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名校教育集團名師直播課有什麼特點
名校教育集團直播課特點有,對所有人都免費,名師授課,在線可以觀看,還可以看回放,直播的課程比較全面,包含各個專業課程。
B. 如何寫名師的宣傳稿
給你個底稿,你把名字換上,把事跡換上就行了。
***從1989 年畢業有 16 年從事高三畢業班歷史教學的經驗,多年來一直從教於省重點中學, 1998-2001 、 2002-2005 連續 8 年奮斗高三歷史教學第一線,高考成績突出。曾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歷史學習》、《考試報》上發表多篇文章,在市區評課選優二等獎,縣基本功大賽二等獎,有 3 篇教學論文在江蘇歷史學會獲獎並發表,主持省、市、縣級歷史課題研究並結題,所任教的重點班級歷史學科成績突出,多次為市統測命題,擅長高考專題復習研究和熱點問題研究。 2000 年有 2 篇論文在市高三歷史教學研討會上交流《透析「 3+X 」高考,淺談綜合能力的培養》《論素質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002--2004 年參加江蘇教育學會優秀論文賽,有 4 篇論文獲得二等獎, 2002 年參加市歷史新教材培訓,市歷史公開課優秀獎。 2004-2005 年參與編寫湖南大學出版社《最新高考復習 2006 年歷史秘籍》,參與本校歷史資料匯編。多篇教學論文在江蘇歷史學會獲獎並發表,主持市、縣級歷史課題研究並結題,所任教的重點班級歷史學科成績突出,多次為市統測命題,擅長專題復習研究和熱點問題研究。
下面主要從教育工作、教學、教研工作、班主任工作四個方面闡述本人的任職情況。
一、 在教育工作中
某某某用「以人為本,用心熱愛」作為工作理念,從未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盡力做到「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服務意識;影響學生——樹立師表意識;相信學生——樹立民主意識」。班主任工作始終堅持「關心、愛護」的原則,實行目標管理體制,著眼集體,針對個性,循循善誘,對「症」下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糾正惡習,既當良師,又作益友,逐步建立了民主、和諧、新型的師生關系。某某某還注重培養班團幹部,讓他們充當 老師的助手,做班級的主人,逐步學會管理自己,從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某某某負責的班級在學校綜合考核中,每期都獲得獎勵,多次奪取流動紅旗,在升學考試中學生成績優異,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量人才。
二、在教學工作中
某某某嚴格做到教學「六認真」,堅持備課寫詳案,充分發揮教材重、難點,精心設計教法。作業盡量全批全改,並經常採用面批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力求作業批改富有實效。在學校的教學常規檢查中,某某某次次獲得「優」等。在歷史教學中,某某某注重興趣培養,注重能力訓練,注重學法指導。為全面培養學生素質,某某某結合學科及學生特點,不斷探索新的教法,在「導」字上下功夫,常採用「啟發式」、「探究式」、「實驗法」、「對比法」、「問題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與學生合作、交流、商討,盡可能使學生學得愉快、充實,逐步使他們樂於學習、善於學習,激起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巧練巧學中增強能力,培養智力,從而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某某某所教學里歷史科成績在期末考試及升學考試中成績優異,榮獲教學質量獎。
在堅持教好書的同時,某某某從未放棄過育好人。 在班主任方面,某某某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時時以「愛心、耐心、細心」貫穿始終,力求讓學生在一種「寬松、探求、競爭」的氛圍中茁壯成長,注重行為規范教育,從實抓起,用正確的輿論導向,用榜樣的力量,促使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覺,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習慣,使整個班級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某某某擔任班主任的 2003 級 5 班,在去年中考中有 16 人上了開中統招線,取得了優異成績,某某某被教委評為了優秀班主任。
2004 年高三的專業考試剛完,學校就學安排某某某擔任這個藝術特長班的班主任。某某某覺得,做一個班主任也許不難,但要做一個好班主任就很難了。某某某在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兩個字: 「 愛 」 和 「 嚴 」 ,這使某某某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既改變了一批懶散慣了的後進生,又為高等學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
三、在教研工作中
某某某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虛心學習,每期聽課 10 節以上。 2001 年和 2002 年,兩次到 沭陽 中學聽課、學習,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某某某還多次承擔各級公開課教學任務。 2001 年上期某某某校開展教研活動,某某某承擔了復習示範課。 2002 年上期,某某某為全縣崗位培訓的四十多名新教師獻課一節。 2002 年下期,有多所兄弟學校到某某某校開展教研活動,某某某擔任的歷史學科的研究課,效果較好。某某某寫的《歷史指導嘗試法初探》已被入選《中華教師教研教改論文集》,幾年來,某某某組織開展了集體備課、經驗交流、上專題課、說課、評課,學習教育理論等一系列教研活動,達到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工作之餘,某某某不斷學習、充電,參加本科學習,所學 18 門課程考試成績優良,某某某獲得了「優秀學員」的光榮稱號。積極開展教研和教改 :
⑴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方面某某某認真地進行了探索,打破了過去「滿堂灌」、「填鴨式」的刻板僵硬的教學模式,逐步形 成了 老師引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為主的教學模式,主要形式有課前設問、課堂討論、演講、辯論、試教等等。通過這些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提高了,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組織教學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突出了師范特點。
⑵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活動更具有直觀性、可操作性,因此應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此類活動有參觀(包括歷史博物館、歷史名人故居、紀念碑亭、文化遺址等等)、訪問(當地老人、革命前輩等等)、收集與展覽(指能反映歷史文化的實物、資料、圖片)、專題講座、寫小論文等等。某某某曾叫同學們收集生產生活工具,有些帶來實物,有些拍成照片,並要了解它們的用途,如風車、水車、犁、鏵、石磨、石臼、籮等等,通過這些可以了解中國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某某某還叫同學們注意當地過年過節的風俗、婚嫁喪葬的風俗,收集特色食品,了解其製作過程,寫成小論文。通過這些形式教育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群眾,並且幫助他們認識到各地風俗中的一些弊端,認識到移風易俗、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另外,某某某還叫同學們收集當地的一些傳說故事、打油詩、順口溜、山歌詞等等。
⑶認真探索多媒體教學
某某某認真探索現代多媒體教學,特別是對於電腦在多媒體教學中的運用方面進行刻苦的鑽研。 1999 年 3 月某某某採用電腦操作進行歷史優質課(錄像)教學,對於多媒體教學某某某除了身體力行積極實踐外,還認真進行思考和總結,寫成論文《談談電腦在多媒體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由於教學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 200---2005 年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本人全部被評為 「 優秀 」 。
四、在班主任工作方面
1 、有一顆愛心,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帶著一顆 「 愛心 」 去工作,可以讓學生覺得你是真心地關心他,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他們犯了什麼錯誤,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這種愛,有對學生思想形成的正確引導,更有對學生生活上實實在在的關心。如某某某班有二個學生叫李 × 和言 × ,在臨近高考前一個多月突然提出退學申請,經過了解後某某某才明白,原來他們感到高考壓力較大,希望不大,想復讀後明年再考,確實,這兩個同學平時學習抓得不緊,文化基礎較差,但他們的專業線都過了合格線,某某某於是跟家長一起分析兩人的情況,又和兩個同學分別對明年高考的變數作了預測,要他們一鼓作氣,苦戰一個月,集中攻綜合科,爭取不重來,兩位同學靜下了心,終於雙雙圓了大學夢。
2 、細心、耐心、誠心這是做好工作的基礎。
教育學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就需要足夠的耐心。在平時的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坦誠地和他交流,學生是能夠接受的。如某某某班有一個學生叫謝 × ,平時上課下課很愛調皮搗蛋,上課時不是身子動過來扭過去,就是嘴巴說個不停。第一次找他談話,他就很直爽的告訴某某某,他也想好好學習,但就是坐不住。這時,某某某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績,首要的是解決他的思想問題,改變他的壞習慣。但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和習慣又豈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於是,某某某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談話,只要他犯了錯誤,某某某就找他談。次數多了,他也被某某某的誠心所感動,努力嘗試改變壞習慣。到最後兩個月,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師積極配合上好課了。在高考中,他還考上了一所武漢有名的專業學院
3 、嚴格要求,措施得力,這是做好工作的保證。
「 嚴是愛,松是害 」 ,在對學生關心愛護的同時,也不忘對他們嚴格要求。某某某班制定了嚴格的班級文明公約,在班宣讀、張貼後,師生一起嚴格遵守。例如,以前某某某班的衛生工作一直不得力,達不到學校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某某某把班上的同學按自願組合的原則分成若干個組,每組 3-4 人,設小組長一人,明確責任,措施得當,獎懲分明,學生們勞動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衛生狀況多次受到學校有關部門的肯定。
回顧近幾年的工作,某某某感到離「骨幹教師」的要求和標准還相差較遠,特別是在接受先進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方面做得很不夠,在今後的工作中,某某某將加倍努力,奮力進取力爭工作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 ,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猶在耳,某某某深感一位人民教師的責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師的光榮,作為一個教育戰線的老兵,某某某知道某某某的工作需要不斷創新,黨在新時期下的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己經確定,某某某惟有勇於進取,不斷創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總之,在這一年多工作中,某某某不僅在業務能力上,還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技藝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某某某平時工作中出現需改進的地方也較多。如理論知識不夠,論文精品意識不強,電腦知識長進不快等。在今後工作中,某某某將揚長補短,不斷努力。
C. 全國性的高中語文名師有哪些他們有哪些著作和有代表性的教育理念
1、蔣成瑀教授的《語文課讀解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陳少松教授的《古詩詞文吟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3、潘新和教授《中國寫作教育思想論綱》(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國現代寫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劉錫慶教授組織編寫的《外國寫作教學理論輯評》(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5、葉聖陶和夏丏尊《文章講話》(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6、張中行的《作文雜談》(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六、中西文化及其經典的介紹1、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羅伯特?哈欽斯和閱讀學專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編的《西方名著入門》(商務印書館1995年第一版)2、《西方人文主義傳統》(阿倫?布洛克著,董樂山譯,三聯書店1997年版)3、曹伯韓先生的《國學常識》(三聯書店2002年版)4、韋政通的《中國的智慧》(嶽麓書社2003年版),《中國文化概論》(同上出版社)5、《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朱熹的權威注本《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6、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孟子譯注》、《左傳譯注》(中華書局出版)7、李澤厚先生《論語今讀》(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讀下來也不錯。8、南懷瑾的《論語別裁》9、《說文解字》10、《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明紀》選本11、陳鼓應先生老子今譯今注》和《莊子今譯今注》12、《墨子》、《荀子》、《韓非子》、《世說新語》、《昭明文選》七、古代文學作品的選本和注本1、劉大傑先生1957年的《中國文學發展史》2、北京大學編的《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中華書局1962年版)3、《詩經選》(余冠英選注)、《楚辭選》(馬茂元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余冠英選注)4、《唐詩三百首》,馬茂元先生的《唐詩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絕詩淺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5、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讀本叢書」本)6、宋詞的正宗選本是朱祖謀老先生的《宋詞三百首》,龍榆生先生《唐宋名家詞選》和《近三百年(即清代至現代)名家詞選》7、《古文觀止》、《古代散文選》三冊(1962——1980年出版)8、張岱的《陶庵夢憶》9、《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10、劉衍文先生和劉永翔教授合著的《古典文學鑒賞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八、雜學旁搜1、袁行霈先生等,主編了一套「大家小書」2、顧頡剛《中國史學入門》、夏承燾《唐宋詞欣賞》、王力《詩詞格律概要》、陸宗達《訓詁簡論》、柴德賡《史籍舉要》、張中行《文言津逮》、李長之《孔子的故事》、季鎮淮《司馬遷》、周汝昌《紅樓小講》、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共10種。3、俞陛雲《詩境淺說》、江紹原《民俗與迷信》、孟超《<金瓶梅>人物》、趙朴初《佛教常識答問》、李長之《魯迅批判》、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沈祖棻《宋詞賞析》、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說》、黃裳《舊戲新談》、白化文《漢化佛教與佛寺》共10種。4、朱光潛《談美書簡》、朱自清《經典常談》、羅常培《語言與文化》、龍榆生《詞曲概論》、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姜亮夫《敦煌學概論》、白壽彝《史學遺產六講》、林庚《西遊記漫話》、陳從周《梓翁說園》、黃裳《筆禍史談叢》,共10種。5、周作人《我的雜學》、竺可楨《天道與人文》,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朱光潛《詩論》、朱自清《論雅俗共賞》、翦伯贊《史料與史學》、龍榆生《詞學十講》、沈從文《野人獻曝》、費孝通《鄉土中國》、白化文《三生石上舊精魂》,共10種。
D. 名師是怎樣成長起來的
每一位教師也許都有過成為名師的夢想!何謂名師?如何成為名師? 筆者認為,名師是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同行熟知,學生歡迎,社會認可,有相當名氣與威望的教師。名師應當突出其「名」,但更要著眼於「師」,中小學名師要「名」在課堂,「名」在教學,「名」在育人, 「名」在流派,「名」在思想。筆者認真分析了 2005年教育部師范司組織編撰的《教育家成長叢書》中的 20位教育家,得出一個結論:名師成長需要 「九力」,即理想力、思想力、創新力、學習力、精進力、藝術力、表達力、發展力、影響力。 一、理想力。 「理想力」是名師成長的原動力。 「理想」後面加一「力」字,就表明理想是有功能作用的。理想是人生的目標,是對未來的一種有可能實現的想像,是超越現實的飛翔,它不一定全部變為現實,也不一定馬上變為現實,但能給人超越和堅持的力量。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過:「一種理想,就是一種力!」 朱永新教授這樣論述教育與理想的關系:「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名普通教師,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並為實現它提出明確的奮斗目標,理想便產生強大的動力,促使其向目標一步步靠近,他就可能最終達成目標,成長為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的名師。 魏書生被定為廠級領導接班人,仍不顧單位領導、同事和家庭反對,毅然選擇當教師,並且提出 160多次申請。要知道當時教師待遇並不好,他為何這樣選擇?只因為他懷揣著教書育人的理想啊! 有理想,有目標,才會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挑戰自我,否則就會走彎路,荒廢時間及精力。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天生不安分、會做夢。對於優秀教師來說,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和主題都不一樣。教師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願望、使命感、責任感,才能提出問題,才會自找 「麻煩」,也才能擁有快樂、幸福的教育生活。 理想力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實踐。未來的想像即使有條件實現,但不去實踐,就只能是空想。張思明老師有了建立 「數學模型 」的理想,他就在教學中悉心觀察,反復實驗,多次磨合,最終形成了他數學建模的思想與體系。每一個教師只要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在奮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奮斗,那麼理想之力就一定會將他送上事業的天堂! 二、思想力。 「思想力」體現名師的人生高度。 名師的 「思想力 」指的是名師在自己人生經歷和教學閱歷中,經過成功和失敗的洗禮之後,通過歷練、頓悟和升華的過程而獲得的一種思維活動能力。 魏書生與民主教育、程紅兵與人格教育、丁有寬與讀寫導練、邱學華與嘗試教育等等,每位專家主題明確,教育思想得以體現。縱觀他們的「思想力」,有三個特徵: 內省性。形成一種新的思想力首先要進行內省的過程。正如《論語》記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思想力若要對客觀物質世界施加作用,首先要對自己內部施加一定的影響。名師的思想力就是在不斷的內省過程中逐漸產生的。 生成性。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常常得到一些思維的「碎片」,萌生一些新的教學觀點或觀念。如果將這些觀點概括為指導教學的新准則,就需要教師進行思路的整理。思想力是一種提取力,也是一種展開力。從鮮活的實際工作中得到思想的靈光,需要運用理性的容器進行加工整理。 創新性。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積累與沉澱。大至整個世界日新月異的發展,小至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突破,都離不開思想的沉澱。思想力的創新性就是通過創新思想並將其作用施加到周圍事物之上。 思想力對名師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教師客觀評價自己的教學行為,成為教師完成各項工作的內驅力,能使教師勤於思考進行創新。教學過程中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才能創造出體現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總結出自己獨特的育人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流派。 三、創新力。 「創新力」彰顯名師的智慧與魅力。 名師的 「創新力」是指名師在教育教學、教育研究、教育教學管理等領域提出新思維、新思路、新方法的能力。可以這樣說,沒有 「創新力」,就沒有名師之「名」。因為名師名在課堂、名在育人、名在思想流派,課堂教學、育人工作、思想流派每一方面無不依賴創新而成其功。名師的 「創新力」,是名師智慧與魅力之魂。 新穎性和適當性是名師創新力最主要的兩大特徵。這里的新穎性並不等同於獨創性,它既可以體現為教師對原有教學內容的創造性演繹,也可以是教師對舊有教學方法的改良、重組。在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會發現,自己雖然下了一番苦功,但是學生的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有的教師在創造的過程中忘記了創造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只是一味地求新求異。名師教學創造力的又一特點便是適當性,即教師創造性教學活動本身必須是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的,必須是以現實為依據的。適當性對新穎性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同時也是新穎性得以實現其作用的基礎。 名師教學創造力是名師實施創造性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
E. 名師名家教育子女典範
名師名家教育子女典範:
1、魏書生: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局長,中學特級教師,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績,先後榮獲省功勛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兼任全國教育科研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中學學習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全國中語會副理事會長。著有《語文教學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談》、《家教漫談》等書。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學管理。 2、李吉林:江蘇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江蘇省首批特級教師、名教師。現任江蘇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鎮西:教育學博士,現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著有《青春期悄悄話〉、《愛心與教育》、《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民主與教育》等。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顧泠沅:江蘇吳江人。現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上海青浦縣主持了長達15年的數學教育改革實驗,並進行了近十年的後續研究。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是上海市首屆教育功臣、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主要著述有《學會教學》、《教學實驗論》《當代教學策略》《尋找中間地帶》《教學改革的行動詮釋》等。教育思想:行動教育。 5、張思明:數學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附屬中學副校長。曾榮獲「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優秀教師」「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胡楚南優秀教學成果獎等榮譽。他的「中學數學建模和導學探索的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6、張化萬:特級教師,曾獲「全國曾憲梓先進教師」二等獎,省優秀教研員。曾任杭州第五六屆政協常委,浙江省副會長,杭州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書記兼副校長。從1981年開始語文最優化研究,創設「談天說地」、「玩玩說說」「科學實驗作文」等新課型,倡導在書中學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注重課內積極的情感交流,實施個體、小組、班級學習形式的優化組合,創設有彈性的差異作業,教學成績斐然。所負責的課題9次獲省市教學科研獎。專著《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是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 7、劉彭芝: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校長,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第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稱號。著有《人生為一大事來》、《我的教育思想》等。 8、廖文勝:重慶市巴蜀小學校長,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中國兒童美術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年僅23歲就成為了當時重慶市最年輕的全國優秀教師。他指導的兒童繪畫作品有186件獲國家、省市級獎勵,其中國家級一等獎21件;指導的兒童美術作品135間參加過日本、美國、英國等24個國家的國際兒童畫展覽。 9、楊瑞清:江蘇南京市浦口人,現任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校長。23年來為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獻身鄉村教育,先後創辦了行知實驗班、行知小學、行知基地,開展了不留級實驗、村級大教育以及賞識教育研究,取得優異成績。先後被評為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十傑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等。教育思想:鄉村大教育、賞識教育。 10、李希貴:國家督學,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獨創的「語文實驗室計劃」獲全國教育實驗優秀教改成果二等獎,並走上國際講台。著有《教育隨想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學生第二〉《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等。
F. 小學語文的主要名師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教學法或者教育流派
斯霞,女,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斯宅鄉,取名碧霄;8歲時,進族裡辦的"斯民小學"讀書,改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師范學校讀書,畢業後到紹興第五中學附屬小學任教,1929年轉浙江省嘉興縣集賢小學工作。次年經人介紹到肖山湘湖師范學校工作。婚後轉到南京東區實驗小學教書,不久又轉入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學實驗小學(1952年學校改名南京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工作。1956年被評為南京市先進工作者,小學一級教師,同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並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教群英會。1963年,《江蘇教育》、《人民日報》先後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報道,著重宣傳介紹斯霞和學生的關系。1973年,江蘇省教育廳調她到省教材編寫組,編寫小學語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師附小,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次年,被評為小學特級教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勞動英雄,全國"三八"紅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197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0年辭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職務,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離開了心愛的講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經驗選編》、《我的教學生涯》。
霍懋征,女,漢族。中共黨員。1921年9月出生。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曾任北京第二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至今從教60年。是我國50年代就蜚聲全國教育戰線,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國首批特級教師,榮獲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獎。多次榮獲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她光榮地被評為中國現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師一家三代八人選擇了教師這一光榮職業,1991年這個教師之家當選「全國優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師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師,她在半個多世紀的教育教學生涯中為我們的基礎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實踐,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經驗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
袁瑢(1923-)江蘇南通人。女。交通大學肄業。建國後,歷任上海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校長,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婦聯執委會常委。特級教師。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1983年兩次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於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歷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楊浦中學語文教師、上海第二師范學校校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言學會理事,上海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等職。著有《於漪文集》、《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珠》、《教你學作文》、《語文教學談藝錄》等,音像教學輔導材料有《於漪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精析》、《妙筆生輝》等數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畢業於江蘇省南通女子師范,畢業後在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江蘇首批特級教師,現任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老師長期堅持教學改革,創立了情境教育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得到教育部領導及專家的高度評價。出版《訓練語言與發展智力》《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李吉林情境教學詳案精選》等6本專著,發表近二百多篇論文,計300多萬字。這些科研成果先後榮獲國家教委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暑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等。她主講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電視講座21集,由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衛星向華語地區播放,1999年獲全國電化教材師范最高獎。她應邀外出講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歡迎與尊重,是基礎教育界卓有影響的小學教育專家。
支玉恆,1939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1959年於河北體育學校畢業後在小學上體育課,後由於種種原因,1977年,近40歲時改教語文課。當時他連漢語拼音都認不全,於是虛心地向低年級老教師求教。踢球多年的腳很靈活,而用手寫字卻很費勁,於是苦練三年,無論寫教案、改作業、批作文、寫總結等,均用小楷毛筆書寫。語文教學起步較晚,然而他以勤補缺,刻苦鑽研,終於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張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為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
賈志敏,上海市人,漢族人,1939年出生。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民進市委普教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浦東區委委員。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已有46個春秋。由於他創造性的勞動,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獎。1994年,獲上海市特級教師稱號。1999年「五一」前夕,獲「浦東新區開發建設特殊獎」。2000年獲「浦東名師」稱號。現任上海金蘋果學校小學部校長,浦東新區首屆政協委員。賈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幾經磨難。文革期間,賈志敏教師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殘,但是他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他的課堂形成「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激勵為主」的風格。在作文教學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實」的特色。提任校長以後,他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經驗獲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電視台錄制的電視系列片《賈老師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錄制的作文教學系列片《錦上添花》相繼在許多省市播出,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1999年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錄制了《賈老師教小學生作文》的光碟並面世,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前年暑假,賈老師應邀赴新加坡為當地華文老師傳授語文教學經驗,並獲得極好的反映。
於永正,男,中共黨員。1962年從徐州師范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現任鼓樓區教研室主任。1985年,於永正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於永正同志勇於革新,敢為人先,以語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為小學素質教育工作帶來了一縷清新的風。他把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作為主要研究課題,形成了「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的教學特色。在小學作文教學上,他實踐了「言語交際表達訓練」,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中國教育電視台、山西教育電視製作中心、吉林教育電視台將有關教學實況拍成電視片向全國發行,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於永正老師多次應邀赴外省、市講學,他的課和報告受到專家、老師們的贊譽。1992年12月14日—16日,國家教育部在南京專門召開了「於永正語文教學研討會」,推廣於老師的「五重」教學法。於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記》、《於永正課堂教學與經驗》等專著,並在全國、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靳家彥,男,1944年12月生,畢業於天津教育學院中文系。從教38年,現任天津南開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榮獲天津市模範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國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學專家。創立「小學語文導讀法」,應邀赴30個省、市及大專院校講學,做示範教學,受到廣泛贊揚。出版《小學語文導讀法》等專著17部,發表《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教小學語文》等論文200餘篇,多篇獲全國及省市獎。《中國教育報》開辟專欄介紹「靳家彥教育教學藝術」。參加多種教材編寫,培養徒弟20餘名,均取得優異成績。
張化萬,男,江蘇揚州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全國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現代小學語文>編委會主編,杭州市小語會副理事長.曾榮獲全國曾憲梓先進教師二等獎、浙江省優秀教研員、浙江省十佳校長、區勞動模範、杭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994年,倡議並參與組織實施了"杭州市上城區跨世紀園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國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的觀摩會上執教示範課;先後帶出了浙江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曹曉紅、王鶯,培養了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省教壇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內外有相當知名度的優秀教師. 曾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上示範課,作學術講座;有6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主編或撰寫<寫好作文的金鑰匙><豬八戒學作文><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小學教育研究入門><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基礎><小學語文典型課示例>等;出版專著<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出版<張化萬閱讀教學><張化萬作文教學><中國名師張化萬>等課堂教學錄像資料;主編<浙江省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11、12冊)<現代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國情教育補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王崧舟校長醉心於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追求。他主張以發展學生的語感素養為核心,從生命成長的高度觀照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他的語文課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欄目播出,《語感教學法》入選教育部《中國名師》音像專著工程。他認為「語文素養」就是「人」的素養,「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語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認為母語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張語文教學應在繼承傳統的「雙基」教學的前提下,著力加強學生的「語文基礎積累」和「語文基本習慣」的培養;他認為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關愛生命、著眼發展、依學定教、發揚民主、以讀為本、以情感人、強化語感、鼓勵創見、引導質疑、敏於點撥」,並獨創「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
竇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從教於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現任清華附小副校長。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課程班畢業。國家九五重點課題語文教材編寫組的編委及編寫人員。國家「十五」課題「現代教學藝術研究」課題組專家組成員。海淀中心學區課程改革領導組副組長。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全國反饋教學研究會理事,吉林省教育學會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師研究會副理事長。從1994年開始搞「語文教學民族化與現代化研究」。具體目標是「繼承工具性,打牢語文基礎;注重人文性,弘揚主體精神;體現民族性,遵循漢語學習規律。」
孫建鋒,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骨幹教師培訓對象。曾獲江蘇乍小學語文說課比賽一等獎,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比賽一等獎;近年來,他應邀到山東,河南,浙江,江西,內蒙古等地上課,課堂教學扎實,靈活,富有創意,深受一線教師的喜愛。在《小學語文教師》《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河北教育》等刊物發表文章60餘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吉春亞,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中文本科學歷。1964年生於美麗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聰慧靈氣,再加上她博採眾長、開拓進取,使她教學自成一派——帶有濃濃「語文味」的且不乏詩情畫意的「言語學習型」的教學風格。吉老師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參與「語文思維訓練」和「小學學科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等6項省級課題,其成果獲得全國小語會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並由國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學,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學。吉春亞老師就是這所學校的唯一特級教師。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從教以來,潛心研究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致力於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綜合、走向運用」的教學新理念。曾先後在《人民教育》等報刊雜志發表教學論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學》一書。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榮獲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金獎,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名教師,2001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2002年獲第五屆全國「十傑教師」提名。
孫雙金,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曾榮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江蘇省小學語文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事跡收入《江蘇教育名人錄》、《中國當代教育名人錄》和《全國小學語文名師精品錄》。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和中華名師叢書《美麗課堂》等專著。
盛新鳳,女,1970年生。著名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中學高級教師,任教於浙江省湖州市湖師附小,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湖州市第四屆政協委員。她潛心研究,碩果累累,先後獨立進行了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的研究。30多項研究成果和論文公開發表,80多次在省內外公開示範教學,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城市。事跡曾多次被《語文教學通訊》、《小學教學設計》、《浙江教工》、《湖州日報》、湖州電視台「奉獻」、「關注」欄目等報刊雜志、新聞媒體作專題報導。出版個人教學專著《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學高級教師,省教壇新秀。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副校長。1995年5月獲浙江省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榮獲一等獎;1999年獲浙江省首屆學科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2004年榮獲浙江省首屆中小學教師才藝大賽金獎;2004年被評為上城區首屆特級教師。工作10餘年來,一直以開拓、創新、勤奮的態度實踐著「用心成長,享受課堂」的理想與追求。應邀拍攝「名師講壇」、「中國名師」專輯,出版發行。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百餘次,獲廣泛好評。2003年出版個人第一本著作《走過10年——我的語文教學求索之路》,參與主編《新班級教育的實踐探索》。10餘年來共有3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
G. 什麼是名師工作室
全國語文名師工作室由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專家海淀區優秀教育工作內者張恩勇老師於2010年創辦,容特邀全國語文教育專家程翔、翟曉寧等為全國語文工作室教學顧問。
旨在解決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的諸多難題和困惑,指導學生輕松學好語文。高考語文成績一直是困擾著眾多學子。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語文學科。張老師二十多年來孜孜以求,致力於語文教學工作的研究。
(7)名師教學教育理念擴展閱讀:
全國語文名師工作室
工作室創辦口號:名師是你登天的梯,幫你九天攬月;名師是你航海的燈,助你五洋捉鱉。
工作室宗旨:培養一大批優秀的學生。
工作室班型設置:寒暑假班、教學同步課外輔導班、高考沖刺班,名師一對一等班型。
全國語文名師工作室指定輔導學校:北京昭熠學校 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大鍾寺中鼎大廈B座40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