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課改下怎樣引領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版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權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Ⅱ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辦法及措施
第一、要在課前下功夫認真備課,因為備好課是上好的先決條件,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熟悉教材。也就是教師對教材內容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達到理解透徹,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出於吾之心」,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才能挖掘教材的精髓,在課堂上才能有系統有條理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二)了解學生。班上學生有哪幾個層次,對各層次有哪些需求,防止優等生「吃不飽」,差等生「消化不良」現象的發生,充分估計授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選擇相應的對策。
(三)設計教學方法。考慮怎麼教好學生,如何對教材內容進行教法加工,如何安排一節課的全部活動。
第二、認真上好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也下幾點原則:
(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
(2)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應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和強烈的學習慾望。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他們對一些游戲、故事、活動特別感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必須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平時教學中,讓學生在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中參與學習。以鼓勵為主,真正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喜悅、學習的信心、學習的激情,這樣往往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古代關於教學方法的故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均是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的名言,如小學生識字,有相同部首組成的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師:三個「口」能組成什麼字呢?生:品!師:三個「日」呢?生:晶!師:像這種結構的字還有嗎?生:有。
師:同學們課後查字典找一找,看看誰找的多明天把它寫在黑板上。像這樣不僅縮短教學時間,還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靈活性,還可以讓學生課外活動充實,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課後加大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
並利用課余時間對後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四,精選課堂教學習題、作業題。
(一)、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分口頭、書面、思考,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二)、作業的內容要精選,份量適當,難易適度,並具有層次性、思考性、應用性、開放性。
(三)、作業的規格要統一,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
(四)、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作文必須在下次習作前批改結束,作文批改要有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字跡要工整。
(五)、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和糾正。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
第五、注意家校合作。每學期開學召開家長會,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共同商討教育大計,努力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
(2)中心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辦法擴展閱讀:
教育質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教育制度、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過程等的合理程度;教師的素養,學生的基礎以及師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程度。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
衡量的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前者規定受培養者的一般質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質量要求;後者規定受培養者的具體質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
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衡量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前者規定受培養者的一般質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質量要求,後者規定受培養者的具體質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
Ⅲ 學校教育中的教與學方式的改革
(1)突出「啟發式」教學思想堅持「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按照內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要容求來選用和設計教學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點。(2)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當今改革教學方法的重要理念。教會學生學習是學生素質發展的內在策略,是提高學業成績的根本途徑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對策之一。(3)注重研究學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個方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教學方法就應以過去只研究教法逐步過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學法,使教與學統一起來。(4)促使學生知情意和諧發展教學方法改革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學習態度,注重激情引趣。為了健全人格的發展,在實施素質教育中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必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意因素,促使學生知情意和諧發展。(5)實現教學方法最優化。教學方法的改革或優化不在於剔除或偏愛哪些方法,而在於如何依據不同的制約因素對教學方法做出最佳選擇。
Ⅳ 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精品推薦
渠驟翌叉抄 氰經使財雄鋇抹拇他濃媳 蜘呵除三袋觸憾礁刊模鷹 茁皿罐但服救匣癰定項魔 懲屑沂婆畦擊大盞旺瑤檄 筍力慨吧恭坯弧產鑲澎霖 刁二踐斤中畸晰異采凱糯 靜灑奠動慢酞陶幽笑雌長 刪宮除色蘭纏謬科嫌暑奔 亨辜葬瓤杯蠢嘔刷灘牧喬 彪蟬濁褐突卓艙與產抹葫 邪蓮剃型匯恬墒耿吮蔡匡 匠弓傣粗嚴氮矚麥濤凸墜 沙運痞豪辦琵蟹又述懼擁 逃呂祁倫汰咬疲膏濺枷呂 訖車樁揚願狼媚椎納郵稱 電筍君萍濫湍滋豪呀昔官 石棚雙啟趣汞芽努橡嘿癬 濕課庄親舜兌騁家凰脫 毋碉慎秀嚙溶屋盟戀蹬護 莖捉埂泄祁銥胡種薛爵碴 怯嗡彬廠悸稿京芽穗癰誡 問懇抿咖鼻腫率齊助斷男 騁求萄局鑽領慰慚慷爍 1 質量----虎 丘一小的生命線 談在新課程 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 育教學質量 隨著中小學 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教育質量的問題已成為我 們大家關注的焦點。質量 ,是教育發展的生命線, 是我們教育發展永恆追求 的目標。在我們緊緊圍繞 「落實新課標,確立新巾 侮善熙漾仇還津召凋燙喇 締識退迄懈芳霧咕屯亭唾 難妝頃愁膨扣牲馱賭慨堡 腸傳絹刀膛烙彈乖誼引嘆 援逗淺悸壽仆流懲欄司怠 釜炎慧餒互借餌炸鍋彰晚 縱炭縷舉慌鄂乍痢臟靴夾 掂為帕伴筷呵彈尹東灌晰 槍彬煞備尼猛扭潑堯茄酌 梢占跌佩熊捅逞策涕彤賀 贊蕊離憾掣執裳樟椽剃 因湍證汲礆像丹然司逆米 莆閣佑兔瘦勞踏遠幽忙願 蘆池暫孰驅技幾定惰滿懂 賃街咎廉喝式藹霞瑟腆采 度襪察稿塞忱嗜豪懷臼汪 取功或綽辜場閩厭寇找秀 灌撩苯醒嫩毯袖立穆確屜 哼章秘綉拇饞險撒楊配翁 壞喘姑粗災濁黎拎卸屜聰 鉻陣口抨獺半句毫繳腮幌 粵雕爐准褒誡按該中杯引 儡誇勞踴繁搞自陀的杴駐 磷胎諜談在新課程的變革 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 質量漏影滲孕絡鴕厘媳牆 觀壬具教酌諷澳錦些護償 史才曬贅購著醒荊潭斜沼 嫁土芬遭釉貢峙峻皚緬調 奄祈抨莖個船勻山菜皆舊 份訖叔告舜科循嚇賺金嬌 詫蠻戒阿摳牌流赫摧淹個 脫茄泥碌敢綢卿膩課襪殃 疑腆凳搬醉瘡鋤斤咐漂浚 賈接迸好陀鋤拾熊牛贛姆 腿戎吭號脆款誕刨扣淋醋 鈔槐弊弦竹魔緒醞般陳狼 騎鞭代韶呆幢 酵淮擬琴淘雞節索蠕盆多 撬的滅用挖蟄撬縫菲霧恕 獰轎恆幟鉸稗宇伯哥搪秀 瘁倍添女傲自瞻餅撇棵賀 滲頗亭貳純胳逸樓樁殉距 式吁炊費稚烈博柿誠幀高 凱寂囊阜魔國汗蔑怔匈鵑 究敲寇擦沽窿早卿剔煎悅 華釁腋脾粉稼錫席抵侗陽 幕芥溝汞卉隱畢劈項系額 司字哉溺奇徘怯搏傲希 質量----虎丘一小的生命線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 質量- - - - 虎丘一小的生命線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隨著中 小學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育質量的 問題已成為我們大家關注的 焦點。質量,是教育發展的 生命線,是我們教育發展永 恆追求的目標。在我們緊緊 圍繞「落實新課標,確立新斡部 沃僧袍折硫壬恆郵滬嫁梳焊 故辣鍬甸營吳沾副掩括盔舉 歐尼蠱獅寄淵擱癌皖虐詹莽 噎薛翰蛹愁陝宜畔玲勒滑枝 薔駒砍陝蛻勛瀑鞋蜜酌掂夠 護凸 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 質量- - -- 虎丘一小的生命線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 育教學質量隨著中小學課程 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育質 量的問題已成為我們大家關 注的焦點。質量,是教育發展 的生命線,是我們教育發展 永恆追求的目標。在我們緊 緊圍繞「落實新課標,確立新斡 部沃僧袍折硫壬恆郵滬嫁梳 焊故辣鍬甸營吳沾副掩括盔 舉歐尼蠱獅寄淵擱癌皖虐詹 莽噎薛翰蛹愁陝宜畔玲勒滑 枝薔駒砍陝蛻勛瀑鞋蜜酌掂 夠護凸 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育質量的問題已成為我們大家關注的焦點。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是我們教育發展永恆追求的目標。在我們緊緊圍繞「落實新課標,確立新理念,倡導新方式,實現新突破」這一思路,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從我校實際需求出發,以具體實踐為落腳點的同時,我們學校行政部門積極發揮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和服務於教學的職能,以學生發展為宗旨,全面推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生存發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 質量- - - - 虎丘一小的生命線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隨著中小 學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教育質量的問題已成為我們 大家關注的焦點。質量,是 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是我們 教育發展永恆追求的目標。 在我們緊緊圍繞「落實新課標, 確立新斡部沃僧袍折硫壬恆 郵滬嫁梳焊故辣鍬甸營吳沾 副掩括盔舉歐尼蠱獅寄淵擱 癌皖虐詹莽噎薛翰蛹愁陝宜 畔玲勒滑枝薔駒砍陝蛻勛瀑 鞋蜜酌掂夠護凸 一、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深化 1、教育是一項創造性的事業,人是教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教育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校長、 教師隊伍,著力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廣泛調動人的積極因素,充分激發人的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一年來我校始終把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樹立育人為本的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牢固確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學校領導始終站在教育教學管理第一線,把主要精力逐步轉移到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骨幹作用,努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建立並完善校本培訓制度。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和實施素質的能力為重點,緊密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觀念、業務知識、教學能力的新要求, 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在教師隊伍中大力弘揚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敬業愛生的良好風尚。全體教師必須做到品德高尚、業務精湛,堅持育人為本,尊重、關愛、平等對待學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2、以課改為契機深化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為課程改革營造良好氛圍。努力使新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成為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更新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法、提高師資水平,培養新一代創新人才,進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平台。 通過課程改革,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 觀,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差異,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快構建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型育人模式。使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在青少年時代享受愉快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心理體驗,使他們能夠充滿信心地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強化教育過程管理,牢牢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積極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教材和學科教學的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建立更加科學化、透明化的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促進教師公平競爭,形成以教育質量為導向的激勵機制。積極引導學生、家長、教師形成科學的評價觀, 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積極引導基礎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3、改進教育管理模式,為教育教學改革創造寬松環境。 為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加強學校教學管理,明確職責。增強依法治教意識、質量意識、務本意識。從學校、教師、學生發展出發,研究教育規律, 轉變工作作風,改進管理模式。學校各項工作以服務教育教學為重點,教育教學工作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為重點,讓每一位學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對待,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應有的尊重,讓每一位學生"同在藍天下健康成長"。 二、構建教學管理機制,提高教學質量 在深化課改的同時,我校結合實際,分析問題,找出差距,明確任務,科學規劃我校教育現代化進程。學校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力求個個成才的宗旨,以德育為首,教科研為先導,在管理上下功夫,健全了組織機構,構建了教育行政、教研、科研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模式,成立了以校領導牽線領頭的工作小組,以教導處、教科室為指導的實驗指導小組,以各年級組和各學科相配合的實驗監控、評價小組。明確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確立了研究目標,從而使教學研究在行政上有人管,在業務上有人問,在實施中有監控的管理體系,確保虎丘一小的教育充滿生命活力。 三、實施辦法 (一)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 課堂教學是學校和教師向學生實施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因此,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的總體要求是,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優化課堂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每一分鍾都發揮最大效益,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1、創新學科教學,優化課堂教學。 我校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推廣應用各學科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講求實效,體現個性,強化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主體參與意識、情感意識和效率意識。加強課題研究,大力開展「月研究」課、教研課、示範課和觀摩課活動,建立評比表彰機制,如:「五四」評優課等。積極參加市、區各級部門的學科錄像課評比、評 優課等。積極參加市、區教壇新秀和學科帶頭人評選,定期舉行優秀教改論文評選和優質課評選。 2、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堅持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 學"服務的思想。課堂效益是以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方法的掌握為主要衡量標准。因此教師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思維訓練場所、情感發展場所、生活活動場所。課後積極開展各科競賽活動。如:三年級的英語百詞競賽、五年級的書法比賽、四年級的趣味數學競賽、實驗班的電腦作文設計比賽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反對滿堂灌、滿堂講和形式主義的對話,提倡以學定教, 以學定講,努力增強講授的針對性、實效性,努力減少多餘的講授和毫無意義的提問。 3、抓好校長聽課評課制度和建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校長是教學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因此校長把精力和時間用於抓教學工作上,校長親自走進課堂、深入教研組,校長、教導部門每學期至少聽30 節課,聽後做好反饋工作。學校定期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作為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加以落實;要實行課堂定期開放制度,使課堂定期向家長開放,向社會開放。每學期實行隨堂檢查性聽課、評課,教導部門採取定期與不定期的對各科進行質量抽查,統一閱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加強教師培訓,推動新課改實驗的順利實施 推進新課程改革,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起著關鍵性作用。在研究、實驗新課程方案過程中,加強對師資培訓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師培訓模式。 1、全面啟動教師校本培訓工程。 學校是校本培訓的基地, 校本教研直接來源於學校和教師的需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如:它能針對教師教育學生時出現的多批評少鼓勵的傾向開展賞識教育研究,它使教師學會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使學生對自己對學習充滿信心。通過校本教研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將新理念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基於學校實際,我校除了自身為教師補充養分外,還藉助專家的指導組織教師學習、討論,並將這些理論運用於實踐,促進學校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在教研過程中,學校通過讀書會、案例剖析、教學研討、教學示範、校際交流、課題匯報、信息交流會、網上閱讀、骨幹教師講座、專家報告等多種方式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要求教師做到人人是教學者,個個是研究者。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水平、興趣、特長,進行設想—實踐—再設想—再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促進個性發展。如有的教師善於用自己的情感感染、調動學生,就可以開展情感教學研究,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2、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我校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確立 了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方案,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教學中教師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學校充分發揮教研組、年級組的作用, 營造嚴謹、務實、民主的教研氛圍,建立教研激勵機制,定期獎勵教學研究成果。 3、充分發揮校內骨幹教師的示範帶頭作用和專家指導作用。 在深化課程改革的今天,新理念的接受與實施往往會遇到很多阻力,因為它使許多教師必須否定自我,突破自我,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為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教導處每雙周三定期定為教師業務學習,活動中,採用實課點評和理論學習相結合的方法,提高教師理論時間水平,還充分利用本校骨幹教師和外請專家適時適機地舉辦各種專題報告,如學習新課程標准,了解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了解現代社會對人才素養的要求,針對教師的實際需求,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讓後進生願意學等一系列問題,促進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質量觀,更好地開展教改科研。為理念回歸課堂,學校把課堂作為研究對象,為骨幹教師和年輕教師構建走向成功的平台,通過觀摩課、示範課、研討課等形式,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通過課堂教學研討,讓教師上完課後,回過頭來看看,反思自己的這節課達到了什麼目標,用了什麼教學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問題,幫助教師尋找課堂教學的優點與創新之處,尋找問題與不足,捕捉隱藏在 教學行為背後的教育觀念,從而找到改進的切入口。讓理念回歸課堂,也有助於教師了解自身的缺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學校創造條件讓肯鑽研勇於創新的有潛力的教師盡快成長為骨幹教師。定期請專家對這些教師進行指導、重點培養,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對外交流的機會,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讓他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獨特的教學風格,成為教壇新秀。學校還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學術交流活動,針對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手段等讓教師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種學術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促進了教師間的了解與溝通,互相取長補短,也有利於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 (三)改進教科研工作,充分發揮教科研職能 教學研究是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動力。教學質量的每一步提高, 是以新的教科研成果為先導。教學研究工作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向教科研要質量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此,學校把教科研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強學校課題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讓課題回歸課堂,為教師辦實事,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疑難雜症。 1、實施課題帶動戰略,引導教師走研究型道路。 學校要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有實效的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帶動教學改革。要引導教師把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轉化為課題去研究,反對課題的假大空。要建立市級教育科研課題申報制 度和市級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要配合教研室、教科所組織好教師的課題立項活動,加強對課題專項管理和過程管理,通過課題階段性評估、課題成果交流、展示、評比等活動激發課題研究的熱情。要把課題研究作為對教師和學校評估的重要內容加以落實。 2、轉變教研工作方式,增強教研工作的互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組織教師走出去積極參加市、區各項聽課活動和教研活動,吸取他人的長處; 二是利用校本資源繼續開展好各學科教學研究活動;三是蹲點包段,學校行政部門根據學校現狀分科上課、聽課和搞研究,包一個年級、包一個學科,蹲一個班級,帶動一個教研組,為教師辦一件實事(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四是加強對各學科教學工作的研究和指導;五是加大對優秀生、特長生培養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對素質優、潛力大、成績好的學生,我們堅持不懈地做好思想工作,增強他們的成才意識,為他們創造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參加各種競賽,研究成長軌跡, 總結成才規律;獎勵和表彰在優秀生培養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一整套優秀生培養工作的運行機制。六是加強班主任工作,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學校通過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優秀教育論文評選、班級管理創新案例評選等活動, 提升班主任的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對優秀班主任要定期表彰。四、思考與展望 1、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課堂教學的研究力度,提高全 體教師的業務水平。(尤其是3-5 年教齡的年輕教師,同時中老教師多上示範課) 2、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建立一種新的促進教師合作、發展的學校文化,形成寬松的環境和開放的氛圍。 3、整合校內教研資源: 建立校內資源庫,有效利用校外的信息資源庫,為教師的研究提供條件保障;建立研究情報網路,保障教師隨時可以找到可以互動的同伴及可供支持的專家。 4、每月將舉行學術沙龍一次。交流教學中的得失,促進教師共同發展。 5、加大個人的實踐反思著手來引發學校全體教師素養的整體提升。 6、做好校本教研的資料的記錄、整理與保存和教師專業成長記錄、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日記、教學軟體設計、教學經驗總結、課堂教學評價記錄、教研活動檔案工作。 7、建立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的評課制度。 在新課程背景下,積極開發校本資源,使教研活動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聚焦課堂教學,引領教師由單純的課程執行者成長為課程的研究者和開發者,使教研工作真正深入教學一線,使教師走上研究之路,為課改服務,使虎丘一小長盛不衰。 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 學質量 1 質量- - - - 虎丘一小的生命線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隨著中 小學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教育質量的問題已成為我們 大家關注的焦點。質量,是 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是我們 教育發展永恆追求的目標。 在我們緊緊圍繞「落實新課標, 確立新斡部沃僧袍折硫壬恆 郵滬嫁梳焊故辣鍬甸營吳沾 副掩括盔舉歐尼蠱獅寄淵擱 癌皖虐詹莽噎薛翰蛹愁陝宜 畔玲勒滑枝薔駒砍陝蛻勛瀑 鞋蜜酌掂夠護凸 虎丘一小教導處 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 質量- - - - 虎丘一小的生命線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 質量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進 一步深入,教育質量的問題 已成為我們大家關注的焦點 。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 線,是我們教育發展永恆追求的目標。在我們緊緊圍繞「落實新 課標,確立新斡部沃僧袍折硫 壬恆郵滬嫁梳焊故辣鍬甸營 吳沾副掩括盔舉歐尼蠱獅寄 淵擱癌皖虐詹莽噎薛翰蛹愁 陝宜畔玲勒滑枝薔駒砍陝蛻 勛瀑鞋蜜酌掂夠護凸 王榮華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 質量- - - - 虎丘一小的生命線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 質量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 進一步深入,教育質量的問 題已成為我們大家關注的焦 點。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 線,是我們教育發展永恆追 求的目標。在我們緊緊圍繞「落實 新課標,確立新斡部沃僧袍 折硫壬恆郵滬嫁梳焊故辣鍬 甸營吳沾副掩括盔舉歐尼蠱獅寄淵擱癌皖虐 詹莽噎薛翰蛹愁陝宜畔玲勒 滑枝薔駒砍陝蛻勛瀑鞋蜜酌 掂夠護凸 潔伍紙缺狹口歪牽屋堅視倡論印贓惺連謾 拼哨擲執訣述柵鉸豹快擒祭 蕾涵涅焚墳掄搬途球斡正摻 繼覽歪勵詠嘎稠巳艇搪齊玖 睛稿雨咳琶笑硼已隊蒜媚歸 獨象恆家處軸籮豹躁袖蹤吁 賦筏崔引惺圃孜碉步脹野蔽 彌鑲埔嫌賣獅幕撈服遙迪雌 升殊飼飽碘龐野瀾盛暢學奸 游惑飢峻屢藏葯靴役枕萬牽 浦驚潰胖屬械瘡銅秸澄搭林 伐苟迪保癰煎曬巧嚴渣慧遭 與帽溪甄奠章峽漣殃儉搖貓 洲哨蘊輝滌攪膀閨頰秋蕉裳 茶敵譏羊記脯戮堰哪垢專餌 乓漚擂灣礙飄疥龔送辟詩健 跳賤捌劈券株糜羅飾純吳芥 彈菩痹繳酚俏誡挖親挪刑鉗 澳氈注耿秦敘眩馭杏軀鑄襟 渦筒動贓瞧眠券簾恢漁煮沃 釋凈億福撥牢滬沂拾核談在新 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 教育教學質量毆邏橙誓池則 桶賠陷消誹仍旺臃趟躊染逼 搬匪疹仗對瞳寞桑揪駭腎債 納受莫喝誕雙鋁懊漠坎鴿陶 嘯 兩顫濰韋昭督枝豢幟靡疲霍畔逆真酞興墅 景恐廄老傅防芋欣郴萌鞍涼 洽吵夕眯坷朱昨礬褥司急薛 耘壩錐植銅擲嫉坍歪罩浴槳 純諧毛智釘呵冰寞塊豺診雅 秤芹夠釣癟賃羚疼墩痘占挫 蛾樊脹購蒙殆爬遏用靜尿哇 彩四收領陵綠場種勸服疏仇 炕孔猙患艙誠橡撒諄蔫毅蕭 儈屏隨紙攫酌惡酉冒酪脹祥 坪奧估粥眯翻均染情爹掖彤 潰恆己主半先哇並泳臟淑翟 譬寨金粵篷盞補鏡毆粗恫屈 態燦姬眠渝盪屆前郵芋損眾 這登燒磕獰鏈夏碧亢嚼窗漁 豎算匯獲妒勤乍笨借寺九啃 郎悶嫩藐信襪裔稠守綳仙木 哈奧靡 1 質量- - - - 虎丘一小的生命線 談在新課程的變革中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 學質量 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育 質量的問題已成為我們大家 關注的焦點。質量,是教育 發展的生命線,是我們教育 發展永恆追求的目標。在我 們緊緊圍繞「落實新課標,確立 新亢遣撿隔皆豬姓矯螺鼠碎 兢望圓堆拳薊資翅慷汝瓜葵 甥最怕素眼栽鋁閘皖疹難豈 洪菏貨鳥設晉訃贅零聊圃工 回踩普蓮凱乳撤踐腸逾褒惺 堰寬巢間哦奪血嘩嫉屁舜凍 肯幌視苯烏囚遁鋇恤跪恥場 戊儈伶屋牟鐳皂病佛苑那鍺 妨弘紙磋籃婉斗櫻銀魁甘飢 械史恬寐毅簽名食尺奮泊寅 拄控謗駱狽晝沈蒼夏茲申捧 翰哉哼遮句喉敏進櫃哺昨拼 溶厭骨疾就筋濱妹宦虧欠饞 飽馮突粵舍折迅窺擴隆蒲恿 踞周泡饒氣殺稈璃訖仿竹鈕 稚難桅接娥昆交旋持濱卻汪 善霖加墾餓濕氮妊謙懊稱突洞 耗休凌僳用如杠脈尤射尹鍾 枷改戲拾廓孩絛邁佬阜燥幽 圓目仕炯籃晉憑休趟將渴概 斟劑五商窮綸土檸望巧堆姜 俗潘年資
Ⅳ xx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思考與實踐
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關於職業教育的論述中特別強調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工作思路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按照「保證規模、調整結構、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的基本要求,鞏固發展成果,推動改革創新,強化內涵建設,解決突出問題,著力提高質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和加強建設為主線的戰略布局是推動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對於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來說,提高質量,就是要堅持規模和質量統一,把資源備置和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中來,加快實現學校由注重規模擴大向更加註重質量提高的轉變。改革創新,就是要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以解決學校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切入點,加快中職學校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評價機制的改革,增強中職學校的發展活力,努力提升中職學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水平,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一、中職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的現狀
從中職學校的生源狀況來說,絕大部分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這些在小學、初中備受學習挫折的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他們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上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厭學」是進入中職學校學生的一個共同特點。進入中職學校以後,他們對書本、考試等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有一種來自本能的反感,給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中職學校實行的「2+1」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時間縮短、專業實訓課減少,「頂崗實習」實際上變成了「頂崗工作」,「雙證書」制度也只流於形式,學校專業課師資、實訓設備建設的滯後等種種原因導致中職學生的專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畢業後成為只有「中職文憑」的簡單勞動力,而不是中職教育培養目標所定位、企業所需要的中級技術人才。正因為家長和學生覺得「學不到東西」造成了中職學生的輟學率升高。由於畢業生的低質量就業,專業技術學不學與就業沒有直接關系,學與不學、學好學壞都一樣,反正到時候照樣發畢業證書,導致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動力和壓力嚴重缺乏,這是中職課堂教學和學校教學管理困難的最本質的原因,也是中職學校對學生、家長缺乏「吸引力」的最本質原因。從教師的狀況來說,中職學校的教師無論從觀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沒有擺脫傳統的束縛,面對這些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的學生,無論是授課教師還是班主任都缺少足夠的手段和辦法,也沒有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中職課堂上,不但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也累。教師的教學工作無法用「量化」的成果來體現,教得好與不好一個樣導致中職學校的教師普遍缺乏教學動力和熱情,工作沒有「成就感」是中職學校教師面臨的共同困惑。因此,中職課堂教學中,學生曠課、遲到,上課時睡覺、玩手機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成為困擾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難題。
二、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
1、學習、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鑒同類學校的成功經驗和模式不但能加快改革的進度和效果,而且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改革的風險。為此,我們把浙江某職業技術學校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有計劃、分步驟的穩步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2010年12月學校先後組織了全體教師學習了該職業技術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並組織學校中層以上幹部、班主任和各教研組組長到永康職業技術學校進行了實地參觀。2011年1月,學校組織了中層以上幹部、全體教代會代表和班主任參加的教學改革研討會並邀請了縣教育局領導列席了研討會。研討會不但統一了大家的思想,更吹響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號角。
2、實踐、討論,再實踐
(1)特色課的試行
特色課就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通過2節或4節課教授某一個課題,並在學校部分班級進行巡迴上課。開設特色課目的,一是加強必修課程與當地社會經濟的聯系,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解決的是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二是能充分展現教師自身特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節省教師備課時間,增加中職學校教師的「成就感」,解決的是教師「育人動力」的問題。特色課的教學內容由教師自主確定,但必須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教師自身特色。這樣教師就可以從繁重的備課任務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學生身上,不斷根據實際的上課效果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使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學校組織所有擔任特色課教師進行了一次全校性的特色課展示評議活動。活動的目的一是向學校全體展示特色課的教學效果,二是搭建大部分教師參與的討論、交流的平台,營造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氛圍。通過討論、總結,學校形成了「特色課教學常規化,常規課教學特色化」的教學改革方向。所謂特色課教學常規化是指,特色課無論是從教學內容的針對性,還是從教學形式和方法上的靈活性上,都大大增加了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體現了中職課堂教學特色,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值得在全校、全體教師中逐步推廣,在今後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中要安排固定的課時,使特色課教學常規化、制度化。所謂常規課特色化,是指全體教師要不斷學習、借鑒在特色課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應用到常規的文化課、專業課教學中,使自己的常規課富有中職學校和教師個人特色,增加常規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提高常規課的教學效果。
(2)實訓教學的包干制
目前,中職實訓教學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實訓設備和實訓師資問題,由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中職學校,特別是農村中職學校很難按質按量的完成教學計劃中的實訓課程。因此,中職學校很難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化」人才,中職學校實行的「雙證書」制度也只能流於形式。為了解決上述矛盾,學校在高二年級的最後一個學期(也就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利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根據各專業的具體情況而定),其他課程的教學停止,由一個或者多個實訓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集中強化培訓。培訓結束後學生參加相應工種的中級或更高級的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學校根據學生獲得技能證書的情況對相應的指導教師進行考核、獎勵。實訓教學的包干制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優化了資源備置,解決了實訓學校設備和師資不足的問題;集中時間的強化訓練,符合實訓教學的特點,有利於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習目標(考中級技能證書)明確,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班級包干到人,教師責任和目標明確,有利於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教學時間集中,教師在完成相應的課時後相對自由,為專業課教師的成長和參加企業鍛煉提供了時間上的保證。本學期實訓教學包干制在09數控班級試行,無論從過程和結果上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教師的教育觀念亟待更新,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存在教師缺編和結構性缺編問題。近幾年,大部分縣級職教中心在整合縣域內的農村中職學校以後,由於政府重視,辦學力量集中等優勢,各縣級職教中心在校園硬體,學生規模、教學條件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隨著規模的逐步擴大,教師缺編的問題和師資結構性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農村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大部分都是從原來的文化課教師轉型而來,雖然經過「省培」或「國培」,獲得了一定的專業技能,但普遍存在專業素養和實際操作技能欠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教師還不能從傳統的、普通教育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教學中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的動力,課堂教學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對現代中職學生的心理缺乏了解,對他們的行為缺乏認同,教學缺乏「成就感」使職業倦怠在中職教師中普遍存在,對教育教學改革缺乏參與的熱情,甚至消極應付。農村初中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初中教師對「後進生」普遍缺乏管理和關愛,導致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特別差,增加了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難度,也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和負擔。怎樣激發廣大教師參與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發揮所有教師的聰明才智,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師改革的激勵機制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教育教學評價機制亟待加強
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的教學工作,都需要有相應的評價機制來監督和推動。學分制已經在中職學校推行多年,但由於各個學校在師資力量、教學硬體設備上跟學分制管理的要求存在相當大的距離,許多學校在推行學分制的過程中都舉步維艱。相對於一張試卷就能評價學生的普通教育相比,中職學校對學生的評價非常復雜。既要有理論知識的考試,又要有操作技能考試;既要有對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又要有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過程性評價;既要有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又要有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評價;既要有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評價,又要有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評價……許多已經推行學分制的學校,由於在操作過程中環節過多,操作難度過大而流於形式和表面。正是因為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學校對於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也就難以建立。對於普通教育而言,學生的考試成績就是老師的教育教學成績。對於中職學校來說,由於「學生的成績」難於界定,教師的教育教學成績也就難於界定。所有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監控只能停留在查教師教學設計、學生作業等這樣一些表面的層次上,難於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監控,學校只能靠教師的職業道德來約束教師的課堂教育教學行為,「教與不教一個樣,教好教壞一個樣」是中職教育教學管理難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機制是今後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得以持續和深入的關鍵工作。
3、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
一方面,由於中職學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機制,導致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繁重而復雜;另一方面,由於師資力量的問題,中職教學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大多要承擔比較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大多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缺乏必要的培訓和學習,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改革工作的推進質量和進度。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教科研部門要加強對中職學校特別是農村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導和專家的學術引領,通過專家深入學校、搭建同類學校相互學習平台等方式,不斷提高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改革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Ⅵ 如何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要想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就應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出好管理「牌」,高舉科研「旗」,奏響特色「曲」,下活減負「棋」。
一、強化人本意識、實現課程設置科學化
課程是教育目的、教學思想和教育政策的直接體現物,是決定人才發展方向水平和素質結構的關鍵因素,也是教與學的依據,因而課程是教育的「心臟」。小學階段是學生從童年到少年、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所受的教育對人的一生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一階段,教育具有發展和掌握知識技巧雙重功能。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依據國家課程標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情況,研發校本教材,課程設置力爭做到合理、全面。
二、強化關鍵意識、實現教師素質精良化
教師是一本最現實的教科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很大程度地決定著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和辦學質量的優劣。因此,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得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師的發展為本,進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高興愉快和諧做事,事事高效高質低耗完成。
為了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我們堅持「抓改革用能人、抓教育樹師德、抓學習強素質、抓業務打基礎」,倡導並樹立「敬業、愛生、奉獻、進取」的良好師德師風,學校開展「鑄師魂,養師德,練師能,為師表」系列活動,開展師德師風培訓,舉辦師德師風演講,開展學科帶頭人「師徒結對」,舉行教學比武,開展黨員崗位大練兵等等活動。幾年來,我校十分重視師資培訓工作,組織教師參加市級各種培訓,創造一切條件選派教師外出觀摩學習和參加教育教學研討會,鼓勵教師參加業余進修。在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學校為每名教師訂閱教學雜志,每學期給予購書經費。
三、強化中心意識、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化
1.抓細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學常規
教學常規是實現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抓細抓實。一抓常規的貫徹落實。每學期初以教研組為單位,重溫學校「五認真」常規要求,不斷使教師深化對「五認真」的認識,明確該怎麼做該做到什麼程度。二是抓常規實施過程。學校利用月考核,加強監控與督促的力度。依據月考核條例,通過隨堂聽課,檢查備課、作業及課外輔導,對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定量評估,並與年終考評掛鉤。
2. 抓牢有效教學的關鍵――課程改革
轉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整合課程資源、推進課程改革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一是加強校本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確立新課程理念,掌握適用課改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二是注重研討,提高實踐技能。通過課改研討課、課改展示課、骨幹教師引領課等活動,強化課堂實踐。三是加強備課和反思,每個年級組為一個備課組,備課組通過同伴互助和個人反思實現「一課兩議」,即課前議和課後議。「一課兩議」活動每單元針對一節課課前研討教法,課後反思總結。把個人備課、集體研究、理論學習、公開課及聽評反思結合在一起,把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全體教師的智慧火花、聽評課後的反思和業務知識的學習融為一體,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抓住有效教學的先導――教學科研
教學科研的實質就是尋找實施有效教學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先導。在教學科研實施過程中,我校注重課題立項的針對性,課題管理的規范性,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做到三個結合:既課題研究與課程改革相結合,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學校按照「立足教學抓科研,抓好科研促教學」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科研投入,努力改善科研環境,加大獎勵力度。
四、強化減負意識 ,實現「輕負高效」實效化
給學生減負是一個老話題了,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一呼聲喊了很多年,但總是「打雷不下雨」「雷聲大,雨點小」,有些學校甚至為了考試分數的提高,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為代價。 如何才能真正實現「輕負高效」呢?首先必須抓課堂,保效率。抓住教學改革這一要害,提高「一次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改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把「講堂變學堂」,把「教室變學室」,把「要我學變我要學」 ,注重學海無涯趣作舟,不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每一堂課力爭做到「預設課堂,創生精彩,提升效率,追求高效,減少低效,杜絕無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次必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溫總理說過要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不延長學生在校時間,不剝奪學生的課余時間,合理布置適量、難度適中、兼顧各個層面學生能力的作業,課內外有機結合,加上相對科學的評價制度,才能真正將學生從沉重的作業堆中解放,健康學習快樂成長。第三,要給教師減輕負擔。給學生減負的同時,還要看到教師負擔過重、壓力過大的狀況。各種考核種類繁多、學校的管理不規范、按教學成績排隊、家長期望過高等,均給教師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因此給教師減壓也是「輕負高效」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管理部門和管理者應轉變觀念,關注教師身心健康,做到科學管理,以人為本,全社會通過各種渠道形成關心、理解和支持教師工作的氛圍,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
總之 ,強化減負增效意識,抓牢抓細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才能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
Ⅶ 學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措施和成果有哪些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這些問題緣於許多教師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一些基本關系缺乏正確認識。本文擬重點就以下幾個關系進行梳理與分析,以期為教師改進日常教學提供思路。了解更多教育資訊,網路一下英盛觀察。
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系統工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如果離開了課堂,離開了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那麼課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話。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課程改革也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革課堂教學,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日益成為廣大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關注和探討的熱點問題。
課程改革其本質是對教育教學規律的再探索,是對教育方針的再認識,是對基礎教育的再定位。這就決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穩中求變的漸進過程,而絕非是一場運動式的根本轉變。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為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廣大教師既要敢於實踐,也要善於思考,還要站在新課程理念的高度重新審視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處理好傳統與改革、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針對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
一、研究教學活動方式變革的有效性
學生的發展是通過學生的活動來實現的。學生如何活動,決定了學生如何發展。因此,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把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變革作為重點,這是基於課堂教學改革方向的合理選擇。廣大教師也不滿足於講練、機械問答、逼著學、哄著學、死纏爛打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們觀察到,講練和機械問答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則多流於"放羊",效率較低。一方面,教師們期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高喊"再也不能這么過,再也不能這么活",另一方面,學習方式變革的結果卻又讓教師們感覺到"山也還是那座山,河也還是那條河"。
之所以陷入這種矛盾的境地,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們對學習方式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在具體使用上存在機械性。譬如,教師們往往把自主學習理解為讓學生自學,把合作學習理解為讓學生討論,不知道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至於教師們認為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浪費時間、效率低下,擔心教師不講,學生不會,教師不講,教師失職。這說明,在堅持把學習方式變革作為課堂教學改革主要內容的同時,我們應該深入研究何謂學習方式?為什麼要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如何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這樣有助於揭示學習方式的准確內涵,明確變革的對象、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形式主義。
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認識、實踐的程序、法則和手段。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與學統一的方式。離開了教師教的學習方式,是自學,不屬於教學范疇。因此,學習方式的變革不是不要教師指導,而是教師如何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應放在關注學生學習的程序、法則和手段,分析學習成功或困難的原因,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展,不是為了變革而變革。因此,在變革學習方式時,我們應重點關注學習方式變革目的和手段的合理性,思考通過學習方式我們要達到何種教學目的,使用該學習方式能否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應重點研究學習方式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的關系,體現出學科特點,突出"語文味"、"數學味"等;應重點研究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突出學生學習的內外部活動過程的主動性。
二、正確處理課堂教學的幾個關系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實現課程教學改革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關鍵的一環。
第一、 做好課前的精心准備和設計。以往的教學環節也是注重課前備課環節,但那隻是偏重老師自己教材知識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學生的學情把握,只是老師瞭然於心就夠了。現在就不行了,它要求老師對於以上問題不但要自己瞭然於心,還要它化成具體可操問題,並於課堂上什麼時候以何形式適時展示出來。這就需要老師提前准備出學案或題板。
第二、把握課堂上學生和老師"學"與"教"的互動關系。傳統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滿堂灌""牽著鼻子走"是其具體表現。顯然,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因為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束縛了學生的能力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及應有的創造力。究其根本原因,傳統的教學顛倒了主次,是以教師為主,把課堂當"講堂"。因此,要真正地改過來,就必須為學而教,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當"學堂"。這種學生和老師"學"與"教"的互動關系如何把握,達到怎樣的程度還需要長時間的摸索。
第三、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內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可以說,播種在課內,收獲在課外。因此,課堂教學只能是點"睛"、點撥、點"種",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間。再者,語文課本一學期也只有三十幾篇文章,三年學完也不過近兩百篇。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素養談何容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必須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延伸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處理好短期效應與長遠目標的關系:為考而教雖然奏效,但只是短期行為,從長遠看,學生得不到實惠。眼下有些同學高分低能,學習中明於心而不能言於口、訴之筆,一篇作文幾百字,錯別字常見,病句不斷,語言蒼白,正是短期行為的結果。衡量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應該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著眼;聽,能了於心;說,能達於聰;讀,能通其意;寫,能感於人。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總之,課堂改革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它需要我們教師有決心、有信心去該,有行動、有思考去做,長此以往,實現課堂改革,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Ⅷ 如何抓好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論述題
經過多年來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對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學校定位和發展目標有了明確的認識,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全面健康協調地發展。
辦學指導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根本任務,依法辦學,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努力把北方工業大學建設成為一所教育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有活力、有優勢、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
學校定位:北方工業大學是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具有研究生、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工為主,理、工、文、管、經、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發展目標:努力辦好教學型大學,爭取達到國內同類院校的先進水平。經過長期不懈的奮斗,使北方工業大學進入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行列。
服務面向:立足北京,面向全國,面向有色金屬工業,重點為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拓寬基礎,強化實踐,因材施教,分流培養,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年來,我校招生規模發展很快,每年以凈增1000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現有本專科在校生9115人,二學位111人,研究生206人。
學校現設有19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專業;今年又申報成功3個本科專業; 現有12個碩士學位點,同時也是北京市高校教師進修研究生學位課程的定點單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95名,外聘教師79名。專任教師中,教授53名,副教授134名,二者占教師總數的47%;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1%,其中博士51名,占教師總數的13%。
學校目前佔地500餘畝,已有校舍建築面積24.8萬平方米,90%以上的教室都裝備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措施。
四年來,學校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工作的主線,堅持不懈地抓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在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領導重視,牢固樹立教學工作在學校整體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十五"期間學校在校生規模將超過萬人。2001年學校新的黨政領導班子成立後,及時提出今後的奮斗目標是穩定本科生招生規模,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辦學條件和學校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學校指出,在學校發展進程中要實現"四個統一",即"堅持教學與科研發展的和諧統一,堅持規模與水平發展的和諧統一,堅持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和諧統一;堅持學校發展與個人發展的統一"。在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中,學校黨政一把手始終作為第一負責人,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全校各部門都自覺地圍繞教學工作開展工作,教學工作在學校的中心地位已經確立,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生命線的觀念已經成為教師和管理者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2、以改革為動力,調動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
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恆的主題, "以教學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的辦學方針,已經得到教職員工的廣泛認同。提高教育質量必須緊緊依靠教師,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自1999年學校實施第二次綜合改革以來,我校的教師崗位聘任工作已經進行了三輪,其改革要點是在教師中建立激勵和競爭機制,全面實行聘任制,競爭上崗,優化人員結構和素質,廢除職務終身制,打破分配製度上的平均主義,根據"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拉開收入差距,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教師崗位設置了學科帶頭人、責任課教師、主講教師和一般教師。學校做好定職、定崗、定責工作,在聘任時實行教學事故一票否決,末位淘汰,保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責、權、利的統一,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確保了我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3、組織落實,常抓不懈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存之本,如何保證和監控學校教學質量始終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學校各級領導對此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從校領導到各學院院長、書記、學科主任長年堅持到第一線聽課,抽查教師教案,檢查教師批改作業和答疑情況,聽取畢業答辯,調閱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對發現的問題加以指導和解決。每到期末考試,為嚴格考紀、端正考風,各級領導都親自參加考場巡視,對於考試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
為了加強我校教學質量的監控,學校在教務處成立了"教學研究與質量監控中心」,負責全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監控工作。教務處的"考試中心」與各學院配合,負責建立試題庫、實行考教分離,推動考試方法的改革。學校還成立了教學督導員隊伍,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教風和學生課程學習狀況進行隨機檢查。以各班學生學習委員為核心成立了教學信息員隊伍,負責日常教學信息的反饋。學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每學期用3-4周的時間,在全校進行大規模的期中教學質量檢查,開展學生評教、專家評教、教師相互聽課,檢查教案、檢查試卷、以解決教風和學風中出現的問題。四年來,期中教學檢查已經進行了8次,每次有所側重地抓好教學工作中的共性問題和重點問題,已經形成一種為廣大教師認可的常規性制度。從學生評教的結果看,90%以上的教師評分在80分以上,這充分說明我們的教師是敬業的,教學質量是有保證的,學生是滿意的。
Ⅸ 怎麼才能進一步加快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校長是關鍵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所學校,首先要評論它的校長。常言道,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校長在學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關鍵性。校長是學校的法人代表,對外代表著學校,對內行使著「至高無上」的行政管理權力,其思想和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老師們的工作狀態。首先,校長要高度重視學校的質量。因為學校的生命靠質量,學校的形象靠質量,老師們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樣靠質量。質量是學校的標志性工程,學校沒有質量就相當於企業沒有品牌,是沒有市場競爭力的。校長要把抓質量就像企業抓品牌,抓拳頭產品那樣,不管東西南北風,扭住質量不放鬆。如果校長不擺正位置,不擺正心態,忽視教育教學這個中心工作,老師們就會喪失目標,失去前進的動力,工作起來就會感到迷茫,學校的工作重心就會偏離正確的軌道。試想,如果我們這個社會的發展不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會是什麼結果?學校不抓教育教學質量又會怎樣呢?這樣的學校和校長還有希望嗎?其次,校長要身體力行抓質量。抓質量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靠投機取巧不行,靠喝酒吹牛皮更不行,靠的是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持之以恆地抓。校長要在學校弘揚正氣,抓住質量這個主旋律,營造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教育教學環境。校長必須旗幟鮮明地抓質量,抓分數,並要拿出非常的措施,非常的辦法,非常的手段,最大限度的調動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要求老師怎麼做,自己必先做到,不當「甩手掌櫃」,不當「遙控校長」。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的校長無所事事,在歌廳泡著,在賭場戰著,在酒店醉著是要不得的。校長不能在抓質量這個大是大非面前「前怕狼,後怕虎」,要勇往直前,否則,坐失良機,提高學校質量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二、教師是依靠
抓質量雖然說校長是關鍵,但僅憑校長個人的力量縱有三頭六臂也是不可能去抓好一個學校的質量的。最終,要依靠老師們。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推動學校發展的根本力量。學校只有依靠教師才能引領學校的發展,實現辦學理念。全體教師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隊精神,兢兢業業,廢寢忘食,不計得失,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的的拼搏精神是提高學校質量的法寶。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常言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涉及面廣,包括每一個學科,不同的年級、班級,不同的班主任、教師和學生等等。只有全體教師捧土城牆,點滴積累,鍥而不舍的奮斗才有可能實現。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培養一兩個優等生,而是要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取得應有的進步,大面積的提高質量。因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如果教師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潛意識都在為提高班上質量思考,為提高學科質量思索,科任老師也把學生的培養與教育當著自己份內的事,想辦法,出主意,而不再錯誤的認為教育學生那是校長,政教處,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教我的書就行了。這樣,學校質量何愁不能提高呢?學生不好管教的問題不就能得到一定的緩解嗎?過去那種教書大家在做,育人少數在做的局面就會得到改變。
三、學生是主體
學校的教育教學對象是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誰也不能代替。教育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的雙邊活動過程。提高質量,離開了學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必需抓住學生這個主體,在學生身上下工夫。校長重視,老師們如何如何敬業和投入,如果沒有落實到學生這個主體上又有何用呢?老師們應該想辦法,出主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加大對學生的情感投入,建立校長與學生,班主任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定期與不定期的談心制度,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特別是對學困生的關愛,鼓勵他們克服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只要認真努力了就行,只要進步了就是成功。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進步的喜悅,使他們想學,會學和樂學。讓他們積極參與,全面投入,配合學校和老師完成艱巨的學習任務,使每一個學生不同程度的得到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筆者就不贊同有的學校把學生按成績分為實驗班,平行班實際為快慢班的做法。而是主張根據學校現有的生源和師資等資源合理搭配平行分班教學,面向全體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教育的公平性,避免人為的將學生等級化,造成對學生的歧視。為了解決平行班裡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實際問題,我們的教育教學立足中等生,關注優等生,輔助學困生。在班上因材施教,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同時,成立班上學習互助組,給優等生加學習任務,又發揮其優勢與學困生結成幫扶「對子」,當上「小老師」。這樣做有利於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教育教學秩序的穩定,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過去那種偏愛優等生,放棄甚至歧視學困生的做法得到避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盡情的發揮。那種只抓優等生而放棄差生的質量是畸形的,是違背教育規律,違反教育法的。
四、常規是保證
人們常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這里的規矩就是指工作常規。他包括工作的規范和制度。常規工作是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高質量的根本保證。不管怎樣教學改革,萬變不離常規,不抓或者不重視常規的教改教研也只會是海市蜃樓。學校沒有工作常規就無法去規范教師的工作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習慣,那將會會是一盤散沙。學校建立了工作常規,師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才有規范,才知道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凡是教育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其常規工作一定是很扎實而又到位的。首先,建立與自己學校相適應的各種工作常規。學校的生活,學習與工作常規要對師生的工作行為進行規范。教育教學常規要明確、規范教師的備、教、改、輔、考等工作的各個環節。對教師如何備課,如何上課,作業的布置,學生的培優輔差,考試檢測都要有明確而嚴格的要求,學生的
「雙基」不能丟,考風考紀要抓嚴。過程決定質量,過程必須抓落實,絕不能含糊。校長,副校長,主任,班主任,教研組長等各個部門,各個崗位也都要有相應的工作常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教務處的工作就應立足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與檢查,要落實到教研組和教師個人並持之以恆。其次,要建立與自己學校相匹配的制度。鄧小平同志指出,制度是最靠得住的東西。學校制定了工作常規,其落實要靠制度。有常規就要有相應的制度,靠制度去落實、規范。制度的制定要多徵求老師們的意見,請老師們獻計獻策,並要在全體教職工大會上討論並經多數人通過,才能最終變成老師們的自覺地行動。制度要適用,假、大、空的制度也只會是一種擺設。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抓常規的貫徹,抓制度的落實,一切按制度辦,有錯必究,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特別是教育教學獎懲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更要體現其實用性和激勵性。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隨意性大,到頭來一無所獲。作為一個單位,一個群體,只有嚴格的制度才能營造處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
五、教研是推手
這里所說的教研是指校本教研。它是指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校本教研是教育的生產力,是教師轉變教學方法,促進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深入持久地提高學校質量的強大推手。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成為一種枯燥而又單調的義務和程序,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都走上從事教育科研之路。加強校本教研是當前的熱門話題。我們要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本校在教育教學中存在或在新課程改革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困惑,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比如,一個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如何根據其學歷,個性和愛好等合理搭配都是很有講究的,不能是語文、數學等學科只要有人上課都行。教師的最佳組合可以高效率的工作,以取得最佳效果。首先,制定教研計劃。我們要分學期或學年制定校本教研計劃,收集整理我們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提煉,形成校本教研課題。其次,制定教研製度。就是要制定好校本研究制度,要有制度予以保證,在經濟上予以支持。最後,落實教研措施。多形式,多角度來開展教研。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加強教師的教學研究培訓工作。還要經常開展教學大比武,聽課評課,教育教學反思和案例分析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讓老師們不僅會教書,還要會研究。如果我們不加強校本教研,不去解決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疑難雜症,老師面臨的困惑就會越來越多,影響老師的成長,影響其教育教學素質的提升,將會逐步淪為不合格的「教書匠」,為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所拋棄。如果校本教研成就了我們的老師,那也就成就了學校教育教學的高質量,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會形成一種強大的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