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師用方言講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是用方言講課,那個時候我還不會講普通話,只會講方言,問問題自然也是用方言,感覺跟著一個會講方言的老師學習,學普通話特別快。
⑵ 高中物理怎樣才能學好
高中物理怎麼樣?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還有很多的小夥伴,都說對於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這就讓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裡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單的.
高中物理試卷
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於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
⑶ 語文:小說以什麼為線索來貫穿故事情節的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版中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權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於村裡的人們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最後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捲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的故事。整篇課文以「保護環境」這一主題展開,警示人們:要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要從愛護自己的家鄉,愛惜身邊的一草一木做起。本文語言朴實、含義深刻,以一把斧頭為線索貫穿全文,就是這把斧頭,它砍掉了原來美麗小村莊的一切。全文無一處直白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而是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讀者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去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⑷ 小學一年級語文 項鏈 穿成還是串成
小學一年級語文,項鏈應該串成串,這樣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也更具有藝術性
⑸ 一堂語文課 作文 500字以 初一水平 懸賞分10分為底分 寫好的+分!!!
< 我最喜歡的一堂語文課>
身在學校許多年,難免的也經歷過很多堂語文課。很多人說文學是最枯燥的堆砌,而語文課是最令人困頓的時光。我曾經也很以為然,直到,那堂課之後。
夏日的午後總是讓人那麼昏昏欲睡,窗外的鳴蟬在吱吱的訴說著她的哀怨。還記得我費力的推了推身邊的阿胖,問他下午的課程,阿胖頭也沒抬用他那懶洋洋的聲音說道「還能是什麼啊,語文唄」,是啊,那是令人頭疼的語文....這時,走廊上的腳步聲傳來,正是的那是我們的班主任,曹老師。
「同學們好」老師緩緩說道,但是她的聲音並不如往常般平靜,彷彿隱藏著一絲不安與顫抖。「今天,我們不講課本,老師來教你們讀一首詩。」這句話出乎了所有夥伴的意外,大家一下提起了興致,什麼,真的么,太好了,我們七嘴八舌的小聲議論著。但是,我們沒有發現老師老師的眼圈似乎有些紅潤,她的面容透露出不可掩飾憂愁。老師並沒有制止我們的散漫,而是自顧自的讀了起來「
孩子,快抓住媽媽的手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媽媽怕你碰了頭
快抓緊媽媽的手讓媽媽陪你走
媽媽我怕
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見你的手
自從倒塌的牆把陽光奪走
我再也看不見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
前面的路再也沒有憂愁
沒有讀不完的課本再也沒有爸爸的拳頭
你要記住我和爸爸的模樣
來生還要一起走
媽媽別擔憂
天堂的路有些擠
有很多同學和朋友
我們說不哭不哭
哪一個人的媽媽都是我們的媽媽
哪一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孩子
沒有我的日子
你把愛給活著的孩子吧
媽你別哭
淚光照亮不了
我們的路
讓我們自己
慢慢的走
媽媽
我會記住你和爸爸的模樣
記住我們的約定來生還要一起走。。。。」
班級里越來越靜,終於,只剩下老師那動情的朗讀,她越讀越快,閱讀越高,同學們的心卻越聽越沉,越聽就越覺得心底的什麼東西被人輕輕的觸碰著。「是大地震」小胖悄悄的說。我點點頭,大地震,是啊,可拍的地震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寫給幾天前地震災區人民的詩歌。可是誰又知道,這抑揚的旋律里飽含了多少生死離別,浸潤著多少哭泣哀號,孩子們你們要記住,嬉笑打罵,政論狡辯,那都不是文學,只有這種發自內心的文字,才會有正中觸動心靈的力量,好了,下課」
走廊里的腳步聲遠去了,而同學們還在坐位上。久久的安靜,課後我對小胖說,我喜歡這堂課,是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堂語文課,因為,這是一堂上給心靈的課。
⑹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短文一條透明的魚中老師為什麼不揭穿孩子們的行為
你好,論抄體裁是寓言故事,說內容,就是小蒲公英們出生後尋找生根發芽的地方,聽了太陽公公的建議後,有的卻依然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說明了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結局,只有正確的選擇才會有滿意的結果。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追問
⑺ 秋雨還會把冬天要來的消息告訴誰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11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看似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准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文章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發感情,通篇語言藝術化,給人以美感。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確定了這樣的三維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能正確理解「五彩繽紛、你擠我碰、頻頻點頭」等詞語在課文中的含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家鄉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評品,讀懂課文內容。強調朗讀品味,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體會,有所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體會秋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關於教法
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所以,教學本課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雨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中,積累語言。教學中採用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讀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配上抒情的音樂教師范讀第二自然段,學生想像畫面,再讓學生跟著音樂自由朗讀,以便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結合課文特點,我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採用質疑問難、自主合作探究、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三、關於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自學質疑、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第二自然段,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與總結,讓學生領悟本課的學習方法「帶著問題初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感情朗讀課文」。然後再試著用這種方法自學習第
三、四自然段。整個過程由扶到放,循序漸進。
四、關於教學流程:
本課我安排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1.導語:小朋友,一場秋雨一場寒,夏天還沒走遠,秋天的小雨點就蹦蹦跳跳地把秋天給我們送來了。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秋天的雨》。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觀看課文動畫,想想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秋天的雨?
2.交流匯報,並從課文里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3.學生質疑。
①導語:讀了這三句話,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嗎?
②學生質疑。
(三)、品讀課文,升華情感
1.重點學習課文第二段。
①課件出示第一組問題。
導語:秋天的雨有哪些顏色?它把這些顏色給了誰呢?看看答案藏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里呀?小朋友就帶著這些問題默讀第二自然段吧。注意不能出聲,找到答案了還要在書上作上記號哦。
⑻ 優秀教師主要業績怎麼寫
教師個人主要工作業績
龐基,男,漢族,中***員,生於1982年7月。2001年7月畢業於海南臨高師范學校,畢業至2006年7月一直從事私立學校教學工作。自2002年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攻漢語言文學專業,於2005年獲得專科學歷,2008年獲得本科學歷。2006年參加全縣教師競崗考試獲得全縣總分第二名。自2006年9月至今,在臨高縣多文中心學校擔任高年級語文教學,班主任,語文教研組組長工作。
本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中國的領導,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堅持貫徹落實黨的教育路線和方針政策政策,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敬業愛崗,樂於奉獻,深受校領導及師生、家長的好評。
有的人認為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累人的工作,寧可多教幾門學科也不願意當班主任,可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覺得當班主任是一種充實而快樂的生活。從教八年來,在這五彩繽紛、酸甜苦辣的班主任工作道路上,我作為一名為孩子們服務的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以平常心做著平常事,猶如大路邊一株清雅的百合的存在,不為取悅偶然路過的行人。只為那一張張充滿天真稚氣的笑臉。看著孩子們的成長變化是一種特有的人生享受,並沒有把與學生相處當作一種負擔。因為在我心中始終涌動著一種信念:當好班主任就能當好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如下是將近三年來所任班主任工作的心得體會:
一、德育為首--教會學生學會尊敬長輩與孝順父母
古詩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孝敬長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作為培育下一代的班主任,我一直從"孝"字開始,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深刻含義。
我要求我的學生必須做到: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家務事自己量力做,父母之事自己幫做。所以我經常說一些孝敬長輩的故事給我的學生聽,而且我還把自己是如何孝順我的父母的事讓學生知道。每個學期我都會把我曾經在2004年8月10日發表在《都市作家報》上我寫的散文《悠悠母恩》讀給學生聽。"學會尊敬,心存感恩,學做真人",這是我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措施。
二、信任教育--教會學生學會獨立自主與自我guǎn lǐ
學會獨立和自我guǎn lǐ顧名思義就是學生自己的事自己能做,而且自我教育,自主guǎn lǐ。那麼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充分發揮學生在班級guǎn lǐ中的作用。一個學生有一個聰明的大腦,一個班集體就有幾十個聰明的大腦,所以要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一起參與到班務guǎn lǐ。
其次,以自我評價為核心,提高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是個人進步的基礎。在正確進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學生才能發現自己需要改正的缺點和需要發揚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
最後,學生的自我guǎn lǐ要充分發揮學生在班集體中的監督作用。針對學生不穿校服這件事,還可以採取這樣的措施,在班裡指定一位同學每天給學生提個醒,並進行校服檢查。通過幾天後,如果還不穿,班主任找學生進行談話,這樣堅持,穿校服習慣就養成了。
所以,我想說: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所說的"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
【每日寫作指導:淺談高考寫作的要領——學生必讀】
(1)述親身經歷
寫作需要生活,越是親身經歷過、體驗過的生活,寫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實,越感動人。在構思過程中,我們要盡量從自己經歷的生活中篩選素材。作為中學生,生活經歷也許並不算豐富,但只要認真回憶和篩選,再進行適當的加工和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體的材料,寫出充滿真情實感的作文。《我發現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優秀中考作文,作者寫的就是自己親眼所見的情景:小時候,為了不讓我一個人孤零零呆在家裡,父親將兩條毛巾平鋪在裝滿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擔挑著我,在泥濘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當時的父親,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裡是數一數二的壯漢子;如今,父親原先那嘹亮清脆的號子聲已失去昔日的雄壯,隱約間還夾雜著幾絲沙啞,原先油亮的黑發現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紅潤的面龐在已漸漸變得土黃,原先筆直的腰桿也略顯彎曲……由於都是親眼所見,印象特別深刻,寫出來就有真情實感。
(2)多細節描寫
真情實感離不開生動的、典型的細節,細節的多少和真實與否,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體驗程度,也直接關繫到文章的真情實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籠統的、概括的敘述,即使是親身經歷過的,也往往會給人不真實的感覺。細節不細,這個「不細」,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歡童年的竹林》是荊州市的優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說它有真情實感,就是因為它有生動具體的細節描寫,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勁一搖,「嘩啦」一聲,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飄落下來,灑到我的脖子里,涼絲絲的,滋潤我「咯咯」的笑聲。又如:有時,我們從家裡偷出繩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鞦韆。(www.t262.com)搖啊,盪啊,從鞦韆底下,搖出我心中的歌。這些細節,不但真實,而且寫得也富有詩意。
(3)明人事要素
具體和真實是一對孿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實感,就必須寫得具體。雖不能說凡具體就一定真實,但一般而言,具體的敘述往往更能讓人信以為真。你簡單地說某地發生一件搶劫案,聽者不一定會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說,把搶劫的時間、地點、受害人的單位或姓名及被搶劫的數量都說出來了,那別人就會相信。在作文過程中,要盡量寫清楚相關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單位、姓名、年齡、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經過、結果等。《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優秀作文,第一段是這樣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著《簡o愛》,心無旁騖。忽然不知誰傳來消息:「明天要體檢了!」體檢?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聽:「測些什麼?」同桌不以為然地說:「身高、體重,這些都免不了唄。」啊,我心裡發虛,低頭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個兒,聽著後排那兩個瘦如麻桿、身材苗條的女生半真半假對自己的身段作著自我批評,真是欲哭無淚。這個開頭,把什麼人、正在干什麼、發生了什麼、問些什麼、想些什麼等,都通過對話介紹出來了。因而,給人真實的感覺。
(4)用生活語言
作文是用語言記錄生活。作文雖然要對生活進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須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盡量有生活氣息。用生活語言,就是要正確和准確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樣的就寫成怎樣的,不要走樣,不要變味。《我喜歡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擬聲詞,仔細體味,你就會發現用得非常准確,如「嘩嘩」形容搖竹的聲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飄落的聲音;用「咯咯」表示我們童年快樂時的笑聲;用「沙沙沙」表示風吹竹林時的響聲……作者把生活中確實如此的聲音準確地搬進了文章之中,讓人讀後自然就覺得親切感人。用生活語言,還要特別注意人物語言,什麼樣的人物說什麼樣的話,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語言結構和常用詞彙,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會有這樣的詞。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據人物的身份、年齡、文化程度和性格特點等來寫,盡量寫出個性。
(5)露潛在意識
潛在意識,也叫潛意識,指的是人的深層意識,它與淺意識和表層意識相對,它是人最質朴、最本質的心理活動。之所以稱「潛」,是因為它隱藏於思維的底層,不經意袒露出來。人類生活是自然界中最為復雜的現象,有許多人,在許多場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說,不便說,或者不該說,不敢說,有時是為了禮貌,有時是為了工作需要,有時是為了自我保護,想到的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就是潛意識。每一個人都有潛在意識,而且要比淺意識活躍和豐富,但在作文時,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潛意識的往往是那些與心相違的淺意識,這樣寫出來的作文,當然就沒有真情實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實感,最好大膽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潛意識,心裡是怎樣想的,就怎樣寫。《為自己喝彩》的後半部分有這樣幾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鏡前細細地端詳自己。不!我不要這張苦大仇深的臉,我擁有別人沒有的優點,我上進、奮發、勇敢,知識填高了我,我有什麼好自卑的呢?這幾句話,一般人是不會公開對人說的,但作者把它寫了出來。心裡想的就是這樣,寫出來當然就有了真情實感。
(6)擬相應情景
作文要盡量寫自己經歷過的事,但有時,從自己的經歷中找不到恰當的材料,有時,必須對自己經歷過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換句話說,作文中的事並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經歷過的。這能不能給人真情實感呢?應該說,虛構也能做到有真情實感,關鍵是要注意這兩點:一是這種事,自己雖然沒有經歷過,但現實生活中必定會有,別人肯定經歷過;二是要模擬相應生活情景,把自己置於其中,仔細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個時間、那個場所,遇到那樣的事會怎麼樣呢?如果寫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麼,就不妨藉助自己的外公或爺爺,從他們平時的表現中想一想:假如爺爺在遇到這種事時會怎麼對待?如果所寫的是中年婦女,那不妨藉助自己的母親或鄰居的大嬸,根據母親等平時的性格特徵和行為習慣,想一想:她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模擬生活情景,轉換人物角色,能使虛構的文章多一點真情實感。
⑼ 初中語文作文。以想念為主題。要有一條線索貫穿全文。急!
思念使詩聖嘆故鄉月明,思念使女詞人瘦比黃花,思念使摩詰先生陷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太白先生陷入屹立玉階嘆長亭短亭何日是歸程的惆悵,思念使邊塞詩人雙袖龍鍾遙望故園,思念使愛國詩人鐵馬冰河入夢來。——題記
思念是痛苦的。思念是李清照院中的東籬:「把酒黃昏後覺暗香盈袖,西風簾起才知人比黃花瘦,」;思念是李白手中的酒:「庭院中舉杯邀得明月,院落里對影已成三人,」;思念是陶淵明的人間結廬:「南山種豆的快然恣意,東籬採菊的悠然自得,」;思念是李商隱門前的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思念是蘇軾頭頂上的嬋娟:「陰晴圓缺總是月,悲歡離合才屬人,」;思念是杜甫的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縱然思念是痛苦的,但痛苦之後何嘗不是幸福。
在李清照眼中,痛苦是暫時的,雖然院落中已是殘花敗葉,但只要枝條還在,春風一吹,院落中照樣是萬花齊放、百花爭艷的繁榮景象。在李白的眼中,雖然自己遠離故鄉,但詩文那豁達的胸懷,以天為瓦,以地為席,把月亮比作親人,舉杯邀月暢飲,這,不也是一種幸福嗎?在陶淵明眼中,自己雖然思念故鄉,但遠離家鄉的他每天以山為友,以水為伴,遊玩於山水之間,其樂融融,這難道不是幸福的體現嗎?在李商隱眼中,自己遠離妻兒,苦悶無比,但一想到不久的將來和妻兒秉燭夜談,共敘家常,便心中幸福無比。
思念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有了思念,人們才會有希望、有理想、有抱負,所以,思念好比風雨,風雨過後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