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隨班就讀個別化教學計劃一單元教學目標表格怎麼填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復師生以往制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② 如何區分課程目標,課程計劃,課程設計,教學計劃,培養目標這些概念,要通俗易懂
課程目標:學校課程在特定階段的預期結果是指導整個課程開發過程的最關鍵的標准。
課程計劃:對課程進行總體規劃,它綜合安排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具體規定學校應設置學科,學科設置順序和時間分配,以及學期、年限。休假部。
課程設計: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在學習完課程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實踐,一般由教師、指導、學生設計。
教學計劃是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教學計劃的別稱。
培養目標:指各級學校和各學術階段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它是根據國家教育目標、學校性質和任務對培養對象的特殊要求。它是整體教育目標的具體化。培養目標必須通過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來實現。
課程是指學校主體的總和、過程和安排。課程是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規劃與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結。
廣義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全部教育內容和教育過程。它包括學校教師教授的所有課程和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觀是指某一學科。
課程目標從課程的角度規定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規格和質量要求,是課程設計的直接目標,是課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確定課程目標,才能確定課程計劃和教學目標。
課程計劃是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反映了國家對學校的統一要求,是組織學校活動的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
課程設計有利於基本知識的理解、邏輯思維的鍛煉、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學術態度的培養。
③ 課程計劃,課程目標,教師教學計劃,教師的教學目標有關系嗎
區別: 1、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 3、課程計劃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5、課程標准為教材編寫者、教師教學及學業拓展資料:課程計劃分為實際課程與虛擬課程,所謂實際課程就是實際操作的計劃安排,例如,安排好今天要學習的課本章節,上午要學習哪些內容,下午要學習哪些內容;虛擬課程就是把將要做的任務安排記在頭腦里,不一定要立即實行。課程安排方法 1、要認清現實情況,根據自身是否能達到任務的目標,而定好計劃,一般緊急的一些課程必須要注意這點,以免導致無法完成安排任務.。 2、首先安排整體,然後整體安排具體計劃。 3、整體安排上要清晰明確,在細節上要精細。 4、在安排課程時最好用紙筆記錄,以免忘記某項任務而全局崩潰。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相比,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闡述的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隨著新的基礎改革的開展,國家教委和各地教委開始重新著手組織編寫新的各科課程標准。其要求是: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④ 制定具體的教育教學計劃必須首先確定目標此觀點對嗎
不對,首先進行對象分析,分析學生已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有針對性的確定目標
⑤ 什麼是實施個別教學計劃的必要步驟
一、個別化教學的發展.
個別化教學作為一種教育現象,可追溯到很久,我國封建社會的私塾教學,就是個別化的形式.隨著教育實際的不斷發展,個別化教學的含義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變遷與拓展,現有人們對個別化教學的關注不只是作為一種教學形式,而是和教學目標、教育教學方法、教材的運用、測評方法等密切相聯,作為一種提升教學效果的手段.另外個別化教學也決不局限於一對一的教學,它存在與小組和班級教學中.根據學生智力水平、興趣愛好、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個性特點等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學習內容.體現著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
二、個別化教學的含義
(一)廣義的含義
提到個別化教學首先我們要了解個別化教學廣義的含義:個別化教學或稱個體化教學、個性化教學.是一種以適應並發展學生的差異性和個別性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和設計.植根在對學生個性尊重基礎上,真切關照每個學生潛能開發、個性發展,彈性處理各項教學因素,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形態、教學進度使每個學生皆能掌握教材,學到力所能及的本領.達到個別化學習目標的教育.
(一)狹義的含義
作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智力障礙兒童),個別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是我們講的個別化教學狹義的含義:針對每位智殘學生的能力和知識需要,為他們制訂一份適合其全面發展的個別化教學計劃,安排他們能力所及和實際需要的內容,利用各種有利方式開展教育教學,然後根據計劃的達成情況,作出個性化全面的教育評價.這是對智殘學生個性的尊重,更能有效促進他們全面健康發展和缺陷的補償.個別化教學是一種思想或策略,是由集體教學向個別教育最大限度的過渡過程.
三、個別化教學的特質
1.學習能力的個別診斷:采多元評量方式,應用客觀的測驗、課程本位評量、觀察、晤談、資料檔案查閱等方式,發掘學生學習的長短處及當前之成就水準.
2.教材的個別設計與提供:根據評量診斷之結果,設計教材教法等提供教學.
3.個別的成績評鑒:須采多元的評量方式;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來決定評量方式,以配合學生學習方式的需求.
四、個別化教學的要素
1.透過診斷、評量確認學生的優缺點.
2.釐定所欲達成的教學目標(含長程目標及短程目標).
3.教學策略與教學環境.
4.目標的評鑒方式.
五、個別化教學的特點
1.教學目的明確;
2.試圖使學習適合學生個別差異,打破傳統教學固定步調模式,學生能自定學習步調;
⑥ 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目標的設立與教學活動的關系對教學目標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准。教學目標具體而精確地表達了教學過程結束時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由於它是預先設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學任務完成與否的標准。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歸宿。確立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每位學生的首要學習任務。目標越明確、越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其學習行動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夠獲得成功。在成功中體驗學習的喜悅,人生從此充滿了活力、激情和有意義。
它是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培養要求,是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學校的性質及任務,對培養對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所以,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同。教育目的是整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必須遵循的統一的質量要求;培養目標則是某級或某類學校的具體要求,後者是前者的具體化。也就是說,培養目標要根據教育目的來制定,而教育目的又只有通過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才能實現。因此,兩者關系可以說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或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培養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學校所設置的課程而達成的,但培養目標通常不涉及具體的學習領域。因此,為了使課程編制工作切實有效,我們還必須使培養目標具體化,即要確定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它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指導、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師生的學科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標准。它具有這樣幾個特徵:①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指標體系;②教學目標體現學生學習行為及其變化;③教學目標具有靈活性,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總之,從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的培養目標,到課程工作者所要明確的課程目標,以及教學工作者要考慮的教學目標,經歷了一系列的轉化。當然,這種轉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推演,而是在對學生、社會、學科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作出的明智抉擇。
⑦ 中班下學期教育教學計劃怎麼寫
中班下學期教育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和訓練,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性格開朗、思維活躍,運動興趣和技能有較大提高,能較為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個別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其他同齡幼兒來說稍有不足。幼兒的身體素質也有所增強,全班身高、體重雙達標,比上學年有明顯的增長,與此同時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及協調性也有進一步的提高。但總體來說還是有很多的不足,因此這學期的主要任務還是以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加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重點。
二、教育總目標
1.傳授知識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一直注重的是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對於4、5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他們來幼兒園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和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但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帶給他們的不能僅僅是娛樂,最重要的是傳授知識給他們。這里所說的傳授知識並不是那些機械的內容,而是為了提高幼兒的素質而特定的使他們能更全面發展的一塊基石。正是教師所教授的這些知識,才得以塑造出懂禮貌、講文明、愛勞動的優秀的孩子。
2.創造性
大多數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所以盡可能的想各種方法保護好孩子,而對於幼兒園的老師來說,為了讓家長放心,也被要求要保護好孩子。可是,過度的保護措施對於這樣天真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束縛,他們想像的空間有了限制,他們創造出來的東西被一一否決,我們總是在重復:這樣做是不對的。然而又有誰能真正判定對錯呢?與其這樣過分的遏制,倒不如放手,讓孩子們自由翱翔,創造出屬於他們這個年紀應該有的純真和美好。
3.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最能鍛煉幼兒的一項技能,相對其他同齡的孩子,我們班的幼兒在動手操作能力上稍有欠缺。尤其是美術創作這一方面需要加強訓練,所以這一學期的實踐操作技能是我們這學期教學的一個重點。
三、領域教育目標
1.英語
這個學期的英語教學依然是聽說領先,不要求讀寫;提高幼兒讀音的准確性,對單詞整體認讀,不拆認;不認字母,不學語法。雖然幼兒對英語這一學科比較感興趣,但作為教師還是不能忽視英語教學環節的設計,應做到讓孩子在豐富的情境中愉悅的接受新知識。在學期末我會根據幼兒的特點,通過游戲、兒歌等形式對幼兒的聽、說、唱等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測評。
2.科學探索
這學期的科學探索課程重點在於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運用科學方法的能力,善於發現、勤於思考、創新合作相信事實的科學精神等基本科學素養。這一領域的教學應更注重幼兒的自主性,讓他們有發現新事物的空間,主動探求新知識。
3. 美術創作
這學期的美術創作課程主要是支持、鼓勵幼兒主動尋找和發現周圍環境、生活中感興趣的食物;讓幼兒 用美術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鼓勵幼兒初步嘗試運用繪畫、製作等美術手段來表達自己對規則的理解等。
4. 識字
這學期的識字教學主要是教會幼兒認識簡單、常規的字,只要求他們能夠認讀生字,但不要求會寫。在教師反復的教授過程中讓幼兒能夠加深對這些生字的記憶,在一天的日常生活中也讓幼兒能隨時學習到這些日常用的字。
四、家園社區三結合
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所以僅靠學校教育是不行的,還應當搞好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並使這三方面的教育力量緊密結合,形成一股力量,以確保教育力量的實現。對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怎樣與家長就孩子的問題很好的溝通交流,可採用家訪、家園聯系冊交流、舉辦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匯報班級教育工作的基本情況和今後工作計劃,向家長提出教育上的要求,提高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認識,配合、協調幼兒園開展各項活動。同時,發揮利用社區資源教育因素,帶幼兒去街道、小區參觀、訪問;去敬老院、孤兒院慰問;進行廣場文藝演出等,以此全方位地促進幼兒發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