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論文
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使幼兒受益終身受益,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為習慣,有些老師便會將「嚴格遵守規矩或紀律」「如何管理好幼兒掛上鉤」。於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成了對幼兒行為進行控制的過程。隨著現在生活的發展,我們意識到:尊重幼兒需要,培養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為此:我進行了思考和實踐。
一、良好習慣的規格建立或評價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師幼或者幼兒。
以往,我對於我們班統一的要求比較多,個體服從集體的規則也多。現在我發現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建立規則,幼兒會積極的遵守。
我班每天上完廁所都是由老師負責檢查和督促要求幼兒洗手,但有些幼兒總是會趁這教師不備便忽視這一環節的重要性,所以經常會有幼兒過來告狀說某某沒有洗手,通過觀察,我發現由個別幼兒確實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而且在教師提醒了之後依然跟以前一樣,沒有任何的改變,剛開始是,我讓看廁所的教師加強對幼兒的看管,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明顯,由於教師要幫個別年齡較小的幼兒整理衣物,所以還是由孩子經常不自覺。而孩子們還是會忽略洗手這個環節。例如:我班的梓樂小朋友,我發現他每次洗手要麼就碰一下水,要麼就直接不洗手。在經過老師以及幼兒們的多次提醒之後仍然沒有形成自覺的意識。
顯然,被動的服從根本就沒有解決幼兒不洗手的問提,於是,我多次去咨詢一些資深比較深的教師以及去網上查相關資料。與幼兒進行了一次試驗,我特意把自己的受弄的臟兮兮的,然後端來了一盆干凈的水以及洗手液,讓幼兒觀察老師洗手之後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隨後,孩子們驚奇的發現剛才還乾乾凈凈的水,在洗手之後就便的臟兮兮,黑乎乎。我趁機引導幼兒如果不洗手,那麼那些臟兮兮、黑乎乎的細菌進入了我們的身體之後會有什麼後果呢?為此我還特意向梓樂以及平時也不喜歡洗手的小朋友提問:如果沒有洗手又把臟兮兮的手放進了嘴巴里會怎麼樣呢?他們也都知道了自己以前沒洗手是多麼的不愛衛生。
經過了這次小試驗,我驚奇的發現幼兒們都會很認真洗手可見幼兒對於日常規的培養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並不了解常規培養的原因,也並不理解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身的關系,同時也使我意識到對於幼兒常規培養應先從幼兒理解著手,讓有人自覺履行取代教師的硬性規定。
在和幼兒交流中發現,教師建設性的建議往往會讓幼兒有被批評的感覺,從而產生不良的情緒,而同樣的評價主體由同伴來說,幼兒確認為有同感。這說明評價主題會影響評價效果。
二、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容由體現主觀性轉變為人文化
以前,我班阿姨盛飯總是將飯盛得滿滿的,可偏偏我們班的幼兒吃飯就是很慢,所以每次一道吃飯時間就有小朋友愁眉苦臉,可偏偏每次吃的快的幼兒吃完了去玩玩具時,他們就會忍不住的想去參與到到他們的游戲當中,後來,我讓我班阿姨每次盛飯時都稍微把幾碗盛的少一點,然後把他分給那幾個吃的比較慢的幼兒,並特意把他們幾個請出來,通過游戲的形式和老師比賽,比且適當的鼓勵他們,這樣他們的進餐效果明顯的比以前好了很多。雖然還是不能吃在前幾名,但也不至於把飯吃到冰冷,尤其現在是冬天,飯菜冷得快。
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表現形式有語言指令轉化為討論活動
在學期初,我發現班裡有許多孩子有拖著椅子走的習慣,兩個小椅子腿著地,受拽著椅子背,椅子腿沿著地面發出很難聽的聲音。我們老師也總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顯,後來,我直接把他提出來,當成一次討論活動,讓孩子來討論「說說怎樣愛護小椅子」孩子們討論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語的。有的說不能使勁搖椅子,有的說不能托著椅子走等等。我根據孩子們所說的用誇張的動作表現了出來,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認真眼前收環節的重要性並及時提問幼兒,剛才老師這樣做對不對。還特意問那些喜歡脫椅子的幼兒,他們知道自己做錯的都能及時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四、以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核心,構建家園共育的內容和方式。
家園共育是對家園雙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實質是習慣的養成,幼兒在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中養成的習慣將是他們終身受益。例如;幼兒不能按時作息的現象,我園都有制定作息時間表,讓家長也配合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時讓家長反應幼兒在家出現的行為習慣問題,教師會及時進行集體或個別教育,在家園目標一致的情況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的促進孩子的發展。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們成長的一生都是很有幫助的,相信以上幾點對於我以後的工作會更加的有幫助。
⑵ 幼教論文:淺談如何培養中班幼兒折紙的興趣
好多剛上崗不久的幼教老師抱怨小班三歲的孩子太小,在上美術課時,不聽老師指揮,亂塗亂畫,更有調皮的小朋友撕扯圖畫紙,破壞畫具,一節課時下來,最後完成的美術作品質量非常差,教學質量也因此被打折扣。這也讓每周一次的美術課成了老師頭痛的問題,因為孩子雖然小,可他們的這些作品也是要交給家長看的,那些沒作品的、沒完成的,以及質量太差的,會讓老師感到尷尬,家長們也尷尬,甚至會不開心,訓斥孩子。
因此,就需要老師用心設計美術活動課,提高幼兒對美術的興趣,這樣作品質量才會好。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是怎樣培養三歲幼兒對美術的興趣的。
設計的美術作品範例一定要簡單
三歲小朋友對美術的興趣還在初步培養階段,如果老師的畫作要求太難,不適合他們,孩子自然不會好好按你的要求完成繪畫作品了,所以,範例一定要簡單,不要太復雜,這樣難度不大,孩子就敢大膽動手。
美術主題作品要鮮明、好看
漂亮的范畫會激起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他們有嘗試自己完成的慾望,最後是老師在進行美術活動之前,講講作品裡一些動植物的小故事,小朋友會興趣更濃厚。
多種形式來表現美術作品
三歲的小朋友還不太會拿筆,所以,除了握筆圖畫,我們還可以用其他材料來完成一幅漂亮的畫作,比如黏貼卡紙、皺紋紙,棉簽塗色等。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會充分吸引過來。
展示、評價和欣賞作品
當孩子完成了一幅圖畫後,無論好與不好,我都會及時表揚他「畫完了真棒」,這樣他有了信心下次就不會半途而廢。等孩子們都完成後,我會一一評價孩子的畫,注意語氣,以鼓勵為主。美術活動的最後,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孩子們自己欣賞。
這樣孩子就有了一種成就感,願意參與美術活動,也會按要求完成,這樣完成的作品質量也會提高。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抵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
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通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索貓(什麼)學,漢。字,答案是小,帥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游戲鞏固。
⑶ 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教育方法分析論文
中班幼兒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提升,我們要教會小朋友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好玩具等。
⑷ 我是一名中班教師,怎樣寫一篇有關幼兒教育的論文
網上看下,就知道了啊,
⑸ 請問如何寫中班教學論文,幼兒園的
不知道你寫的是哪方面的論文,但是大概都是根據現有的小朋友有的情況,以及研究的結果 得出的結論{最好是數據}和自己的經驗總結相結合的文章!
⑹ 如何讓中班幼兒對健康活動感興趣的論文
內容摘要: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美術活動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動,同時也是幼兒表達自己美好願望的活動。幼兒是否對活動感興趣,對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進行美術活動時,我們應注重從誘發激情,培養興趣入手,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為主。
關鍵詞:美術活動 興趣 評價 想像力 創造力
一、情緒感染,激發活動興趣 。
從理論上講,教師的"教"應該由幼兒"學"的特點和規律來決定。如果教師不顧幼兒的學習特點與規律,一相情願地去組織活動,那隻能是毫無效果的教學活動,因為無論干什麼事情,首先要對它產生興趣,有了興趣才能取得成功,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首先利用情緒感染,激發興趣,讓幼兒參與活動很重要。幼兒年齡小,他們的情緒易受到感染,所以我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注意用愉快、歡樂的情緒,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所教內容的喜愛之情來感染、影響幼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裝飾畫"彝族挎包"時執教者用非常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逛商店,里邊的東西非常漂亮。"這樣一來,幼兒就被引入到欣賞彝族挎包的意境中,在幼兒欣賞挎包的同時,裝飾挎包的激情同時也被激發出來了,欣賞過後個個都自然的投入到了創作活動中。
二、教法生動、提高學習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情感、行為和方式,教師只有通過觀察,並根據孩子不同的特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來給予不同的指導。凡是形象鮮明、具體,並富有情感色彩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因此,課題研究活動中,我們都應該根據幼兒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情景,採用生動的教法,使幼兒學得有趣,學得愉快。
1、營造一個適於美術活動的氛圍來培養幼兒的興趣
創造良好的美術學習環境,發揮環境的刺激作用,對幼兒美術活動興趣的培養同樣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指導幼兒進行活動時,教師首先是環境的創設者,不僅要為幼兒准備必要的材料,更要營造適於進行活動的氣氛、環境和氛圍,讓幼兒興致勃勃地進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是居於教授者位置的權威,讓幼兒這樣畫、那樣改,或者指責幼兒畫得不對,畫得不像等等。因為在美術活動中,幼兒所進行的探索遠比畫一幅作品的意義要大得多。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讓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培養他們的藝術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多用提問暗示,創設情境等等方法進行啟發和引導,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導他們思考,最終創作出富有創造性的作品,例如:幼兒在表現技巧有了困難或問題時,處理顏料上遇到麻煩時,教師應馬上轉變為指導者,積極地應答或滿足幼兒的需要,直接地教給他們必要的技能技巧。而當幼兒接受了教師的指導並開始創作時教師此時應轉變為旁觀者,讓幼兒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去領悟和消化這些間接的經驗。也就是說,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是固守的一個角色,而是通過系列角色轉換來實現對幼兒的指導,既保證了教師"教"的效果,同時也體現了幼兒的"學"。此外,要讓幼兒進行好活動,培養他們的美術活動興趣,還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物質材料,經常更換各種手法、技能以及進行活動的材料,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形式和方法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技能。這樣,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是以是否生動有趣,是否玩得高興為主要目的。可見,玩游戲可以和美術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玩中,在游戲中進行活動,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他們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畫、去製作、去玩,整個過程都是在游戲中完成的。同時,"游戲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因為游戲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是自身價值的體驗,更能給兒童帶來快樂。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穿插游戲,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創作。例如:在小班幼兒畫"小白兔拔蘿卜"的命題畫時,我先帶幼兒到飼養角去觀察兔子,然後回到活動室,讓幼兒戴上小兔頭飾玩"小兔拔蘿卜"的游戲,最後再讓幼兒動手畫,由於有游戲作鋪墊,幼兒的畫面都很生動,而且在活動中,不感到有任何壓力和負擔。再如:在美術活動:"有趣的表情",我組織了"美食一條街"的品嘗游戲活動,讓幼兒"逛商店",品嘗酸、甜、苦、辣,並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的表情,請另一位幼兒當小畫家,把自己的表情畫下來;同時,自己也做了別人的小畫家,把別人的表情畫了下來。一次美術活動就在輕松愉快中結束了,由於幼兒的興起較濃,畫出了各式各樣的表情,幼兒主動、自覺地初步掌握了繪畫技能。
⑺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中怎樣探究論文
社會對幼兒園數學活動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教學活動開展現狀看,以版中班為例,幼兒權學習興趣缺失、學習效果不明顯等,究其原因在於教學中未能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將情境導入教學引入中班數學活動中,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具體可以使用故事情境導入、操作情境導入、游戲情境導入、生活情境導入等方式,在情境導入中還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
⑻ 如何做好幼兒園中班幼兒保教工作論文
摘 要: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幼兒的安全問題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幼教工作者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針對幼兒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把安全教育滲透於幼兒的生活及幼兒教育的各個領域,確保幼兒安全健康地成長。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幼兒園工作的首要任務和重要職責,讓幼兒擁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所有家長和幼教工作者的美好願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關繫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和社會的安寧,關繫到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的未來。在二十多年的從教經歷中我清晰的認識到:幼兒時期是安全意識培養的關鍵時期,幼兒的安全教育不敢有絲毫的疏忽。我們對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給予積極支持性的引導教育,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間,讓孩子自己撐起安全的保護傘,讓孩子在擁有知識的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堅強的人生毅力,從而擁有快樂、成功的人生。要做好幼兒園安全教育管理,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教職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 保護幼兒的安全是幼兒園教職員工的重要職責,教師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和幼兒安全的守護者。教師的觀念與行為是幼兒安全的重要基礎,因此,幼兒園要通過多種教育方式轉變教師觀念,教育教職員工牢固樹立幼兒安全工作重於泰山的意識,加大安全工作教育力度,時時、處處、事事講安全,開展教職工班前班後安全會,旨在提醒工作中的安全問題,排除隱患,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教師正確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創設安全、和諧、溫馨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幼兒得到身體及心理上的安全。 二、培養幼兒的安全及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規定:「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我們將幼兒安全教育納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計劃中,將安全教育活動融入幼兒游戲及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和方法。 (1)將安全教育納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安全圖片、看圖說話、詩歌、故事等,使每個幼兒在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說說、塗塗、畫畫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識。實踐證明,它是幼兒安全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徑,是幼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基本手段。 (2)將安全教育融入幼兒游戲中。安全知識最終要轉化為安全行為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師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安全知識、自救及逃離躲避危險的技能,組織幼兒通過游戲學習了解正確撥打特殊電話號碼:110、119、120等。 。 四、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幼兒園安全工作的保證 建立切實可行的幼兒園安全體系,落實分工負責制。簽定各種安全責任制,層層簽定,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1)落實幼兒晨檢制度。幼兒來園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晨檢,除檢查身體狀況外,還要檢查幼兒是否攜帶危險物品,如:小刀子、小釘子、小紐扣等,因為這些物品有時會對幼兒造成傷害,所以要消除這些不安全隱患,就要求保健醫、教師嚴格做好每日晨檢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落實幼兒園安全保衛制度。建立安全工作領導機構,設立安保小組,建立門衛值班制度,建立外來人員登記和驗證制度。 (3)落實幼兒園消防制度。認真落實幼兒園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職責、消防設施和器材定期維護,保證有效使用,設置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安全標志。 (4)管理好幼兒園水、電、氣、暖及有關設施的安全。建立用水、用電、用氣、採暖及戶外大型體育器械等相關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及時維修和更換。 (5)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等文件規定,嚴把食品原料采購關,幼兒園定點采購,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生關,按衛生保健要求做好每餐留樣;炊事員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定期有效地進行預防投葯和空氣消毒,滅鼠除蟑,有效地預防各類傳染病的發生。 (6)加強對有害物品管理。對於有毒葯品(如滅害靈、滅鼠葯、消毒水等),單獨存放,妥善保管,專人負責,讓幼兒遠離危險,確保幼兒安全。加強對衛生葯品的管理,保健室內葯品、消毒物品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及時更換過期的衛生用品。 (7)落實交接班制度。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嚴格接送制度,家長需持接送卡接送幼兒。 (8)落實安全工作登記及檔案管理。建立安全工作檔案,記錄幼兒園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檢查、安全隱患消除情況,及時總結和改進安全工作。 五、組織幼兒必要的訓練和各種事故應急演練安全演練是做好幼兒園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 幼兒園要定期組織開展幼兒豐富多樣的體育鍛煉、安全主題活動,通過訓練、實踐活動,讓孩子在感知操作、領悟、培養幼兒的生命意識、安全意識,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自我保護,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體驗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幸福。為此,我園開展了一系列安全主題活動 (1)在各班開展《幼兒教育一日一題》,教師將一日作息活動中安全點滴及時教育幼兒,效果明顯。 (2)開展交通安全主題活動——《文明交通,平安出行》。活動中讓小朋友自製交通標志,掌握交通規則,熟悉紅燈停、綠燈行的常識。並通過「小手拉打手」活動,感染身邊每一個人遵守交通規則。 (3)開展防火逃生應急演練——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和幼兒進行防火逃生應急演練,練習逃生動作或自救技能,進行滅火器使用演練,熟悉逃生路線,提高教職工和全體幼兒逃生和初起滅火能力。 (4)開展防震減災主題活動——按照幼兒園制定的突發地震安全應急預案,組織幼兒進行逃生演練,可以提高幼兒逃避自然危險和自救的能力。 (5)開展防暴力和防走失主題活動——通過演練,使幼兒掌握簡單的防範技能。 總之,安全教育管理是幼兒園工作的首位,這是毫無疑問的。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共同關注、共同努力、齊抓共管、措施得力、責任清楚,有幼兒園全體幼教工作者的盡職盡責,為幼兒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間,讓孩子在擁有知識的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堅強的人生毅力,從而擁有快樂、成功的人生。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們全社會及幼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