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
一、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
興趣是一種潛在的素質,它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傾向,它是克服困難,推動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學的基礎應該是學生「想學」。教師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利用和創造一切契機,培養和增進師生情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動機;努力營造學生敢說、敢想、敢做、不屈從於權威的開放氛圍,在教學過程中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質;重視、尊重、贊揚和鼓勵不同的想法和意見,樹立學生繼續努力的信心;對學生學習中的失誤,抱寬容的態度,允許其存在。
2.進行學法指導。學外語不僅要「肯」學,而且要「善」學,要講究學習方法。科學的方法能減少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施教之法,貴在啟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交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保持和維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勤聽、敢說、多讀、樂寫的習慣,指導學生正確地記憶、思維和有效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全面參與,全面發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
3.讓學生體驗成功。
二、指導課前預習。讓學生會學
預習能使課堂學習過程前移,有利於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提早進入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帶著思考的頭腦,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學習過程,有利於減輕教師課堂教學負擔,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通過有序預習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要注重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做好以下工作:
1.認真閱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編寫判斷題、問答題、改錯題以及完形填空題。
2.整理課文中出現的新的或者不理解的詞彙和短語,並利用這些詞彙或短語自己編寫單選或填空題。
3.整理課文中出現的難句、長句和好句,並利用這些句子編寫成英譯漢。
4.分組尋找相應單元有關的背景知識。
三、指導課後探究。讓學生善學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當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在已知與未知之間產生矛盾、疑惑、驚訝,就能引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指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善於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運用」所學知識。英語學科探究性學習的實質應該是把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引入課堂,促使英語課堂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整體轉變,提高教學效果。英語學科的探究性學習,應該依照學生英語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採取分階段、分層次、遞進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實踐中,我構建了雙基培養模式、知識拓展模式和社會實踐模式等三種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課後探究,培養和提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1.指導學生在課後學習和掌握一些語言形式,比如課文中的重點詞彙、短語、語法結構等。
2.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一步歸納總結,如要學生找出話題中心、寫作意圖、作者觀點、態度等。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有計劃地多閱讀一些貼近時代、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貼近學生英語水平的讀物,擴大英語語言材料的輸入量,逐步提高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探究一些現實生活問題,並學會撰寫報告。
四、指導課上交流。讓學生敢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與學生共同合作創設交際實踐的語言環境,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交際,使課堂變成劇場,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達到運用英語的目的,從而提高了英語水平。教師努力研究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方式,盡力讓學生處於主體激活的狀態,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對學生最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使之成為學生樂意追求的學習形式。
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調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課文的新知識點,以交際為中心進行多樣化活動,如朗誦、唱歌、值日報告,看圖說話,情景交談,角色表演,討論問題,提出問題,開展小組或男女生之間的問答、搶答競賽或辯論賽,簡述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等交際性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做事中」學習英語,在學習中提升英語能力。
五、指導成果展示。讓學生博學
學生對自我探究的成果進行展示,能有效滿足學生自我表現實現的心理。指導學生進行展示活動,能使學生從中體驗到興奮、愉快、充實的情緒,從而強化學生動機。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渠道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
l_隨堂展示。我利用課前五分鍾或晨讀時間,指導學生作要聞播報或任何感興趣的話題探究成果報告。
2.專題展示。在學完一個單元後,讓學生就本單元的相關話題或同學生商定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集中在規定時間,比如說用一節課的時間,做專題展示。
總之,英語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如果我們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授課水平,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努力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我們一定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英語專業人才。
❷ 如何打造精彩的初中英語課堂初探
打造高效初中英語課堂的技巧:
一.課前准備很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老師必須要有效的指導,制定好教學目標,重難點,花更多時間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展示導學案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我引導得好,學生學習就很積極,主動,他們不僅訓練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學到了重難點。但是如果我沒有充分做好備課准備,或者引導不切合學生實際的話,課堂效果就不好,不能調動全班同學參與。
二.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性
教師課堂提問一定要有啟發性,能使學生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在內容上要和重難點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解決疑難,提到課堂效率。要在教學生長處設問,以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形式上要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三.訓練應少一些常規訓練,多一些問題解決
教室選擇訓練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應選擇,開發,收集和創造實際問題情景來為教學服務,可以通過游戲,對話,編故事等來達到訓練重難點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教師自身的要求相當的高。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了解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材;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教師要有激情。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用全部心血和智慧去教書育人,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英語教師的座右銘。
其次,教師要有幽默感。適當地運用幽默,能夠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體驗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有了個性魅力和智慧的光芒,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復雜的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用幽默作為批評教育的手段,也能夠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使之在笑聲中認識、成熟,改正錯誤。
第三,教師要會傾聽。傾聽同行的聲音;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傾聽自己的聲音。
第四,教師要有智慧。語言簡練、明確、有彈性。把握好學生學習興趣和英語知識學習的切入點,創設適合知識學習的情景,使英語課堂教學永遠保持一種清新的感覺,讓學生絲毫覺察不到教師人為的痕跡。
第五,教師要會表揚。適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運用恰當的語言表揚他們,使他們產生積極而愉悅的心理。
2、了解學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英語基礎、學習動力、興趣愛好及教學期望等。針對不同的內容和學生來選擇教法。
在講授新課時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小組活動為學生主要活動方式,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活動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在活動前老師應明確這次活動的任務,這些任務體現出學習的實效,要求所有的學生通過活動來完成所給的任務。活動中人人認真准備,出謀劃策,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組織比賽,增強責任感、榮譽感和競爭意識。組內交流,鍛煉能力。溝通交流,培養開放型、交際型人才。輪流當組長,提高組織能力。活動結束後,學生應進行具體的成果展示(組內和全班匯報所給的任務)。新課標要求注重語言的輸入更注重語言的輸出,語言就應該是在「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習得」與「學得」結合,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其在學習中,更加集中精力,更好的感知、記憶、思考。
3、要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材
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本課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通過用圖片製作課件、學生表演、使用多媒體來組織課堂活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適當地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其符合現實、有趣和富有挑戰性。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真實性、趣味性、直觀性、形象性、有效性,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大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使其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對英語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學好英語知識,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從而實現育人的宗旨。英語新教材寓思想性、教育性於一體,在實際教學中,我一般會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以豐富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鞏固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素質教育開展,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當前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材;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真實性、趣味性、有效性、直觀性、形象性,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這些都需要教師的創新智慧,教師必須以研
❸ 如何打造高效率的初中英語課堂
如何打造英語高效課堂英語作為時代的特徵備受人們的重視。學生能掌握好英語是老師的重大責任,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扮演著主角,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處於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通常一節英語課教師講得筋疲力盡,可是學生真正願意學習、始終認真聽課的卻並不多,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不會很好,更不用說高效了。這種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當然是不能適應形式發展的需要了,那我們怎麼做才能把初中英語課堂也建設成為高效課堂,真正在英語課堂中做到以學生為主、以學習為主、以學力為主呢?第一、精心設計導入新課,吸引學生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英語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新課導入,巧設懸念,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見的導入方法有很多,如名言警句、奇聞趣事、幽默笑話、時事新聞等等。比如在教授有關旅遊話題的時候,首先播放教師家鄉的一些風景圖片,讓學生猜測教師來自哪裡,順勢引入問題:Doyouliketraveling?WherecanwetravelinHuaian?Whatplaceshaveyoueverbeento??然後播放一段關於旅行的錄像視頻,學生觀看後需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Whatshouldwebeforetraveling??教師順勢引入本課的詞彙,完成閱讀前的語言鋪墊。通過提問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用英語來表達,達成了預期的熱身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認真編寫好導學案,抓住學生高效課堂建設的第一步就是教師要編寫好導學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導學案並不是簡單地把要處理的知識點呈現、羅列在學案上,而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我們要科學設計學案導學,突出講練結合,精講多練,時間合理安排。最好能當堂批改部分小組。注意啟發性,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逐漸學會自己去總結、歸納、思。比如,在學習adapt一詞時,我的學案設計思路是:呈現給學生四個例句;1........讓學生翻譯,然後根據漢語翻譯歸納總結出adapt的四種搭配用法:1.adaptoneselftosth.adaptto.beadaptedfrom-adaptAfromB.adaptAforB第三,鼓勵他們大膽展示,激勵學生學生在結合導學案充分預習課本之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的展示。高效課堂要做到高效,學生在課堂中的大膽展示是必不可少的。高效課堂是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展示自己,把自己通過預習所掌握的知識通過自己的語言展示出來,通過個人展示以及在課堂中和其他同學交流的結果,使得所掌握的知識更加的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要做得只是個觀眾,或是只給予適當的點撥,不可以再過多的講解。因此,鼓勵學生大膽展示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保證。第四,創設良好語言環境,培養學生在學英語的過程中,語言環境起到關鍵作用,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實物、教具等,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盡快理解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總之,使學生通過親自觀察、感受、理解,最後達到掌握和運用的目的。第五、充分利用表揚作用,學生我們應充分的利用「皮馬利翁效應」在教學過程中,主抓英語教學的同時,應充分利用表揚、激勵功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在現實中,很多家長或老師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就一味的批評,結果沒有效果,因此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學生要想學好英語,先得有自信心,要進入「我能「的心理狀態,鼓勵是一種生命的熱力傳遞。第六,單詞記憶不枯燥,督促學生。單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但是一直有很多學生反映記單詞太枯燥了,沒意思,記不住。這樣當然也就不可能學好英語,新授課也就無法順利進行,課堂效率更加不會有保障。在學習新單詞時,我通常都是讓學生自己先把整個單元的單詞試讀一遍,並試著分析一下單詞的構詞法或者聯想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從而打開思路,不再只是生硬地記憶一個單獨的詞或短語,而是連點成網,集網成面,構建起知識網路,這樣單詞的學習不但不枯燥,反而充滿樂趣,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舊知識,並且獲得成就感。比如在學習LIVINGWELL這一單元時,有一個新單詞disability,分析與聯想,學生們就能很容易地得出:able-ability-disability,這樣對這個新詞的理解記憶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另外還可以拓展:unable-enable-disable-disabled-thedisabled,構建起由able組成的一個小小的知識網路。第七,完善評介機制,調動學生英語學科要學習的內容多,初學英語時,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激情很高,很樂意學習,學習勁頭十足,可是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詞彙量的增加,語法難度的提高,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不願意學習了,很多學生逐漸掉隊,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在學,卻是被動學習,這種學習狀態,學習效果怎麼會好?所以,若想使得英語課堂教學高效,推動英語高效課堂建設,完善評介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後,在課堂大膽展示後,教師要給以及時的評介,多給學生以鼓勵,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評介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如對導學案預習的評介,對預習作業展示的評介,對課堂展示的評介,對課本知識提出質疑的鼓勵,對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糾正錯誤的獎勵,對完成作業的評介等,所有這些都會給學生以鼓勵,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覺預習、主動展示、認真聽課、積極完成作業,而把這些都做好了之後,一定會對課堂教學有利,使得我們的英語課堂更加高效。總之,一堂有高性的英語課堂必須確定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教學內容厚實點,教學方法靈活,教學藝術得到充分體現,教學目標評介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多樣讓學生思維活躍一些,讓每個學生在分鍾都收獲得一些。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豐富精彩。
❹ 如何實現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教學互動
師生互動是現代教育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最有效及方便的方法。在授課的過程中由老師進行引導學生提問進行討論,老師做最後的解答。
一、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
1.教師的角色定位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出信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允許做什麼,不允許做什麼。在互動中教師更要求自己的行為和要求被學生接受和執行,一旦遭到拒絕會傾向於用各種方式包括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
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系和諧。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像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3.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為師生互動創造條件。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重點、難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教學效果較差,所以要把教師的「一言堂」改為「眾言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允許學生之間的交往。當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個體,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等。小組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比較有利的模式,但並不排斥其它活動形式。
二、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對現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度和不同體驗。情感對個性心理特徵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這固然有外部客觀環境,如長期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於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整天忙於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教師要正確表露自己的情感,善於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麼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反之,教師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發泄在學生身上,勢必給學生造成難以言狀的心理壓力,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盪然無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阻,怎麼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三、師生雙方特別是教師在互動中保持關注也是構建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
現在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忙於教學,比較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於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或學習後進生關注較少,這個情況應引起教師的注意。
對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的學生,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對因心理障礙造成口語表達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簡單的英語說起,由易到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生上進的動力。
教師對一些學習上比較困難、從不或很少提問的學生,要充分予以關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視。如果漠視這些後進生,不僅會打擊他們的主動性和進取心,還會引起他們對教師的不滿和對優秀學生的排斥,他們變得既不願意與教師交流,也不願和別的同學交流。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後進生同樣有進取心,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不僅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還可以激起他們對更大成功的追求,並由此引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這種積極肯定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
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並善於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麼就能充分發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於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這種課堂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體現著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教師成為了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通過學生們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產生了積極作用。
情感對學生個性心理特徵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親其師,信其道」,我們要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使現在很多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我想,這固然有外部客觀環境,如長期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於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許多教師整天忙於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我們要正確地向學生表露自己的情感,善於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的心境。我們不要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麼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並善於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麼就能充分發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於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❺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開展互動教學
一、創設民主的氛圍,進行互動教學
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互動式教學的基礎。只有在一個輕松、活躍的英語課堂中才會有互動的產生。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個性。同時,他們也都渴望表達自己,得到同伴、教師的認可與肯定。如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總是處於權威地位,處於一個中心位置,那麼學生是無法也不敢參與互動的。只有教師在課堂中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這個課堂的主人,他們才應該處於主導地位。這樣,學生才會願意參與到互動學習中來,真正的進行學習。在這種放鬆的情況下進行學習,他們才會積極思考和判斷,才會勇於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交流及探討。
例如,在初中英語的口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對課文中的重點句型、重點詞彙進行提煉和總結,然後以小組為單位,以重點句型、重點詞彙的應用為目標,開展英語對話練習,而且每位學生都要參與。學生在對話中要使用原文的句型和詞彙,但是表達的內容都是貼近自己生活實際的,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勇氣,枯燥的課文背誦和朗讀也演繹成了互動式學習,英語課堂開始變得更加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中。
二、鼓勵學生相互合作,促進互動教學
學生的性格特點、接受知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教師要充分看到每個學生的差異,以此作為根本,開展多樣化的課堂互動教學。在此基礎上,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徵,將他們分為幾個小組,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鼓勵他們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在學習過程中要形成一種互助合作關系,這樣有利於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促使學生參與英語學習中,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自主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引導來鼓勵學生相互合作並開展互助學習。同時,英語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課堂活動,為英語教學中學生的相互合作提供載體,這是實現互動學習的重要形式。課堂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特定的活動情境中接受知識,給學生提供一個英語交際的機會,從而更好地理解、體會和應用英語知識。
例如,在教學「School life」一課時,英語教師就可以以某一校園文化活動的舉辦情況作為課堂導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互動熱情,然後讓學生邊學習、邊對比,還要適時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如「What school events do you have in a typical school year?」問題提出後,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在聽課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把自己有困惑的地方找出來,與教師和同學一起進行討論。這種提問法可以刺激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先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空間,多聽學生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一定的指導,對學習的方向進行把握。如此一來,可以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
三、利用多種教學媒體,深化互動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初中英語教學,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但能夠調動課堂氣氛,同時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的互動性,豐富了英語教學手段。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信息量比較少,學生接觸到的知識面也比較狹窄。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教學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使英語課堂更加高效。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畫面以圖片、視頻等方式表現出來,這樣更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有利於學生理解記憶,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為初中英語課堂的互動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有利於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課堂。
❻ 如何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評課(1)
一、 知識儲備。 1、以科學引領,儲備知識與理論 1)深刻理解新課標要求,提高開展教學指導意見的水平 目前,重要的、積極地影響我們英語教學的幾個教學觀點有: l Balance between enough/comprehensive input and enough output(大量、可理解性的輸入與大量的輸出的辨證統一) l Balance between dective and inctive teaching(演義式與歸納式的辨證統一) l Balance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靜態與動態教與學的辨證統一) l Inquary / exploring/ experienced study(研究性、探究性、體驗性學習) l Re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反思性教學與學習) l Linear and spiral development(直線性與螺旋性發展的辨證) l Cognitive development(認識的發展):Knowledge(認識)→Comprehension(理解)→Application(運用)→Analysis(分析)→Synthesis(綜合)→Evaluation(評價)(即:認識-理解-嘗試-反思-又實踐-領會-體驗成功的學習過程) l Class management:Planning/ interactive/ cooperative/ negotiating/ sharing(課堂教學管理體現:計劃-互動-合作-協商-分享) l Humanism(人文性) l Consturctivism(建構性) l Multi-intelligences(多元智力觀) 總之,新課標提倡教師專業化不但表現在具備合格的學科專業素養,包括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而且還要具備合格的教育專業素養,包括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現代教育觀念、教育藝術,以及掌握一定心理學。而教學的人文性,突出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充分了解與研究。 二、開展評課 1、在評課之前,不妨先聽取開課教師對本堂課的設計思路,以便有個整體的把握。 2、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教師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學,二者兼顧。看教者對教材的鑽研,是否抓基礎、重點,強化技能;還有,看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總而言之,要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結合。 3、評課的側重點主要有: 1)評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導向性。參考指標: l 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 l 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 l 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l 重點突出,指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在時間保證的基礎上,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 l 知識講授是否准確、科學,准確把握好教材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抓住關鍵。 l 組織、處理教材是否精心: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刪減和增補,科學安排教學程序 l 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合理,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 授課思路的邏輯性是一個評價的重點。評價指標有: l 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教學內容實效,符合學生實
❼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運用的一些活動
初中的復學生年齡特點其實制已經不愛玩游戲了。所以不要象小學一樣玩游戲。但是他們的年紀是處於愛表現、又自尊又害羞又這樣那樣的特殊發展階段。所以可以針對他們的年齡去多做一些表達的機會。比如一個句型,加入許多的短句。讓他們表達一些自己的話。
簡單的比如描述一個人是怎麼樣的。讓他們自己來說這樣。
現在的課堂模式都慢慢向學生為主體而演化了。加油吧
❽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教案
科目 English 年級 Grade 2 班級 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 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課型 New
(知識、能力、情感)
教 學 目 標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methods.
(2) Communicative approach.
(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 Key Points : let in
Difficulty : Learn the key structures.
時序 教學操作過程設計(重點寫教師怎麼教及學生怎麼學,
要創造性設計課堂結構和教學模式,要明確呈現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
Step 1. Greeting and Revision
Greeting the class as usual and check the homework.
Step 2.New words
Show the new words on the board.
Teach the new words . Read the new words to students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Let in 允許進入,允許參加
Jeans: 牛仔庫
Consequence: 結果,後果,因果關系
Read the first two words to the class and ask them to repeat.
For the last one, tell Ss in this unit we』ll learn to talk about consequences.
Step3 Section A
Draw some pictures on the board and ask Ss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see in them.
T: What is the boy doing in the first picture?
S1: Walking.
T: That』s correct. He』s walking to school. What are the other students doing?
S2: They』re taking the bus to school.
T: What』s happening in the second picture?
S3: He』s late.
T: That』s correct. The boy is late.
T: (Pointing to the first picture.) I』m going to talk to this boy.
Andy, you should take the bus. You shouldn』t walk to school. If you walk to school, you』ll be late.(Class repeat, if you walk to school, you』ll be late.)
And write this sentence on the board.
Step4 1a
Activity ia introces key vocabulary and provides read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Firs point out the four pictures and get Ss to tell what they see.
Then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speech bubbles in the first pictures.
Sa: I think 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ty with Karen and Ann.
Sb: If you do,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Then have Ss look at 1a. Ask them to match the statements and responses.
Check the answers. 1-4: d a b c
Ask Ss to read each pair of sentences in groups.
Write the second pair on the board:
I think I』m going to wear jeans to party.
If you do, the teachers won』t let you in.
T: The phrase 「let sb. in」 means 「let sb. come in」.
They won』t let people in without a ticket. (Write the sentence on the board.)
Step 5 1b
This activity provides listen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ng.
T: Listen to the tape. You』ll hear four conversations. Each conversation will give you the matching responses for one of the four statement.
(Play the recording. Students listen.)
Step 6 1c Pairwork
This activity provides guided speaking and listen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First ask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n make conversations.
Then have two students read the sample dialogue.
Sa: I think I』m going to stay at home.
Sb: If you do, you』ll be sorry.
T: Work with your partner please. Make a converstion using the things that are happening in the pictures.
(At the end ask one or two pairs of student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They are given little presents if they do the work well.)
Step 7 Summary and homework
Today we have learnt to talk about consequences. We』ve learnt the sentence: If you…, you』ll … 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ty? Do you like to have a party in your house? If nobody comes to your party, you』ll be sorry. Right?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preview the next page.
教 學 反 思
❾ 如何使初中英語課堂精彩
泰州市沈毅中學李明鳳 一、 背景 目前,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碰到很多偶遇的、隨機的現象和時機需要教師能運用教學智慧,機敏地做出准確的判斷,靈活巧妙地進行處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不可避免的前提下,我們每位教師都應學會對突發事件機智地處理。 善於捕捉和巧用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性動態教學資源,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改進學習方法與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善於捕捉和巧用生成性動態資源是一個成熟教師的標志,還是一個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體現。因此,對於初中英語教師來說,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非常值得研究。一、 案例描述 1、突發其想課前學生歡快地唱著熱身歌曲《Rain, rain, go away!》,我進教室,師生問候完畢,我忽然有了一個異於預想的嶄新的導入方法:我想學生提問: What did you do a minute ago? 學生很自然地回答:Sing a song. 我就加以糾正,進行不規則動詞sing--sang的教學。我順便還用了動詞的一般過去時問:How was the song? 學生也能自然地回答It was great!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直觀感知了一般過去時態,又避免了語法項目教學的枯燥,同時還對已學句型進行了適當的延伸。 2、巧妙進行德育教育 當我正想開始復習學過的短語時,一位下雨天經常遲到的學生氣喘吁吁地站在門口說:「I』m sorry I』m late!」 他家離學校遠,路又不是很好,加上下雨天,我猜到他遲到了原因,而且他英語不是很好,我想借機會鍛煉鍛煉他:Why are you late again? 他紅著臉:Because… raining.我想在大家面前提醒他不要再遲到了:I know your home is far from school. But you should arrange your time well. So don』t be late again, get up earlier, OK? 他明白我的意思,低下頭答應了。我想這次他應該印象深刻,會遵守學校紀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了。 3、捕捉「意外」生成 教師在組織教學互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落實預設好的教學設計,另一方面則要根據課堂的動態隨時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對那些與教師的預設不相吻合的內容,或教師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教師要以民主開放的心態思考其價值,及時納入課堂的動態生成過程中,對預設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便更好地完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生成更豐富而又靈活的資源。在那位遲到的學生支支唔唔地說原因時,我想可以利用這「資源」讓學生接觸幾個本節課以外的實用短語。於是我又問他:How did you go to school? 他顯然不知道怎麼說,我請他坐下的同時,有些學生就在下面說了:騎自行車、乘車……於是我就進行了這幾個常用短語的教學並同時學習了它們的過去式。雖然是本節課教學內容以外的東西,但是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而且滲透有本節課的語法重點—動詞的過去式。4、因勢利導我重新利用起原本是導入用的日歷,指著前一天--周一,說「If it is Monday. Look! (我一邊做動作) What did I do yesterday? 」「 Played tennis」當我向一個平時英語程度中等的學生提問「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時,他馬上做出踢足球的動作,並回答「I played……」,卻支支吾吾說不出「played soccer」這個片語。此時,我認為對已學動詞片語進行復習十分必要,雖然這並不在我的教學設計當中。於是,我轉向其他學生:「Who can help him?」學生們躍躍欲試,臉上抑制不住興奮,他們也許為能幫助他人而自豪,也許為自己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快樂。 有一個平時總是扮演課堂的「旁觀者」的,今天居然也舉了手。機會不容錯過,我趕緊叫了他。很快,他正確的答案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我又請他幫助同學復習已學過的動詞片語。只見他模仿著我平時的神態和動作,領導大家復習起學過的短語,並請大家和他一起做動作。台上的「小老師」和台下的同學配合得很好,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課堂,應給每位學生施展才能的機會。似乎是「浪費」了一些時間。然而,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精彩配合讓我知道剛才那段「非同一般」的「隨意生成」的復習十分成功,突破了復習的乏味,還充分了教學重點——動詞的現在進行時態。 三、反思 1、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 《英語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一堂成功的課,應該讓學生自始至終掌握自主權,教師充當的只是「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咨詢者」、「參與者」、「引導者」、「顧問」等,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就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慾望,也就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本節課中,動詞片語復習、打電話等環節都是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學要自然生成,善於捕捉課堂中的意外事件。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資源」一詞也越來越多地躍入人們的視野,引起教師們的注意。這節課擁有很多精彩「生成」的部分,很多提前預設的環節最後都沒有實現,或者臨時進行了改善。上課時,教師心中裝的應該只有學生,而非所謂的教學設計。教學要自然生成,教師應跟著學生走,要善於捕捉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和意外事件,並將其巧妙地轉化為積極的動態教學資源,服務於課堂教學和實現教學目標。課堂資源無處不在,我們應該正視課堂教學中突發的每一件事,善加開發、利用。一位哲人說過,從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也許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卻需要煉就天才的眼睛。我們應樹立強烈的資源意識,珍惜課堂生成資源,用好課堂生成資源。課堂上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個別的行為,教師要及時發現這種稍縱即逝的生成資源, 敏感地捕捉住其中有價值的因素,「為學習而設計教學」,通過富於智慧的教學策略,重構教學,定會生長出較之「知識」更具再生力的因素。這樣,「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悠然心會」、「浮想聯翩」這種美好的境界才會在我們的課堂孕育成長。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會教書,還要學會育人。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教學內容多方面因素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比較高,思維活躍,個體差異明顯,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會遇到教學計劃被打破甚至顛覆的情況。而且,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這就更增強了課堂意外發生的可能性。教師不僅要完成計劃內的工作,還要隨時做好准備解決突然發生的狀況。一個偶發事件的解決方式也許會改變你在學生心中的印象。因此當今的初中英語教師應靈活組織課堂教學和優化教學課程,不斷提高課堂應變能力,錘煉課堂藝術,從而激活和保持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