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將心理學滲透到高中英語課堂沒
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心理,而不同的心理活動在其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英語新課程標准中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我們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英語教學中,既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又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及個性特徵的和諧。
關鍵詞: 心理 健康 英語教學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中學生面臨升學和就業的選擇,壓力十分大;父母往往也給予較高的期望。來自社會、家庭、教師以及自生的壓力,使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很容易發生情緒困擾,不但學業成績受到影響,也影響身心健康。於是很多學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焦慮。針對這一情況,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平時在教學中是這樣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持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和前提的。因此首要一點便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清除過於緊張的焦慮情緒,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與管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和諧、合作的氣氛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則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刻板生硬,死氣沉沉。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是不可避免的。有一次我發現有一位學生往窗外看,而我正好要現在進行時的內容,於是我問:zhang hua,what are you doing?他聽到老師在叫他,而其他同學也望著他時,才回過神來,我於是順其自然地說出了一句:you』re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but please don』t do it like that in class.他意識到我是在善意地提醒他注意聽講。全班學生也會親切地感覺到老師對學生不是敵視的而是友好的,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學習的氣氛也會越來越好。如果教師對一個學生經常採取排斥的態度,輕視他的能力,低估他的學業,並經常施以懲罰,久而久之,這種學生也會對這個老師、這門功課採取不接納的態度。因此,教師對每個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應以關懷鼓勵為主,多給予肯定和認可。
二、傾注真誠的師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人本主義學派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學習是個性、潛能和價值自我表現和實現的過程。教學的實質和根本任務在於創建一個讓學生感到安全、輕松、消除心理壓力和負擔的情境,讓學生敢於和勇於自動發表見解、自由想像和創造,即教學就是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創造一個安全的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在親密、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學生能對英語學習有安全感,敢於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挖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力,拓寬學生的發展空間。
1、平視和尊重學生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心態,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情感和才智能力,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
在尊重學生問題上,我們要經常反思,在我們的教學行為中,其實是有許多無視學生之處的。比如:教單詞時,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默寫,錯了要罰抄幾遍,這種做法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利益,尊重孩子的發言,聆聽他們的見解,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予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權力,使他們主動、樂意地參與至共同進行的教學過程中來。對學生的尊重就是對自己的尊重。
2、信任和寬容學生
我們要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信任和期待。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你說他行,他就行,你說他不行,他就不行。因此在英語課堂上要多贊美,少批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要經常對他們說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等激勵性話語,並根據他們的接受能力,選擇難度較低的任務讓他們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從而獲得較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在不斷地成功中樹立信心,堅定學好英語的信念。即使真的犯錯誤,也不要過份指責,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多替他們想一想。。在一個寬容、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無耽於教師的懲罰,同學的譏笑,減少心理障礙,大膽練習,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3、賞識和贊美學生
賞識和贊美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成功。美國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贊美猶如陽光,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美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便會成為其積極向上的原動力。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表揚。在課堂上,教師要不吝嗇自己的的表揚用語:good! great! super!well done!exellent!等.總之,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老師要努力創建一個磁場,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從而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把英語學習當作一種幸福、一種享受。
三、優化學生心理狀態,培養良好的學習意志
1、增強自信心,引導學生學習交往
自信心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前提。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學好英語,可是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往往極大地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於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分析他們的薄弱環節和有利條件,在教學中揚長避短,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成功體驗。其次,有計劃地進行個別指導,對多數學生予以切實的關心,幫助他們弄清成績差的原因,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特別是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必要的肯定、表揚和鼓勵。同時,在課堂上給學生做的練習,要面向全體分開層次,承認差別。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示,幫助他們完成。這樣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機會和喜悅,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學好英語,逐步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逐步引導他們學會交往。
2、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合作交往
當今獨生子女獨立性差,依賴性強,課堂上缺乏探究精神及與別人互動交往、溝通、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體驗。這是三個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一種境界。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運用整體思維的方法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次面、多層次地去認識和分析問題,在合作交往的活動中,鍛煉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3、加強語言實踐訓練,培養學習的意志品質
交際能力是運用英語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體現,只有在實際的語言實踐中才能提高。因此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英語組織教學:設立值日生與教師對話制度;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使用和收集有關英語知識,組織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等等。在交際活動中,學生說的英語出現語音語調不準確或語法有錯時,教師應在學生完成交際活動後指出來或予以糾正,不要隨意打斷學生說話。對一些小錯誤可以忽略不計,不必強求學生說的每句話都准確無誤。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克服交際過程中怕說的心理障礙,從而增強學生投入語言實踐的信心,磨煉學生的意志。
4、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心理健康的缺陷,切實解決問題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其學習的方法、手段與用母語為主進行授課的其他學科不同,學習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其特殊性。當然學生學不好英語也是由各種各樣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學習英語最初階段,有些學生在心理上有些自卑,懷疑自己說不好,被人模仿、笑話,不敢冒然舉手,怕引來嘲笑,對於學習缺乏熱情和興趣;還有的由於家庭環境、遺傳等原因,造成一些學生性格孤僻、沉默
寡言。即使他們有敏捷的思維,所有的問題都會回答,但是這種心理原因也會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使他們以旁觀者的態度來對待課堂回答,甚至還會產生躲避心理。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根據兒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進行深入細致的而又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讓他們有機會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特長、表現自己。在顯示才乾的同時發現自身的不足,萌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能力的慾望。
對於那些比較自卑的學生,教師不僅用語言,更應該用行為來暗示,增強其自信。教師在提問、或者評價獎勵時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意識降低問題的難度、讓這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用成功去激勵更大的成功,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直接興趣
② 如何在英語教學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論文
1.增強自信心,引導學生學習交往
自信心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前提。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學好英語,可是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往往極大地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於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分析他們的薄弱環節和有利條件,在教學中揚長避短,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成功體驗。其次,有計劃地進行個別指導,對多數學生予以切實的關心,幫助他們弄清成績差的原因,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特別是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必要的肯定、表揚和鼓勵。同時,在課堂上給學生做的練習,要面向全體分開層次,承認差別。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示,幫助他們完成。這樣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機會和喜悅,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學好英語,逐步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逐步引導他們學會交往。
2.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合作交往
當今獨生子女獨立性差,依賴性強,課堂上缺乏探究精神及與別人互動交往、溝通、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體驗。這是三個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一種境界。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運用整體思維的方法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次面、多層次地去認識和分析問題,在合作交往的活動中,鍛煉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3.加強語言實踐訓練,培養學習的意志品質
交際能力是運用英語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體現,只有在實際的語言實踐中才能提高。因此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英語組織教學:設立值日生與教師對話制度;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使用和收集有關英語知識,組織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等等。在交際活動中,學生說的英語出現語音語調不準確或語法有錯時,教師應在學生完成交際活動後指出來或予以糾正,不要隨意打斷學生說話。對一些小錯誤可以忽略不計,不必強求學生說的每句話都准確無誤。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克服交際過程中怕說的心理障礙,從而增強學生投入語言實踐的信心,磨煉學生的意志。
4.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心理健康的缺陷,切實解決問題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其學習的方法、手段與用母語為主進行授課的其他學科不同,學習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其特殊性。當然學生學不好英語也是由各種各樣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學習英語最初階段,有些學生在心理上有些自卑,懷疑自己說不好,被人模仿、笑話,不敢冒然舉手,怕引來嘲笑,對於學習缺乏熱情和興趣;還有的由於家庭環境、遺傳等原因,造成一些學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即使他們有敏捷的思維,所有的問題都會回答,但是這種心理原因也會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使他們以旁觀者的態度來對待課堂回答,甚至還會產生躲避心理。
③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求答案
貴州盤縣斷江鎮中學 李秋芳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能做出良好的反映,並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的生活、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建設良好課堂心理環境對課堂教學效果能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我一直在嘗試著尋找英語教學與心育培養的最佳結合點,以能實現既提高教學效率,又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雙重教育目標。
一、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只有深受士兵、運動員熱愛與崇敬的指揮員、教練員,才能做到讓其士兵、運動員在積極愉悅的心理狀態下,按其指令進行全力以赴的訓練、比賽、作戰;只有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才有可能做到讓學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志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取得最佳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指師愛能使學生親近教師,產生信任,對教師的教育必然樂於接受,也就能起到較好效果。反之,沒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沒有溝通的橋梁,更談不上教育的效果了。因此,依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教師應適時地向學生展示自已的興趣愛好、知識能力、教學技能、教學技巧等個性品質,以人格影響人格,以個性養成個性,以學識感染學生。同時,教師在與學生日常的交往中,應用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師德、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化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大度地對待學生,常常面帶微笑,生氣勃勃,全力以赴。只有這樣,學生的熱愛之情,崇拜之心才會油然而生,教師的威信才能樹立。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拴住」學生的目的,讓其「甘心情願」地投入教師的「世界」當中--達到一種「雖苦尤樂」的境界。此外,教師在人格上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好學生不偏愛、對差生更應付出多倍的關愛,促膝談心,虛寒問暖,具體指導學習方法。英語老師要學會聽取學生的意見,要設身處地站在學生角度去理解學習。它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加倍去努力。美國教育家本尼斯說得好:「只要老師對學生抱有很大希望,僅此一點就足以使學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二、激發興趣,積極調動,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成正比。參與度越高,成績越好,反之則越差。學生對其感興趣的學科的課堂參與度是最高的,因此教師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心理實驗也證明,當學生處於快樂──興趣最佳情緒狀態時,最能發揮智能操作水平。這一點在語言教學上表現得極為明顯。因為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小學英語教學是屬英語學習啟萌階段,應創造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和語言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注意設置有利於差生參與的情景與活動,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組合。如復習26個字母時可以設計一個接龍游戲,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按順序說出英語字母。這種游戲要求學生全員參加,目的是引導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尤其是激勵那些內向而缺乏自信的學生參與到師生互動中來。
我們知道如果在某種教學形式和方法上停留太久,學生就會厭倦。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好勝、好玩的心理特點和直觀多於抽象的認知特徵,結合教材內容不斷改變的實情,教師要不斷更換教法使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和學習興趣。教學時可以用實物、圖片、幻燈、錄音機、簡筆畫等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
三、服從學生心理特點,疏導學生的心理障礙
由於學生對剛接觸的學科有好奇心理,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興趣,在剛開設英語課時的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
上述四類皆屬學生心理健康有障礙的問題,也就是由於這些心理問題而導致學生成績差。因此,對差生要對症下葯,褒貶兼備,關心他們。用心理健康教育去解除學生的心理困擾,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根據差生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應積極、及時、慎重地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1 情感投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感情的投入,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與學生交朋友,談心,縮小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用極大的耐心、寬容心和同情心滿腔熱情地積極引導他們,不歧視、不討厭、不排斥他們,注意避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不良行為的產生。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愛護時就會產生一種「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心理,從而樂於聽從教師的教誨,自覺、認真、刻苦地學習。
2 滿腔期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與對學生主體尊重有機結合起來,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條件,並在日常交談、課堂用語中有意暗示差生也有發展前途。如:Good.You can do it.Very well.Ithink you can.等。當學生接到這些信息後,就會激勵他們為實現教師的期待加倍努力,迎頭趕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對其學習能力和水平的認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如分組、強化、優先、提問等途徑影響被期待的學生,加強他們的自重意識,從而達到更高的目標。
3 表揚激勵常言道:「越誇越靈」。教師對學生要有尊重、民主、肯定的表揚,不能諷刺、指責、排斥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表揚,尤其是後進生。教師對學生表揚越及時作用就越大。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捕捉時機對學生尤其是差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肯定表揚,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正確認識自我,對自己更充滿自信。
四、分層輔導,因材施教
英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做一個有心人,深入了解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心理健康及個性方面的材料,並進行分析綜合,以便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如有些學生心理承受力弱,經不起考驗,面對挫折產生恐懼心理;有些學生積極向上,樂於學習,不怕困難。我就根據學生情況不斷適時地提出適當的要求和希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成,學有所得。
課堂提問時盡量做到面面俱到又略有側重,本著鞏固優等生,提高中等生,轉化差等生的宗旨,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難易不同的問題,分層輔導,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發揮他們的潛能,避免差生充當優秀生「陪讀」的現象,使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所收益。
在練習布置上別出心裁,對優秀生高標准,嚴要求,不僅要完成每日的常規作業,還另開「小灶」,出一些有深度、難度的習題,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教師對差生不僅要加強感情投入,還要在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的立場上適當降低問題、作業和測試的難度及要求,並對他們多提問,優先讓他們練習,對他們進行耐心細致的輔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鼓勵,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改變不良的學習方法,爭取學習進步。
綜上所述,我認為當今教師應用心創造一個輕松、幽默、和諧、生動的英語學習氣氛,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積極情感互動,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使學生願聽「吾言」、信「吾言」,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心理狀態」,然後,再用教師厚愛之心來「哺育」學生原本就具有的強烈求知慾望之心,那麼學生定會用「心」來回應教師呼喚之「心」的,從而形成一個「樂學--巧學--速學」的良好局面,這樣良性循環的局面無疑將成為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④ 如何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一 情感的內涵和作用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態度和體驗,是由客觀事物是否滿足個體需要而產生的,它反映客觀事物與個體需要之間的關系。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狀態有利於發揮學生潛在的各種技能,使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深刻,想像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反之,消極的情感,則會抑制心志技能,降低學習效果。
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第二語言監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習得與學習假設、監控假設、自然順利假設、輸入假設及情感過濾假設之上。克拉申指出:「接受可理解語言的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學習者不同的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也有影響。這種情感因素包括學習目的、學習動機、自信、焦慮等,克拉申把他們統稱為「情感過濾」因素。小學生學習英語是第二語言習得,他們的情感因素也對第二語言——英語的學習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和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這是因為:「恐懼的心會麻痹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動:知覺、記憶、思維、語言等。一個學生在正常的狀態下能夠完全正確地回答問題,而在恐懼地狀態下就會驚慌失措,變得愚笨。即使他腦子里有這些知識,他也可能連一句話也說不出或者說得顛三倒四。」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憑直覺上的好惡,而不是經過理性得分析,而且一旦他們覺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會變得興趣索然,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正是因為這種特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與學生的情感協調,自覺與不自覺地流露出憑直覺和印象去教學,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積極情感,以致使部分學生地情感處於飢餓狀態。久而久之,教師的情感影響學生,反過來學生的情感又對學習產生反作用。由於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而產生對學習成見,致使一部分本來不應當成為「學困生」的學生變成了「學困生」,教師的確是在一種麻木與不自覺的狀態中傷害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情感的變化,加強情感的協調,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實踐能力的提高。
1、 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圍繞教材所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材、教師、學生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三要素。
(1).教材中蘊涵的情感因素。
英語學科的課程內容取材廣泛,形式多樣,具有較強的基礎性、時代性和思想性,多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探索並體驗其中所蘊涵的情感因素的興趣。
新《英語課程標准》明確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其中,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情感態度包括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格、自信心、意志等。新課標首次把情感態度列入目標要求,這體現了新教材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文主義觀念。傳統的英語教學太重視知識與技能,以教師為中心,把生動、復雜的教學活動囿於固定、狹隘的認知主義框框中。正如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所指出:「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積極情感的糧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新課程標准要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強調教學必須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跡。而新的人教版小學英語PEP教材從內容的編排和設置上就可窺見一斑。
整體來看,每一單元都包括A、B、C三大部分。每單元都著重訓練一個話題,並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
具體來說:⑴Let''s talk部分畫面逼真,內容生動有趣,貼近生活,語調自然流暢,學生非常喜聞樂見;教師根據對話內容精心創設的情景和學生生動的表演,大部分同學能積極參與。⑵Let''s learn主要學習一些常用單詞,且其中大部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的見,摸的著的。詞卡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Let''s play; Let''s chant; Let''s sing ; Let''s do; Let''s make等部分與Let''s talk , Let''s learn部分緊密結合,是對他們的補充和練習,同時也是對他們的訓練和加強,內容設計新穎,節奏明快,通過活潑的音樂和各種動作及各種塗塗畫畫的游戲,來感染學生的情緒,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教師的情感因素。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考與和管理者。教學中,教師的情感包括五方面:對英語學科以及教材內容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教師的教學心境;對教學效果的期待;對情緒的表達。
(3).學生的情感因素。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又是教學的對象,是處在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尚未成熟的個體,其情感本身多變幻性、波動性。教學中,學生的情感涉及以下方面:對學習活動本身以及對英語學科的情感(學習興趣、動機);對教師的情感(師生關系狀態);學生的學習心態(積極的情緒應是快樂、自信,消極的情緒則是焦慮、厭倦等);課堂情緒氛圍(師生關系、教學情境的融洽度等);表現情緒的能力。
2、情感態度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語言密不可分。本人認為為情感的因素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影響英語教學的效果。
(1)良好的心理氣氛有利於激發學習動機。
動機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良好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在很大成度上取決於對他人態度的感知。在深得信任和期待的外語課堂上,學習者變得更自尊,對自己
學習外語能力更自信,從而大大激發起學好外語以及通過學好外語勝任社會角色、完善自我的內部動力。我們在幫助「學困生」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使他們感到受到信任,有所歸屬,從而克服自卑,樹立信心。動機的另一來源是興趣,愉悅的氣氛,教師良好的態度以及積極自主的探究學習本身,都是重要的興趣源。有了興趣,學習的內部動力就更加強烈。
(2)安全感導致身心「向經驗開放」,減少情感過濾,提高外語交際的效率。
情感是大腦皮層和皮下中樞協同活動的結果,它能左右注意力對智力活動的引導,能影響對輸入信息的反應和輸出信息的選擇。這也就是Krashen的監查模式中的「情感篩選」作用。它可表現為兩方面:a.態度。對所學對象,對交際內容喜愛、感興趣、接受,則過濾就少,反之就多。b.心境。煩惱、緊張不安等會導致聽力下降,閱讀理解受阻、口誤語塞等,使交流的信息量衰減。很明顯,情緒狀態對外語交際訓練中的表達、理解極有影響。
(3)良好的課堂氣氛鼓勵外傾和進取。
小學英語課口頭活動量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多,而學生怕出錯,羞於開口,惰於交往等心理障礙極為常見。在安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不用擔心教師的懲罰、同學的譏笑,減少了心理障礙,大膽練習,從而大大可提高課堂效率。
(4)非語言表達的情感信息有助於使語言交際中的表達和理解更加確切。
研究表明,人的情感表達的組成是: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調,7%的音詞。外語課教材是載有文化信息、富有情感內容的,如果教師表達的方式得當,則更能提高課堂交際訓練的效果。
二、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調動積極的情感因素
眾所周知,情感因素對英語教學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如何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調動積極的情感因素呢?我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略作探討。
1、寓教於樂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中興趣為先決條件。」教師應盡量激勵兒童和學習興趣,帶著快樂的情緒去學習知識,變求知為一種快樂事,獲得情感的滿足。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敢於大膽開口,獲得一些英語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⑴精心把握每個「第一次」
小學生對初次看到的、聽到的事物常留下深刻的印象,新奇有趣就更讓人難以忘懷,教師善於利用「第一次」,會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試想:英語教師第一次走進課堂,就對孩子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英語。」給孩子們的印象是多少的平淡。而換一種方式,比如在黑板上用優美的英語寫上「Welcome to English!」;錄音機里播放歡快的英語歌曲;再來一段教師的英語自我介紹;請學生談談英語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如有各種英語說明書,長大後可以出國留學等)。這樣的效果會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使他們感受到英語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學英語是一件多麼有趣而又有益的事。
當學生開口說第一句英語,第一次羞澀的用英語和老師打招呼,第一次和同學表演對話,第一次唱英文歌曲,第一次做英文游戲……這些新奇、喜悅、自豪、快樂的情感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無數個培養興趣的機會會隨著這一個個「第一次」悄然而至。
⑵巧妙設計每堂英語課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英語興趣的重要途徑,但居於重要地位的則是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我們應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以主人自居,積極、主動、大膽、愉快地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在各種操練和交流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激發積極學習的情感。
①善用游戲
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處在8歲-12歲的童年時期,具有好奇、好活動、
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愛玩、愛唱、愛游戲、愛活動,他們坐不住更坐不久。根據他們這些身心發展特點,我們的教學方法要生動活潑,緊扣「興趣.情景.活動」這三個重要因素,讓學生手、腦、口、耳、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相結合,而英語教學游戲是其中最有效的形式。游戲如Guessing game和Bingo讓學生樂此不疲而且參與面廣,又如「Bomb」游戲,學生指句子,老師猜學生指的是哪一句,猜中了炸彈爆炸,全班作爆炸狀,猜錯了說明炸彈是臭彈,全班作「嘶」狀,這個輸入階段的游戲,令全班氣氛熱烈,同學們覺得很好玩,注意力自然不會分散,而是豎起耳朵聽老師讀的句子,這樣既聽進了句子,又玩得痛快。游戲教學不但可以使課堂活躍,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們變得活潑開朗大方。
②巧設情景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還不發達。情景能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形象化,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講解操練英語知識,能促進學習理解,記憶所學英語和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使英語課堂教學趣味化、形象化。我在教學中常用以下幾種方法設置情景:
A、實物巧設情景。實物是最常用的直觀道具,教師應當利用那些易於准備和攜帶的實物,。比如在學習Animals這一話題時,我讓學生帶來自己的玩具動物,課堂上一一展示,使他們在欣賞玩具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學會了語言知識。又如在第四冊講到prices,涉及到How much is it? One yuan./ Two pounds./ Three dollars等功能項目時,為了不讓內容顯得枯燥,增加對英語國家貨幣文化的了解,增強國際意識,我想辦法借到了美元、英鎊、法郎,馬克等多個國家貨幣,讓同學們傳遞觀摩,加以認識,然後利用這些貨幣來進行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功能對話,有了這些具體的東西,整節課也就有血有肉了。
B、生活景觀情景。教師可結合貼近有關日常生活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現場實況轉播」「答記者問」等活動。如在PEP第五冊講到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時,我以「My Favourite Food」我最喜歡的食物為主題,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愛的食物,然後再讓部分學生以小記者的采訪的形式來提問,eg.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這種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十分喜歡,踴躍參加,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③勤於動手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怎樣讓他們動起來,做到「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在課中適當設計些動手做的任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學習邊動邊學,使枯燥的句型操練變得生動活潑,趣味無窮,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在現行的PEP英語教材中就安排了許多讓學生動手做的內容,教師對學生小製作的完美程度要求不要過高,重要的是過程和語言,將聽、說、讀、寫的訓練穿插其間。如在學習鞏固26個字母時,要求學生製作一個打字鍵盤,學生首先學習了keyboard ,cardboard ,paste等詞,然後邊做邊學:Find some cardboard. Cut out the 「keyboard」. Paste it on the cardboard.一個鍵盤就製作成功了。然後要求學生運用鍵盤玩游戲(Play a keyboard game.),如:找字母Where is A/B/C…?/拼單詞Type the word cat/dog…? /邊找邊唱Type and sing the ABC song.如此一來,學生的興趣就不言而喻了。
④巧排座位
任何一種一成不變的方法,時間久了,學生都會感到索然無味,課堂中,每個學生基本上都處於同一個位置,全班上課,也大都按教師在前面,學生分排就坐的傳統方式。其實課堂教學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適當的給學生的座位換種排法,或是改變一下教師和學生的位置,使學生猶如置身於一個新的環境,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不但能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也會為課堂教學提供許多方便。如在上講故事課或以表演對話為主的課時,可以排成半圓形;以游戲為主如做「擊鼓傳花」時,可以排成圓圈形;有手工製作時,可以分4-6人一小組;低年級英語課中,還可增加隨意性,根據課中內容的發展,設計各類活動時,也可以中途換位置。
⑤ 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團體心理輔導
英語學習焦慮普遍存在於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學生個體存在的英語學習焦慮可能會對其教育與心理的健康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近年來,有學者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焦慮進行了相關方面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理論和實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到實踐方面的研究。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有效緩解團體心理的咨詢方式,能夠使成員通過團體活動中的人際交互動重新認識自我,這為緩解高中生英語學習焦慮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本研究從心理學的角度,通過一系列團體心理輔導,其中滲透理性情緒療法、放鬆訓練、心理劇等方法,利用《英語課堂焦慮量表》(FLCAS),採用獨立樣本前後測的實驗設計,對高一學生的英語學習焦慮進行團體輔導研究,論證團體心理輔導在緩解中學生英語學習焦慮水平方面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最後得出結論:1.在英語學習的一般過程中,高中生總體存在學習焦慮;2.團體心理輔導之前,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FLCAS得分數據作非參數檢驗,結果表明兩組學生英語學習焦慮水平在總分上無顯著差異(P0.05),在英語學習焦慮各個維度上的得分也無明顯差異,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兩個樣本是平行組,來自同一總體;團體心理輔導之後,對實驗組前後測數據作相關樣本非參數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英語學習焦慮水平在團體心理輔導前後存在顯著差異(p0.05),後測焦慮水平明顯低於前測,且在各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對照組前後測數據在總分上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對照組英語學習焦慮水平在沒有任何措施的情況沒有顯著下降;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後測數據作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結果表明兩個組學生總體上的英語學習焦慮水平存在顯著差異(P0.01),實驗組焦慮水平明顯低於對照組,且在英語學習焦慮水平所有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團體心理輔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英語高焦慮者的焦慮水平。
⑥ 如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找到英語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的結合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心理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達到在提高心理素質的同時,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這一雙重目標。為了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我在英語教學中盡力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圍繞教學需要安排一定的心理素質訓練,並把心理知識的學習與各種形式的心理訓練結合起來,初步探索了一些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
一、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訓練學生的記憶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思維比較活躍,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想像比較豐富。積極的情感、情緒為認識活動注人了活力和生氣,對認識的發展是一種推動力量。良好的心理環境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催化劑。由此而來,我在教學中總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愉悅情緒,提示一個學生以前體驗過的情感,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一個較好的心理環境。如:在教「money ,poor ,rich」時 ,如果單純教單詞的讀音、拼寫,學生可能沒有任何反應,而我重新設計了課堂,提出了許多問題,「Do you have any money?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money? How will you make money when you grow up? Do you think the rich are always happy ? Do you want to be a rich person or a poor person?…因為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反對、懷疑、期望等各種情緒的參與使「money ,poor ,rich 」這幾個詞很快就被掌握了。可見,在這樣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點又提升了能力。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個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對於結論,要允許學生質疑。學生的思維活動就是從「疑」開始,靠「疑」來推動的。
當然,在鼓勵學生敢於質疑的同時,還要注意正確對待他們的質疑,保護好他們創新的積極性。對於重點內容,教師要深挖教材,盡量從多角度提問,把他們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促進他們思維水平的提高。比如在學習The population of China 一文之前,我並沒有急於讓學生去了解中國的人口是多少或者發展的狀況,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a ,boys and girls ?」 老師不限定談論的范圍,學生們可從各個方面談論中國,包括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地理、風土人情等等。學生們在課前查閱大量的資料,全方位地了解中國(China has 56 peoples./ China has a longhistory./Thepopulationof China is about 1,200,000,000 and it i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The Great Wall is well-known in the world./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longest in China./ Our main national policy is that a pair of husband and wife only can have one child…), 學生們在上課時討論熱烈,踴躍用英語發言,一改往日沉默的習慣,認真思考、聯想。學生的新知識得到了鞏固,發散思維從真正意義上得到了訓練。這堂課上完之後,同學們意猶未盡,還想更多地去了解中國,激起了他們求知的慾望,這也達到了學習語言的目的。
三、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訓練交往心理素質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增加語言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初步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材中特別強調交際運用,而學生往往怕開口。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理障礙,比如膽怯不敢開口、怕說錯被人笑話、畏難情緒等,幫助他們克服學啞巴英語的壞習慣。教師根據教材的內涵,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交際情境,吸引學生興致勃勃地練習對話,輕松愉快地進行交際,培養良好的交際心理,與人協作的能力。比如在課前5分鍾,我們搞了一個Free Talk,學生可以講英文故事、猜英文謎語、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語對話、表演自編自演的英語課本劇、搜集外國的風土人情等,盡可能地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大膽地用英語闡明自己的思想,發揮自己的才能。無論他們的談話或表演怎樣,但只要每個同學做了,其他同學都會鼓勵和贊許的掌聲,並適當地給出一個評估的分數,期待以後不斷完善。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交際能力,我們還利用班會課組織全班同學開展英語朗誦、演講等比賽。現在,同學們心理上並不那麼害怕講英語,基本上都能開口與其他人交流,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證實了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獲得成功表現的心理驗。 四、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要避免形式化,使學生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諸方面受到教育。
(1)在課堂上要有意識的加進一些名言警句,來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如: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亡羊補牢,猶未為晚),He would climb the ladder must begin at the bottom(千里之行始於足下),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學到老),The car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車到山前必有路)。
(2)重視教材里思想素質方面的教育內容,在課堂上展開討論,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在英語教材中,許多對話、短文都是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例如, Unit 6 Enjoy Cycling,學習該單元目的之一就是學習體育明星克服困難、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由此可讓學生在課堂上闡述自己的存在的問題,比如學習上的壓力等,在小組討論進行中,教師可對他們進行心理上的疏導,然後同學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解決方法,同時他們也學會使用適當的句子和語氣提意見,如「You should… You』d better…」等,從而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實踐證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更能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出色地完成英語教學的任務,最終達到實施素質教育。
⑦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心理學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心理學
本文通過對教育心理學中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三大教育心理學流派的總結和概括,探討教育心理學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和啟示。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英語教學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 brief generalization and summary of behaviorism, cognitive theory and humanistic theory in ecational psychology in order to study their effect on and reaction to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ecational psychology, English teaching
一、引言
加拿大略安學院現代語言中心H.H.Stern博士指出:「沒有可以不懂得心理學教者和教程理論而教授語言的,同樣,許多教學理論著作有心理學特質跡象以及不時地對現代心理學理論的參考便不足為奇」(轉引自劉潤清,1999)。語言教學離不開心理學的指導。心理學的基本觀點是各教學法理論基礎之一。另外,「(現代科學發展的特點之一)是學科交叉影響,互相滲透」(桂詩春,2000),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其基本觀點與特徵與教學發生直接聯系。本文擬探討教育心理學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問題,以期對英語教學及科研有所裨益。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二、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始於20世紀70年代。在短短30年間,該理論對我國教育心理學界和學校教育實踐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就學習理論而言,教育心理學可概括為行為主義、認知論和人本主義三大學派。概述如下:
1.行為主義學派(behaviorism)
行為主義學派的基本理論是學習是刺激與反映的聯結形成或行為習慣的加強和改變。教學是對行為制約的過程,教師通過控制獎懲和刺激,使學生沿著預期的方向發生行為變化,他們主張程序化教學。
理論發展回顧:行為主義學派起源於19與20世紀交替之際,美國心理學家Thomdike通過動物實驗提出行為「刺激-反映」學說(stimulus and response)。他把動物「學」會某一動作視為刺激(S)與反映(R)的結果,即動物在重復「練習」和獲得滿意的「效果」行為中「學習」。1910年Thomdike將其總結為「練習率」(law of practice)和「效果率」(law of effect),並直接用來解釋人類的學習行為。他認為重復練習和獲得滿意的效果會不斷地刺激和強化行為,直至形成條件反射性行為。
⑧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小學心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我校位於農村,都是農村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比較多,家長不重視,特別是認為小學只要學習好語文、數學就可以了,學習英語是以後的事,英語學習氛圍嚴重缺失,由於學生對剛接觸的學科有好奇心理,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興趣,在剛開設英語課時的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隨著時間的遷移,知識難度的增大,部分學生開始走下坡路,孩子學習英語只能靠在校的兩三節課效果可想而知;還有,孩子缺失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與城市學生相比,往往會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會說錯被老師批評,缺乏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英語態度消極,興趣淡薄,缺乏信心。尤其是到了高年級以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不得當,因此出現了學困生。從心理健康學的角度分析,普遍有以下幾種類型: 1自卑型 2放縱型 3焦躁型 4抑鬱孤獨型 等;上述四類皆屬學生心理健康有障礙的問題,也就是由於這些心理問題而導致學生成績差。因此,對差生要對症下葯,褒貶兼備,關心他們。用心理健康教育去解除學生的心理困擾,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根據差生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應積極、及時、慎重地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因此,如何能讓這些農村的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成績、我一直在嘗試著尋找英語教學與心育培養的最佳結合點,以能實現既提高教學效率,,多年來我的做法是:
(1)在教學中多關注學困生 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
英語新課程標准中提出「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是區教育局於局長提出的,也是教師神聖的職責。因此,我根據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和水平,熱心的關注這些英語學困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覺得一堂課下來有所收獲。特別在課堂上我更關注這些英語學困生。課堂是學困生轉化的主陣地,四十分鍾的時間可以為這些孩子們提供一個非常寬廣的交際和表達空間。在課堂上,我注重對其英語學習方式的轉變進行指導,並適時地對他們的表現進行激勵性的點評,不斷幫助這些學生樹立起自信心,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收獲越來越多的來自老師的欣賞和同學的鼓勵,同時我在提問、小組活動、情景演練、作業等環節適當調整難度,保證他們可以完成任務。同時學困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集中,上課時經常不舉手發言,一次又一次放棄發言的機會,最後導致不會說,甚至不敢開口。為此,我在課堂上盡量設置一些他們容易回答上來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後,我及時的表揚他們,常言道: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長」。教師一句鼓勵性的話語,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如一個同學的回答不完整,同桌同學補充後,我們可以這樣鼓勵:「你們兩人的回答合起來就非常圓滿了,希望你們繼續合作,老師相信你們兩人都會非常出色的。」這樣,雖然兩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師鼓勵性的語言卻使他們看到了自己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的作用,從而更加努力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但如果教師說:「你們兩人的回答都不完整,誰能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這樣,勢必在這兩位學生的心理上造成陰影,使他們今後不敢再隨便舉手發言了,甚至對發言產生懼怕情緒。教師對學生要有尊重、民主、肯定的表揚,不能諷刺、指責、排斥學生。每個學生都有長處,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表揚,尤其是學困生。教師對學生表揚越及時作用就越大。在教學中我善於捕捉時機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肯定表揚,使他們體驗成功得體驗成功的喜悅,正確認識自我,對自己更充滿自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與對學生主體尊重有機結合起來,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條件,並在日常交談和課堂用語中有意暗示學困生也有發展前途。如:OK. You can do it. Well done! 等。使他們提高了學習英語的信心與勇氣,漸漸的,他們便有了成就感,消除了畏懼心理,上課時的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聽課習慣也好了,學習成績自然會上來。
(2)在教學活動中調動學困生學習興趣,克服學生厭學心裡。
要提高小學英語學困生的積極性,必須追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教學活動的高效性與趣味性緊密聯系,機械、枯燥的活動形式導致學困生更加不想學習英語;而沒有實效的趣味活動是決不可取。因此,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生動活潑、形式多變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有高度重視和充分考慮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多變性,學困生才有可能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扎扎實實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才能是學困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所提高。只有通過扎扎實實落實每一課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才能讓學困生感受進步,體驗成功,學困生才能克服自卑心理才會對英語學習產生深層次的興趣,英語課程才能對學困生產生持久的魅力。小學生的思維基本還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常常運用直觀教學,這樣不僅能給學困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誘發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能使他們對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確的概念,以便牢固記憶。直觀教具如教學卡片、實物、多媒體展示等,這些直觀教具的使用可大大縮短不必要的解釋時間,使語言與實際之間迅速建立起一種聯系。又能使學困生很快掌握,使學困生們感受到英語其實並不是他們所預想的那樣遙不可及,也就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游戲教學是英語課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使學困生充分調動起多種感官,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採用了不同的方法,為學困生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獲取知識的興趣。在他們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都要抓住時機進行鼓勵和鞭策,調動其思考的積極性,只有所有的孩子都活躍了起來,整個課堂才會不斷升溫。同時在課堂上,我盡可能讓學困生有說、表演的機會。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如在新授單詞之後,我叫個別同學操練時,先叫優等生回答;然後用開火車的形式讓學困生也跟著讀,一方面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體現一下自身價值,讓他們有成就感。給學困生積極的評價和期望,讓他們受到與優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肯定他們的閃光點,使其充分體驗被表揚的喜悅,從而在英語學習上產生正遷移,樹立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3)以方法為重點,使學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
教給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方法,變學生不學為會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比得到知識更重要;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比心理知識更重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把向學生傳授心理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心理問題的解決主要靠自我教育,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才能對自己實施正確的心理教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學生很討厭英語單詞,要記住一個英語單詞不知要花多大的力氣。可是愛玩卡片游戲的許多學生對卡片中的人物身份、名字都記得一清二楚,並且幾個同學們在一起談論時總是滔滔不絕,甚至在上學的路上,也不忘討論他們那些片片;而我作為教師對那些人物卻了解的很少。我想我是根本沒有什麼興趣去關注那些片片。可見,記憶的先決條件就在於興趣。學生對背英文單詞沒有興趣,但是卻很喜歡英文歌曲及英語歌謠,能很流利地唱出英文歌曲背出歌謠,所以我經常會讓他們多欣賞、多學唱。那麼在音樂中無形記憶了這些單詞,當然也有一些同學會為了應付考試去死記硬背。隔一段時間舉行一次英語單詞記憶大賽,讓學生們比一比誰會讀、會背的單詞數目,讓他們為自己的成績而歡喜,接著去追求更高的成就。這樣,把記憶當作一大樂趣,就會背過越來越多的單詞,記憶力就會隨之提高,對記單詞抱有興趣和自信,就能從中找到樂趣。同樣,學生們也會因此掌握這種提高記憶力的有效方法。
(4)重視情感投資,激發學習興趣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記得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師之愛是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一種最佳的營養劑。」實踐證明:教學過程是雙邊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著學生的認識活動效率。教師熱愛尊重學生,對學生有信心和耐心,並賦以積極的引導,這樣學困生對教師產生充分的信任和深深的喜愛之情,他們才會端正學習態度,克服諸多心裡壓抑,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努力參與到英語學習的活動中來。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投資,把自己真摯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於求異的良好學習心理。
(5)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
學困生的家長有的沒有太高的文化,有的常年在外打工,他們對於孩子的學習多數家長還是非常關心的,但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關心,往往重表面,對孩子的成績、名次很關心,而對孩子的詞彙的掌握是否扎實,知識面是否寬,缺乏應有的關心,這種不合理的態度,造成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缺乏應對學習挫折的能力。所以我常利用家長會等方式與他們取得聯系,了解他們的困難和苦衷,爭取他們的合作,並告訴他們指導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則,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家教方法。
由此可見,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困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的要求;是現代化教育的要求,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的必要條件。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課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學困生的成績。
⑨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英語抄教學的目的是襲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增加語言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初步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材中特別強調交際運用,而學生往往怕開口。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比如膽怯不敢開口、怕說錯被人笑話、畏難情緒等,幫助他們克服學啞巴英語的壞習慣。教師根據教材的內涵,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交際情境,吸引學生興致勃勃地練習對話,輕松愉快地進行交際,培養良好的交際心理,與人協作的能力。比如在學習新路徑英語第六冊Lesson2 Why do you love zebras? 時,我設計了一組對話,劃定了兩個角色(Ting Ting & Summer),事先讓同學們准備,然後在上這一課之前進行表演,學生們心裡有了這樣一個情景,真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學習就有了興趣,自然而然就順利得多。同時,他們也想親自試一試這段對話,那交際就自然開展起來,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就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