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改進

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改進

發布時間:2021-01-05 23:09:32

『壹』 什麼是教育質量管理(名詞解釋)

教育質量管理是提高教育質量,增強辦學競爭力,滿足社會需求的現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缺乏先進的學校教育質量管理方法和教育質量評價手段,偏重教學質量控制而輕視創建教育質量文化,偏重製定教學質量文件而輕視開展質量管理教育,偏重事後判斷的總結性質量評價而輕視過程改進的形成性質量評價。研究教育質量管理理念極其實踐意義,旨在探索在學校管理體制中建立能夠促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管理模式有效運行的良好機制。

一、教育質量管理的內涵

按照國際質量標準的釋義,教育質量管理是在教育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學校的協調的活動。在質量方面的指揮和控制活動,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由此,教育質量管理應反映以下屬性:
(1)全面性。全面教育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一個學校以質量為中心,並將該學校的所有管理職能納入質量管理的范疇。即學校按照確定的質量方針和目標,對教育教學過程管理、學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設備管理等,全面進行質量設計並全部進行質量監控。
(2)全員性。教育質量管理是學校的一項系統工程,與每一位教職工、每一項工作有關,學校中各級各類人員都是「服務網」質量鏈「中的一環,教育質量進步依賴於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與合作。因此,要讓每一位教職工明確各自的質量責任和許可權,並能夠正確地行使職權,及時解決各種問題,要不斷增強教職工的能力素質,通過對每個教職工的目標進行考核評估而激勵他們的積極性。
(3)全程性。教育質量管理的全程性要求識別和管理學校所應用的過程,特別是這些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將相互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層面、各個環節和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及「介面」進行設計和控制,以確保學校各項工作圍繞著實現教育。
(4)規范性。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以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為載體,通過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並為實施規定的質量目標開展一系列質量活動來實現。規范性表現為上述活動均按照國際質量標准制定文件的控製程序並在實際工作中嚴格執行各項質量管理制度。
(5)動態性。學校教育質量管理的重點是教育活動過程質量的不斷改進和提高,「教育質量」被視為一個動態的概念,視為一種促進學校工作不斷進步的管理工作。按照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學校必須通過管理和各種活動對「持續改進」這一信念進行不斷強化,使追求教育質量的不斷改進和提高變成學校的質量文化,使學校的管理始終處於受控、有效、持續改進與提升的狀態。
教育質量管理的內涵反應了對學校總的質量宗旨和方向的要求,學校在質量方面所追求的預期標准和結果,以及學校為實現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和方法。與教學質量監控偏重教學末端的檢驗不同,教育質量管理是一種全面的過程管理模式。

二、教育質量管理的思想方法

學校的教育質量活動是全體教職工在實踐中通過對其工作的批評式反思、不斷改進教育活動效果、努力追求進步的過程,這一過程沒有終點的。學校教育質量管理應立足於主要不在於證明以取得的「質量」而在於不斷地改進教育活動效果。因此,在教育質量管理思想方法上應該確立新的觀點:
(1)樹立教育質量管理意識,建立一個能有效運行的學校教育質量管理體制與機制。學校應把質量管理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從質量理念、質量政策、質量管理機構、管理模式、配套制度上進行改革,通過改革學校教育質量管理機制與體制促使學校踏上有效的質量管理改進之路。
(2)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應該是學校教育質量管理關注的核心,學校的質量活動,應該是以促進學生高質量的學習為核心,以滿足社會的需要為目的,以教學活動過程的不斷改進為方向,追求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價值的過程。
以學生為中心,要樹立教育服務觀念。學生是學校教育最主要的服務對象,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需要應成為學校開展工作、謀求發展的重點和焦點。而提供教育服務的主體是教職工,學校質量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環節和過程,被監控對象就應該是教職員工的工作過程。教師能否提供學生需要的教學服務,應成為學校管理的目標。
(3)過程管理。結果都是通過過程來實現的,教育質量管理通過教育過程的管理來實現。只有抓好過程才有好結果,任何結果都體現著過程的重要性。但是,現今多數學校都過於注重結果,即對質量的監督停留在已經產生的結果上,對教學環節和過程缺乏監控。這種抓結果的質量的做法,往往是本周期的質量不合格已成為現實。現代管理的趨勢是將對質量的監督從重視對結果的檢驗轉向重視對過程的管理。因此,要從根本上保證教育質量,應重點關心和評價的內容不是教育的結果,而是教育的過程。
(4)持續改進。將持續改進作為學校的一個永恆的目標,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學校的價值觀,是教育質量管理的重要要求。教育管理的生命在於創新,教育要適應不斷發展和變化著的時代,必須堅持組織改革或改進。學校應建立質量管理持續改進機制,通過內部審核或管理評審,找出不合格項,採取糾正措施,對糾正結果進行追逐與評價,並針對性的採取預防措施。這種評審、糾正、追蹤、預防的過程式控制制,充分體現了現代管理思想。
(5)將教育評價作為構建學習型組織的工具。評價是教育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教育評價的運用,要轉變傳統的以「組織控制」為機制、以「標准控制」為特徵的教育質量管理思想方法,樹立以「組織學習」為核心的教育質量管理新觀念。使評價手段成為幫助學校及教職工持續尋求能夠導致不斷進步的更有效的方法,成為一種教職工努力追求進步的政策工具,成為學校獲得知識和經驗的系統化的組織學習過程,進而促使學校成為一個高效的學習型組織,以具備持續滿足社會對教育不斷增長的需要的能力。

三、學校教育質量管理的實踐及意義

筆者所在的學校推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我們在對這一管理模式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結合對其他質量管理模式的分析和我們學校管理的現實思考,認為目前學校教育質量管理的推行可以包括為:樹立新的管理理念,構建質量管理體系,運用整套過程方法,建立不斷改進的機制。
(一)樹立新的管理理念。
轉變觀念是實施教育質量管理的關鍵,「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服務」、「全面質量管理」、「持續改進」等觀念植入教育管理,將有利於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有利於實現教育質量管理的法制化;有利於教育、教學及服務管理質量監控;有利於實現有效性及公正評價,建立自我改進、自我完善的機制。
(二)構建學校教育質量管理體系。
學校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是指為實施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教學資源。構建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意義有以下方面:
(1) 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是確定學校質量目標與方向的一次思想解放。建立學校教育質量管理體系,首先對質量方針與質量目標進行策劃。質量方針與目標是學校對質量明確化、具體化、公開化的追求,其內容主要包括學校對教育價值的認識,對教育目標、質量管理任務的陳述,對質量管理體制和方法、質量評估活動與學校決策關系的說明等。按照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對學校質量方針與目標進行策劃,本身就體現里科學、法制以及發展創新的要求。
(2) 建立一個保證及提高質量的系統的管理體系,使所有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都處於受控制的狀態,能使學校及教職工明確保證質量應達到的要求,為規范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而且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有利於開展有效的質量教育,通過預防為主而非把關的質量文化的形成,使質量管理機制建立在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哲學以及全體教職工對質量管理的正確理解上。
(3) 建立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有利於形成學校特色。學校因為各自的具體教育目標、所採取的教學過程、組織規模和結構、可支配的資源等的不同,會構建出不同的質量管理體系,尤其是各校獨有的與學校組織結構、運行機制和師資能力與素質緊密結合的過程流程,更增強了質量管理的獨特性,這種具有獨特性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有效和高效的運作,就會形成學校的質量競爭力。
(三)運用一整套過程方法。
學校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各項工作是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每個過程又都會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著教育質量。運用系統的過程方法實施對教育教學各個過程的控制,要求對每一過程按照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階段(PDCA)循環的程序開展活動,使質量管理工作真正走向規范化。
過程方法的運用,一是識別並確定到目標所需要的過程,即學校要根據教育教學服務、教育管理體系的特點具體研究和確定有那些內容過程。二是明確管理活動的職責和許可權。三是識別並確定過程間相互作用關系,識別職能之間和職能內部活動的介面,這有助於學校內部的溝通,有助於教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運行。四是關注能改進學校管理活動的各種因素,確定學校運作所需的合格資源,包括教師、教學設施設備、工作環境等。運用過程方法,對每個過程進行輸入和輸出的控制,可以有效的運用資源,充分發揮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作用。
(四)建立不斷改進的機制。
持續改進是一種以追求更高的過程效益和效率為目標的管理活動。按照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學校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本身包括了建立質量監督與改進機制,這就為學校改進教育教學服務和管理過程提供一條有效途徑。學校可以通過這一機制的有效運行,落實對教育質量問題的事前預防、過程檢查、事後及時糾正等一系列制度,保障教育質量的不斷持續提升。
同時,不斷改進的機制以管理觀念的開放性、管理體系的系統與全面性、管理功能的預防性、管理方法的適用性和管理效能的可持續性為落點,對學校教育質量管理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促使學校整體管理水平達到工作講程序、管理有依據、評價重證據的新高度。

『貳』 產房護理品質與護理禮儀的持續改進範文

目的:應用復品質管理圈 (QCC)活動管理方法改制進臨床教學中的問題,提升本科臨床教學質量,使臨床教學標准化、科學化、規范化。方法:在本科臨床教學科室成立由護士長、帶教老 師和實習護生組成教學QCC,用柏拉圖法分析臨床實習滿意度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制定並實施改進措施、效果確認及標准化。結果:將QCC活動前後本科護生臨 床實習滿意度作對比,總體滿意度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科研能力、入科前培訓、法律知識和職業防護者四方面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P0.01)。結論:在本科護生臨床實習中開展QCC活動可調動臨床帶教老師和護生的積極性,可持續改進臨床教學中的問題,提高臨床教學質量。

『叄』 JIT是什麼含義

准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簡稱JIT),又稱作無庫存生產方式(stockless proction),零庫存(zero inventories),一個流(one-piece flow)或者超級市場生產方式(supermarket proction)

特點:

1、追求零庫存

企業爭取利潤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降低成本。庫存是一種隱性的成本,削減甚至消除庫存,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隨著後工業化時代的來臨,主流的生產模式開始出現多品種、小批量的情況,根據市場和顧客的要求進行生產,是消除庫存的最佳方法。

因此,JIT生產方式力圖通過「零庫存」來增加企業利潤,換句話說,JIT認為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按必要的數量生產必要的產品,才能避免庫存造成的資源浪費,使企業的利潤最大。

2、強調持續地強化與深化

JIT強調在現有基礎上持續地強化與深化,不斷地進行質量改進工作,逐步實現不良品為零、庫存為零、浪費為零的目標。盡管絕對的零庫存、零廢品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JIT就是要在這種持續改進中逐步趨近這一目標。

這個思想蘊涵兩層含義:第一,目標無止境,企業不能滿足於目前的成績,而要不斷地進取;第二,JIT方式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要一步一步來,不能期望一口吃成個胖子。

(3)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擴展閱讀

產生的背景:

1950年,日本的豐田英二抱著學習美國先進經驗的想法,考察了美國底特律福特公司的轎車廠。當時這個廠每天能生產7000輛轎車,比日本豐田公司一年的產量還要多。

豐田英二在思考:怎樣建立日本的汽車工業?照搬美國的大批量生產方式,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是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缺少資金和外匯,沒有能力全面引進美國成套設備來生產汽車。

二是戰後日本的經濟和技術基礎也與美國相距甚遠,日本當時的生產量僅為美國的幾十分之一。

三是日本的社會文化背景與美國大不相同,完全照搬美國模式肯定行不通。顯然應該按照日本的國情,發揮日本人的家族觀念和團隊精神,探索一條不同於福特公司的流水線生產模式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實現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