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部是今天公布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嗎
(重點看最後一句)2017年4月27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在北京召開第四輪學科評估指標權重高級專題研討會,來自不同學科類型、不同隸屬關系的60所高校分管學科建設領導參加了會議。
學位中心王立生主任介紹了參評情況和工作進展。此輪評估採用客觀數據統計與專家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所有指標權重全部由各學科專家調查得出。學位中心評估處林夢泉處長介紹了權重設置的程序與原則的基本思路,和第三輪相比,第四輪權重設置有重要變化:
一是更加關注人才培養質量,本輪評估中「人才培養質量」與「科學研究水平指標」權重將持平或接近;
二是更加註重建設成效,淡化條件資源,適當降低「師資隊伍」與「支撐評估」權重;
三是更加關注社會服務貢獻,提高「社會貢獻與學科聲譽」一級指標權重,加強對「社會服務貢獻」二級指標的關注;
四是進一步完善科研評價指標權重,克服單純以論文數量評價學術論文質量的片面性;
五是充分關注各學科的差異性,沒一個學科採用獨立的權重體系(共95套),自然科學客觀指標權重高於人文學科。
教育部學位中心根據本次專題研討會專家意見確定權重參考值之後,將徵求所有參評學科的專家意見(每個學科專家數90-100人),剔除奇異值後的平均值將作為該學科各指標的最終權重。據悉,第四輪學科評估的結果預計在2017年7、8月份公布。
B.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 怎麼樣
教育抄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是教育部直接領導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行政性事業單位,負責根據教育部制定的方針、政策和評估指標體系,對高等學校、辦學機構的教學和專業教學工作的評估;開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及評估工作的政策、法規和理論研究;組織有關評估的培訓和對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成立以後,評估中心首先要認真完成五年一輪的高等學校教學評估工作,同時每年統計公布一次高等學校教學狀態數據,探索學科專業評估,逐步建立將評估的結果與增設新專業,審批學位點,確定招生計劃等相關政策掛鉤的激勵機制。
評估中心的經費來源主要有國家劃撥的評估專項經費和中心自籌兩部分。據官網顯示,評估中心在編制人員為30人,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
C. 大學教育部對學校的教學評估沒過的話,對學生有什麼影響,畢業證和學位證還有嗎
暫時來說對學生個人影響不大,畢業證和學位證照舊,除非是有211或版985需要重新評定,或者是國家級權、省部級重點學科的評定才有影響,當然這個評定結果也直接關繫到學生以後拿到手的證書的含金量及社會的認可度。
D. 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上哪看
可登陸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查看,結果如下:
2012年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
評估工作程序
為保證「嚴謹規范、公開透明」,學科評估按照以下程序進行,並將以下程序對參評單位預先明示。
1、數據採集
數據採集包括「公共數據採集」與「單位材料報送」兩部分。學位中心通過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關教指委、學會等官方數據源獲取公共數據;通過參評單位申報獲取參評學科數據。
2、數據核實
評估數據真實性是評估結果可靠性的重要保證。數據核查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按數據採集標准,對單位填報數據進行篩查;
二是開發專門系統,對多單位、多學科重復填寫的數據進行核查;
三是利用學位中心構建的公共信息庫,開發專門系統對填報數據進行核對;
四是對發表學術論文等數據進行抽查。此項工作是學科評估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核查反饋材料多達近萬頁。
3、信息公示
在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對單位填報的部分信息在參評單位范圍內進行網上信息公示,接受各方異議,並對異議情況再按評估標准進行確認。
4、專家問卷調查
學科評估借鑒國內外經驗,採用「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邀請專家對學科聲譽、學術道德、社會貢獻與學生畢業後質量等進行主觀評價。
主觀評價通過「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每個學科參與調查的一般為50-100人。本次評估除邀請本學科專家外,還特邀了部分來自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30多個部委及大型企業的近500名行業、企業界人士。
5、結果統計與發布
學科評估結果按照「精確計算、聚類統計」的原則產生。本輪評估首先按指標體系精確計算得到的原始得分,然後改變以往「四捨五入取整」產生並列排位的做法,採用「聚類統計」演算法,將原始得分相近的聚為一類。
使得分類更科學、同一類並列的單位更多,從而淡化名次,引導單位更加關注學科建設的優勢與不足。考慮到科研院所的特殊情況,高校和科研院所評估數據進行統一計算,公布時分別排列。
(4)2016教育部教學評估擴展閱讀
一、評估目的
學位中心開展學科評估的目的:
1、是服務大局,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對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課程等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的精神,服務研究生教育「提高質量、優化結構、鼓勵特色、協同創新」的大局。
2、是服務高校,通過對學科建設成效和質量的評價,幫助高校了解學科現狀、優勢與不足,促進學科內涵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質量。
3、是服務社會,提供客觀的學科水平信息,為學生選報學校、學科和社會人才流動提供參考。
二、參評條件與參評情況
學位中心堅持「自願申請參加,免收參評費用」的原則開展學科評估工作。各單位只要有一個及以上二級學科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即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均可申請參加該一級學科的評估。
第三輪評估按「新學科目錄」進行,要求「拆分學科」(如原「歷史學」、「建築學」)相關學科必須同時申請參評,以客觀反映學科拆分後的真實情況。
第一輪評估於2002-2004年分3次進行(每次評估部分學科),共有229個單位的1366個學科申請參評。第二輪評估於2006-2008年分2次進行,共有331個單位的2369個學科申請參評。本輪評估在95個一級學科中進行(不含軍事學門類),共有391個單位的4235個學科申請參評,比第二輪增長79%。
三、評估指標體系
學科評估採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以客觀評價為主」的指標體系,包括「師資隊伍與資源」、「科學研究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聲譽」四個一級指標,指標權重全部由參與學科聲譽調查的專家(本輪評估約5000名)確定。
根據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三十條」、「2011協同創新計劃」和「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等有關精神,第三輪評估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指標設置突出「質量、成效、特色」,在各方普遍關注的「學生評價、論文評價、科研評價、特色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倡導新的「學科評價質量文化」。
E. 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如果沒過那畢業時還是本科嗎
本科教學評估跟學生沒有直接關系,學校依然是本科學校。
通過水平評估進一步加強國家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與指導,促使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重視和支持高等學校的教學工作,促進學校自覺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
按照教育規律進一步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評估方案努力體現國家的教育方針及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反映各類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規律及現階段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走勢與發展方向,特別強調「三個符合度」,鼓勵學校從實際出發,辦出特色。
(5)2016教育部教學評估擴展閱讀
評估標准:
方案二級指標共19項。其中重要指標(黑體字)11項,一般指標8項。二級指標的評估等級分為A、B、C、D四級,評估標准給出A、C兩級,介於A、C級之間的為B級,低於C級的為D級。
評估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標准如下:
優秀:A≥15,C≤3,(其中重要項目A≥9,C≤1),D=0,特色鮮明。
良好:A+B≥15,(其中重要項目A+B≥9,D=0),D≤1;有特色項目。
合格:D≤3,(其中重要項目D≤1)。
F. 為什麼國家教育部要對本科教學工作進行合格評估
評估目的:通過合格評估,進一步加強國家對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指導,使新建本科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教學管理得到規范,教學質量得到保證。
G.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啥時候出
2016年10月9日,學位中心復發布消息稱,制第四輪學科評估過半申請材料已完成核查,進展順利。 按學位中心工作計劃,2016年11月14日起公布結果,公示23日結束,共十天,但目前尚未公示。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公布。
PS:預測本輪評估與上一輪評估相比,位次靠前的高校院所,差距不會很大。但本次學科評估最大的特點是要求碩士點一級學科強制參評,會大大減少捆綁參評作假的幾率,同時也會使一些學校整體實力「原形畢露」。
H. 2016年教育部學科評估 何時公布
評估結果將在11月中下旬公布,敬請關注教育部網站!
I. 請問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針對的都是什麼院校為什麼有些名牌院校不參加評估
國家建立的「每五年一輪」的高教評估制度
高校一般都要參加,也就是隔四年一次,內只是批次不同罷了。容05一批就有蘭州大學等參加,在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一共有43所院校被評定為優秀,另有28所學校在此次評估中評估結果為良好,4所高校在此次評估中評估結果為合格。04一批的你可以到這地方去看看:http://post..com/f?kz=15947643
06也有高校參加評估,如青島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
相關資料網上不少,可以去搜搜。http://www.jxgj.com/temp_files/200642585528.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