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哪三件事很重要)
一、著名的後現代主義課程學者多爾認為,課程是在師生對話中生成的。教師機智的語言回應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設置是生發優質的師生互動的關鍵,所以必須精心設計每個提問,以「精問」促「深思」,切實提高提問的有效性。二、 避免提問抽象、籠統。比如,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諸如:「這首曲子可以分為幾段?」「這是幾拍子的樂曲?」 「這是哪個民族的樂曲」之類不適宜的提問常常存在。之所以說這些提問不適宜,是因為這類問題對認知水平有限、概括能力弱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容易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所以我們在遇到此類問題時,要盡量轉化為淺顯的、小學生能理解的問題。如對於上述第一個問題,教師可結合圖譜,將提問調整為:「這首曲子里發生了哪幾件有趣的事?」就可以讓幼兒在對故事情節的概括中自然理解樂曲的段落與樂曲所要表現的內容,達到了教育的「無痕」。二、避免提問過多、過長。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問題不能過長過多,否則孩子既記不住,更不知道該回答什麼好。三、避免提問後待答的時間過短。即在提問後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候答時間,切莫操之過急。這往往是我們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問題。在集體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急於進入下一環節,不給學生任何思考的時間,在提出某個問題後迅即要求作答。如果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再加上學生沒有充分思考時間的話,第一個應答的學生會隨便找一個答案應付,而接下來的往往人雲亦雲。四、提問有「序」,即指提問要有梯度,由表及裡,由淺入深,不斷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這不僅需要教師能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反復推敲才能達成。有效的提問要做到心中有目標,在關鍵處、重點處、思維轉折處當問則問,要建立解決問題的「層級」支架,幫助學生沿級而上。
『貳』 三、課堂教學幽默藝術有哪些類型對教學幽默藝術的鑒賞應把握的問題是什麼
1、藝術類型:
1、漂亮的板書、標準的語音語調、優雅的手勢儀表,無疑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但也須明確,一堂課的好與壞,關鍵在於教學內容是否豐厚、新穎和生動,能否給人有益的啟迪。而講課內容又取決於講課者自身素質的高低。倘若講課者孤陋寡聞、學問淺薄、知識貧乏,無論怎麼絞盡腦汁地研究方法、藝術和技巧,也難以把課講好,甚至可能弄巧成拙,給人以矯揉造作之感。
2、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電腦的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得到廣泛運用。我們的教學手段如果仍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份講稿、一張嘴的水平上,就很難適應。然而,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是一種形式,而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
3、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充分考慮到教學的內容和實際需要,切不可使其與教學內容相脫節。如果整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充斥著大量復雜的信息、不停轉動的畫面,往往會喧賓奪主,淡化主題。
4、運用多媒體教學,首先要明確它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製作中要有的放矢,把握教學重點,選取與重點內容有關的素材;其次運用多媒體要特別注意把握適時、適量這個「火候」,過少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過多則有畫蛇添足之弊。應盡可能地簡約、適用,避免花俏,盡量少用節奏快、強度大的音響。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達到手段與效果高度統一的最佳境界。
把握的問題是課堂教學藝術首先屬於實踐范疇,不僅僅是教學形式和技巧問題,教學藝術應是形神兼備的整體。形是教學的技能技巧,神是內在的先進的教學思想觀念。其次,課堂教學藝術應成為教學藝術研究的核心。
課堂教學幽默藝術中口頭語言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語言,它能使聽者在繪聲繪色中獲取知識,受到教育和啟迪,同時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口頭語言的使用要注意:
1、以發音和發音技巧為表達語言的基礎,形成發音準確、吐字清晰的授課語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以優美動聽的語言,讓學生如沐春風,樂於接受。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的語音不但要正確、清晰,並且還要鮮明、生動,富於感染力和表現力。這就要在掌握普通話發音基礎上,把握不同的發音技巧,使聲音具有藝術魅力。就像唱歌學練聲一樣,吐字歸音,高低、快慢、升降、擬聲、強弱等都必須正確掌握,方可行之有效。
2、以激勵的語言傳達和溝通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輕松、愉快地聽課。心理學表明:對人的良好思想行為做出肯定和贊許,能使其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得到表揚和鼓舞,會煥發出很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有益評價,無不是用激勵贊美之辭引起學生良好的心理反應,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中受到教師語言的感染和啟發的。故此,學生就會以百倍的信心和飽滿的熱情去努力學習知識。
3、以幽默的語言活躍和渲染教學氣氛,使其在課堂教學中,既能融洽師生關系,又能加深學生記憶,同時也能讓幽默來陶冶學生成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叄』 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哪三件事很重要)
一 備課是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前提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來為每一堂課做准備。那麼在備課時我們又該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參閱教師用書,明確這節課的重點和目標。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觀的方法,層層突破,輕易地化解難點,讓學生理解接受。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預見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和反應,想出解決的對策。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先個人進行備課,再經過多次集體備課,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激發探究慾望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知識的關鍵,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1讓知識聯系生活。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中介,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知識的運用,使學生懂得知識真正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進而真正地喜歡上學習。2讓學生動手操作。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主人翁意識,體會到團體合作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多項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三 提高和加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課堂機智。
同樣的教學設計讓不同的教師來教,效果卻是不同的,因為課堂上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料的問題,這需要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機智去解決。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加強教學機智,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注意平時的課堂上一些情境的積累,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優秀的教師討教經驗,增加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可見我校英語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還要不斷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四 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
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是自己快速成長的重要方法。每天靜下心來,回顧這一節課程序和細節及整個流程,有哪些不足和優點,及時寫好反思,一點一滴地積累教學經驗,揚長避短,日積月累,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在課後及時進行評課和教學反思,反復修改。
五 讓學生喜歡你
如果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愛屋及烏」,也會喜歡你這門功課,這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方面。怎樣的老師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呢?我想,性格溫和,談吐幽默、富有愛心、學識淵博、真誠對待學生的老師,學生一定會喜歡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個人魅力,做一個學生尊敬喜歡的好老師。
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老師追尋的目標,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勤奮、認真、鑽研,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有效!越來越精彩。通過這個精品課程,我們在不斷研磨的過程中提高了自我,這對我們自身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肆』 課堂教學的形式有哪些
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授式
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問題探究式
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三、訓練與實踐式
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的五個定義:
定義1
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情境中教師教與學生學構成的雙邊活動。
定義2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按照預定的教學方案,在給定的時空里,運用一定傳授理論、技能、手段和方法,對一個班級或幾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定內容的講授、談話、輔導答疑臊作示範。
定義3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難、十分復雜的工作.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評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要求,針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合理性,必須建立一系對教學對象,以課堂為環境,利用教學設備和列合理的評價指標。
定義4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一種目標明確、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邊活動過程。
定義5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納入教學計劃按照固定的授課時間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是按教學規律、語言規律、學習規律將學說普通話變成一種完全自覺的和循序漸進的活動。
『伍』 課堂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
1、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
2、「三維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獨立的教學目標,它們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三個緯度就是K、A、 P,加上學習事件本身首字母為O,就是我們所說的KAPO模型。
3、三維目標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4、它的技能是在教學中,既不能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不能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5)三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1、要整合三維目標,前提是要整體解讀文本,科學確定每一個維度的目標。「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在閱讀文本時,首先要確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點。
2、目標的逐維分解有利於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分解目標只是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一步,關鍵是把分解後的目標整合起來,整合的目標更有利於目標的結構化和整體化。
3、在目標的表述形式上,雖然沒有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明顯的提示語,但是每一條目標都很好地把三維目標交融在一起,並且分層遞進,為課堂教學達到三維目標和諧共振奠定了基礎。
『陸』 課堂教學三個一活動指的什麼問題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回織者和促進者。答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柒』 簡述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課堂教學有哪三大策略
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
1、目標原則
課堂管理應當有正確而明晰的目標,它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最終指向教學目標。
目標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響和制約師生的課堂活動,能起積極的導向作用。
並且,目標使學生成為積極的管理參與者,對於發揮學生自覺的求知熱情,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積極意義。
2、激勵原則。
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熱情。
貫徹激勵原則,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創造有利學生思維、有利教學順利進行的民主空氣,而不應把學生課堂上的緊張與畏懼看作管理能力強的表現。
3、反饋原則。
運用信息反饋原理,對課堂管理進行主動而自覺的調節和修正,是反饋原則的基本思想。課堂管理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級學生思想、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這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備課過程中,認真調查教育對象的具體狀況,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對策。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運用即時信息來調整管理活動。
課堂教學的三大策略是:
一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化難為易
1、化抽象為形象。教師可以運用形象比喻使語言形象化,通過圖像的直觀性把課文所描寫的景色所闡述的道理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獲得生動的形象,還可以通過表演、演示、操作等動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論為實踐。它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經驗性。教師要將語文學習回歸於生活中,在使用、應用中學習語文,積累經驗、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為已知。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為基礎的,新知識可以在舊知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要麼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要麼由舊知重新組織或轉化而成。所以利用舊知學習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學策略。
4、化復雜為簡單。教師要教簡單的語文,要簡單的教語文。而把復雜的語文教學做簡單,要做到:教學目標要簡要,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過程要簡潔,教學方式要簡練,作業要簡化。
二是增進學習結果的教學策略——化淺為深
1、由結論到過程。讓學生學深學透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展示知識本身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同時也要讓學生的思維捲入到知識的獲得過程。
2、由知識到問題。教師應把知識轉化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探究,並圍繞問題進行交流、互動、研討,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深學透。
3、由已知到未知。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從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讓學生處在陌生、未知的狀態,以激發學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認識和思維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為此,新課程教學提倡和強調學生對文本的多種解讀、對問題的多種解答和對情景生活的多種體驗感悟。多樣化和個性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有助於學生學得深、學得透,學出個性。
5、由傳承到創新。學習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傳承和接受,也是對課本知識的創新和質疑,這樣的學習才會學得深學得透。
6、由依賴性的學到獨立性的學。教師要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式,變「我告訴你」為「我幫你忙,你自己去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得深、學得透。
7、由教知識內容到教思維方法。以書本形式出現的知識,它的思維和智力價值是潛在的。
三是提升學習體驗的教學策略——富有情趣
讓學生越學越愛學、樂學的具體策略有很多,但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訣:富有情趣。情趣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發現的幸福。這是有效教學的動力源泉。
(7)三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的優點:
班級教學的主要優點是:
1、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一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
2、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
3、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事業。
4、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差生的學習和發展。
『捌』 第三課堂是什麼
第一課堂是貫徹復教學大綱內容制、學習教材、改革和實踐教學方法的主要場所;
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的實踐與檢驗,是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優勢與特長的舞台;
第三課堂是師生進一步學習和探討、加深理解與交流的平台。第三課堂的建設對傳統高校的教學課堂進行了拓展和延伸,有利於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實現了現實課堂與虛擬課堂、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有機結合,為高校的教學教改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此內容來自【求學網】,原文鏈接:https://zixun.7139.com/111/14/209740.html
『玖』 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哪三件事很重要)
能夠較復好的使用電子課件,做好授制課的PPT是能提高授課效率的很重要的一點。
PPT課件能夠將授課內容以大綱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節省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以便有更多時間進行講解、與學生交流,教師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資源,增大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控制范圍,並且為教師控制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幫助。 一方面,能呈現形象的視、聽覺刺激,以起到突出重點、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生動活潑的畫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和理解:另一方面,多媒體課件還能使教學內容一目瞭然,使學生很自然地抓住重點、難點。自從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以來,課堂氣氛活躍了許多,而且豐富的畫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聽課效率提高了許多。
101教育PPT是一款備授課一體的軟體,裡面有海量優質的免費PPT課件、教案、電子教材資源,還有圖片、視頻、動畫等素材,不管是自己做課件還是調用現成課件都很方便快捷。除此之外,還有學科工具和互動工具用於課堂授課,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強化知識點,推薦老師們試試。
『拾』 教育學中,課堂氣氛的三個功能是什麼,求大師們解答。
情景一:教師正襟危坐於三尺講台,神情肅然,手捧教材,一字不落地念著課文;台下學生聽課味同嚼蠟,於是昏昏欲睡者有之,交頭接耳者有之,更有甚者乾脆「兩耳不聞教師語,一心只讀課外書」。情景二:一教師講課,不固守一成不變之定規,反是輕松自然,激情四溢。言辭激昂時,有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言辭委婉時,又如「慈母小、情人眼」,直教人肝腸寸斷;因教授內容所需,甚至舞之蹈之,毫不顧及「為師之尊」。台下學生亦或隨聲附和,或擊節相慶;聽到振奮處,甚至大呼小叫;而聽到傷感處,亦是淚眼婆娑。同是教師,前者講課索然無味,學生聽課興趣全無;而後者,言行並茂,聲情俱下,學生聽之入神。為什麼講課的效果會有如此天壤之別呢?這就要涉及到教師應該如何講課才能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的問題了。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應該是一個有學問的老師,一個充滿智慧的老師;而一堂受學生歡迎的課,應該是一堂生動有趣、學知識長見識的課。同樣,一個老師的課是否生支有趣,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反映了一個老師的課堂智慧和隨機應攣能力。關注教學細節,就是關注教學行為的改變,就是關注新課程的理念是否落實到位,關注教學細節,就是追求教學實踐的智慧與藝術的統一。一、精彩的細節,來自於對學生的傾聽。 二、精彩的細節,來自於對內容的探究。 三、精彩的細節,來自於對情感的體驗。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應該是一個有學問的老師,一個充滿智慧的老師;而一堂受學生歡迎的課,應該是一堂生動有趣、學知識、長見識的課。那麼在課堂上靠什麼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呢?怎樣使課堂生動有趣呢? 從以下三點來談:一、自身硬,從提高自我素養出發 「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師要教好書,要想使自己的課堂生動,就必須從自身做起,鍛煉自我素質。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著裝。著裝,對於一個教育者而言,有時確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想讓學生愛聽你的課,首先就要讓他們愛上你這個老師---你的著裝,你的談吐,讓他們由表及裡,愛屋及烏,這樣他們才會愛上你的課。教育學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服飾陳舊、色彩單調,對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情緒,會起到間接地消極影響。一樣的教室,一樣的學生,一樣的老師,這種每天雷同的環境,多多少少會給人一種沉悶感。而沉悶的生活總是無味的,也是讓教師無奈的,這就需要用味精來點綴----你的著裝。總而言之,你的著裝要簡單大方、端莊典雅。其次,要提升自己的品質與魅力。「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一個教師要想打造有生命力的課堂,就必須提升自己的品質與魅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所以我們就要提升自己的情感魅力、提升自己的品質。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馬卡連柯曾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一個教師要想順利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必須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否則,浮光掠影,一知半解,不僅不能完成任務,還會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可見,增強自身素質對於自己的課堂教學所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二、教學設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讓一堂課生動有趣,教師除了應具備很強的文化素養之外,還應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如果教學設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喜歡什麼?曾有一位研究教育的人士說:不愛學習的學生哪兒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學生一個也找不到。所以,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故事、特別是與教學目標相關的故事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傳遞方式,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堂課的好壞不在於教師講得多少,不在於教師講得有多細,而在於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要是在課堂上有一種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學生就會在短短的40分鍾里豐碩收獲。三、評價,從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出發課堂教學評價對教學活動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如能靈活利用課堂評價,就會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達到和諧統一,可使學生重拾自信,也可使課堂峰迴路轉,高潮迭起,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學生參與表現的慾望,讓他們就問題展開自由的討論、互相取長補短,形成正確的觀點,並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疏導,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中,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等。我們就應該想方設法去點燃孩子心靈中存放的求知的「火葯」,讓課堂煥發創造的活力。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賞識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激勵。所以評價,應從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出發,這樣才是「以人為本」,這樣才能讓評價過程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