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
[<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
<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
剛工作時,懷著對教學工作的一顆火熱的心,買了一大堆教育教學方面的書,但很多沒看就束之高閣,自從顧校長出台了一本《教師發展性成長手冊》,翻箱倒櫃,又重拾這些書,翻著翻著,《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深深吸引了我,<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 魏老師說:一名好老師,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學生,不管多麼笨的學生,腦子里其實都埋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學生腦子里缺少資源,而是我們缺乏勘探這些資源的能力。關於管理,魏書生提倡民主、科學的學生自主管理。 魏書生管理最鮮明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其教學策略之高明,教學手段之巧妙令人稱道。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學生對管理活動的認識。曾經有學生問他:您還能做我們的班主任嗎?魏書生說:為什麼不能?學生說:我們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請副班主任來管嘛!學生問:副班主任在哪?魏書生說:就在每位同學的腦子里!談話中,魏書生除巧妙地向學生傳達了對學生的信任外,還向學生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這就是: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來說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師來約束學生,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我約束,讀後感《<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效果上,減少了學生對管理的抵觸以至對抗的情緒,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實效。
其次,魏書生創造性地創設了多種自我教育形式,如:寫說明文,寫心理病歷等,大力倡導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以盡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自己的行為產生自我約束,真可謂一舉數得。 另外,除課堂教學,魏書生還把大量的課外教學活動(包括德、智、體)等科納入了班級管理的軌道,如定期定人檢查作業批改作文,課前一支歌等,加強了教學與管理間的聯系,推動了教學管理與班級管理的整體自動化。善始善終,持之以恆。凡事不做則已,一做必做到底,既顯示了制度執行的一貫性,又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力。 魏老師讓我深刻理解:所謂班級管理,並非是說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是管理與被管理的對立關系。其實,施教與求知的目標決定了師生在管理過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過了他們之間的排斥與對立,學生完全可以成為管理活動的主人,前提是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並採取高明的教學策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雖然,魏老師的思想我還不能全部領悟,有的即使領悟了,實踐中也未必能全部運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當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長期學習下去,班級管理工作就會取得長足進步。 〔<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 《魏書生教育藝術》讀後感
[《魏書生教育藝術》讀後感]
魏書生的教育思想和課堂藝術不僅僅是體現在課堂上,而是體現在課前、課後和課外;不僅僅是體現在教書上,而是體現在育人上;不僅僅是體現在教師的如何教上,而是體現在學生的如何學上;不僅僅是看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學,而是看學生在課前學的怎麼樣,《魏書生教育藝術》讀後感。所以,魏書生的課堂藝術的魅力主要表現在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積極性的調動、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效果的檢測上。
因此,縱觀魏書生的教學全過程,魏書生的教學,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簡單的教與學的互存關系,而存在著一種普普實實的教學組織環節和組織形式。
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即自學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學會學習是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學生會學,促使差生轉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學生會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魏書生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總是把直接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結合起來,使之互相促進,這樣學生的
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變成滿足心理需要的一種極大樂趣。培養學習興趣,還應注意既要有廣泛的興趣,又要有中心興趣。學習興趣與老師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樣是課堂,有的教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則視為樂園。魏書生上課,學生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是一種享受。
綜觀魏書生的教學,方法靈活
是他的特點。魏書生常說,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傳授知識的程序,要研究教學方法,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改進教學,教師的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精神的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牢固持久的學習願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對興趣培養都有極大的意義。並對一堂課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課應當激發出真正的激動心情。魏書生教學,就是要通過各種教法找到興趣的源泉,他認為,教師講課,寡淡無味,平鋪直敘是教學的
大忌。他總是力圖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在課堂上,趣事,樂事層出不窮,學生思維可以馳騁,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久而久之,學生對他教的語文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愛上了他並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學生會有興趣。變換教學方法從中得到快樂,學習興趣就會成倍增長,讀後感《《魏書生教育藝術》讀後感》。魏書生老師在校或外地講課,課前總喜歡用氣功冥想的辦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魏書生常說老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常規性的學習方法,幫學生制定一些語文學習的規矩,制度,計劃,在一些方面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規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讓學生猜的透,但在具體一堂課的安排上,具體教法的運用上,在一些小的技術,技巧問題上,又應該讓學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學生越願猜,越猜學習興趣越濃。與教師感情越進,對教師所講的理解的
越深。
民主平等是魏書生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用通俗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兩個字--商量。魏書生在全國乃至香港、台灣出公開課事先從來不告訴學生學習內容,有時還要學生猜猜看學什麼。這與我們許多教師出課是大不一樣的,我們往往要提前預習、認識學生、提前試講等等,待到了課堂也只是在學生的配合下把預案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罷了。
魏書生敢於上真課,不懼怕學生不熟、教材不熟所帶來的預案無法進行。盡管我們不能說魏書生心中就沒有預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魏書生心中的預案與我們的預案相比在本質上是大不一樣的;我們的預案是讓學生當演員把課堂教學過程一步步表演下來--學生的學從屬於教師的教,為教師的教服務。而魏書生的商量型預案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並且千方百計的去適應學生的學。
魏書生的商量教學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高深莫測的,用此時無聲勝有聲,於無聲處起驚雷來形容是不過分的。其一、用商量的教學策略主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師生共同處在一個非常和諧的課堂氛圍中,
用魏書生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拉近了師生距離,產生強烈的師生情感氛圍,良好的師生情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石。其二、在商量教學策略氛圍中學生全員參與教學活動,因為商量的那根弦始終在拉動著每一個學生的心,使你無法拒絕它而走神,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其三商量教學策略極大的遵從了因材施教原則,擺脫了出課教師最擔心的因師生不熟而啟而不發,對不同個性特點和學習特長的學生也顧及到了,順應班級基礎狀態和學生個性特點而進行因材施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同時魏書生還注重學生創新力的培養。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經濟時代,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方法是教師的重要任務。魏書生經常說「一件事有一百種做法」。我們不缺乏學習的學生,但缺乏具有想像力的學生,學習離不開想像,而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茅以升說「世界上沒有生而知之的聖人。而只有學而知之的天才。」前汽車大王福特說「不創新,就滅亡。」魏書生自己對創新認識和創新能力
的體驗是非常深刻的,他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經驗是很豐富的。
魏書生老師的教學藝術,已經不是教育教學所能概括的了。他用自己的人生體味,用個人的性格魅力,用深厚的學術修養,在教育和影響著學生。
課堂雖小,卻有著廣闊的鑽研天地,鑽進去,人了門,師生雙方都有無窮的樂趣,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魏書生說:「我只是在人口處,悟到了點滴激發學生興趣之法,更有效的方法,還在前面等著我。」
〔《魏書生教育藝術》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