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務教育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屬於什麼規范
《義務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條中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第四章教師
第二十八條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應當為人師表,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第二十九條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第三十條教師應當取得國家規定的教師資格。
國家建立統一的義務教育教師職務制度。教師職務分為初級職務、中級職務和高級職務。
第三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保障教師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完善農村教師工資經費保障機制。
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特殊教育教師享有特殊崗位補助津貼。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有艱苦貧困地區補助津貼。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教師培養工作,採取措施發展教師教育。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師資力量,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建設。
第三十三條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城市學校教師和高等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從事義務教育工作。
國家鼓勵高等學校畢業生以志願者的方式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缺乏教師的學校任教。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認定其教師資格,其任教時間計入工齡。
Ⅱ 教師的專業態度要求教師對待學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第八條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 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第九條 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 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
(二) 提供必需的圖書、資料及其他教育教學用品;
(三) 對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四) 支持教師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Ⅲ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如何對待學生
大聲誇進步,小聲說不足。即多表揚,少批評。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
Ⅳ 公正公平地對待學生,要求教師做到().①關心
一是教師和學生雖然在教育中的職責和任務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
二是學生雖然在個性特點、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師眼裡地位應該是平等的。
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對待學生時,不能以「權威」自居,不能搞「一言堂」 ,要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的真理、與學生共同進步。 這更意味著,教師不能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必須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這還意味著,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家庭文化、經濟、政治等背景以及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對他們有所不同或者是歧視。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因為只有當學生感受到無論自己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過驕人的成績,甚至是否遵守學生規則,自己都會和其他同學一樣平等地受到教師的關注,得到教師的關心,這時,他們才會不由自主地地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產生由衷的「向師之心」, 向教師袒露自己的心聲。
一個真正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總是能尊重和寬容每一個學生,平等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學生,無論學生是聰明的還是愚笨的、乖巧地還是頑劣的,他們都能夠讓自己的師愛陽光均勻地照耀在每一個學生身上。
事實上,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在任何國家的教育教學中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准則。 教師應當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不能以個人的好惡選擇喜愛某些學生,或厭惡另一些學生,這樣不但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有損教師的人格。
作為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正確的教育思想教書育人,面向全體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指導、同樣的信賴和尊重、同樣的鼓勵和期望,會促進學生在各個方面全面發展。 教師公平地對待學生,更應該傾注在每一個細微的環節之中,比如,課堂請學生回答問題,要做到經常輪換提問對象,盡量讓人人參與;找學生談話,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編排學生座位,也要公正公平,不能讓成績差的、表現不好的同學坐角落,也不能說成績好的就特別照顧,絕對不能帶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厚此薄彼。
Ⅳ 教師對學生的尊重 在教育中應堅持哪些原則
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在教育中應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1、尊重學生的個性
我們面對的學生是具有不同個性的:此生頑皮,彼生文靜;甲生的情感表現強烈迅速,乙生的情感細膩遲緩,如此等等。學生的個性之所以受到我們的尊重,是因為它具有社會正當性。
如今世界各國之所以無例外地拒絕「克隆」技術應用於人類,其主要原因在於承認且要保持人的個性。現代社會正向著民主化、個性化大步邁進,標榜個性、尊重個性是發展的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尊重學生個性」是一種道德的選擇。
2、要信任學生
信任學生體現著現代人學的價值取向,是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學生的基本要求。如果我們嫌這種說法過於寬泛、抽象,那麼可以把這種人學價值取向狹隘化:信任學生起碼表達著這樣一種判斷或態度——孺子可教,相反我們如果不信任學生,對他們總是持有懷疑、猜忌的態度,把他們當成對立面來看待和對待,我們就根本無法實踐「教育的人道主義原則」。
3、要在嚴格要求中友好、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
我們在嚴格要求學生、精心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在一個民主的社會里學生獨立的人格不僅具有合法性,而且有合道德性;相反,無視學生人格獨立性、踐踏學生人格尊嚴的態度和行為卻是違法和不道德的。
在我國,師生之間沒有人格上的尊卑、貴賤之分,所以,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專制態度、宗法式觀念、家長式的作風處理師生關系,不能對學生專斷蠻橫,蔑視學生人格的獨立和尊嚴。
(5)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對待學生擴展閱讀: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學生同樣有尊嚴,並且由於他們還不能完全獨立的現狀,他們自尊心更強,更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
因此在提倡教育要「以人為本」的今天,只有真正改變教師陳舊的教育觀念,不再以「教官」、「判官」的面孔,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而換之以平等交流的態度、語氣;換之以耐心、細心、將心比心的心態去對待學生,這才是是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
作為老師一定要改變陳舊的觀念,把學生看成真正與自己一樣平等的「人」。充分尊重學生,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自己真正的朋友,發自內心地尊重老師、親近老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真心熱愛,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才能用正確的方式去尊重學生。
Ⅵ 淺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尊重學生
文章摘要:我們應該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學生是獨立的、與教師平等的個體,學生同樣應當受到老師的尊重。教育是智慧的、尊重的、互動的。我們要用智慧的方式,塑造智慧的老師,培養智慧的學生。關鍵詞:尊重、平等、關愛、真誠教育、智慧教育 過去認為師恩似海,因此,學生永遠應當感謝老師,學生對老師的尊重是老師天經地義的享受。有的老師為了讓學生聽話,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命令式的語氣對待學生,結果造成學生與老師的隔閡,對老師的恐懼和敷衍,對老師的不信任。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教育中廣泛存在。其實,我們應該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學生是獨立的、與教師平等的個體,學生同樣應當受到老師的尊重。下面就這一話題簡單談談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曾經使用過的兩種方法,我覺得我收獲的不僅是體驗與感受,甚至有所震撼。 一、與學生來握握手 請你仔細看我上面的三句話,你看到了什麼?也許,你明白了什麼,也許你讀懂了三句話的意思。這是我模仿了一位老師後,在我的課堂上對一位學生說的。我只是想送給學生一件小禮物,以表揚他積極思考,有創意地回答了問題,並以次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思考,投入到課堂中來。這樣的設計,相信我們很多老師都想到過,也送過學生小禮物。但是,我們通常,只是說一句:你說的真好,老師獎給你一個禮物,然後請學生上來,把禮物給他就完事了。而我這次送給學生小禮物過程中的三句話,我們可以細細品位一下。 「某某同學,你想和我握手嗎?」 握手,是一種平等、親切的交流,通過握手這樣一種行為,允許學生這樣地與我們親近,與老師平等地站在一起。 「某某同學,是你握住了我的手,還是我握住了你的手?」 在課堂上我們與學生不應僅僅是師生關系,老師也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我們還可以是學生的朋友、是探討者,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來與你「握手」,並且主動地來與你「握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懂得參與也是自己價值的一種體現。 當學生與老師握手的同時,老師把禮物傳遞到了學生的手中,我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傳遞,一件小禮物的傳遞有趣而又寓意深刻。 知識的傳遞又何嘗不可以如此呢?我們要讓傳遞的過程成為一種平等的交流,成為一種愉快的互動。留一點神秘的面紗,讓學生自己去開啟,去收獲一份驚喜,當學生與你松開手的時候,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一份禮物,他走出了束縛,收獲了信心,感受了友誼,體會了平等,獲得了一份成功的驚喜。而這一切,都需要老師精心設計,這每一句話都蘊涵著老師對學生發展的深切關愛,這是我們做老師所應當深切領悟的。 二、請學生坐下來說話 我在教學中遇到這樣兩件事情。 一天,我得知本班的一個學生在校園內偷偷吸煙,我便火冒三丈。平時我管理學生還是比較嚴厲的,心想這還了得,決定嚴加管教。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嚴厲地說:「你給我站好!」「手往哪兒放!」劈頭蓋臉地訓了他一頓,決定請家長並給予處分。我本以為這個學生沒脾氣了,沒曾想這個學生非但不服,還挑戰式地說:「你能讓我解釋嗎?」我一聽便火冒三丈,大聲說「不能!你解釋什麼?你公開違紀還讓我聽你解釋,可笑!」我始終沒讓他說一句話。事後我了解到:前幾天,他的父母離異,把他推給了奶奶。他是個要強的孩子,失去了父疼母愛,情緒低落,心情苦悶,這才偷偷吸煙的。 作為班主任,我沒有調查研究,沒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簡單訓斥,這是我教育工作中的一次失敗的記錄。 第二年,我接了一個新班級。元旦文藝匯演結束,第二天,得知兩個學生在昨晚吃飯時又抽煙又喝酒,可把我氣壞了。 這次我沒有著急,穩下心來。下午,我找到其中一個學生談話。學生知道我平時管理嚴,又主管學校的學生教育工作,不免心中有些發憷。來到學校的休閑長廊,我說:「請你坐下來談吧!」這個學生很意外。我非常耐心地聽完他的解釋,認真地和他分析了學生吸煙、喝酒的危害,特別是這種行為導致的後果。從始至終沒有一句訓斥,更沒有發脾氣。這個學生大概被我的真誠的態度所感動了,他低下頭說:「老師我錯了,我就是覺得電視上有的人很有派頭,想模仿模仿,其實我平時不吸煙。你真夠意思,我保證以後不再吸煙喝酒了。」從此以後,這個學生還真的再沒有吸過煙、喝過酒,表現也比較好。 學生都會犯錯,因為他們還未成年,就是成年的我們也難免犯錯,學生更有改正錯誤的權利。教師的急躁和武斷只會打擊他們認識和改正錯誤的信心,甚至因為老師的態度又對犯錯的行為推波助瀾。學生的行為,不管他的做法在旁人看來是否合理,是對是錯,都有他的原因。同樣是吸煙,可前者是因為苦悶,後者是因為想有派頭。 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請學生坐下來談話,理解和尊重他們。尊重無處不在,尊重體現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細微工作中。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細致入微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教育是智慧的、尊重的、互動的。我們要用智慧的方式,塑造智慧的老師,培養智慧的學生。學生會從我們的真誠教育中,感受到對自身價值的認同。當學生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就會學會自尊。有自尊的學生才會尊重別人,所以我們的教育應當滿含尊重與關愛。
Ⅶ 老師應該怎麼對待學生
(一) 尊重學生,要平等地對待學生。
在教育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身份雖然不同,但在人格上卻是完全平等的。陶行知先生說:「唯有平等,才能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完全消除,才會發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也是合作夥伴。因此,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拋棄權威和「金口玉言」,承認當今學生的個性特徵及其每一個學生的內在潛能,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平等地對待學生,教師還需要注意「小節」。比如:當我們需要學生幫助時,我們教師就應用征詢的口吻,或「請」、「勞駕」開頭。對學生的支持和敬意,我們也應該給予回報,要適時地對學生道一聲「謝謝」,或及時表達我們的感動。比如:有位老師為了使班上一個上課常隨便說話的學生改掉這個毛病,課後曾找那學生談過幾次話。而那位學生為了改掉壞習慣,竟然在課堂上用膠條封住了自己的嘴巴。那位老師撫摸他的頭,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感動地說:「你決心改變自己的精神讓老師感動,謝謝你與老師合作!不過,你這樣做讓老師很心疼,老師相信,你靠自己的毅力一定年改掉毛病。」隨即,老師又小心翼翼地撕下膠條。我想,這為老師能這樣肯定他、鼓勵他,那位學生即使偶爾出現問題,只要老師給他一個眼神,他就會立刻領悟。也許有人會認為:學生協助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是理所應當的,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平等地、有禮貌地對待學生,就可以增強教師的親和力,密切師生關系,為教育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 尊重學生,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愛護自己,並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與愛護的心理。自尊心人皆有之,並與自信心、進取心等密切相關。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特別是對有問題的學生,切忌當眾羞辱或體罰,迫使他們服從自己的意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好老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也要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成為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我們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比如:上學期開學初,我發現班級有個姓劉的女同學,上課好象很拘謹,從來沒有笑容,叫她回答問題也站著不說,課後觀察見她每天早上來學校最遲。我沒有在班級中批評她。一天早上,我見她遲遲來到學校想問問情況,可當我剛說:「你家遠嗎?沒人送你上學啊?」她的眼淚唰的落下來了,我連忙握住她的說:「什麼原因?」她哭的更加傷心了說:「媽媽要送弟弟,爸爸的腿前陣子被車子撞了。」「原來是這樣,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連忙跟她道歉並讓她趕快去早自修。後來,我又和她談話,我問她:是否見我怕,所以上課從不見你笑。她告訴我自從爸爸發生車禍家裡人都很傷心,家裡沒有一點笑聲。幾次的談話,她開始在我的數學課上露出了笑臉,還給我寫過好幾次信,我的數學課她也慢慢喜歡了,從原先的不及格到現在能考八、九十分。前不久,她媽媽主動找到學校說要認識我,十分感謝我一學年來對她女兒的引導和開發,以前在家裡從來不和父母主動溝通,現在已經好多了,也經常說起我這個老師。是啊,在我所任教的一年裡,她給我寫過許多的信,有高興時的、有過節時的問候,也有失敗時的感慨。每次我都能及時給她指點和回信。我想,有學生家長的肯定是對我的教學工作的最大的鼓勵。
(三) 尊重學生,要理解關愛每一個學生。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很大。但是,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想得到別人的贊美和認可,這是他們共同的心理需要。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缺乏自信,學習態度消極,在學習上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更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大力加以表揚,以激發他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那些後進生都發言,讓他們只要認為能回答問題就舉手,他們答對了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答錯了的也要肯定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課堂上要檢查的知識點,可以讓他們提前准備,使他們有更多機會獲取成功,體驗滿足的快感。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建立自信心,產生學習的需要和動力,從而在學習上形成良性循環。
(四) 尊重學生,要有一顆寬容之心。
學生是一個個正在發展的不成熟的個體,在他們身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寬待學生的不足,寬待學生的冒犯,不要過分苛求學生。只有寬容的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學生才會樂於接受他的教育,樂於學習他所教授的課程,樂於聽他的話。當然,寬容絕不是放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嚴寓於愛,愛寓於嚴的原則,否則,師愛就會變成溺愛。
總之,「成為學生喜歡的教師」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的心願。尊重可以幫助我們教師與學生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育教學效率,還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喚起學生改正錯誤、追求上進的願望,以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尊重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用心贏得心靈,使學生因為愛師而更加努力學習。
Ⅷ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心裡活動
Ⅸ 義務教育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如何對待學生
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教師是培養人的專門勞動者。教師應該如何對待培養人--學生?我自從走上教師隊伍,便一直在思考和探索這個問題,並逐步認識到:隨著社會發展,教師對待學生要有全心的愛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職業品質。它正像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所說的那樣:「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那麼,教師如何做到熱愛學生呢?
一、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信任學生就是教師教導學生,不能用強迫手段,不能侮辱學生的人格,不能漠視學生應有的權利,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做到循循善誘。教師尊重信任學生有利於師生之間和悅親密相處,有利於學生學習和思考。反之,如果缺乏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則會使師生產生隔閡,甚至帶來學生的畸形發展。是否尊重信任學生不僅是一個能不能做好教師工作的問題,還是有沒有一個為人、為師應有的道德問題。對這一點,我不禁想起自己教學中的一個小情景:在一次課堂中,我想請同學們根據課文意思講個的小故事,但這事卻出乎我意料,學生都沉默不語,看到這冷場的現象,我馬上問:「同學們,你們能推薦一人講嗎?」誰知學生們卻說要我講,我笑了笑說,「如果從你們同學中推薦一人呢?是誰?」又是一陣「冷」,「好,那同意我講的舉手看。」全班同學的小手都毫不猶豫地舉了起來,我又笑了笑,「那你們說說,為什麼要我講,如若說服了我,我就講。」學生們都紛紛舉手發言。等一些學生說了他們的理由後,我又說:「首先謝謝同學們的表揚,不過在我講之前,我還是想請一位同學先講一講。」結果同學中推薦了一人講了這個故事,我也講了這個故事。「下面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聽誰的?為什麼?」結果同學中意見各異,我馬上說「怎麼樣?其實,老師講的有比同學好的地方,你們也有比老師講的好的地方。我相信班上每位同學都各有所長,而我們在一個班中學習,就應該敢於嘗試,就應該依靠集體的力量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接著我便以「信心」為主題鼓勵了學生們一番,後來學生們都躍躍欲試、積極參與。
二、平等對待學生
好學生眉開眼笑,心情舒暢。後進生性格孤僻,心情壓抑。這樣大的差距是天生的嗎?其實不然!這種情況的發生與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頗有關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特長,作為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師德中說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愛應當是崇高的,無私的愛,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原則基礎之上的。這就是說教師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所有學生。我很贊同這種說法。教師做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應懷著高度的責任心,對每個學生都施以真誠的愛,伸出溫暖有力的手。好學生要愛,後進生更需要愛,需要關心,需要呵護,需要鼓勵,需要引導。因為後進生同樣懷有積極上進的願望,只要教師能夠滿腔熱忱地去幫助他們,用火熱的心去感化他們,相信他們會對學習對生活充滿希望。記得我班角落裡有位同學上課總是低著頭,作業不按時交或交上也沒做完,於是我找他到我房裡坐坐,談話中他哭著說,自己笨,基礎差,上課聽不懂。我走近他拍拍他的肩說:「你能認識到自己的基礎差說明你還是想學,我認為你還是聰明的!」我看了看他的表情,然後繼續說,「我想幫你!你願意接受嗎?」他用驚奇的眼神看著我,我認真而又嚴肅地說:「凡事只要肯努力成功一定不會很遠。」他不自信地看我。我又鼓勵他說:「別怕,以後在課堂上也好,在平時作業中也罷,只要遇到不懂的就拿出來問,別怕別人嘲笑,因為別人嘲笑一次就是自己進步一次的前提,這次的嘲笑代表著自己下次不再因此被人嘲笑。」這次談話後,起初他沒敢主動來問,我又多次找他,與他談心,慢慢他的思想有了改變,後來他碰到問題,不管單獨問老師還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提問,他都沒有那種低頭的舉動了。
三、寬嚴引導學生
教師對學生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適度地為學生創造一種寬嚴結合的氛圍,從而引導學生輕松地接受教育。一說到嚴,有人就認為要使學生怕且敬而遠之。我覺得這種「嚴」法不妥,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的人,他們有頭腦能夠分辨自己喜歡與不喜歡,只不過,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他們還不能正確地判斷是非、善惡。這就是說學生的好壞,與教師的引導密不可分。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始終以對學生誠摯、深沉的愛為前提,讓學生時時從教師嚴格要求的行為中,產生有益的影響。在我的課堂中學生總是自由的,我一直以微笑待學生,學生在我面前不是一個「怕」字,也就是說他們如若覺得我的那節課講不好,他們會有一點點的反應--開小差等。面對這種情況我不會用懲罰方式來對待,而是提高語氣引起他們注意的同時調整自己的講課方式和內容,讓他們的心不知不覺地回到課堂中來。但是一旦我發現學生有不好的行為,我會提醒,並說明我有言在先,請同學們下不為例,如下次再犯我就按要求來一點小小的處罰,並以此利用適當的時機做到言出必行。所以學生們與我在平時會開開玩笑而在正規場合下會同我一樣嚴肅--該輕松的就輕松,要嚴肅的就嚴肅。
在我短短的教學生涯中我深切地領會這么一句話:「假如你厭惡學生,那麼當你工作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強烈的、真摯的感情,才能造就有利於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良好教學氣氛,才能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感情,尊敬教師,樂意聽從和接受教師講的道理,努力把教師的要求內化成自己的行動。在學生輕鬆快樂的同時教師也會感到無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