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律法規類資料
【內部資料,2013年上崗考必看】
一、填空題
1、節假日補課是國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種非法行為。
2、社會主義主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3、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要在二級乙等以上標准。
4、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5、教師的考核應當堅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績為主,做到客觀、公正、准確。
6、所謂教師德性,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修養而形成的一種獲得性的內在精神品質。
7、施行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其它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8、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法制觀念。
9、《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
10、《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11、實施教育行政處罰的機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必須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
12、學校對校舍、體育設施、消防設施、各種儀器設備安全狀況,應當每月檢查一次。
13、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其考試成績作廢, 3 年內不得再次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14、中學、小學校園周圍200米范圍內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15、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學生。
二、單選題
1、「學校下學年生源銳減,教師嚴重超編,不願意上早晚自修和補課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學校另謀高就!」這種說法違反了——。(B)
A、《學校管理條例》 B、《教師法》
2、教師之間要「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這是師德教育的——。(A)
A、「雙贏」協作原則 B、和平共處原則
3、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教師對待教育事業的較高道德目標是——。(A)
A、獻身於人民的教育事業B、忠於職守,為人師表,積極進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師擔任職務應當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於____起開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單選(5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自( B )之日起開始實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B )第三十八號令公布的。
A、國務院令 B、主席令
3、國家實行( A )制度: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A、教師資格 B、教師競聘上崗
4、( A )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 B、加強和改進法制建設
5、( A )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A、中國公民 B、世界公民
三、雙選題(5分)
1、義務教育法總則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制定本法,( AB )
A.憲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護法 D.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義務教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 AB )。
A.學費 B.雜費 C. 書費 D.住宿費
3、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____ __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實際發展。( CD )
A、耐心 B、個性 C、平等 D、個體差異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進一步強調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本上要——————來保障」。( CD )
A、靠教師 B、靠社會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實施「中小學繼續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
A、學歷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職業道德教育 D、信息技術教育
四、多選題(5分)
1、中小學教師職業教育道德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
A、教育方針 B、政策 C、法律法規 D、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榮八恥」 B、毛澤東思想 C、鄧小平理論 D、「三個代表
3、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BCD)
A、共產主義 B、愛國主義 C、集體主義 D、社會主義
4、申請認定教師資格,應當提交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和下列證明和材料:————和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單位、所畢業學校,對其思想品德、有無犯罪記錄等方面情況的鑒定及材料證明。( ABC )
A、身份證 B、學歷證書或者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 C、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的高等學校指定的醫院出具的體格檢查證明 D、教材教法合格證
5、為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義務教育的實施,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規定》。(ACD)
A、憲法 B、教育法 C、勞動法 D、未成年人保護法
五、簡答題
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答: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2、試分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開除學生的原因。
答:《義務教育法》規定不得開除學生,是由義務教育的性質決定的,目的是為保障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是強制性教育,是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不能因為學生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就剝奪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同非義務教育有所不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如果嚴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學校可給予其開除學籍的處分。
⑵ 《教育心理學》《教育學》這兩本書中哪些是重點
前者。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二.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三.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教育心理學的性質 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學教相互作用過程模式:P4) 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展開的。 1、五要素 2、三過程 五要素 *學生— 學習的主體因素(其群體差異、個體差異影響學與教過程) *教師—教學中起關鍵作用(教學過程的主導) *教學內容—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現為:教學大綱、教材、課程 *教學媒體—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影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容量;影響教學組織形式及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學環境— 包括物質環境(課堂自然條件、教學設施及空間布置)社會環境(課堂紀律、同學關系、校風、社會文化)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認知發展過程,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 三過程 *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教學過程—教師組織教學 *評價/反思過程(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教學中對教學的監視和分析;教學後的檢測、反思) 學與教相互作用: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了三種過程,三種過程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P6) 二、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 1、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過程 P9-12 (一)、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學》,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二)、發展時期( 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 (三)、成熟時期(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時期( 20世紀80年代以後) 布魯納:認為教育心理學研究包括(4方面) 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廖世承 (1924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f118d701009osk.html
⑶ 教育學復習的主要內容有那些
參考書:
教育學原理:
《教育學基礎》 全國12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
《當代教育內學》 袁振國主編容
《教育學》 王道俊 王漢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外教育史:
《中國教育史》 孫培青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外國教育史教程》 吳式穎
教育心理學:
《當代教育心理學》 陳奇、劉汝德 北師大出版社出版
《教育心理學》 吳慶麟
《教育心理學》 馮中良、武新春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育心理學》 華東師大出版社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裴娣娜 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 葉瀾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國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⑷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主要考什麼內容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所佔的比重分別是
可以下載歷年的小學真題了解一下基本上考什麼,我看有1.單項選擇題 2.簡答題 3.材料分析題 4.教學設計題。
⑸ 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怎麼考(教師證)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小學教育正在經歷著一場偉大的變革。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小學教育的改革,一方面要遵循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教和學的規律。樹立正確的兒童觀、發展觀和教育觀,才能正確地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用科學方法揭示教與學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基本規律的科學。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遵循這些規律,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本教材主要包括: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學習心理、知識的獲得與應用、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形成、學習策略、學習的動力機制、教學設計的心理學問題、課堂學習管理、學生和教師的心理健康等十二章內容。 作者簡介郭德俊,女,1939年出生於湖北。196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研究生班。美國俄亥俄大學心理系訪問學者,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系主任。現任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行為發展研究會(ISSBO)會員。 近年在心理學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多篇,主編《教育心理學概論》、《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動機設計與情緒調節》、《情緒——心靈的色彩》等,參與編寫的教材主要有《普通心理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認知方式》等,其研究成果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勵,教育部高等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優秀成果獎勵和教育部優秀教學成果獎盛等。
⑹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的關系是什麼
是三門不同學科的內容。教育基礎知識考試在不同的地方,考試內容是完全不回同的:有的偏重於教育學答,有的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合並考試,有的則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學、師德修養、班主任工作的合並考試。當然主要還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⑺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心理學有何區別
教育學和心理學兩門課程都是基礎性的課程,教育學是教育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而教育心理學是將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放在教育教學的背景下進行研究的課程,其主要是研究教育教學背景下存在或產生的系列心理現象。
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用,但通常從事理論工作及研究的人員較傾向稱作教育心理學家,而在學校或學校相關埸所從事實務工作的就被歸類為學校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實務工作上特別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論是資優兒童或有情緒、行為問題等學童)。通過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對理解教育心理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育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就像醫學與生物學、或工程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系。然後,從教育心理學又可以發展出研究教育問題的眾多特殊領域,包括教學設計、教育技術學、課程發展、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課堂管理。教育心理學從認知科學及學習科學中得到養分,也回饋到這些學科之內。在大學里,教育心理學專業通常設於教育系內,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學導論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⑻ 教育心理學 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任務是什麼,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工作
定義: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歷史與發展:教育心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歷史上的許多教育家已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根據人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給人知識,而是使知識自己產生的產婆」這樣的教育心理學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傾向於把教育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這是促進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前提條件。德國心理學家赫爾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學》、《心理學教科書》等書,對教育心理學的建立起到開拓作用。雖然當時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學」這一名稱,但實際上已把教育學與心理學結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赫爾巴特在教學理論中,把教學分為教育的教學和非教育的教學兩種,前者指倫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養,後者指傳授知識、技能的智育活動,這兩方面都必須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在討論教育和教學問題時,他特別重視「興趣的引起」,並把興趣分為經驗的興趣、思辨的興趣、審美的興趣、同情的興趣、社會的興趣和宗教的興趣等六種。這些心理狀態,可以引導兒童的注意力定向,並引起心理快感,促進思想活潑和精神旺盛。對興趣的研究成為把教育學和心理學聯結起來的一個重要聯結點。赫爾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齊在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上對啟發後來的教育理論家重視心理學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響。
實驗心理學的產生是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另一重要條件,這導致實驗教育學的出現。實驗教育學是教育心理學的先驅,是實驗心理學與教育學結合的產物。德國的萊和莫伊曼都把實驗心理學的理論廣泛地與教育和教學理論相結合。萊所著《實驗教學論》一書,實際上是以教育心理學為內容的著作,為教育心理學成為心理學中的獨立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
測驗學在教育心理學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起了重要的觸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結合,為教育心理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和方法。教育學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則,是由於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如何適應個別差異而因材施教,則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共同課題。智力測驗和教育測驗是實行班級教學制度所必須掌握的兩種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和教學效果的工具。學校招生和入學後測量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對學生的個案研究,都要應用各種測驗。
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應該歸功於桑代克。他於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學》一書,以學校情境詳盡說明學習的概念,這是近代教育心理學的真正開端。1913年,這一著作擴充為三大卷,內容包括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個別差異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學習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備律、練習律)及個別差異理論,成為20年代前後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由於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習心理方面,導致了中國的教育心理學界長期把學習心理作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20年代前後,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等學派的學說傳入中國,對近代中國教育學產生一定影響。格式塔學派介紹到中國以後,教育心理學開始重視「頓悟」在學習中的地位,不再局限於嘗試錯誤、刺激與反應等聯結主義,心理學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學問題,使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擴展到桑代克的學習三大定律之外的「頓悟」問題,也將格式塔學派的「整體的概念」,「轉移的概念」、「精確律」、「完成原則」等等原理、原則應用到教育上來。
行為主義理論則促使30年代的中國教育心理學界重視人的行為的研究,注意環境對人的心理的影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使教育心理學重新重視意識的研究,特別是潛意識和下意識問題。教育心理學重視情感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把心理衛生知識引進教育和教學過程中,也都是受這一學派的影響。
巴甫洛夫學說傳入中國以後,在20世紀50年代不僅影響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也影響了教育心理學。他的兩種信號系統學說,給教育心理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也給教育心理學找到了與自然科學相聯系的紐帶。第二信號系統學說的提出,使兒童言語與思維的問題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學的任務不斷增加,研究對象的范圍逐漸擴充。教育心理學在發展初期偏重於學習心理的研究和學習律的討論,並且大多集中於智育方面的問題。隨著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日益重視,也就越來越重視道德行為、道德情感以及審美情感的培養。
近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醫學及精神病學的發展都對教育心理學產生影響,促使它不斷更新內容,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教育心理學家曾對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和對象提出具體建議。
1947年,美國心理學會成立了對教育心理學研究進行規劃的委員會,認為教育心理學應包括五個方面,即人類生長和發展,包括遺傳與環境,一般生長和發展,社會與情緒的發展,動機的基本理論,智慧、性向與興趣,以及個別差異等;學習,包括學習的本質,影響學習的因素,學習的動機,技能,推理與問題解決,態度,特殊科目的學習,以及訓練的轉移等;人格與適應,包括情緒,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衛生,特殊兒童,品格,以及社會活動;測量與評價,包括測量的基本原則,智力與性向的測量,學習的測量,適應的測量,以及測量結果的應用;教育心理學的方法與技術,包括教育問題的科學研究,統計技術,以及為教師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2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有兩條基本線索,一條是在實驗室中研究動物和人類的學習規律,另一條是在真實的學校和社會情景中探究人類學習的規律,研究如何改進教和學。
教育心理學發展歷程簡介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時間並不長。一般認為它經歷了初創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發展期(2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成熟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和完善期(80年代以後)等四個時期。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有兩條基本線索,一條是在實驗室中研究動物和人類的學習規律,另一條是在真實的學校和社會情景中探究人類學習的規律,研究如何改進教和學。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各種心理學問題,因此,教育實踐是推動教育心理研究的強大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廣大中小學教師因為具備非常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因此也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實踐基礎。
我國傳統教育理論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我國許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過一些閃耀著教育心理學思想的教學原則,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學相長」、「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等;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將孔子和荀子的言論合在一起,就是現代教育心理學思想中所特別強調的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知識學習原則。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國學校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中一直發揮著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先進性。
在國外,教育心理學的許多思想也早有萌芽,例如,19世紀前後,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教學要使學生的頭(心智)、心(情意)、手(行動)三者均衡發展、重視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講究准備、提示、比較、概括、應用五個程序等教育心理學思想;捷克的誇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也提出了許多教育與心理學相結合的原理、原則,如教材必須符合學生發展水平、應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等。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基礎。1913~1914年又擴充為《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和《工作、疲勞與個別差異》三卷本。書中提出的學習律(效果律、准備律、練習律)以及個性差異觀點成為20年代前後教育心理學的主要課題。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是用普通心理學原理來解釋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經過30多年的努力,從60年代開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問題漸趨集中,教學與發展、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差異心理、德育心理、教學策略、教學評估、教師心理等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這一時期,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為學校教育服務的研究取向日益明確,教育過程的探討、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等受到高度重視,這種研究取向一直延續至今。
另外,教育心理學家還把視野擴展到社會心理因素的研究,把學校和課堂看成為社會情景,對其中影響教學的社會心理因素進行研究。這一時期,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也受到重視,而且這種研究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而迅速深化,如多媒體環境下學生學習的特點、如何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學習的自我監控問題等都得到了深入研究。這些研究深刻地影響著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
80年代以來,教育心理學漸趨完善,在如下四個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主動性,即如何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對自己的心理活動作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即從內部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研究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過程,研究元認知、學習的自我監控機制等;(3)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即「學習共同體」的營造,教學情景的設置,以使「學習共同體」中成員能夠共享教學環境中的一切學習資源,師生、生生之間合作交流活動的組織,等等;(4)把學生的學習看成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上的建構活動,研究社會文化對學習的影響。
近來,由於建構主義思潮的興起和日益受到重視,教育心理學領域正發生著一場深刻的變革。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主要以學校教育為背景,由於各民族均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傳統,因此,如何使教育心理學研究植根於本民族的教育、心理文化傳統之中,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來理解、解釋和干預我們的學校教育生活,是今後教育心理學需要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
實際上,在世界范圍內,心理學家們也都提出了心理學研究本土化問題。有的心理學家認為,以普通心理學原理為理論基礎,進一步在學校情景中進行有關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個別差異、教學評價和測量等研究,從而更加深入地認清學生學習以及學校教學的內在規律,並以此為依據改進我們的教育,使學生在一個有效促進認知和情感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中學習,應當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題。 關於學習心理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3教育心理學是心理科學與教育學相結合的產物,她既是最經典的心理學分支,也是心理學諸分支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教育心理學在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獲得了其獨立性,並非只是普通心理學的應用。
1 國外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現狀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E.L.Thordike)三卷本《教育心理學》的出版為標志的。在西方教育心理學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中,她經歷了從科學地位的取得受到懷疑、再從恢復聲譽到達作為教育主導科學的目標。當前國外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潛力巨大,有望獲得更高的社會評價。
1.1 學科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外教育心理學在20世紀60年代後各認知派觀點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理論建構已沖出狹隘和零散,向著完善與整合的方向發展。20世紀80年代後東西方教育心理學相互吸引,前蘇聯維果茨基的思想廣為流傳,建構主義就是在皮亞傑、布魯納、維果茨基思想基礎上整合的結果,被稱為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西方教育心理學學科理論的完善還突出表現在對教育心理學的定義上。1987年美國心理學會(APA)教育心理分會委員會給該學科提供了一個新的定義: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關心的是發展評價和運用人類學與教的理論和原理以及由理論衍生出來的能增進畢生教育活動和過程的教育材料、計劃、策略和技術。這個定義既是對教育心理學研究現狀的總結和歸納,也是對未來教育心理學發展趨勢的規劃和展望。
1.2 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寬沃爾勃格(Wallberg,1992)通過廣泛的引文分析,調查了近年來許多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和雜志的中心議題,概括出了當前教育心理學研究的8個熱門話題,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①閱讀理解和寫作教學。關注於鼓勵學生確定目標,促進他們自身的進步,並且在必要時運用不同的策略;②歸因研究。關注於歸因的模式、動機、情緒及教師的期望,學生的表現等;③正式教育的發端問題。關注於嚴重缺陷學生進入正式課堂學習的問題;④有關教育研究的歷史觀點,以及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這些期望對學習和教學行為的影響等。
最近十幾年來,國外教育心理學界特別關注實際教育中各種不同類型策略和元認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①著重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活動所存在和採用的各種策略與元認知的問題,探索這些策略、元認知的本質及其與學生認知活動的關系;②探索這些策略、元認知與學生的個別差異、認知方式的結合,即探討這些策略和元認知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有效性問題。
1.3 學術成果進一步豐富
1994年布魯納在美國教育研究會的專題特邀報告中,精闢地總結了教育心理學十幾年來的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①主動性(agency),研究如何使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的過程,對自身的心理活動做更多的控制;②反思性(reflection),指從內部理解所學內容的意義,研究元認知和自我調控的學習,過去是講學習的傳遞,現在講知識的建構和獲得;③合作(cooperation),共享教與學中所涉及的人類資源,重視在一定背景下組織起來一起學習,如同伴輔導、合作學習、互動式學習等,把個人的科學思維與同伴合作相結合;④社會文化對學習的影響,任何學習的發生都不是在白板上進行的,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構而產生的。
2 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教育心理思想源遠流長,在對古代文獻的研究中,挖掘整理出了大量豐富的教育心理學思想,證實中國從孔孟時代起就產生了許多關於教育心理學思想的記述,孔子就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因此,可以說,教育心理學的源頭是在古代的中國。然而,使教育心理學正式成為一門科學卻是後起的西方,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反而成了一個「舶來品」。
我國解放前的教育心理學研究,主要是引進和借鑒西方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特別是桑代克的聯結論、早期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建國後到1966年,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從過去借鑒西方轉為向前蘇聯學習,以前蘇聯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為依據,重建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並且全盤否定西方的教育心理學思想。1966-1976年間,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在我國受到嚴重影響,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局面。
但是,我國教育心理學真正擺脫過去的種種束縛,走上健康成長和自我發展的道路的時間還不長。綜觀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主要還是借鑒的多,獨立研究的少。如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絕大多數研究內容都來自於西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也大都從西方移植而來。當前我國還未有被廣泛承認的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等基本理論,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這些研究雖有特色,但尚未形成思想體系,影響也小,這種狀況顯然不符合我國的歷史和大國國情。當前我國教育心理學研究急需中國化、本土化。
3 當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美國教育心理學專家根據他們近期研究總結出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展的趨勢是:有關教育心理研究的自然觀察方法論(informaleyeballmethodology)思想占統治地位。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①在活躍的認知加工領域中,「問題解決」的深入、細致的研究;②在教育情境中的動機與社會認知的研究;③能力和策略的個性差異及其與之有關的元認知的研究;④寫作與修改技能獲得的研究。綜觀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發展規律,筆者認為未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心理學將進一步借鑒和吸收心理學的理論成果。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 ry)將智力(Intelligence)作為復數(Intelligences),並且用「多元」(Multiple)來強調這種復數的意義。他的智力新理論一經創造,就一直成為心理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卡爾?羅傑斯於上世紀中期提出「人本主義」觀點以來,教育心理學界積極引進和發展了這一理論,認為現代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發展」,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主張了解人,強調在教育中應當突出使學生理解自我的本來面目,以建立起適當的自我表現,形成和諧的自我表現觀念與介入者觀念的關系。作為培養人才的教育工作,應當致力於對學生心理、觀念體系的了解,「通情」地掌握關於人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個性特點施教。
個別差異和個別化教育研究將繼續受到重視。隨著對人類研究的不斷深入,個體的獨特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加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不再受到嚴格的學校教育的時間限制和各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空間限制,自由地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因而,學生學習過程的特點、如何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等都需要教育心理學進行深入研究。
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將進一步完善。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將逐步完整化、系統化,進而有一個比較統一的體系。其內容將包括有關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動機理論、發展理論、教育社會心理理論相互聯系的五大塊,理論觀點上除了認知觀外還將吸收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等心理流派和理論學說的精華,充實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
4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特點與規律的一門科學。心理現象主要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個方面。其中心理過程包括諸如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心理傾向性和能力、氣質、性格等特徵。
5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設計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准,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鼓勵你的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你的期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未來。信不信由你。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准,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⑼ 考教師資格證的(教育學、心理學)主要內容
<<教育學>>考試大綱<<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還可以去往往外。可以去中國教師資格網去查下,裡面更具體一些
⑽ 泰安教師招聘考試考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還考什麼
您好,2020年泰安教師招聘考試公告已經發布,具體的筆、面試要求如下:
筆試內容回:教育知識與綜合素質答(30%)+學科專業知識和教材教法(70%)。其中教育知識與綜合素質主要考察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新課改以及所報考的學科專業知識。
面試內容:採取試講(即模擬講課)的方式進行,按照報考崗位抽簽確定面試順序,主要考核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水平,包括教學設計、教學能力、教學基本素養、教學思想和學科專業知識等方面。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