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測試才能有利於教學質量提升
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有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這個過程。從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這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的的素質教育完全一致。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和其他學科一樣,數學有自己的特點:一、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則等組成的體系,具有較強的確定性、准確性和邏輯性;二、它既是一門純理論的學科,從知識的應用過程具有應用科學的特點看又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的學科;三、內容多,觀點新,要求高。所以不但要求學生具接受知識的能力,還要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現處於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因此本文對課堂教學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把課堂交給學生
過去教師總認為課堂上應該多講,盡量把問題給學生講清楚。實際上這樣做效果並不佳,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不高,上課時表情冷漠,只會干瞅著或者發呆,甚至乾脆不聽。為改變這種現象,我在教學中注重一個「導」字,站在與學生同一個角度、水平,像跟同事討論問題一樣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多讓學生「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分析中的每一步都是提出問題,或者提出下一步該怎樣做,然後主要由學生來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量少一點「你該怎樣,不該怎樣」,多一點「我們該怎樣,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知道是這樣」,要設法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討論、去實踐、去探究,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學得更多、更好。歸結起來,突出的幾點具體做法是:1.關注學生預習,淡化課堂筆記;2.以教師的無為造就學生的有為(不一定有問題老師就立即去排除,應先由學生自己解決);3.練在講之前,講在關鍵處;4.「內部問題內部解決」(注重學生的相互討論)。
二、以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望
要將數學課程與學生所熟悉的情境聯系起來,以情境中的問題激勵學生積極探索知識,讓學生在情境中認識、理解數學,主動地學習知識。中學數學教學的問題情境設置主要有:1.以趣味性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平方根」教學中,引進關於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希伯斯發現無理數的故事來創設情境;在講解方程和函數的應用時,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問題。2.運用變式重置問題情境。對於重要的問題、重點的知識,需要有一個反復認識的過程。教師可通過新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識別出新情境下的問題與曾學過的問題是同一模式,從而掌握問題的實質,達到理解和內化知識、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3.開放設置問題情境。
三、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現給學生
現在的中學數學教科書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副經過千錘百煉而「完美無缺」的,具有確切的概念、最少的公理、嚴謹的論證方法的「邏輯鏈」,而數學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從形成、發展直至完善所走過的迂迴曲折的道路都看不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埋沒了數學發現、數學創造、數學應用中的思維活動。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學生,無疑將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凝結於教材中的科學活動過程展開,把演繹體系背後存在著的豐富內容挖掘出來,使學生掌握數學的本質。
如在數學概念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引入概念的必要性,這可以結合數學史來談。如講有理數域擴充到實數域,再擴充到復數域,擴充的辦法為什麼是這樣?這樣做的合理性在什麼地方?又是怎樣想出來的?經歷了哪些坎坷?對數學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引入概念時,應從實際例子出發,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通過同化來學習概念,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平行四邊形」等概念的學習。最好把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結合起來,以達到既能了解形成概念背後的豐富事實,又能促進新概念和原認知結構中知識相聯系的目的,使概念教學不僅解決「是什麼」的問題,還要解決「是怎樣想到」的問題,以及有了這個概念以後又是如何建立、發展理論的問題。
四、把真實的思維過程暴露給學生
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往往缺少真實的思維活動過程,與學生的實際思維有一定的差距,即使學生似乎聽得很明白,但是那種最原始的分析、探索研究能力並不能掌握。所以,教師應該將自己是怎樣得出結果的,即開始是怎樣想的、中間作什麼樣的處理、最後怎樣得出結論的過程暴露給學生,不僅要按思考成熟的方法講,還要把自己思考的心理活動坦率地告訴學生。問題分析的過程,即使開始是錯的,其所包含的思維價值也不是簡單的答案所能比的。
如在典型例題的講解中,老師不能單講這題有多少種解法、每種解法怎樣做,而應該讓學生明白怎麼知道要這樣做,使學生做到拿到一道題,自己不能馬上想出怎樣做的時候,冷靜下來,從題目涉及的知識想到它屬於哪個章節、在這個章節中屬於哪個板塊的哪個類型問題、這種類型中各種題型的解決方法有哪些,並從一般方法想到特殊方法、特殊條件的處理等等。學生一步一步地查找,進行對比、試探、估算、驗證……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激活了,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條件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激活課堂就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只有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
2. 如何做好教學質量測評
教學質量檢測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測評,能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1.數學教學質量測評應以數學課程標准為依據,注重學生發展的進程,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測評體系。應積極採用筆試、口試、實踐操作、成長記錄和綜合表現等多種方式,質量測評的內容應全面。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評價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出發,注意適度性和科學性。2.對數學學習的測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建立信心。3.質量測評的試題編制應以教學課程標准為依據,並參考所選用的教材。注重對數學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內容應盡可能全面並突出重點。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適度加強對數學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觀點分析解決問題的考查,適當體現對動手實踐能力的考查,試題應有層次性,但容易題(難度系數0.8以上)應佔70%,試題表述力求科學、規范、簡潔、無歧義。4.科學選擇測評方式和方法,恰當安排單元檢測和期末考試。認真做好單元檢測,期末考試的組織、批改、成績記載,以及試卷分析等各項工作。每學期單元形成性檢測不少於6次,要全批全改,並有講評與訂正。及時對檢測的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反思與反饋,使學生了解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5.建立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質量測評體系,讓學生、教師能多渠道獲取信息,以利於反思、調整,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6.建立學生數學學習成長檔案,並及時予以記錄,教師每學期寫一份所任教班級的質量分析報告。
3. 查2014至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質量檢測考試要點70158的學生考多少分
各中心學校、局屬中小學、民辦學校:
依據安徽省教育廳教基字[2002]038號《關於加強學校管理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意見》中提出的「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建立並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測制度」的要求,結合我縣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實際,經研究,擬在初中、小學階段部分年級進行教學質量檢測。本次檢測委託縣教育學會教育咨詢服務部命題制卷,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檢測年級及學科:
三至六年級:語文、數學兩科。
七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政治、歷史、地理、生物。
八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政治、歷史、物理、地理、生物。
二、檢測時間和內容:
檢測時間為2014年11月17-21日。檢測內容為各學科課程標准及教學計劃規定的本學期教學內容的一半。
三、檢測對象:
小學:三至六年級全體在校學生。
七、八年級:各中心校、局屬初中、完中初中部、新城初中等。
其餘學校是否參加由各中心學校確定。民辦學校是否參加自定。
四、檢測方法:
1、小學:小學的檢測由各中心校負責組織(實驗小學自主組織),做到規范考試,相對集中,考試結束後由中心校統一組織閱卷、統分。並按要求於考試結束後5日內將考試成績按規定形式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民辦學校如參加考試,可與所屬中心學校聯系,統一組織考試閱卷或者自己單獨組織考試閱卷。
2、初中:七、八年級的檢測由初中組各「學校發展協作共同體」組織,成立由「學校發展共同體」牽頭學校負責的考務領導小組。初中之間互換監考,保證每場有兩名監考教師。各校學生在原校考試。考試結束後,由「學校發展共同體」牽頭學校分別組織閱卷、統分,並按要求於考試結束後5日內將成績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其餘學校如參加考試,可與所在區域相關學校聯系,統一組織考試、閱卷或單獨組織考試、閱卷。
3、縣教研室將抽檢小學的部分年級、初中的部分年級的部分學科,所有抽檢的年級、學科及所有科目的考試日程將於2014年11月7日前通過電子政務發至各個單位,同時將領卷時間、地點一並通知。
五、試卷征訂辦法:
試卷征訂以中心校及局屬學校為單位,試卷分大袋(30份)、小袋(10份),訂數不到一袋者要訂足一袋。凡列入質檢的年級與學科試卷必須全部訂。
各單位訂數及試卷費於10月24日前報送縣教育學會教育咨詢服務部。試卷費不得向學生收取。
六、注意事項:
1、三至六年級檢測時,如需集中考試,各校領導及任課教師要把學生集體整隊帶到考試地點。結束後,各校把學生帶回原校解散,不準在考點就地解散。各校校長要切實負起責任,高度注意考試期間的安全工作。
2、七、八年級檢測期間,學校應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採取有力措施,保證學生的安全。
3、本次檢測的相關年級的相關科目算作期中考試,各單位在安排期中考試時不得再安排這些科目的考試。同時,為方便工作安排,各單位可將期中考試合並安排,統一編排考試日程。
4、本次檢測試卷一律裝訂,望各有關單位備好裝訂工具。
4. 教學質量評監測系統對教學有什麼作用
根據專家已經設定的標准,系統會自動進行統計與評判,且能自動生成各式報表與分析報告,極大地簡化了用戶的工作負擔,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失誤率。系統全面應用教育測量、教育統計學、教育評價學的理論和技術,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進行了有機結合。
通過灌頂雲教育與教學質量評監測系統對教學各個環節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診斷,為教學的決策或改進提供參考。來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激勵他們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和學習方法。科學的教學評價有利於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隨時得到反饋調節的可控系統,使教學效果越來越接近預期的目標。導向功能教師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以及學生學習的方向、重點、學習時間的分配等都會以教學評價為導向,並受評價內容和評價標准影響。
5. 小學教學質量監測有何特點和作用
學業質量標準是依據國家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以教育質量觀為基礎所規定和設計的學生課程學習活動所應該達到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水平=每一個學校對學生的學業質量都應形成合理的期待,制訂出適合學校實際的規范的質量標准系統二中小學研製學業質量標准應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基礎理論的闡述、學生學業表現標準的描述和評價工具的研製,學校在研製學業質量標準的過程中,應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確立合理的標准期望、形成規范的操作程序,同時還要鼓勵和邀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專家學者、社區代表等參與到研製工作中來、
回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准和監督制度」,要求「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質量上來。」的確,教育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而提高教育質量的落腳點是學生學業質量的提升:那何謂較高的學業質量?其可靠標准又是什麼?一直以來,我國對學業質量的評價更多地依據於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分數排名,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取向和非科學化傾向。這嚴重製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開展中小學學業質量標準的研製,加強學生學業質量的過程監測與結果管理,對落實規劃綱要精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 順慶區2016到2017年度下期教學質量檢測小學五年級數學試卷答案答案一定要答案,快,一點鍾之前
一,
1,D;2,C;3,D;4,A;5,D;6,C;7,B;8,C
其他略
7. 中小學教學質量檢測,從功能看包括哪些檢測
你可以用網路的一個問作業功能進行提問
8. 如何進行教學質量檢測
進行教學質量分析的意義 學校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教學質量的競爭,而不在於學校大樓有內多雄偉,場地有容多寬闊,規模有多大。學校辦得如何,它在社會上的反響怎樣,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與信賴,關鍵在於這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