動作取勝。表演性蘆笙舞內容十分豐富。盛行於黔西地區的有「巧喝酒」、「蚯蚓滾沙」、「滾山珠」 和「蘆笙拳」;盛行於桂西山區的有「過門坎」、「猴子上樹」和「滾地龍」;盛行於黔東南地區的有「牛打架」、「斗雞」等多種。前兩地區所盛行的主要以炫耀高難技巧博取觀眾的喝采;後一地區所盛行的主要是模仿禽獸的習性、神態,以表現出生活的諧趣引人入勝。
「蚯蚓滾沙」、「滾地龍」是舞者跪地下板腰,以頭頂地為軸心,隨後挺起,邊吹奏蘆笙邊 翻身舞動。

J. 苗族舞蹈一等獎有哪些

可多了啊,我只知道的有黔東南丹寨縣的錦雞舞(賞心悅目)、台江縣的反排木鼓舞(古樸震撼)、蘆笙舞(美不勝收),黔西納雍縣的斗雞舞(活潑有趣),黔南三都蓋賴的跺月亮(靈動婀娜)等哦。最著名的要算木鼓舞、錦雞舞了,這倆兒舞都舞到國外多回了。上網搜索可有一些的。

閱讀全文

與幼兒苗族舞蹈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