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語教學應從幼兒園開始嗎作文
而在我國,幼兒外語教育只是處於嘗試階段,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本文試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分析幼兒學習外語的優勢,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對如何在我國開展幼兒外語教育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以Lenneberg為代表的人腦生物學研究者認為,人類的語言學習有一個由生物因素決定的關鍵期,它始於二周歲,到青春期結束,過了這個時期,語言學習就會很困難。Lenneberg從人腦生物機能分工的不同這一方面作 了解釋。
人的思維機能是有所分工的。左半腦控制語言創造力、句法結構和邏輯思維;右半腦負責非語言創造力的思維活動,如音樂、美術及其欣賞能力、視覺能力和空間思維想像力。
Lenneberg認為如果左腦在青春期,即十二歲以後受到損害便會嚴重地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十二歲之前,由於腦神經的分工還未完成,如果左腦受到損害,語言能力則自然地從左腦移到右腦。
這樣語言習得不會受到任何妨礙。基於這個學說,Lenneberg提出了十二歲左右為掌握語言的臨界期。在此以前,兒童能毫不費力地學會語言。在此以後,語言學習就變得困難多了。
此外,一些語言習得研究者所做的實驗表明,在自然的語言環境中,如果兒童在五六歲以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那麼他們說第二語言則絲毫沒有任何口音。
否則,如果在六歲以上才開始在自然的目的語環境中學習,那麼語言發音就往往會有一定的口音。年齡越大,口音越重。這些實驗說明年齡和習得第二語言有著密切的關系。
筆者從幾年課余英語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年齡對外語學習的影響。除生物因素外,筆者認為還有其它三個方面說明外語教育從幼兒開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年齡越小,母語干擾也越小。
隨著年齡的增大,母語日益流利與完善,每個人的母語習慣也變得越來越鞏固。成年人開始學習外語,特別是學習與自己的母語截然不同的一種語言時,他們的母語習慣往往會潛意識地抵制這一語言。
他們容易無意 識地以自己的母語為標准來衡量,接受所學語言。其結果往往會覺得外語的某些現象奇怪,難以理解。這種受母語干擾的心理情緒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第二語言的學習。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的母語語言習慣還沒養成或完 全養成,所以在學習外語過程中受到的母語干擾就要比成年人小得多。
例如:筆者曾教過一個六歲男孩學英語 ,當講到不能用apaper來表達中文「一張紙」的概念時,他很自然地接受了這種英文習慣,因為他對漢語的量詞的掌握還不完全,也就不會把漢語的說法強加於英語表達中,只知道英文不能那樣說,也就不會產生抵觸情緒。相反地,許多高中學生很容易把「生活水平」這個短語按照漢語的表達譯成"lifelevel",而不是英語的習慣表達"livingstanderd"。這種因受母語干擾而產生的錯誤往往很難糾正。
(二)幼兒學習外語的心理障礙少
在學習外語過程中,學習者的心理、情緒是影響習得的重要因素。在成人方面,隨著社會意識和心理上的成熟,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更傾向於考慮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在運用外語時,有一種潛在的緊張感,怕出錯誤,擔心自己的語言水平低而鬧出笑話。這些社會、心理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方面減少了學習者接觸和使用第二語言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妨礙了認知過程對接觸到的語言材料的處理。從幼兒的心理特徵來看,他們對一切新事物都很感興趣,因此,他們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活躍,十分自然。
(三)早期外語教育有利於幼兒各方面智能的發展
學習外語對於發展幼兒的語言、認知、思維和交際等各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系列大樣本追蹤性研究和比較研究均表明,從幼兒和小學低年級開始學外語的兒童,其認知發展水平普遍高於不學外語的同齡兒童。在各科的標准學業測試中,他們的成績均優於或至少等同於不學外語的同齡兒童。
另一方面,通過外語學習,可以擴大兒童的視野,了解其它國家的人民和文化;這無疑將有益於跨文化人才的培養,並為以後更高層次的外語學習奠定初步的基礎。
② 曹德明的談外語教學
「從普遍范圍來看,中國的外語教學和外語學習,可能走入了一個誤區,在語言技能上投入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語言所表達的深層文化的研究和學習卻做得還遠遠不夠。」曹德明:「其實無論對個人,還是學校發展,文化都是融於血脈的精髓。」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國內的外語教學過多強調了語音,語匯和語法等語言技能的重要性,急功近利的傾向明顯。而對語言所表達的文化的研究學習——這才是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實質上是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
曹德明認為,高等院校在外語教學中要特別重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說在外語的學習過程中,要力求把握外語所表達的文化精髓,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另一方面是說,在學習其它文化的過程中,要對本國優秀文化做到熟練學習和努力弘揚,這一點卻往往被忽略。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在課堂上會用英語很標准、很熟練地說「LadyFirst」的學生,如果在食堂用餐時卻總是插隊到女生前面,這樣的學生真的是「會外語沒文化」,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外語教學的極大失敗。
「我還記得,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現任外交學院院長,學法語出身的吳建民去年11月應邀在上海文匯講堂上做了一場《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學》的演講。演講結束後,有學生問他。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這代青少年應該為未來與全球的交流做些什麼具體的准備,我現在也在學習法語,您在年輕的時候是怎樣背法語的?吳建民沒有告訴提問的學生怎麼背法語,而是特別強調了一點,希望中國的學生要『得中國文化』,他說『在21世紀,中國人最寶貴的財富』是『東方的文化』」。
上外在「十一五」期間,將成立「跨文化研究中心」,突出強調文化研究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用意正在於此。上外的研究生已連續出版了4輯《外語與文化研究》論文集。除此之外,上外還特別重視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參加社會實踐,在與所學文化的直接接觸中,以熏陶感染的方式熟悉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前幾年的中法文化年,上外通過與法國駐上海領館聯系,將法國藝術展、法國音樂會引進了校園,學校還特別鼓勵學生參加大型國際會議和國際賽事活動的志願服務活動。另外,為適應高等外語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競爭的需要,上外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率先對傳統的外語教育觀念和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目標予以大膽改革,提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國際化外語人才的新思路,著力建設復合型專業,把單科性外語專業院校變成多科性應用學科類外國語大學。從1984年在全國首次舉辦英語+國際新聞雙學士專業班至今,上外在化大力氣辦好學校的傳統語言類專業、確保其語言文學學科優勢強中更強的前提下,先後設置了新聞學、法學、教育技術學、翻譯學、國際貿易、工商管理、國際會計、廣播電視新聞學、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學、國際政治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等15個復合型專業本科生專業和碩士學位授權點。上外的國際關系博士學位授權點是全國同類院校中惟一的復合型專業博士點。
上外所有的專業著力培養的都是復合型人才,從專業設置的角度來說,6種復合型人才的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在上外都存在外語+專業知識;外語+專業方向,外語+專業,專業+外語,非通用語種+英語,雙學位等6種教學模式。實踐證明,上外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競爭優勢取得了顯著成效。以上海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年招錄畢業生為例,在每年招錄的200多名畢業生中,上外的學生佔到一半左右,而且上外的學生被錄用後,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
③ 外語教學應該從幼兒園開始嗎
外語教學從幼兒園可以給一定的啟蒙教育,但不應該作為重點的教學內容,因為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學習能力是比較強的,在這個階段對他們進行外語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外語的興趣。
④ 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如何開展外語教育
隨著社會對教育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廣大教師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如何更有效地改進版教學,提高教師教權學的有效性,成為每一個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要想改善教學,強化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必須從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入手
⑤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和英語教育專業有多大區別
師資都是可以的 這個你盡管放心吧
這倆專業所在學院就不一樣 英語專業是在英語學院 英語教育專業是在國際教育學院
他們的差別其實挺大的
英語(教育)專業 (本科四年制)
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能熟練運用英語各種基本技能,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外語教育學基本理論,並具備教師職業素質。
主要課程:
綜合英語、高級英語、英語口語、英語泛讀、英語視聽說、英語語音學、英語語法學、英語國家概況、英美文學史、翻譯理論與技巧、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英語教學法理論、第二外語等。
培養目標:
學生具有較扎實的英語基礎,熟練掌握與運用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達到英語專業本科生水平(通過專業八級考試),掌握一門第二外語;掌握主要英語國家歷史、文化與國情、了解外語教育歷史、規律與基本理論。英語教育以培養各類院校的英語師資、專業語言教學研究人員和大中型企業的英語語言培訓人員為主要目標,通過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實際課程教學實習,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從而獲得從事英語課堂教學和大中型企業英語語言培訓人員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就業主要方向:
國內外深造,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政府機關、新聞機構、進出口公司、合資企業、中外旅行社;各類學校、培訓機構從事英語教學或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外事翻譯工作等。
英語專業還要分成語言文學和翻譯
一、語言文學專業
1. 專業必修課程:
基礎英語綜合課、高級英語綜合課、基礎英語語法、英語泛讀、英語視聽說(I、II)、高級英語視聽說、英語口語、英語口譯(I、II)、英美概況、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學術論文寫作、高級英語寫作、英國文學史、美國文學史、英語教學法、美國思想經典作品導讀等。
2. 專業選修課程:
英語語音、歐洲文化入門、西方禮儀、中國文化(英文講授)系列課程、英語應用文寫作、應用文翻譯、英語影視鑒賞、英國文學選讀、美國文學選讀、英國社會與文化、美國社會與文化、英國史、美國史、外報外刊、西方修辭學、詞彙學、英語演講、英語辯論、美國詩歌選讀、英語短篇小說選讀、英語散文選讀、英語長篇小說賞析、英國思想史作品選讀、美國思想史作品選讀、西方戲劇精華、西方文明史、英語報刊選讀、英語文體學、西方經典原著導讀、政務口譯、商務口譯、國學典籍翻譯、商務翻譯、報刊選讀與翻譯、影視翻譯、西方翻譯理論概要、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等50餘門選修課程。
另外,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還可選修本校和跨校的其他專業的有關課程。
就業方向:
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遍布世界各地。學生的英語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肯定和高度贊揚。每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都很高,畢業生的主要去向為:國家部委(如外交部、新華社、外經貿委)、市政府機構(如市外事辦、市外經貿委)、外國駐滬領事館、外資企業、外貿公司、新聞單位、金融機構、國際咨詢機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國際廣告公司、大型國有企業、出版單位、高等院校等。
二、翻譯專業
1. 專業必修課程:
基礎英語綜合課、高級英語綜合課、英語泛讀、英語視聽說(I、II)、英語口語、基礎英語語法、英美文學史、英美概況、翻譯理論與實踐、聯絡陪同口譯、政府與公眾事務翻譯、文體與翻譯、文學翻譯、視譯、同聲傳譯、翻譯研究與論文寫作、《論語》翻譯、語言學、學術論文寫作等。
2. 專業選修課程:
應用文翻譯、政務口譯、商務口譯、國學典籍翻譯、商務翻譯、報刊選讀與翻譯、影視翻譯、西方翻譯理論概要、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英語語音、歐洲文化入門、西方禮儀、中國文化(英文講授)系列課程、英語應用文寫作、英語影視鑒賞、英國文學選讀、美國文學選讀、英國社會與文化、美國社會與文化、英國史、美國史、外報外刊、西方修辭學、詞彙學、英語演講、英語辯論、美國詩歌選讀、英語短篇小說選讀、英語散文選讀、英語長篇小說賞析、英國思想史作品選讀、美國思想史作品選讀、西方戲劇精華、西方文明史、英語報刊選讀、英語文體學、西方經典原著導讀等50餘門選修課程。
翻譯專業學生還可再選修本校和跨校的其他專業的有關課程。
就業方向:
翻譯專業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遍布世界各地。學生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深厚的人文情懷、扎實的英漢雙語基礎和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首屆55名翻譯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達到了雙高,主要去向為:國家部委(如外交部)、各類世界500強外資企業、中外資金融機構、國際咨詢機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國際廣告公司、大型國有企業、出版單位、高等院校等。此外,約30%的學生在國內各高校尤其是本校高級翻譯學院繼續攻讀口譯、筆譯方向碩士學位,約25%的學生申請到英美頂尖著名高校繼續學業,所學專業涉及口筆譯、商科類等,為能成為高端英語翻譯和跨文化交流人才而繼續深造。其中的國際公務員人才實驗班第一屆畢業生中,有32%的學生已申請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黎高商、英國巴斯大學等大學繼續攻讀翻譯、商科、國際關系等專業的碩士學位。
就關於英語學習來講 英語專業的肯定要花更多精力
⑥ 外語教育從中學開始有什麼好處
外語教育從小學開始才有利,因為年齡越低,對語言的敏感程度越高,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們學習漢語有多快,除了生活環境的因素外,接觸時間也是至關重要,因此,現在小學開始就開了外語課。
⑦ 誰能幫我寫一點關於外語教學法的總結
近幾年來,特別是1993年秋季學期使用以功能法為指導思想的英語新教材後,在中學里開始提倡功能法( 即交際法)教學。筆者認為,以功能法為指導思想編寫的新教材,不一定非要採用功能法來教學,而用認知法 來教更適合我國中學英語的實際。這里,不妨先就功能法與認知法的幾個重要的教學原則問題比較一下。
認知法1.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而全面地運用外語的能力。2.外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研究 學生,研究「學」。強調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3.教師的作用在於給學生創造活用語言的機會和情景 ,讓學生用自己的規則見景生情地說出想要說的話語。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掌握外語知識,培養運用 外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自學能力。4.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全面發 展。學習外語最好的途徑是多種感覺器官綜合運用。主張外語教學一開始就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 5.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是難免的。對錯誤要進行分析和疏導,不要不分青紅皂白有錯必究。6.適當地利用母 語與外語對比,有利於理解、記憶、和防止母語的干擾作用。7.外語教學首先應使學生理解語言規則,在理解 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在交際活動中活用語言規則,進行創造性語言活動。8.心理學理論基礎:認知心理學、教 學心理學、心理語言學、掌握外語心理學。9.語言學理論基礎: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
功能法1.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運用外語的交際能力。2.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需要選擇教 學內容,強調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提供和創造真實的,逼真的言語交 際情景和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使用語言過程中自由表述他們的思想感情。4.聽、說、讀、 寫是綜合的言語活動。教學過程中,同時看到和聽到比單純聽來得容易。教學中四種言語活動的先後順序是無 關緊要的。5.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現象,不完善的中繼語言中的錯誤不必糾正,這些錯誤學生會在今後 的言語交際中逐步改正。6.在適當的場合,可以審慎地使用母語。7.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自覺地掌握外 語。只要有助於學生理解,可以解釋語法。8.心理語言學。9.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語義學、語篇分析理 論、言語行為理論及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
從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認知法與功能法在學習目的、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聽說讀寫的 關系和對待語法規則等方面有許多相同之處。換句話說,功能法在這些方面的優點,認知法都具備。
從對比中,還可以發現認知法與功能法的不同點:
(1)功能法與認知法都注重研究學生,強調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認知法還提出了教師不僅 要教外語,而且還要教學生如何學習外語。認知法認為,外語學習不能夠局限於課堂,從整個學習過程來講, 外語學習主要靠自學。因此,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科學的自學方法和自學能力,使學生具有自主的學習態度和 自學自修的方法。這一點功能法是沒有的。
(2)在對待錯誤上,認知法的分析和疏導的觀點,比功能法的「中繼語言中的錯誤不必糾正,它們會在言語 交際中逐漸改正」的觀點更科學,更符合中國的教學實際。我國中學生沒有大量使用中繼語言的語言環境和交 際場合。
(3)認知法最大的特點是有眾多的現代心理學為其理論基礎。它們是當代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別是認 知心理學,它吸取了大腦生理學、資訊理論、語言學的最新科學成果。現代心理學為認知法提供了信息加工論, 意義學習、遷移學習、知識同化等理論,使外語學習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上。這一點是功能法不及的。
(4)在研究認知法和功能法中,我們會發現,功能法強調的是學習結果,一切教學活動都要服從將來的交際 需要。而認知法強調的是學習過程,研究如何教好學生,怎樣使學生學得更快,記得更牢。而這一點,正是我 們廣大中學教師最需要的。
(5)但是,認知法的語言學理論薄弱,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套比較規范的認知法外語教科書。而功能法在這 方面有它的優勢,它是以最新的許多語言學理論為其基礎,它根據功能、意念、情景等八個要素來組織和安排 教材。功能法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是以語段(discourse)形式呈現,它不同於以往的孤立的句子或一、二句對話, 以及課文文段(text)。文段是單純呈現語言形式。而語段是為實現交際目的服務的,它的語言真實、自然。這 正好彌補了認知法的不足。
在研究認知法中,我們還發現,英、美國人在國外或國內教外國人學英語時,使用的是功能法。但他們教 本國人學外語時,如在美國,教美國人學西班牙語、德語或法語時,他們大部分是採用認知法。這種情況,說 明認知法實用於教本國人學外語。
從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實際來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中學英語教學實踐造就了一大批出色的英語教師 ,他們各自創造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學方法,如廣大教師經常採用的聯想教學法和滾雪球教學法,以及「字母 、音素、音標」三位一體的教學法,張思中的十六字教學法等。仔細分析起來,它們都是符合認知心理學原理 的,實際上,它們都是運用認知法教學的實例。
鑒於以上這些認識,筆者認為,在中學中提倡、推廣認知法教學,讓中學英語教師學些認知心理學、教育 心理學的原理,能把中學英語教學推向新的水平,大面積地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
⑧ 外語教學法有哪些 外語教學法
1、 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2、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3、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4、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5、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6、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7、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⑨ 外語教育比較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外語教育比較研究的一般步驟到底是什麼?
⑩ 為什麼要學習外語教學理論
語言)展現給學生的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特別是所學語言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通過外語教學要使學生擴大視野,了解和認識世界。而基礎外語教材又不能包羅那浩瀚的人類文化知識,只能精選那些對於當代和未來富有意義的部分。這就要求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語言在不斷發展和變化,教科書應介紹當代的語言和語言理論知識。語言理論和實踐必須密切結合。
思想性
好的外語教材應遵循語言的教學規律,貫輸思想情感的教育。因此,題材的確定必須有明確的育人目的。要利用中外優秀的文化傳統,利用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精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他們認識到,做新世紀的人必須具有良好的人格,即高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必須參與社會生活,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科學性
這主要指教材中的語言和內容應力求准確。為保證語言知識的准確性,不僅要有國內專家的幫助,目的語國家的專家參予也很需要。教科書編者可運用網際網路,不出國門但利用高速公路獲取最新的語言資料,以保證語言的科學性。教材現代化必然使信息量膨脹,教科書滲透了大量自然和社會科學知識,使其具有跨學科的特點。這就要求多種學科的專家的參與,以保證教科書內容的科學性。
系統性
教材的知識編排體系應符合我國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語音、語法、詞彙、日常交際用語、語體,循環反復,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教材的編排還應有利於學生積累感性知識,通過發現、分析、歸納、推理,形成理性認識。這種編排體系也應有利於教學中使用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方法,保證知識的系統性,防止教學中講解繁瑣或知識零亂的兩種偏向。
先進性
教材現代化必須要有時代感,這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教學的內容有時代的氣息,使學習者感受到時代的脈膊,可獲取新的信息,受到啟示;第二,語言材料真實,語言地道、現代、自然;第三,教材的編排方法應吸取現代語言教學理論和方法,並提供系列配套的教材(包括音像教材),給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提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