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初中歷史課堂怎麼改
一、運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歷史教學的方法
1.激發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濃厚的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質。中學生的興趣特點容易激發起來,卻難於維護穩定。歷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青少年學生都喜歡聽生動的故事,這是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徵之一。教學中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講述方法,或者在講課中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不失為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可以通過教師講、學生講、課件再現等形式,展示歷史過程和歷史現象,使教學過程既生動又讓學生主動參與,將歷史哲理、歷史規律寓於感人的講述之中。
2.問題引導閱讀。學生不喜歡讀歷史教材,不會進行分析、概括。針對這一問題,在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學生讀書,選擇典型內容說明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行思維活動。
3.巧設疑難。在講授西安事變時,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張學良、楊虎城拘捕蔣介石以後,該如何處置?是殺,是關,還是放?」學生對這樣的提問十分感興趣,從而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思維,頓時展開了熱烈的爭論,最後統一了認識,從而不僅幫助學生認清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激發了他們急於求得解決疑難的慾望,從而使學生積極地思維。
4.縱橫聯系。為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打開思路,學會全面地觀察問題,抓住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分析問題,進而把握其本質,教學中需注意縱橫聯系。這里有兩種辦法:一是以一國歷史為線索、以時間為綱的縱向聯系,二是以問題為線索、將同類問題或同一時間不同國家間相類似的問題進行比較的橫向聯系。
5.比較異同。心理學的研究啟迪人們: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在教學中,可對彼此有某種聯系的歷史現象加以對照,確定其異同點,從而使學生認識歷史現象的本質。
6.小組合作學習。生本課堂強調的小組協作學習法是指合作的夥伴形式,把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課堂自始至終都是以小組的形式出現,小組協作回答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調能力,彌補師生交流的缺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課堂討論,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頗有裨益。通過討論,能達到活躍思維、擴展思維、相互啟發、集思廣益的效果。
二、運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教學的作用
1.避免居高臨下,營造民主課堂。當代中學生參與意識強,不盲目輕信,喜歡發表自己看法,教師的居高臨下、惟我正確、惟書正確令學生反感。生本教育理念把課堂交給了學生雖然學生是受教育者,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讓學生暢所欲言,師生間是互動式,讓每一個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允許學生說不同的觀點甚至是錯誤的看法,這種民主的氣氛有利於學生輕松地上課,積極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避免空洞說教。教師空洞的、不切實際的說教味如嚼蠟、毫無生氣。而運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去尋找資料、歸納整理。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會找出幾個至十幾個資料,甚至是教師找不到的資料。學生在分析歸納的時候,他們的視野、思維已經擴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歷史課不再抽象。
3.避免「一言堂」。「你說我聽」的被動式教學,教師說得唇乾舌燥,學生毫無反應,歷史課變得沒有吸引力。生本教育理念可以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會在自主探索中產生新問題、新發現、新思考。學生在「我要學」的驅動下,在課堂的民主氣氛中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互動式的討論中增長知識,會逐步形成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分類的網路系統,從而更牢固地掌握歷史知識,形成歷史思維方法。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涌現出許多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我們歷史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不斷地更新知識,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那麼,教師會教得輕松,學生會學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