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律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方法和途徑
法律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方法和途徑
法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思品教師在教學法律教育部分的內容時,應選擇生活中的相關法律案例進行教學,將教學理論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方法與途徑,巧設例巧設問,盤活思品課堂,激發學生思維。
一、教學案例選擇要具典型性、代表性,並不是多多益善;
案例教學法能夠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境,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但教學案例選擇要具典型性、代表性,並不是多多益善。
1.教學案例的選擇要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體驗角色,成為案例活動的主體,真 正實現案例情境的「再現」,並設身處地地思考,學會運用理論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較好地激發自己創新思維,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案例的選擇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案例教學的重點在於討論和相互交流,所以,學生要想在課堂上完成任務或有好的表現,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並力爭在討論中說服對方。
3.教學案例的選擇要有利於縮短理論和實際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 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在已經經過實踐的事件中充當角色,進行「實踐」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學生實現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從而縮短理論和實際間 的距離。
4.教學案例的選擇要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既有實際情況的描述,又包含著問題。它採取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弄清案例中出現的問題並運用所 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知識。而且案例來源於活生生的現實,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內容生動有趣,沒有那麼多抽象的、復雜的概念、 理論。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容易產生學習興趣,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法律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的幾個具體步驟;
教學設計中沒有統一的格式,主要以科學和實用為主。一般的教學設計主要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步驟: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具、教學過程、板書等。
從教學過程的結構要素來講,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上首先要指向於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內容上要體現基礎性、現代性、綜合性的統一;教學方式、方法選擇運用要貼切,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為方法選擇的基本參照,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 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並且符合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在教學評價上應體現發展性、過程性、多元性、主體性的統一。
1.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體現客觀性。要根據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情況而定,不具有隨意性。
(2)教學目標要全面,要做到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目標的內在統一。
(3)要因材施教,確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意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4)目標要有彈性,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和「創生性」中,給學生留下發揮主體性的空間與時間。
2.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應從以下兩方面考慮:(1)要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識體系來確定。(2)學生中普 遍存在的、帶有傾向性的思想道德理論認識問題,也是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學生在接受知識、能力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中碰到的困惑。教學難點的確定應以學生的接受程度為依據: (1)教材內容中學生最難接受、最難理解的知識或思想道德理論觀點,特別是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2)在理論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難於接受的理論認 識問題也可以作為教學難點。(3)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為教學難點。
3.選擇教法
選擇好教學方法是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關鍵。雖然「教無定法,乃為至法」,但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好課的教學方法卻是有章可循、有共性、可 概括的。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考慮如下問題:(1)選擇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內容出發,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任務來選擇教學方法。(2)要符合學生實際,如學 生年齡、能力、心理發展水平等是選擇方法的重要基礎。(3)要符合教師個性,力戒千篇一律。因為任何成功的教學方法都是有「個性特色」的,有的方法只適合 於某類教師而不適合於其他教師。(4)設計教學方法,要端正教學思想,貫徹新課程理念,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互動,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 目的。 4.設計教學環節 課堂的教學過程是由各個教學環節構成的。教學環節就是教學的程序和步驟。把各個教學步驟按一定的順序銜接起來,就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教學環節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導入新課、新課教學、新課小結、作業布置等。
思想品德課改革從「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出發,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 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1)導入新課的設計一定要以學生的主體為核心, 以激發學生的心理慾望為目的,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以時政熱點等材料為載體,創設各種適宜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發展的教學導入手段、方法和策 略。(2)新課的教學設計,要強調師生間、生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興趣、價值觀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范等。通過這種廣泛的 信息交流,實現師生間的交往、互動、共識、共進。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間,組織學 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教室中積極的氛圍。(3)課堂小結,其主要教學功能是對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提煉,使學生把 所學基礎知識及技能更好地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助於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形成正確的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課堂小結既是「句號」又是「問號」。在設計時,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回顧,又要引導、激勵學生繼續學習,運用「新知 識」聯系自己身邊的環境,簡單分析身邊的事情。(4)作業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與教學有關的作業、課外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缺 少的途徑。
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教學是活動,是體驗,是建構,是過程,而不應該也不會僅僅發生在課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課堂上教出來的,而是在體 驗中、感染中、踐行中逐漸形成的。當課堂教學結束後,學生生活、實踐的課堂還在拓展、延伸。所以,作業的設計不是簡單的問答題、簡答題,不是課本知識的復 制拷貝,而是需要學生的思考、理解、運用和實踐。如理論聯系實際,自編作業;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畫等資料性的作業;開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義 務宣傳等實踐性活動的作業;成語典故的思考作業等。
4.設計教學環節
課堂的教學過程是由各個教學環節構成的。教學環節就是教學的程序和步驟。把各個教學步驟按一定的順序銜接起來,就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教學環節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導入新課、新課教學、新課小結、作業布置等。 思想品德課改革從「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出發,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 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1)導入新課的設計一定要以學生的主體為核心, 以激發學生的心理慾望為目的,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以時政熱點等材料為載體,創設各種適宜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發展的教學導入手段、方法和策 略。(2)新課的教學設計,要強調師生間、生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興趣、價值觀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范等。通過這種廣泛的 信息交流,實現師生間的交往、互動、共識、共進。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間,組織學 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教室中積極的氛圍。(3)課堂小結,其主要教學功能是對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提煉,使學生把 所學基礎知識及技能更好地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助於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形成正確的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課堂小結既是「句號」又是「問號」。在設計時,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回顧,又要引導、激勵學生繼續學習,運用「新知 識」聯系自己身邊的環境,簡單分析身邊的事情。(4)作業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與教學有關的作業、課外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缺 少的途徑。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教學是活動,是體驗,是建構,是過程,而不應該也不會僅僅發生在課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課堂上教出來的,而是在體 驗中、感染中、踐行中逐漸形成的。當課堂教學結束後,學生生活、實踐的課堂還在拓展、延伸。所以,作業的設計不是簡單的問答題、簡答題,不是課本知識的復 制拷貝,而是需要學生的思考、理解、運用和實踐。如理論聯系實際,自編作業;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畫等資料性的作業;開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義 務宣傳等實踐性活動的作業;成語典故的思考作業等。
5.設計板書
板書設計是運用文字、符號、圖表等書面語言,在黑板上或多媒體課件上進行的表情達意、教書育人的創造性活動。板書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 用,它能夠提綱挈領,指引目標;突出重點,深化理解;以一當十,啟發思維;形象直觀,強化記憶;以身示範,熏陶感染。教師設計板書時,一般應符合以下幾項 要求:
(1)板書的目的要鮮明。任何板書的設計都是為了一定教學目標服務的,板書設計要有鮮明的目的性。教師要在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按照教學目標進行板書設計。即使是同一內容,在新授課和復習課中,由於教學目標不同,板書的側重點和方式、方法應有所不同。
(2)板書的體系要完整,概括地反映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要用簡練的文字、標題式的語言把教學的知識體系、理論內容和知識點反映出來。
(3)板書的內容要有條理、有系統。教學內容是一個有邏輯聯系的統一體,知識之間是互相聯系的知識結構。板書要反映教學內容的邏輯順序和結構層次,讓學生通過板書就可概括地掌握教學內容。
(4)板書的書寫要規范。一是要求字體規范,板書最好用規范的行書字,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用正楷字,不要寫草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二是要求書寫格式規范。
下面是浙江省初中思想政治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溫嶺中學實驗學校張凌峰老師,在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展示會上執教《身邊的誘惑》(人教版)這一節課時的教學設計:
這一份教學設計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採用「五環探究遞進教學模式」,體現了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而教師則退居幕後「穿針引線」,通過相互情感的溝通完成教學流程。這份教學設計符合鄉土化、整合化、學案化和彈性化的要求。
記得一份教育刊物曾有這么一則報道:某校特邀一位名師來給教師上一堂政治示範課。這位教師對授課內容稍做准備,便從容走上講台。一堂課下來,聽課的 教師無不贊嘆。贊嘆之餘,有人問這位名師這堂課准備了多久,這位年過半百的長者慨然說:「可以說我只准備了一刻鍾,也可以說我一生都在准備上好這堂政治課。」你從他的回答中得到哪些啟示呢?
三、法律教育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個事項。
在一些新課程改革實驗發現,一些教師依然採用老辦法講解新教材,課堂幾乎與學生的真實成長關系不大,教學改革被簡單地看成是教學方法與教學基本功的轉向,這與傳統教學設計的影響有關。 傳統教學設計,注重知識層面,熱衷於知識數量和知識體系,甚至就是大綱的壓縮或翻版。課堂實施只見知識不見學生,只管「講」了多少,不管「學」得好壞,教學設計成為課堂的「劇本」,老師機械地按照「劇本」化的「程序」轟炸學生,演繹出灌輸知識的課堂「陷阱」。這種傳統的教學設計設計是以教師的教和書本的知識為本位的,從教師的主觀判斷或教學經驗出發,側重的是教學過程的程序化、細節化。盡管備課中也提出研究 學生的任務,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在教師備課過程中,只是作為處於一個年級階段的抽象群體來認識,研究的重點只放在學生能否掌握教材,難點怎麼講上,依 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來思考學生的。 要改變這種情況,設計教學設計時,必須從人文意識、實踐意識和課程意識出發,從學生成長的層面來思索,著眼於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立足於學生興趣的開發,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過程,進行有生命意識的教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學設計要鄉土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三級 課程管理使國家、地方和學校同時成為課程的開發、實施和管理主體。而且,新的課程管理體系為地方、學校甚至教師留出了較大的課程開發、實施和管理空間。但 課程的建設離不開課程資源的支撐,開發課程資源首先應立足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教學設計的鄉土化就是要釋放老師的能量,激活學校細胞,用足、用好本地的鄉土資 源,進行有針對性的特色教學。這就使得教師要善於捕捉屬於本校、本班學生的「興趣」、「氛圍」、「人際關系」、「生活經歷」、「社會事件」等鄉土信息,並 結合鄉土信息創造性地分析教材,設計教學設計,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學生的「學」,使鄉土化教學設計發揮更大作用。 教學設計的鄉土化使教學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由於篩選的資源大多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倍感親切,容易信服,使用起來,也有利於促使教育教學活動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
2.教學設計要整合化。
課程論專家張華博士提出,課程是由老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大因素構成。那麼,整合就是對真實的教學情境的整理與重組,即進行物 性與活性的,靜態與動態的,顯性與隱性等教學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通過整合,讓教材知識動態化,課堂情境人格化,把教學設計整合成為一種對話、合作與探究的課程 文化,一種互動的文本,從而促使課堂活動的結構優化。
3.教學設計要學案化。
教學設計「學案化」的基本表現就是容納更多樣的學習方式,營造主體的學習地位,根據「學」的具體性實施「教」的方案,促進學生通過探究去實現獨立,通過合作學習彌補個人的有限,通過學法的習訓想學、會學。
教學設計「學案化」植根於對學生獨立生命的尊重,對學生具有的多重智慧優勢的充分信任。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重情感體驗,要 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相關的體驗,從內心感受中體會道理,而不是只記憶一些死的知識點;(2)要重探究,給學生足夠的時空去觀察、猜想、探索、歸納、類比、 質疑,引導學生反復嘗試,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3)重合作,課堂上的合作體現在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和互補上;(4)重方法和運用, 書上的許多理論知識,它們只是學習的載體,教學的目的應落實在學生實實在在的收獲上。
4.教學設計要彈性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當拘泥於預先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 實施過程中需要開設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是不斷 生成的,在課程生活化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正如著名教育家布 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到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所以,課堂不能再是教學設計的演繹舞台,而是根據學生變化的學習需要,精心「預設」與即時「生成」 相統一的彈性調控過程。 現代教學設計的「預設」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的學習和學生的發展為本位,從學生的實際現狀出發,以粗線條的「靜態教學設計」為基礎,綜合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不 確定因素,注重教學策略,特別是多種教學思路的設計,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使其成為具有指導性的「動態方案」——彈性化的教學「預設」方案。只 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才有可能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再做出詳細的、適時的動態調整或調適,從而可以彌補在粗線條的「靜態教學設計」中,原先設定的學習 難點可能不全成為學習難點或還有新的學習難點,原先設定的教學程序可能不是實際的教學程序等缺陷。所以,預設的教學方案是「外出旅行時的指南,而不是火車 行駛的固定路線和時刻表」。教師必須根據教學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隨時進行調整,使「預設」與「生成」相統一,即在「預設」基礎上「生成」,在「生成」過 程中提升「預設」的層次、水平。
② 法制教育教案
下面是一個法制教育教案。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點: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目的:
1、使廣大學生了解本法內容。
2、使每一位同學遠離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3、理論聯系實際,防微杜漸,自省自律,弘揚正氣,作品學兼優的好青少年。
授課內容: 同學們!今天的法制教育讓我們一起學習由第九屆全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對青少年一代寄予了無限的希望,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國家出台諸多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頒布和實施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保護青少年成長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別為:總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法律責任和附則。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本法中的第三章;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前兆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話說:風是雨的頭。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漸變過程。此間必然會出現諸多前兆與信號。小錯不斷,大錯必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就是由於他們長期養成了不良行為,放任自己而又沒有及時有利的得到矯正而發展形成的。
根據常見的違法犯罪徵候、跡象,根據外部表象的差異其前兆分成8類6種
1、言語:經常罵街、談男論女、隱語黑話、好說謊話、緘口不言、臟話不斷。
2、舉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兒郎當、蠻橫無理、頂撞師長、愛打群架、強行索物、哥們義氣、逞強跋扈、輕佻放縱、坐卧不安、行蹤詭秘、大把花錢,喜怒無常。
3、結交「哥們、姐們」、口哨喚人、紙條傳情、紋身標志。
4、起居:生活懶散、飯量驟減、出沒無常、結群閑逛。
5、打扮:注重打扮,過度化妝、講究發型、統一裝。
6、嗜好:抽煙喝酒、參與賭博、混跡舞場、偷閱書刊、迷戀網吧。
7、攜物回家、護身器具、異性物件、書包異物。
8、學業:曠課逃學、成績突降、考試作弊、課堂搗亂、課上睡覺。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種不良行為:
(1)曠課、也不歸宿;
(2)帶管制道具;
(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6)參與賭博或變相賭博;
(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8)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9)它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對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時教育、其不良行為得不到有力的盡快的矯正,那不良行為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違法犯罪,前兆就變成違法犯罪事實。
例一:湖北某締結連發勝8起家庭被盜、商店被撬案件,現場不留痕跡,作案手法高超。經偵破,著伙神出鬼沒的作案團伙是由21名13歲左右的初中學生組成。這些人有的從8、9歲就染有不良習氣,優劣機,但又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矯正,最終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處理過一個8人搶劫、流氓團伙,平均年齡不足14歲,他們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作案15起。這8個人也都是從小很小就不良習氣纏身,行為不端,劣跡斑斑,有的不到及時矯正,最終也走向犯罪。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沖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開始
1、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 培養訓練。預防不良行為必須從小抓起;
2、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具體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時不抓,就演變成大錯。教育無小事;從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習慣,使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矯治,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抓好兩「小」,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關鍵環節。
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中學生行為的准則,應努力做到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做到:自尊自愛,注重中學生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朴,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學都成為遵紀守法,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③ 幼兒園學前班法制教育教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為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將幼兒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的指導思想,本人將本著保護和教育並重、幫助和提高共進的原則,根據幼兒的實際生活,預設豐富的安全活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加以落實,從而樹立幼兒的安全意識,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技能,獲得健康的、全面的發展。 二、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對陌生人、危險事物等有警惕心。 2、學習預防危險、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遇到危險能保持冷靜、嘗試解決或預防危險。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感受活動的樂趣。 三、具體措施: 我們將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安排安全活動內容,採用集體、小組、個別活動等多種方式,努力達到安全教育活動目標。 (一)、生活環節 1、來園: 注意幼兒的健康狀況、情緒狀態,熱情招呼幼兒,注意他們是否帶有危險物品,如:別針、紐扣、小刀、硬幣、鐵絲、玻璃器皿等。如果有,要及時將其收藏,以免發生意外。 2、晨間活動: 按照活動計劃表或根據天氣情況安排幼兒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前,檢查場地、器械的安全性。較高氣溫的情況下,組織幼兒在陰涼處活動,以平和活動為主,提醒幼兒休息、擦汗、調節活動量。教育幼兒正確、安全地使用體育器械,用正確的方法運動,如走跑跳攀爬鑽等,防止幼兒互相碰撞,提醒幼兒注意運動方向,靈活躲避。 3、早操: 要求幼兒有力度、合拍地做早操,對個別體弱幼兒可以安排其適當休息。 4、晨談: 教師可以根據預設的晨談內容與幼兒討論、交流,也可以根據臨時情況變動。交談內容:怎樣玩滑滑梯又有趣又安全;喝水也要講科學;用傘的安全;廚房裡的安全;怎樣用學習工具等等。 5、午餐: 要求幼兒正確使用餐具安靜用餐,不打鬧、嬉笑,以防止飯菜誤入氣管內。吃完後自己收拾殘渣倒進桶中。 6、午睡: 睡前提醒幼兒解好小便,自查有無玩具、小顆粒材料、危險品帶入寢室內,教師復查。在幼兒睡時,教師和保育員要巡視幼兒是否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如看到幼兒蒙被、咬被等情況要及時制止。 7、下午游戲: 游戲活動所用的材料、工具必須安全、衛生,尤其要檢查剪刀、鉛筆塑料玩具等,是否太尖或有損害。要教育幼兒正確使用工具,切勿以尖端指向自己或他人,切勿手持工具在室內跑動,用完後要及時放入盒子內。 8、離園: 離園時提醒幼兒整理衣物,家長來接時,親手把孩子交到家長手中,提醒家長帶孩子玩大型玩具時要關注孩子,防止孩子發生意外,要制止孩子不正確的玩法,教育孩子和同學友好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