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才能做一個新時代的優秀教師
第1句:教師發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鑽研教學、練習寫作、探究專題。
名師一定是站在講台上的。因為教師離開了講台就沒有了生命力,就沒有了影響力,所以教師要想成為名師,必須苦心孤詣地鑽研教學。
另外,教師還要堅持不懈地寫作。只有用最精妙的文字把教學經驗記錄下來,教師才能逐漸成長。
第2句:耐力是一種智慧。
這一句話是我的個人格言。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如果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專心工作,那就非常了不起。
即面對很難逾越的困難、很難排遣的煩惱、很大的打擊時,你只要輕輕嘆一口氣,說「算啦,再重新來一次」,這就是一種耐力,一種智慧。
第3句:走一步,再走一步。
這句話中也蘊涵著一種耐力,但它是指穩步的發展。教師成才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人應該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使最後走不通了,也不後悔,因為畢竟走過。
第4句:名師都是在艱苦環境中或自設的艱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很順利的事情,要是有也是極個別的,絕大多數人都要承受生活的磨難。同樣,教師要想成為名師,也必須經受苦難與磨煉。
也許有的人的成長過程會比較順利,但是如果要想成為名師,就必須在自設的艱苦環境中磨煉。所謂艱苦環境,即要求自己做困難的事情,為自己設置障礙、規定目標等。這樣,教師才會很快地成長起來。
第5句:教師研究教材的8個字是上下求索、左右勾連;教學設計的8個字是化靜為動、尺水興波。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教師把教學參考資料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設計時,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煉,因此讀教材是教學的基礎。
教師在讀教材的時候沒有靈感、沒有深刻的領悟是不行的。讀懂了教材,有關教學設計的8個字也就很好理解了。在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鍾里,教師的課一定要有波瀾,不能像一潭死水,教師要給學生製造懸念。
第6句:教師事業有成離不開的10個字是敬業、環境、毅力、智慧、學問。
在談到教師的事業時,環境和智慧是必須要強調的,環境是客觀的,智慧是主觀的,但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受環境的影響。生活中很難遇到好的導師,所以教師的發展要更多地依賴自己。教師的發展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也是靠教師自己創造的。
智慧,不僅包括先天的智慧,更多的智慧是教師在工作中形成、磨煉出來的。在工作中,教師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第7句:教師事業的構思就像散文的構思一樣,要托物、蓄勢、開掘。
托物抒情的散文,就是把物描寫得非常好,然後順勢開源,點出道理。
教師的課堂教學就是托物,寫作就是蓄勢,努力發展自己就是開掘。
第8句:教師要做一個治學勤苦的人,做一個思想深刻的人,做一個品行完善的人。
做讓人感動的人,要有善良的品性,「善良」二字,意境深遠:關愛他人,在自己的群體中盡心盡力,幫助他人,不求回報,對別人的給予總是心懷感激,常常被身邊的凡人小事感動,善解人意,不苟求他人,面對誤解或責難一笑了之……這一切都是善良的品性。
有善良品性的人,生活在他的眼中就是美好的。在做人方面,教師要在品性上追求完美。
第9句:教師要追求高度。
高度,有多元的理解,我在這里主要講做人和做學問兩個方面。一個教師在做人方面追求完美的同時,也要更好地發展自己。
我在教研室工作時,從來沒有妄自批評過一個教師,因為每個教師都有可敬的品質。名師的高度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但是我們在尊重名師的同時,也要努力超越他們。
㈡ 科學家的刨根問底小故事。
1883年5月他終於找到第一份教職,在德國北部的軍港基爾(Kiel)工業
學校教機械課。這里沒有實驗室,他只好又開始燒制他的玻璃瓶、做電池,
慢慢把簡單的實驗室裝配起來。
他的空暇時間很多,經常一個人到海邊的沙灘散步。孤單、工作不穩定
、想家,使他愈來愈憤世嫉俗。他在1884年5月寫道:「我深深地感到不公
平——為什麼人要有炫人的頭銜,眾人的眼光才會盯著你,卻沒有人在意你
手上做了什麼事?」
1884年12月他經歷一次嚴重的失戀。這是一生中最灰色的日子,他也搞
不清楚為什麼會把自己弄到這步田地。他課堂上的學生都快跑光了,只剩七
個人留下來聽課;他滿腹理想全化為牢騷,1885年初情緒差到幾乎要去自殺
。
苦境轉回
1885年3月,他有機會轉到德國西南部邊境的卡爾斯魯厄(Karlsruhe)技
術學院,擔任物理系教授。又開始裝配他的電學實驗室,並且在上課時示範
電學實驗。他說:「我不相信一個人只能由理論就可以知道實際。」
小學校的實驗經費少得可憐,他卻一點一滴造出一間精密的電磁實驗室
。繫上教三角學的多爾(Max Doll)教授很欣賞他,知道這個年輕人身上有一
種卓爾不群的風骨,他請赫茲來家裡坐坐,把女兒伊麗莎白(Elisabeth
Do11)介紹給他。
伊麗莎白後來寫道:「赫茲在星光下有一種近平驕傲的自信。他自認是
全世界惟一了解星光是什麼的人,在他看來滿天的星光是不同的光體,有規
律地發出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來到地上……在他的說明中,星夜不只是美麗的
,而且是有規則的。」赫茲的自信沒有錯,19世紀全世界最懂電磁波實驗的
有兩人,一位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另一位就是赫茲。
伊麗莎白不懂電磁波,但是她知道這位尋求科學之真的男士,心裡也是
一片真誠與率直。他們認識不到四個月就結婚,當時赫茲29歲。
赫茲找到愛情的歸宿,並展開他一生最著名的研究。由於這一實驗研究
的成功,後來紐約物理系教授薩默斯(Morris H.Shamos)回顧歷史上物理學
家,由伽利略到愛因斯坦,他認為最偉大的物理實驗家就是赫茲。赫茲以實
驗證明人類千古的謎團——光的本質是電磁波。
第一個發射電磁波的人
如果物理學像是一出歌劇,那歌劇最精彩的一個高音無疑就是電磁波的
研究。今天的無線電波、收音機、電視、人造衛星通訊,都是電磁波
㈢ 洋蔥是高中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的實驗材料.請回答:(1)用洋蔥根尖作為實驗材料可以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
(1)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解離的目的殺死、固定細胞;使根尖細胞分離開來.
(2)根尖分生區細胞屬於未成熟的植物細胞,沒有中央大液泡,不能用於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
(3)實驗目的是探究三氯化鋁對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則自變數為是否含有三氯化鋁,因變數是對有絲分裂的影響,觀察指標是細胞分裂情況,可用細胞分裂指數來衡量,即分裂中期細胞數與所觀察的細胞總數之比值.
實驗步驟:
①取材編號:將兩個洋蔥分別放入盛有水的A、B潔凈培養皿中,在室溫下培養發根,每天換水一次.約38h-48h後洋蔥萌生新根.
②分別作不同處理:在A培養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餾水.
③觀察實驗結果:培養相同時間後,各取A、B培養皿中洋蔥根尖數個,經過 解離、漂洗、染色、壓片製成臨時裝片.
④觀察A、B根尖分生區各1000個細胞,分別計算分裂指數.
實驗預期結果與結論:
①A培養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明顯大於B,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有促進作用;
②A培養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和B相差不大,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沒有影響;
③A培養皿中洋蔥根尖的分裂指數明顯小於B,說明三氯化鋁對細胞分裂有抑製作用.
根據預期結果,可進一步探究三氯化鋁濃度或作用時間對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影響.
故答案為:
(1)殺死、固定細胞;使根尖細胞分離開來
(2)不能.根尖分生區細胞沒有中央大液泡(不能發生質壁分離)
(3)b.②在A培養皿中加入10毫升1.0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餾水
③解離、漂洗、染色、壓片(次序不能顛倒)
d.三氯化鋁濃度或作用時間對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影響.(答對任何一個即給分)
㈣ 西南大學是211嗎
西南大學是大學。
西南大學,坐落於重慶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農業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是「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位列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百校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開辦師范生免費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之一,重慶市大學聯盟創始學校之一。
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西南大學擁有11個學部,下設36個學院。共有55個一級學科,涵蓋了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12個學科門類。
1、學科建設: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生物學。
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心理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生態學、果樹學。
省部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共37個):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水產、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法學、體育學、新聞傳播學、統計學、獸醫學、中葯學。
2、教學建設
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學、心理學、農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蠶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植物保護、蠶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園藝、歷史學、化學、農林經濟管理、語言文學、物理學、動物醫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語。
國家級精品課程:大學英語、比較教育學、普通心理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土壤肥料學、課程與教學論、物理教育學、語言學導論、數學教育學、邏輯學、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學、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