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案例

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案例

發布時間:2021-01-01 01:39:13

『壹』 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於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

德育教育涵蓋內容很廣,滲透到高中化學中也很容易,因為化學與生產生活聯系回密切,在答聯系生活的時候便很方便將德育滲透。例如:霧霾與膠體引申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汽車尾氣處理與氣體除雜引申到節能減排從我做起;將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聯繫到催化劑的作用;將化學平衡的觀念引申到為人處事之中可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內涵。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貳』 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池貴彬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學校工作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德育為首」要求學校開設的全部課程都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是目前化學教學的主要任務。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初中化學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化學雙基,又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是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德育是教育的靈魂,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所以我們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必須要滲透德育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化學教學之中,才能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我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結合實際,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不失時機的滲透德育教育,既教書又育人,從而讓新課改的預期目標得以完美實現。
一、通過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樂於學習的情緒體驗。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目標正確確立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我通常採用創設情境激趣;利用化學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運用教材插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設計趣味實驗,保持學習興趣;利用趣味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興趣;發揮情感教育作用,發展學習興趣;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分組合作學習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等方式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創設學習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在創設學習情境時,應該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於啟迪性。如在教序言引入時,為學生表演神奇的「魔棒點燈」、「清水變牛奶」、「空瓶生煙」等魔術,同時欣賞北大校長周其鳳的《化學之歌》,一下就點燃了孩子們學習化學的熱情,使他們產生了想要學習、學好化學的強烈的願望。
二、利用化學發展史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
德育並不僅局限於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勇於探索、勤於鑽研等品質教育也應是德育的一部分。以化學史為載體,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味、蒼白無力。在「緒言」課上,我給學生指出,我國人民很早就有了探索化學的活動。古代中國人的煉金、煉丹,雖帶有些唯心主義的神秘色彩,但他們的研究傳入西方後,大大地推動了化學的形成與發展。近、現代,在化學上我國也做出了突出成績,有自己的傑出學術代表。在講解空氣的組成時,學生們會認識到,空氣這種與人們朝夕相伴的物質,它的存在與成分的發現經歷了一個多麼復雜的過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發現、製取了氧氣,這比起以前人們認為空氣是一種單一物質已是一種進步;拉瓦錫進一步得出空氣是由氧氣、氮氣組成的;到後來,有了更先進的儀器與實手段,人們才認識到空氣里還有其它物質存在。通過這些引導性的分析,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研究的慾望。
同時,在化學課堂上,化學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講解國外的化學史實:原子論的創始人、英國著名化學家道爾頓和阿伏加德羅通過辛勤的努力,創立了原子論和分子學說,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具有頑強的學習精神,反復實驗總結,發現了元素周期律,編制了元素周期表,讓化學的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通過對化學史的介紹,讓孩子們明白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是相連的。希望他們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和使命,為自己的將來,也為了自己能在未來的化學發展史上多作貢獻。同時也教育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勇於探索、不畏困難、尊重知識、團結協作、大膽質疑、實事求是、堅持追求真理。
三、利用化學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曾對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在初中化學課本上,介紹了許多令人驕傲的成就:古代四大發明;商代製造的精美青銅器;春秋戰國的冶鐵煉鋼,西漢的濕法冶金;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氣的國家等等。通過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的化學工藝的介紹,孩子們從中體會到中華民族是真正古老文明而偉大的民族,是勤奮、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不畏艱難,勇於創造,在科學技術方面有許多傑出的發明,愛國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前後我國鋼鐵、化肥等方面產量的對比,使孩子們切實感受到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的正確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才能夠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新成就——納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發了他們對祖國的強烈的愛慕和崇敬之情。
在化學學習中,學生們也發現我國現代化學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間的差距,認識到我國現階段化學水平還比較低。而未來的世界強國,就是科技強國。中華民族要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發展科學技術。教育他們明白這一歷史重任是自己應義不容辭地承擔的,祖國的未來就在我們身上,激勵他們為中華之振興而發憤讀書,立志獻身祖國的科技事業。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命運是和祖國的興衰榮辱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克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錯誤思想,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確立遠大的理想,明確崇高的目標,努力刻苦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四、通過環境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類對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對地球上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在不斷加劇。由於人類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引發了一系列嚴重後果:大氣污染、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森林被過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為和自然的災害不斷,地球環球問題日趨嚴峻。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每個化學教師必需擔負的職責。教學中可從規范試驗操作、改進實驗、從學生身邊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出發等方面著手:
比如在講到硫的燃燒時,就可以滲透環保知識,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告訴學生二氧化硫是一種主要的大氣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能導致水質酸化,毀壞樹木、莊稼。微型實驗,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讓學生觀察和記憶,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同時會節省葯品,減少污染,也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如磷的燃燒我們可以讓他在密閉的容器中用電或激光點燃,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
五、結合分組合作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在化學教學中注重讓學生懂得科技在進步。專業分工日趨細化的今天,合作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學會與他人共處與合作,是21世紀最重要的素質之一。當代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嬌慣,家庭的溺愛,生活環境優越,因此很容易滋長以自我為中心的嬌縱習慣,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教學中,我們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班上採用分組合作的探究學習模式。在教室里把學生的課桌分成幾個大組,每個組的同學坐在一起,在組長的帶領下,大家互相幫助學習,組內做到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相互比,組外學習組外比。讓他們在互相幫助的前提下,形成你追我趕公平競爭的局面。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表演的陣地,而老師只是導演。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其學習的潛力也會被充分地挖掘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是快樂的,就會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交往中,克服自私和妒忌,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賞。
六、結合試驗過程對學生進行自然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指導化學試驗時引導學生注意,化學試驗不是想當然,而要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學的研究方法:設計、實驗、觀察、記錄、處理數據、結論、評價反思,用得到的結論指導進一步的實驗。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覺得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翁,增強學習的興趣性和主動性。通過潛移默化,他們不自覺地就會養成良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化學作為實驗科學,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很重要。在學習酸、鹼、鹽的時候,講到酸鹼指示劑時,閱讀資料卡片中玻義耳因為濃鹽酸濺到紫羅蘭花瓣上後變紅而發現了酸鹼指示劑的故事。然後提示學生,看起來玻義耳是無意中注意到這一現象的,但這並非偶然,正是一貫認真觀察實驗的好習慣所帶來的結果。從而教育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環節,但必須細致觀察,尊重事實,認真思考,善於總結反思。
七、平常教學中,結合已有定律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揭示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結合化學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有利於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素質的提高,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探索研究,掌握科學知識。
在平常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實事求是的教育,從筆記的整理,作業的格式規范,實驗的記錄,乃至於考試的卷面書寫,我都嚴格要求學生。我任課班級的很多學生的筆記本作業本都被其他班級或其他學科拿去展覽,拿去作範本。學習就好比做人,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我的以身作則和一絲不苟,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師的嚴謹,親其師信其道,從而仿效老師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科學精神。讓孩子們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掌握科學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培養創新能力。
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能使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科學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學習了質量守恆定律,學生們知道了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只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組合,並沒有生成新的元素;任何一個化學反應都是客觀存在,而不是憑空臆想、臆造。通過學習,孩子們清醒地使學生認識到:小說中仙人們的點石成金,水變燃料等都是是違反客觀事實的,是根本不可能的。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揭露偽科學的現象,自覺地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總之,德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教育的方式也是靈活多變的。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優勢,只要我們注重並堅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不失時機的德育教育,就可以使化學教學與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安全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我們的學生就能樹立起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最終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總體要求。

『叄』 如何在化學教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結合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說明,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化學課堂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會使化學課堂活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達到智育和德育雙贏的效果,下面我結合教材和教學實際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的自身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言語表達、儀表都在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的每一堂課老師教師用自己的人格來熏陶學生的場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個性。

二、按照《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現實的化學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分子、原子、離子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物質的可分與在某一層次的不可分組成了無窮變化的化學世界。在講授物質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陰離子與陽離子、溶解與結晶等概念時,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闡述。在進行質量守恆定律教學時,闡明這一規律,正好驗證了哲學上物質永恆不變的規律。通過硫酸的由於濃度不同而性質不同等內容,使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總之,只要細心地去挖掘教材內容,就可以將辯證唯物主義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

三、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人們對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優良傳統的熱愛之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化學教材中,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文明和科學技術是有卓越貢獻的,造紙術是我國的古代發明之一,我國的造紙工業很發達時,歐洲還在用羊皮作書寫材料。黑火葯的發明和運用,是一種工業的也是經濟的進步,不僅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充實了化學理論。此外,1965年我國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島素,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蛋白質的國家。目前我國的納米技術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實踐證明,化學教學中,愛國主義有機插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

四、結合化學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

目前的學生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學習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對於這種現象,結合化學教材中一些化學家的奮斗史,開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勤奮學習、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例如: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蘭北部一個窮鄉僻壤,父親是一位織布工人,母親生了6個小孩,有3個因貧窮而夭折。道爾頓讀完小學就因貧窮而輟學,但是他酷愛讀書,在幹完農活空隙還堅持自學,後來在教學中擔任助理教師。工作之餘發憤讀書。在學校的12年,他讀的書比他以後50年的還多,也為他後來的科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目前學生學習惰性的情況,有效的學習一下化學家們的奮斗史,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學習。

五、在化學教學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惡化以及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解決環境問題從化學教學入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初中的教材中,《空氣》、《水》、《燃料與熱量》以及《化學與生活》等許多章節都涉及到環境保護,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燒時對環境的影響」一節中,汽車排放的尾氣造成空氣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燒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農作物減產,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對建築物腐蝕,又如《化學與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實際是聚乙烯製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難分解。在教學中,通過大量圖書的對比,讓學生懂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學生從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使用布袋來代替塑料袋,不踐踏小草等,做好帶頭和宣傳作用,帶動整個家庭甚至社會共同關注環境問題。

總之,中學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們仔細地挖掘,將德育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一定能豐富課堂,達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

『肆』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我覺得由於在化學教學中會遇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那麼在這種過程中就應該加強一些德育的教育。這樣不可以隨意的在生活中利用這種知識來做一些不良的勾當。

『伍』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學的同時,列舉一些與教學相關的事例,如某些化學物質對人類的幫助,某些科學家努力研究的精神,以增加學生的奉獻意識。又如某些化學物質對人類的危害,提醒學生化學用來造福世界,而非迫害人類。

『陸』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結合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說明,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化學課堂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會使化學課堂活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達到智育和德育雙贏的效果,下面我結合教材和教學實際談點自己的看法:一、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的自身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言語表達、儀表都在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的每一堂課老師教師用自己的人格來熏陶學生的場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個性。二、按照《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現實的化學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分子、原子、離子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物質的可分與在某一層次的不可分組成了無窮變化的化學世界。在講授物質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陰離子與陽離子、溶解與結晶等概念時,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闡述。在進行質量守恆定律教學時,闡明這一規律,正好驗證了哲學上物質永恆不變的規律。通過硫酸的由於濃度不同而性質不同等內容,使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總之,只要細心地去挖掘教材內容,就可以將辯證唯物主義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三、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人們對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優良傳統的熱愛之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材中,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文明和科學技術是有卓越貢獻的,造紙術是我國的古代發明之一,我國的造紙工業很發達時,歐洲還在用羊皮作書寫材料。黑火葯的發明和運用,是一種工業的也是經濟的進步,不僅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充實了化學理論。此外,1965年我國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島素,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蛋白質的國家。目前我國的納米技術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實踐證明,化學教學中,愛國主義有機插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四、結合化學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目前的學生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學習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對於這種現象,結合化學教材中一些化學家的奮斗史,開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勤奮學習、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例如: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蘭北部一個窮鄉僻壤,父親是一位織布工人,母親生了6個小孩,有3個因貧窮而夭折。道爾頓讀完小學就因貧窮而輟學,但是他酷愛讀書,在幹完農活空隙還堅持自學,後來在教學中擔任助理教師。工作之餘發憤讀書。在學校的12年,他讀的書比他以後50年的還多,也為他後來的科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目前學生學習惰性的情況,有效的學習一下化學家們的奮斗史,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五、在化學教學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惡化以及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解決環境問題從化學教學入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初中的教材中,《空氣》、《水》、《燃料與熱量》以及《化學與生活》等許多章節都涉及到環境保護,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燒時對環境的影響」一節中,汽車排放的尾氣造成空氣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燒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農作物減產,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對建築物腐蝕,又如《化學與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實際是聚乙烯製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難分解。在教學中,通過大量圖書的對比,讓學生懂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學生從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使用布袋來代替塑料袋,不踐踏小草等,做好帶頭和宣傳作用,帶動整個家庭甚至社會共同關注環境問題。總之,中學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們仔細地挖掘,將德育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

『柒』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1
化學學科德育滲透
在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之首,居主導地位。在化學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傳授化學知識,更應注重學生德育的培養。把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社會主義道德觀對學生施加影響,使學生能力和品質都得到加強,將來出社會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作為一名教師,應根據各學科、各學校具體情況,適當地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智育也自然得到發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愛社會主義教育。
在化學教材中,思想教育內容並不如政治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例如上化學《緒言》部分里講到的四大發明中造紙是我國人民在化學史上取得的輝煌成果,我補充介紹「蔡倫紙」的造紙技術(改用便宜的樹皮、碎布、破魚網為原料,以精工細作,造出優質紙)後人稱他為造紙技術的發明人。1000多年來我國的造紙技術都是依蔡倫的技術推廣的,直到公元751年,唐軍與阿拉伯打仗,唐軍被俘,俘虜中有造紙工人,將造紙技術傳給阿拉伯人,然後傳給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歐洲。上到《H2 的性質和用途》時,我聯繫到「神舟五號」、「神舟六號」飛船的載人上天,是我國在美國、俄羅斯之後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說明高科技方面已擠到世界前茅,在上到第六章《鐵》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我國鋼鐵生產、冶煉歷程,特別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安萬畢術》中的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這種冶金技術比西方國家早1700年。通過學習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
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破除迷信,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1、 在化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教育。 在學習物理變化概念時,列舉水的三態變化、汽油的揮發都是揭示了物質內部分子運動,水三態的變化與外界的溫度有關系的,在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內因與外因(如碳與氧氣生成CO和CO2)、現象與本質(指示劑的變色與溶液的酸鹼性)、共性與個性(酸的通性與酸的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從而逐步樹立事物永恆運動、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核電荷數引起元素種類的改變、由相同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或單質中、由於相互作用的原子個數不同使物質性質各異(如金剛石、石墨)、在濃硫酸與稀硫酸中(由於質量分數不同)引起質變等內容,使學生認識量變質變規律。通過H2—H2O—H2、CO—CO2—CO等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使學生認識否定之否定規律。將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融於教學中,可使學生學會正確思維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質,用變化、發展、全面的觀點分析問題,也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

『捌』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ppt.ppt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加強滲透。當前人們常常探討教書育人,實則指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加強,讓學生各方面素質都可以獲得發展,成為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育人的實質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因此,不僅要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化學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應是傳播文化,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里應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滲透人文教育,將知識、能力、人文相結合,為社會的發展輸送不同能力的合格型人才。
一 人文教育的含義
人文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感染下,通過人文學科為基準實施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提升學生在人文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素養。人文教育指在人文學科的范疇里執行,傳統意義上的人文教育指通過學科的形式存在。人文教育具備了以下特點:(1)人文教育不再是古典人文主義時期對精英教育的意義,也不只是通過古典教育的內容作為價值取向;(2)人文教育培養的是完整的人;(3)人文教育應積極開發人的左腦、右腦。
二 初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狀
長久以來,受到只注重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影響,初中化學教學長期以來都是將知識教學當作教學重心。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初中化學教學較少涵蓋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文教育被不斷淡化,具體體現為教學內容過於重視邏輯性、系統化及網路化的化學知識結構設定,將學生對社會、生活乃至就業方面的化學素質需求過於忽略,也對化學在科技研究乃至社會應用層面上的問題過於忽略。在教學過程里,局限於加強掌握化學知識、解題技能的理性思維訓練,忽略了人們在情感、心願等方面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及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推崇理性,追尋規范化、統一化,忽略學生獲得個性解放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每天雖然都處在豐富的化學世界中,但是欠缺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對周圍相關現象及問題處理的能力。老師始終將教給學生化學知識當作自身唯一的教學目標,學生如果沒有掌握好知識,老師就會有挫敗感。可當前倡導的是令所有人都發展的教育,而非經營式教育。化學教育承擔的是令所有人都具備化學素養的責任。學生也應具有一定的化學素養,這也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所以,化學教學應將精力放在化學基本知識及和化學相關的人文教育方面,而非對學生而言較難的專業問題方面。
三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化學美的育人功能
審美教育是人們在人文素質方面不可欠缺的構成部分,美育不但可以提升素質、陶冶情操,並且有利於智力的開發,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活動,對加快學生整體發展具有無法取代的作用。化學美屬於科學美,化學在展現物質內部豐富的運動方式和規律時,體現了化學范疇中具備的豐富的美育素材,所以,具有特殊的美學意義。
2.透過化學科學研究實驗,養成學生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初中教學的人文精神中心思想為讓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建立科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其具備積極、向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初中化學探究實驗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要依據,在這一過程里,不但是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還是令學生了解科學家如何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研究所經受的困苦,養成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勇敢探索、堅毅的科學品質以及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3.充分探尋化學哲理,培養學生堅強的奮斗精神及毅力
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老師會竭盡所能地運用化學史及科學家的奮斗過程、人格魅力來激發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勇敢追求,為事業勇於奉獻,從而感受人文教育。在教學過程里,應將傳授知識及德育的最佳結合點確定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滲透。化學中富含的哲理,一線老師應積極開發這些資源。
4.大量實施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懂得如何合作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化學大綱中的新要求。由於經濟的不斷提高,知識的不斷進步,國家間的經濟、科技往來的不斷擴大,人們相互間的合作和交流也十分頻繁,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生活方式會對人際往來、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具備合作精神、和睦相處的品質,才可以在當前時代站穩腳跟。學生在實驗中,需要進行分工合作,一定要具備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可以將實驗的任務完成。
四 結束語
要建立具有現代化、高品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只加強學術能力是不夠的,人文精神的滲透是不可欠缺的。老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應有效地運用當前的教材,有計劃地將人文因素滲透進去,為社會提供更全面的人才。

『玖』 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中學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們仔細地挖掘,將德育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一定能豐富課堂,達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化學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