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羌族的舞蹈是什麼
跳皮鼓或稱羊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傳。羌族人每遇病、喪之事,都要請巫師跳皮鼓。巫師一般為2人,1人舉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單面鼓,右手持彎把鼓錘敲擊,並搖晃鼓內的小鐵環嘩嘩作響,開始在一陣吆喝和鼓聲震天的熱烈、緊張氣氛中邊擊鼓邊跳,走步時腳不停的顫動,帶有神秘感。主要步法有:甩鼓步,兩腳八字分開,鼓先落在兩胯之間,然後向上甩,同時擊鼓。兩邊踮跳步,前腳向前跳,後腳以腳尖點地跟出,左右交換擊鼓。還有開胯下蹲跳步、松膝繞步等。也有原地打「旋子」的技巧動作,其動作節奏明快,激烈而敏捷。一般在老年人死後,跳皮鼓要進行3天3夜,死者的親朋故友都要參加跳皮鼓,人數不限,跟在巫師身後,從右到左,或由左到右地跳動。先成曲線隊形,然後成圓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鈴等為伴奏。節拍多以為常見,較少。鼓點種類繁多,相傳過去跳皮鼓的鼓點曾有108種之多。貓舞是屬於農節期間的祭祀舞蹈這種舞蹈由巫師在祭祀中跳,是源於羌族古老民間舞蹈的一種。舞時雙手做貓爪狀,有單腿踮跳、雙腿蹲跳、開胯甩腰踏步等動作,多模擬貓的動態,以靈活、短線條動作為主,獨具特色。跳葉隆是由巫師繞著火塘跳的喪事舞蹈。巫師弓身彎腰拍手跳碎步,用腳尖踮地前行,兩手前伸,顫抖不停,動作有神秘和恐懼色彩。它的某些舞姿類似貓舞。跳麻龍巫師在祈雨時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帶把的龍頭,龍身是用6.7米余長的粗麻繩做成。舞動龍頭時,長麻繩盤旋飛舞,啪啪作響。其動作技巧難度大,舞步多採用以蹲跳為主的跳皮鼓的動作。巫師邊跳邊念祈雨的咒語。跳盔甲是一種古老的祭祀舞,過去多用於有戰功的民族戰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禮,故亦稱大葬舞。表演時人數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製的鎧甲,頭戴野雞翎和麥桿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領舞的巫師要掛上肩鈴。舞隊形成對壘的兩排,跳前高唱象徵勝利的戰歌,動作以踮跳步、模仿沖殺,弩矛飛舞,伴隨著震天吼聲,叮鈴聲,表現羌族人民的威武氣概。羌族祭祀舞是祭祀山神、祈求豐收的舞蹈,來源於古西羌風俗。舞者戴鳳、獅、虎、豹、牛、羊、豬等面具,以鳳領頭碎步入場。舞蹈中有傳統的套路動作,分「充柱」、「甘柱」、「央柱」3套,以鳥為祭。此種遺風在茂汶縣羌族中仍有流傳,每年十月初一,青壯年手執羽毛,到山上唱歌跳舞以娛神。 喜事鍋庄是在節日、婚嫁和勞動之餘時所跳。男女相對,各成一排,拉手而舞。常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帶頭,男女一唱一答,邊唱邊舞。當舞蹈進入快板時,男女兩排相互交換位置,或眾人拉手相繼從別人腋下鑽過,穿梭不停。動作以腳步多變、膝部顫動、腰胯扭動為基本特徵。舞時動作隨歌聲節奏加快,最後達到高潮。舞者人數可達數十人之多。常通宵達旦,氣氛熱烈。憂事鍋庄是為老人舉行喪事所跳的舞蹈。在喪事之後,死者的親朋都參加舞蹈,一般在室外曠地表演。伴唱的內容主要是歌頌死者生前的高貴品德和表示懷念之情。舞蹈氣氛低沉。舞時男在前,女在後,拉手成弧形或圓圈,動作沉穩、緩慢。各地憂事鍋庄風格特點不盡相同,有的步伐單一,反復跳動,有的舞步活躍。網路上都有哦!第十屆桃李杯群舞「羌寨里的年輕人」
2. 羌族舞蹈的羌族簡介
羌族生活在中國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傳統。羌族舞蹈在民風習俗和群眾生專活中有重要的屬意義,每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種植、收割、放牧、狩獵、蓋房、治病等活動,羌族人民都要跳舞。從流傳至今的羌族舞蹈藝術中,還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漢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和傳統的淵源關系。羌族民間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以巫表演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鍋庄」(羌語稱鍋庄為「灑朗」)。
3. 羌族的舞蹈方式來源於那裡
http://www.godpp.gov.cn/wmzh/2007-08/28/content_10986317_2.htm羌族最為古老的《羊皮鼓舞》 位於四川省汶川縣馬蹬村的「何家祖墳」是當地羌族何姓大家族的墓地。根據資料記載,羌族古代葬俗以火葬為主,火葬通常在日落後進行。火化時親人們圍坐一旁哭泣,然後轉為以吟唱喪歌來寄託哀思,再繼之以牽手頓足的舞蹈為祈求神靈保佑死者進入另一世界進行祝福。歌舞直延續到次日清晨,將骨灰埋入地下為止。這種喪俗在《呂氏春秋·義尚》中有「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繫纍,而憂其死而不焚也」的記載,可為左證。在少數民族之中,羌族的「喪舞」和為祭祖所舉行的傳統祭祀舞蹈都極具特色。 當太陽把高大松拍樹長長的影子縮到最短時,村寨里的男女和前來特為祭祀何家祖先的巫師們,跟隨著何家主人陸續到達一片松柏圍繞的墓地,並在林中的墳塋前供放好各類祭品後,便等待著祭祀「時辰」的到來。 只聽得羊皮單鼓的一陣作響,一隊由手拿雕有神仙頭像的「克里米娃子」神杖、戴著放置聖物帽子的巫師為首開路,緊跟其後的是頭戴金絲猴頭,羌語稱作「休匹兒」猴皮帽,手拿掛有鷹爪等避邪物「板鈴」的大巫師、敲打著羌語稱「日卜」羊皮單鼓、揮舞棍棒類法器的六、七位巫師組成的隊伍,從松柏林外蹦跳而來。他們踏著咚咚作響的羊皮單鼓和板鈴響聲,跳起了《金絲猴舞》。頭戴金絲猴頭帽的巫師在自己作舞的同時,還負責指揮其他巫師在儀式過程中表演各種舞蹈的方向和應做的次數。這些巫師每人的舞姿並不相同,有的邊揮動法器邊向各個方向弓腰屈背地祭拜;有的輪流替換著左右腿做前後蹦跳、有的卻在原地左旋右轉……,似乎是在表演著各自的「單人舞」。在整個表演過程中,所有巫師唯一一致的是,每人口中都用不停念唱的咒語和經文伴陪自己的舞動。 在羌族的祭祖儀式中,有大巫師必須頭戴金絲猴頭皮帽,並同時敲打羊皮單鼓的特殊習俗,而這一習俗的來歷還有著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為根據。 據說,很早以前,羌族是擁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當時已十分年邁的祖師爺為了把從天神那裡得來的各種經文和有關人間衣食住行的所有學問,花費了極大的心血記錄並保存在一卷卷樺樹皮上,准備傳給羌族的後代。這一年的春天,祖師爺生怕這些樺樹皮經卷受潮,便拿出來放在外面的山坡上晾曬。竟不知何時跑來一隻山羊,把所有的樺樹皮經卷統統嚼吃飽餐後逃遁而去。等祖師爺午後來收取經卷時,發現所有經卷竟全部丟失而大驚失色,四處尋覓也不得蹤影而急得拍胸頓足、悲痛欲絕。這時一隻金絲猴從高高的樹上爬了下來,告訴祖師爺它曾看見一隻山羊吃掉經卷的經過。從此後,祖師爺便下決心要在他的有生之年,不管花費多大心血也要尋找到這只罪惡的山羊。後來,經歷了千辛萬苦在金絲猴的引路和協助下,終於找到了這只罪惡的山羊。祖師爺為了懲罰這只山羊,把宰殺後的山羊皮製成了祭神用的單鼓「日卜」,使它永世遭受羌族後代的鞭笞。從此以後,每當祖師爺敲打單鼓時,眼前就會出現寫在樺樹皮上的經文字句。為了使這些寶貴的經文永遠不會再度丟失,祖師爺背下所有的經文,並以口傳心授的方法傳授給後代巫師,而再不使用文字,因此羌族至今只有自己民族的語言而沒有了文字。同時,為了感謝金絲猴引路找尋到山羊,使羌族後代通過古老經文而倍受五大天神保佑的功德,便在金絲猴死後將它的頭部和皮製成了帽子,裝飾上可以驅邪鎮魔的小銅鏡、海螺等法器,作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崇拜之物。 以後每當祭祖時,大巫師必須頭戴金絲猴頭帽,其位置安排在緊跟「克里米娃子」神杖之後,以此來表示人們對金絲猴的崇敬,並通過它來為巫師引路與神靈相通。而且,巫師們所表演的舞蹈,正是講述了「在金絲猴幫助下如何尋找到罪惡山羊」的故事。 敲打羊皮鼓作舞,是巫師們作法時的「專利」。除祭祖時巫師敲打羊皮鼓、跳「金絲猴尋找罪惡山羊」舞蹈外,再要領略「羊皮鼓舞」的風姿,就非梭磨河上游理縣木卡鄉的《布拉茲》所莫屬了。 聞名方圓百里的木卡鄉羊皮鼓舞《布拉茲》,也屬於「巫舞」之列,必須由真正掌握十六卷經文和所有法式技能,具備一定醫葯、星象知識,能主持傳統的祭祀儀式的巫師才能表演。這類巫師被當地羌民稱作「釋比」。 羌寨各家如要「請願」、「還願」或驅鬼逐疫,就要聘請「釋比」來跳羊皮鼓舞《布拉茲》。巫師的人數和規模,根據各家經濟能力而定。「釋比」所作的各種法事中,「羊皮抓鼓」是不可缺少的法器,同時也是「釋比」跳《布拉茲》時唯一的伴奏樂器。理縣木卡鄉最著名的兩位「釋比」不但是一對兄弟,而且所合跳的《布拉茲》,舞姿之優美、風韻之瀟灑,在當地是首屈一指的。 只見,兩位身著湖藍色右襟長袍,腰系白色麻制百褶裙,頭纏白色包頭的「釋比」,在手擊羊皮抓鼓的咚咚作響下輕盈起舞。整個舞蹈過程中,他們神情專注如入無人之境,舞姿輕盈飄逸、剛健沉穩。二人齊舞時,張馳有序,如行雲流水;對舞中,婀娜多姿,似彩蝶雙飛。全部舞蹈在雙膝不斷地顫抖中,連續表演「持鼓繞頭」、「屈腿左右旋轉」、「旋擺髖部」等復雜而多變的動作。他們干凈利落的動作隨羊皮鼓節奏的加快而絲毫不亂分寸。舞姿的和諧完美、一招一式的准確到位與貫穿其中古樸、無華與內在的神韻,不能不令人們對他們功底的深厚發出贊嘆,這是任何專業舞人所難以達到和所能體現的。
4. 蒙古舞,藏族舞,羌族舞的基本體態特徵 是什麼
蒙古舞多為熱情奔放,節奏歡快,女子動作歡快、優美、高貴。男子動作挺專拔豪邁,屬具有陽剛之美。草原畜牧生活培養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熱情,爽直的性格,蒙古族民間舞通過模仿矯健的大雁和奔跑的駿馬,來體現草原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藏族舞因惡劣的地理環境和宗教特點形成了獨特舞蹈風格,多以顫膝、堆諧、上身的放鬆隨動為基本類型,有時動作緩慢舒展,細膩流暢。又有時注重情感的表現,踏地為節,優美豪放,粗獷激揚。呈現出藏舞的多種風格特徵。
羌族民間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以巫表演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鍋庄」(羌語稱鍋庄為「灑朗」)。羌族舞蹈鍋庄動作以腳步多變、膝部顫動、腰胯扭動為基本特徵。舞時動作隨歌聲節奏加快,最後達到高潮。舞者人數可達數十人之多。常通宵達旦,氣氛熱烈。
5. 羌族舞蹈的介紹
羌族普遍信仰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們在祭祀時以舞蹈娛神。在各種類型的祭祀舞蹈中又都以巫為組織者和領導者,因此統歸為巫舞。
6. 羌族舞蹈 戒尺舞 音樂
你問一下北川蟬西,羌族舞蹈他是老師
7. 一邊順動作在羌族舞蹈中是怎樣體現的
人生便是如此,你會用一秒鍾撞上一個人,用一分鍾注意這個人,用一小時勾搭這個人,用一天愛上這個人,最後的結局是,用一生來遺忘這個人。
8. 羌族舞蹈教學視頻下載
只要是視頻我都能下載 騙子死全家
9. 急求羌族舞蹈動作的特點 編兒童舞要用 跪求專家啊!!!!!
羌族舞的特點就是,甩肩和甩胯,這是兩個基本的舞蹈元素。
至於具體的動作是怎麼樣的,你可以上視頻網站搜一下羌族的莎朗視頻、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羌族鍋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