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家蔡元培的典型教學故事

教育家蔡元培的典型教學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09 08:13:18

㈠ 大教育家蔡元培、馬寅初都擔任過台灣大學的校長

大教育家蔡元培,馬寅初,都擔任過台灣大學的校長,我不是很清楚。

㈡ 作者為什麼說蔡元培先生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

蔡元培來是第一位提出「軍國自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教育思想家,主張五育並舉。
1,蔡元培是中國文化孕育出來的著名學者,又對古希臘文化有透徹了解,他將「為學問而學問」的信仰和「學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地進行教育。
2,蔡元培對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的教育推崇,因為他的思想中融合著中國學者對自然的傳統愛好和希臘人對美的敏感教育。
3,蔡元培認為對於教育的研究,就不能培養有系統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習慣,也就沒有了定理定則這樣一切真知灼見的基礎。

㈢ 幫我介紹一下教育家蔡元培先生

生辰: 1868年1月11日
祭日: 1940年3月5日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並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學前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家庭教育,最終實現學前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計算、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演算法與語法。」教育論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

詳細信息到網路

http://ke..com/view/2008.htm

㈣ 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並包」的宗旨是

蔡元培提倡「兼容並包」的宗旨是什麼湖北襄樊鐵一中 唐勇2001年全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卷第16題: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並包」的宗旨是A.推動體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發展B.鼓勵各種學術觀點在大學里自由發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學科之間的綜合其參考答案為B項,即「鼓勵各種學術觀點在大學里自由發展」。就此題所給的四個選項看,無疑答案B項是與命題最接近的選項。可每與同仁或學生議及此題時,卻總覺不敢與之苟同。因為:其一:「宗旨」一詞據商務印書館2001年印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輯的《現代漢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解為「主要的目的和意圖」之意。其二:蔡元培時為北大校長,亦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干將,他提倡「兼容並包」的主要目的和意圖僅僅是「鼓勵各科學術觀點在大學里自由發展」呢?還是想讓新思想的倡導者去搶占封建思想的陣地,並最終戰勝封建思想呢?他認為:「北大者,為囊括大典,包羅萬象之最高學府」,「無論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由發展」。可見,他是想通過「也聽他們自由發展」來達到促其「達自然淘汰之命運」之目的,意即讓新思想在斗爭中最終戰勝舊思想因此,筆者認為該題的正確選項宜為:「讓新思想在斗爭中去戰勝舊思想」。

㈤ 為什麼作者為什麼認為蔡元培先生是中國近代最大的教育家

蔡元培先生是作抄者所敬愛襲的師長,他春風化雨的境界給馮友蘭不言之教。蔡元培做校長不講排場,不擺架子,處理事務,從容不迫,不僅處理了我的問題,也是我領悟了蕭然物外的境界。他憑借人格魅力得到了北大所有同學的尊敬。
蔡元培先生是北大卓越的領導者,他兼容並包的採納人才擔任北大教師是當時的人們對文科、學術有了正確的認識。
蔡元培先生也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利用北大作為平台,擴大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始終戰斗在第一線。

㈥ 著名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要求教師興趣和品質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大膽改革,勇於實踐,發表了大量的教育論著,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對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主要包括「五育」教育、女權與平民教育和教育獨立以及「自由思想,兼容並包」三方面。
一、從「五育」並舉方針到健全人格教育
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 因為它決定我們用什麼去培養和怎麼去培養。在這一問題上,蔡元培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個人。健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人格」是他要培養的 「自由、 民主、 平等」 社會新人的目標。他早在1902年《師范學會章程》中就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使被教者傳布普通之知識,陶鑄文明之人格」。[1]1912年2月,他發表《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一文,提出今後之教育方針為軍國民主義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等五項。前三者為隸屬政治之教育,後兩者為超軼政治之教育。
(一)隸屬政治之教育
蔡元培在《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中提到,「專制時代(兼立憲而含專制性質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針以標准教育,常為純粹之隸屬政治者。」[2]他把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公民道德教育三者看成隸屬於政治之教育。
1.軍國民主義教育
軍國民主義教育要求注重軍事,發展軍事體育。他認為軍國民教育不是理想社會的教育,與社會主義相背馳。他認為當時我國「強鄰交逼,亟圖自衛,而年喪失之國權,非憑借武力,勢難恢復」,為了更好地抵抗帝國主義的入侵,必須要採用武力自衛。[3]從國內情況來看,為了打破封建軍閥擁兵妄為的局面,就要「行舉國皆兵之制」,以「以平均其勢力」,因此也要進行軍國民教育。他認為體育是培養「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的重要環節,後來把軍事體育推廣成為了普通體育。
2.實利主義教育
實力主義教育要求注重實業,發展智育。「我國地寶不發,實業界之組織尚幼稚,人民失業者至多,而國甚貧」是對我國當時情況的描述,而實利主義教育則是改變這一現狀的路徑之一。實業主義教育主要是傳授各種文化科學知識,發展實業的知識技能,它可以「補自存力之不足」。進行實業主義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國家的財力,使我國在世界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蔡元培認為軍國民主義與實利主義教育都是「富國強兵」主義,但是「兵強可以變成私鬥,溢為侵略;國富不免智欺愚,強凌弱,而演成貧富懸絕、資本家與勞動者血戰的慘劇。」[4]因此,除了前兩者還要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他將法國革命所標榜的「自由、平等、博愛」作為道德的要旨,將其定為「一切道德的根源」。他提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反封建的重大意義,這種道德觀念與封建論理道德觀念是相對抗的,並企圖通過這種公民道德教育使人們在封建道德理論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二)超軼政治之教育
與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公民道德教育不同,蔡元培把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看成是超軼政治之教育,並認為美育是由現象世界進到實體世界的「津梁」。對於前清教育宗旨中「忠君」、「尊孔」這兩條蔡元培持否定態度,他主張用世界觀教育和美感來替代,從而打破了兩千年來中國傳統的封建教育兩條不可動搖的信條。
1.世界觀教育
世界觀教育屬於實體世界, 是「超軼乎政治的」。他在《我在教育界的經驗》一文中說「至於提出世界觀教育,就是哲學的課程,意兼采周秦諸子、印度哲學以及歐洲哲學,以打破二千年來墨守孔學的舊習。[5]他提出的教育世界觀是要用思想自由來取代原有的思想專制,用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思想去打破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傳統思想。他認為培養人超軼乎現世之觀念,達於實體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是世界觀教育的主要任務,而其中的主要障礙為「人我之差別」以及「幸福之營求事也」這兩種意識。通過世界觀教育,人們就可以攻克這兩種意識二達到最高的精神境界,人生也將因此變得更有價值。蔡元培不僅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觀教育,並認為世界觀教育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2.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稱美育。蔡元培是我國把美學倫理應用於教育的第一人,是美感教育的首倡者。對於上述提及的世界觀教育,他認為其鵠的只有美感教育才可以達到,因此他特別重視美感教育。「提出美育,因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見;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益的顧忌,在教育上應特別注重。」 [6]他指出,引導人們從現象世界過渡到實體世界不能用「旦旦而聒之」的方式,也不是「枯槁單簡之言說」就能實現的。只有通過美感教育,才能使人達到最高精神境界成為可能。
對於這五項方針的重要性,蔡元培認為「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者也。」 [7]這種五育

㈦ 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包並」的宗旨是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落後與愚昧。

㈧ 1971年,愛國主義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正確嗎

蔡元培(1868—1940)
民國元年抄(1912)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張採用西方教育制度,廢止祀孔讀經,實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確立起我國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二次革命失敗後,攜眷赴法,與李石曾等創辦留法勤工儉學會。
五年冬回國任北京大學校長,支持新文化運動,提倡學術研究,主張「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實行教授治校。「五四」運動中支持學生愛國行動,多方營救被捕學生。被迫辭職後,多次赴歐洲英、法等國考察教育和講學。民國十六年後擔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

㈨ 我對我國近現代教育學家蔡元培的認識

蔡元培一生經歷風雨,始終信守愛國和民主的政治理念。

1917年,蔡元培聘請《版新青年》主權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並聘請李大釗、胡適、錢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採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學術民主,支持新文化運動。

同年,蔡元培邀請著名哲學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學講授印度哲學;徐悲鴻應蔡元培之邀從日本東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

1917年7月,胡適從美國學成回國,其時胡適並未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但蔡元培為了讓胡適進入北大不惜幫其偽造學歷。

1917年7月3日,蔡元培在北大發表熱情洋溢的就職演說的余熱未散,就向黎元洪總統提出辭職了,措辭委婉,但動因沉鬱,那就是抗議張勛復辟。

㈩ 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並包」的宗旨是

B、鼓勵各種學術觀點在大學里自由發展

新文化運動時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回容並包」的宗旨是鼓勵答各種學術觀點在大學里自由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發表抨擊尊孔復古的文章。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學術上實行「兼容並包、百家爭鳴」的方針。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准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10)教育家蔡元培的典型教學故事擴展閱讀:

新文化運動的文化背景:辛亥革命後,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軍閥(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對於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於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閱讀全文

與教育家蔡元培的典型教學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