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高效
新課標的頒布,讓我們教師明確認識到教學要以學生為本。那麼,體育課應如何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達到真正理想化的高效課堂呢?我認為,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巧用教材、精心組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教學效益,增強學生體質,以達到高效的目的,實現教學目標。然而如何做到這些呢?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巧用教材、精心組織,打造高效課堂。
由於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上進心和好勝心強的特點,他們對現行教材中那些單調、枯燥、重復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因此,我們應根據體育課程的目標與內容,創新使用新教材,使教學內容體現游戲性、競爭性和適當的驚險性,盡可能採用游戲、測驗、比賽等多種競技形式,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小學四到六年級的教學內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處理這一內容時,我就打破了舊的傳統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沿著跑道強迫練習, 學生一聽長跑就煩, 便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我在教學中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 巧用教材、精心組織,用游戲的方法完成各種跑的教學。如,用幾個醒目的標志物擺放在適當的位置,使六個點連成長方形, 把學生分成四個組, 分別站在六個點上,要求學生按照幾何圖形進行跑的練習。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按要求在跑步過程中, 根據學生的思維,把自己跑過的幾個點連成各種圖形, 讓大家自己考慮, 然後分小組討論, 暢所欲言,並給一定的自主時間進行自我檢查, 使學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練習路線。經過學生的思考和實踐, 他們跑出了幾種不同的幾何圖形。在跑的練習過程中, 學生不知不覺中加強了難度, 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也增強了師生之間, 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時, 教師不再單單是教學的人, 而是學生的朋友, 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通過這些形式多樣教學活動, 學生置身於玩和學之中, 不知不覺的超額完成了教學任務, 更重要的是啟發和鍛煉了學生思維, 完善了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在課後總評時我問學生: 「你們知道今天跑了多遠嗎? 請你們回家以後算一算, 如果有興趣的話, 再求出自己所跑的距離。」這樣真正做到了學中有玩, 玩中有學, 讓學生感到其樂無窮。
二、激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差,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況且,小學生的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骨骼韌性大,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負氧能力差,易疲勞。這些都表明,小學生的運動負荷不能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體育課不但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給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但是,小學生愛玩好動,他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會以直接興趣為動力,自發地去玩。鑒於上述原因,在體育教學中,以游戲活動為載體,注重激勵評價,把「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充滿興趣,又學會知識、掌握技能。
1、以游戲活動為載體,激引學生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什麼、學什麼都得圍繞教師的教學目標進行,這勢必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學生體驗不到體育學習成功的快樂,久而久之使學生失去了對體育課的興趣,喪失體育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至理名言:課堂教學中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沉重的負擔,反之會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在體育教學中,多利用游戲練習,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角色情境」中,創設一種寬松,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興趣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投沙包練習中,我先讓學生練習投自己折的「紙飛機」游戲,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並在游戲中領會了技術要領,體驗蹬腿、收腹、揮臂,順利地掌握了技術動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學中,我多利用「迎面接力賽」「50米往返接力」「障礙跑」等。又如,「大魚網」的游戲,學生初做會覺得有意思,再做就開始覺得單調,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們。為此,我把游戲改為「聰明的小魚」,再精心設計場地。創設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墊子作小魚的家,還有水草,魚網,老師當漁夫,學生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魚,並在游戲中啟發他們,通過大家共同的討論,如何不被漁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魚。再加上老師的表情動作,給兒童帶來一定的情緒色彩。雖然這是一個奔跑游戲,有一定強度,但在游戲中,他們的表情卻是興奮、歡快的,忘記了疲勞,連一些平時不好動的學生都要求:「我們再做一次吧!」練習形式活了,氣氛也活了,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收獲甚多,也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自學性,發展了創造能力,從而達到「我想學」、「我要學」、「我會學」、「我愛學」。
2、注重激勵評價,激引學生興趣。
激勵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通過一句簡單的話語,一個眼神,動作的暗示或是一個微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老師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的情緒產生深遠的影響。在上課中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外,還注意用生動形象的兒童化語言貫穿課堂的始終,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和諧、寬松、競爭的學習氛圍。如《模仿小動物走》這一課,我採用了激將法問學生:「同學們我們來比一比哪一組模仿動物模仿的像、模仿的快」。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模仿」中時,不論他們動作做得好與差,教師都給學生一句勉勵的話「小鳥飛得真美」,如果再加把勁,將會飛得更美、更快」,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對學習者都是一種激勵,對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是一種促進,更是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碰撞。
總之,努力探索「激引興趣」的途徑,使之「寓體育於興趣之中」,孩子們就會感受到體育活動的無限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樣既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陶冶美的情操,達到真正理想化的高效課堂。
三、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打造高效課堂
離開了師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談,所以我們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和諧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課堂」。那麼,如何建立良好的和諧師生關系呢?
1、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變化,保持和諧的課堂氣氛。體育課教學實際上是教師對學生一個管理過程,教和學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基礎。一般情況下,教師的示範講解做到形象生動,而且時間不長,才能使學生不感到厭倦。學生積極性達到一定高潮時,教師又要做到適可而止。以一場籃球教學比賽為例,學生對教學比賽興趣不大,興奮性低,就會使動作僵硬,不能發揮應有的水平。但如果他們興趣大,興奮性高,再加上同學的吶喊鼓勁,他們的動作幅度會太大,造成不必要的傷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和精神情緒的變化作適當的控制,做到高時就低,低時就高,張馳有度,使課堂氣氛和諧。無趣教材易使學生情緒低落,鼓不起練習的勁頭,影響教學效果。例如,中長跑課,學生一般不大感興趣,有的表生畏之感。對此,我根據少年兒童和心理特點,採用計時跑、追逐跑、計名跑、接力跑、游戲跑等練習手段,把「無趣」教材變為有趣的教材,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
2、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我們只有充分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同樣,我們也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理解學生,才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信任,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是消除隔閡,增強興奮性不可缺少的一環,尤其是在學生情緒低落和氣氛沉悶時,教師如能及時的給予表揚,都能起到提高士氣,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對違背常規的學生,教師要愛護關心,使他們感到批評是善意的。這樣做,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消除師生的隔閡。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實踐證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優化體育室內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激發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使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形象。電教手段在這方面就有著獨特的功能,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事物用形、聲、色相結合的方法表現出來,使事物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富於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去接受知識,提高課堂效率。總之,和諧高效課堂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的實踐模式,面對日新月異的課程改革,體育教學要以「健康」為核心,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師生共建的和諧、互動的情景中,加強溝通與合作。我們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不斷的反思,不斷總結,以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為已任,在和諧的課堂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② 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心理氣氛的調節和控制的關鍵和主導內者,處於主導地位,具有權威性容,教師能否扮演好這一心理角色,對於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在良好心理氣氛下,課堂提問15個,其中8個質量較高,發言24人次,其中7人次有創見;而在不良心理氣氛下,提問僅4人,發言10人次,質量均較差無創見。兩周後測驗又表明,前者鞏固率為90%,後者僅為72%。這表明,積極健康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相反,則降低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以恰當的方式扮演好「知識技能傳授者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者」的角色,使學生為教師淵博的知識所折服,被教師熾烈的愛所感染,這樣才能創造和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③ 什麼是體育課堂教學組織
什麼是體育課堂教學組織?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就是如何組織體育課堂教學。這是一個體育老師的基本功。在40分鍾有效的教學時間內把學學生組織好並學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④ 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陳軍(四川德陽市衡山路學校 四川 德陽 618000) 近年來,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的導向下,各門文化課教學中都有學生厭學的問題,甚至在體育課上同樣有「厭學」的現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體育游戲中小學生是那樣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見,學生並不是從內心討厭體育活動或體育課,而是對一些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教的內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厭倦甚至反感。這是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對立。因此,體育課如何吸引學生,在體育課上變得尤其重要。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著都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體育學科起到了無法取代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的一生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教學的興趣化可以給兒童以情緒的滿足,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 往往由於較長時間練習某一個動作而感到枯躁,教師可採用游戲法和比賽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應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解和准確的動作示範,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我認為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與其責怪學生,不如反問自己。要使體育教學有實效,使學生樂學。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便形成合力,才真正意義上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 2.認真備課顯得非常重要 有很多學科的教師覺得體育課最輕松,不必備課,也不必批改作業,覺得他們工作非常輕松.真的叫隔行如隔山.體育課也需要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還得課堂內容有所變化.所謂「變化」,就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變換教學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體育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游戲教材,充分發揮游戲教材的教育因素,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游戲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體育游戲是學生喜愛的體育教材之一。體育教師應適當地採用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採用游戲法對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於課的順利進行。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採用變換游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游戲都能吸引住學生。通過游戲,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是學生體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些游戲都需要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認真設計,才能讓學生更樂於去參與,去體驗,去學習。 3.模仿也是一個好的教學模式 利用多媒體技術,我一般先讓學生在教室看一些體育片段,讓他們記憶運動員的一些姿勢,再帶領學生去操場去模仿,讓學生更有興趣模仿,規范自己的姿勢。由於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針對這一情況,我根據教材內容,編一些韻律操,配上音樂或指揮學生做反口令練習、模仿動物動作等各種新穎、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練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把他們模仿的動作姿勢拍下來,等到天氣不適宜在室外上課的時候,我們就來分享他們的一些片段資料。還給他們轉播一些體育賽事,讓學生在看的過程中,愛上體育,並終身鍛煉身體。 4.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學生爭強好勝,熱衷於小型競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後,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斗雞;投擲小壘球可組織學生打坦克、打飛機比賽,由於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學生甲在走廊上玩,學生乙在其背後打了一下,只見甲猛一轉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兩人都氣喘噓噓地趴在地上為止。此種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麼學生在學習起跑時反應就不那麼快?為什麼學生練習耐久跑時就不能那樣賣力?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徵,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激發其個性傾向性,那麼教學效果就會大大的提高。課堂上引進競爭機制,讓學生有信心。而且我還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等。 5.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 蘇霍姆費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從愛護學生出發才能客觀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他們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教師只要把全部的愛心獻給他們,對他們給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時刻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就能把問題學生轉變過來。體育課上,讓學生自由充分地發揮,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讓學生學會解決困難。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對各科都非常重要。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回答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其次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給學生有成就感。讓學生愛上體育,並持之以恆。我將不斷探索,不斷學習,讓學生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讓學生主動學習變成快樂學習,讓學生學到的知識終身受用,並且終身受用。
⑤ 豐富體育課堂教學要用哪些方法
(一)指導法
1、語言法:是體育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學習,達到教學要求的方法。
2、直觀法:是體育教學中通過一定的直觀方式,作用於人體感覺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種教學方法。
3、完整法:是從動作的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教學和練習的方法。
4、分解法:是從掌握完整動作出發,把完整的動作按其技術結構分成幾段或按身體活動的部位分成幾個部分,逐段或按部分進行教學和練習,最後完整地掌握動作的方法。
5、預防和糾正錯誤動作法:是教師為了防止和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動作錯誤所採用的方法。
⑥ 如何抓好體育課堂教學
這一跨世紀的發展戰略構想,指明了教育改期的方向,因而也給學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跨世紀的今天,我們提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體育教育又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我想這應是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而我則認為,實現這一任務的主要手段是在於體育課堂教學上,但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准備活動要新穎。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開始。因此我們體育課的准備活動做得好,做到吸引學生,提高興趣,要做到這樣,就應要考慮到准備活動要新穎。好新好奇是每一位青少年學生的一大心理特徵,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編排好准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因為千篇一律的徒手操加慢跑的准備活動,會使學生感到單調和乏味,所以准備活動要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要豐富,要活潑生動,例如徒手操可以採用繩操、棍操、球操和雙人操等;而慢跑則可以採用倒後跑、踩線跑、側身跑、跑動當中跟我做等多種形式。這樣既有一節課的一般性的准備活動,又有專項的准備活動,同時在准備活動中又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戲練習,從而使准備活動更具針對性和趣味性。 2.教學內容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地搭配。 由於體育教材具有重復性的特點。因此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基本教材不變的情況下,針對學生的生理,性別、年齡和興趣愛好等以及場地器材的實際,靈活地選擇教材內容,使學生在練習中有一種新鮮感。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練習的興趣和強烈的練習慾望,從而提高練習的效果。但是在安排教材時還要注意安排教材的搭配。學校體育教學,有別於其它學科的教學,如果教材項目搭配得科學合理,就有利於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亦有利於安排合理的運動負荷和學習負擔;有利於各環節的聯系;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事故,從中可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反之,則會造成許多干擾,影響教學效果,阻礙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在教學內容上既要符合學生的學校的實際,又要注意教材的整體搭配,主要教材和次要教材的關系等。從而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 3.教學方法,手段要靈活多樣新穎。 同一練習內容,有不同的練習方法。單一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對教師上課的要求就正如穿衣服一樣需要經常的換洗。這就要求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手段要靈活多樣新穎。如教學耐久跑這一內容時,為使學生不覺得枯燥乏味,每次課都可以採用在練習場地、距離和練習時間的改變,跑時的隊形可以花樣多樣新穎。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復接力跑,分級對抗等。這樣使學生寓耐久跑於興趣中,使學生感到耐久跑其樂無窮,同時亦培養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和頑強的精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更好的練習效果。記得有名言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以我們教師應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創造和發展新穎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這樣,教學效果就會自然地得到不斷的提高了。 4.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積極、最活潑的一個心理因素。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地、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這就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很有必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體育教學,同其它學科教學一樣,在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支撐跳躍中的分腿騰越山羊時,有些學生因為身體或心理因素的原因,造成戎心理害怕,膽怯、不敢練習。這時,我們教師就要想辦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不停地鼓勵他們,同時亦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當他(她)們克服害怕的心理,亦使他們能初步完成了動作,而使得他們對學習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練習的質量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時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⑦ 談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體育課堂的實效
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教師們積極參與新課程的教學,努力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革學習方式,促進教學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新傾向」和「新問題」。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體育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結合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恰如其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靈魂。
真正要在這一節課著重解決什麼問題交待不清,給人一種帽大頭小的感覺,讓人看不明白,但有些人還把這作為一個樣本來教給大家,害人不淺。而下面關於水平一游戲課《石頭、剪子、布》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則可以借鑒:
1、認識游戲,能簡單說出遊戲對身心發展的作用。
2、會2——3種游戲。
3、能簡單說出遊戲後的情緒表現。
4、能與夥伴合作設計1——2種小游戲。
這種教學目標的制定明確而具體,便於操作,便於檢閱,讓人一目瞭然,也便於觀摩者在觀摩時知道你到底有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證體育新課程課堂的有效教學,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
新課標沒有給體育教師規定許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們可以放手去選擇一些體育教學內容。面對可供選擇的諸多內容,應如何選?選什麼?選多少?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選擇的教學內容要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其次,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具有實效性。 最後,選擇的教學內容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三、激發運動興趣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新課程標准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鍛煉的前提,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自主、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終身體育與健康意識。」
(一)、體驗成功,激發興趣。
(二)、滿足需要,激發興趣。
(三)、倡導競爭,激發興趣。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體育教學中有許多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於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任何方法都是無效的。只有靈活機動地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好、最優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
(二)、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方法。
五、學生良好體育課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我們常見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會不自覺地將平時一些不良行為習慣表露出來,其主要表現在知而不行,行而未果。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往往導致課堂紀律的散漫,體育課突發事件的產生,從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效果的低下。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體育課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發揮集體作用,不斷提高要求。
(二)抓住突發事件,及時進行教育。
六、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強大動力
眼下聽課,你會時不時聽到有節奏的「啪、啪、啪」鼓掌聲「你真棒!」「你真聰明!」,一節課,往往掌聲不斷,贊聲不絕。有的一節課下來,幾乎人人都得了小紅花、小貼士或其他小禮品,覺得表揚得來實在太容易,課堂評價成了課堂教學的附屬品和點綴,評價流於形式,失去了應有的教學效果。
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種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集體主義感等等。」
有效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具有點撥導向、解惑釋疑、激勵表揚等功能,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感;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現代的課堂更具有活力。那麼,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激勵?。
首先激勵要適時。
其次激勵要適度。把握好表揚的分寸
最後激勵要講策略。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遠離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後實踐,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再學習。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會真正得到發展,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穩健有序的方向邁進。
⑧ 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的教育目標不夠明確。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版,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權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缺乏針對性,對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雖然做出了相應的改變,但是仍然不能完全達標。其次,中職體育教學內容不合理。很多中職院校在體育教學內容的設定上和低年級的體育教學內容並無差距,而對中職院校的學生,採用小學的教學內容,而且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太過陳舊,很難實現學生從心理到身體的知識技能提升。最後,中職院校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中職院校和普高有很大的差距,在育人方面更重視學生的專業教育。而對體育教學來講,由於不是專業課程而且教學觀念落後,認為體育教學並不能對以後學生的成長有影響,甚至有的院校雖設有體育課,卻經常被專業課占據。
⑨ 如何組織好體育課堂教學
,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准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和手段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制定的。如何組織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初淺的理解和做法,僅供參考。 一、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 體育課堂常規是規范體育課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必須嚴格認真抓好體育課堂教學常規精心組織教學。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堂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隊集合、服裝、精神狀態、禮貌行為、組織紀律、學生守則、場地器材的布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 抓好體育課堂各階段的組織教學。體育教學過程,常規是由開始、准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也可為三個部分),由於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後松、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 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為上課作好准備;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教師要抓住學生大都還處在課間休息活動的興奮狀態中的特點,採用趣味游戲,如:「請你跟我這樣做」、「高人矮人」或「反口令訓練法」等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 基本部分是體育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到精講多練,語言生動,並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練習中引入競爭性游戲,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結束部分學生的情緒容易鬆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應採用一些調節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鬆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 ,如舞蹈放鬆、意念放鬆,同時作好課堂的小結。 二、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 同一教材的組織教學。體育課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課時中重復練習的難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三年級投擲教材第一次課的要求是教會學生投擲方法;第二次則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投擲方法,通過多次的重復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擲方法等,每一次重復練習的難度都有所提高。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同一教材的重復練習如果每次都採用同樣的組織教學方法,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對於同一教材的重復練習,教師要根據「動型」規律逐步提高動作難度,適當改變組織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上面舉的投擲一例,隨著課時的變化,教師可採用「打靶」一類趣味性游戲或競賽等,達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組織教學,小學體育包括田徑、球類、技巧、武術、體操等多種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把握教材特點。挖掘教材潛力,將組織教學與教材特點有機結合,改變傳統中單一的千篇一律的組織教學形式,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如田徑教材的「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點,運用競賽、奔跑游戲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佔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最佳,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最強,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最好。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有利於學生對新教材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在課的後半部分則應安排一些競爭性、游戲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同時,要做好主教材與輔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與輔助教材的內在聯系進行組織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針對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靈活運用組織方法。教師的組織教學要盡量體現出「新、奇、活、實」的原則,採用形式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一節課中,把准備部分(熱身)設計為:「開放式」教學,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相互合作、交流等。克服傳統的慢跑、集隊、做操。把基本部分(傳授知識、技能)教學設計為:「情境」教學,讓學生感受情境中體育魅力,感悟活動的樂趣,陶冶美的情操。把結束部分設計為:舞蹈放鬆(隨音樂)、意念放鬆(智力拚圖)。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即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組織方法。「手勢、眼神」是無聲的語言,具有其它組織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力分散開小差時,教師用眼神暗示,就會集中學生注意力等,教師的語言激勵要以表揚性、勉勵性的語言為主,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組織教法,創新教學過程,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從而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