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主要用2種研究方法,也可以綜合使用。
一種是跨年級的縱向研究回,運用的答統計方法是回歸分析。
一種是多因素的對比研究,運用的統計方法是方差分析。
這是教育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
還有一些簡單的研究方法,比如簡單對比的檢驗方法、比如相關分析方法。還有一些非參數的實驗統計方法,還有定性的研究。
主要是這些研究方法。
採納我哦,親。
② 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用,但通常從事理論工作及研究的人員較傾向稱作教育心理學家,而在學校或學校相關埸所從事實務工作的就被歸類為學校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實務工作上特別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論是資優兒童或有情緒、行為問題等學童)。
通過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對理解教育心理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育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就像醫學與生物學、或工程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系。然後,從教育心理學又可以發展出研究教育問題的眾多特殊領域,包括教學設計、教育技術學、課程發展、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課堂管理。教育心理學從認知科學及學習科學中得到養分,也回饋到這些學科之內。在大學里,教育心理學專業通常設於教育系內,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學導論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學的內容[1]。
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如學生應怎樣去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有什麼關系,復習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
③ 教育心理學試題 教學目標的表述方法有哪些
教學目標的表述方法
主要有三種:
(1)認知觀的表述方法。用表示內部心理過程的含糊動詞。扼要地表述,便於會意和交流。但缺乏質與量的規定性。 這是我國教師常用的一種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內部心理過程的含糊動詞,如「懂得、理解、掌握、領會、欣賞」等等。它有利於扼要地表述教學的意圖,便於會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目標只能以內部心理過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但是它缺乏質與量的規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亂的認識。
(2)行為觀的表述方法。用可觀察、可測量的外顯行為來確切地描述。「ABCD」模式為例。A.教學對象(audience),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行為 它強調用可觀察、可測量的外顯行為來確切地描述教學目標。這類方法又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下面以「ABCD」模式為例加以說明。該方法認為明確的行為目標主要包含四個要素:
A.教學對象(audience),是指學習者,即行為的主體,行為目標描述的應是學生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規范的行為目標的開頭應是「學生應該……」,書寫時可以省略,但目標必須是針對特定的學習者而提出的。
B.行為(behaviour),指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時應能完成的行為,它是目標中最基本的成分。行為應該用明確的行為動詞來描述,例如:對學習新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學習……初步掌握……建立……概念」。這里的「學習」、「初步掌握」的涵義是指學生基本完成了對技術學習的泛化期的過渡。對復習舊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復習……改進……提高……進一步提高」。這里的「復習」、「改進」的基本涵義是指學生初步完成了技術學習的分化期的過渡。「提高」、「進一步提高」的基本涵義是指學生基本完成了對技術學習向熟練掌握的過渡。對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提高身體機能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發展……增強……提高……促進……」。對思想品德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培養……加強……發揚……調動……」。
C.條件(conditions),指學生行為發生的條件,即評定學習結果的約束因素(包括環境、人、設備、信息、時間、問題明確性等因素)。例如,在X X X時間內,能獨立完成X X動作;在提供X X資料的情況下,能編制一個游戲,等等。
D.標准(degree),指評定行為的最低依據,或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水準,包括完成行為的時間限制;完成行為的准確性;完成行為的成功特徵。
B.行為(behaviour),指學生完成的行為,是目標中最基本的成分。
C.條件(conditions),指學生行為發生的條件,即評定學習結果的約束因素。
D.標准(degree),指評定行為的最低依據。
(3)內外結合法。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 這是用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描述教學目標的方法。如格朗倫德(N.E.Gronlund)於1978年在《課堂教學目標的陳述》一書中提出,先用描述內部過程的術語陳述一般教學目標,然後用可觀察的學生表現使之具體化的方法。
④ 教育心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一)客觀性原則(二)系統性原則(三)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1.實驗法,實驗法是創設並控制一定的條件,並對其引起的某種心理及行為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
2.測驗法,測驗法是指運用某種測驗測量人的某種心理現象,使之數量化並加以研究的方法。
3.調查法,調查法是根據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調查者提出有關的問題,讓其回答,了解某一心理活動的發生及其條件,從而了解這一心理活動的方法。
4.觀察法,觀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條件下,通過被觀察者的外部行為表現,從而了解其心理現象的規律和特徵的一種研究方法。
5.深入訪談法,深入訪談法是一種非結構式訪談,在訪談的過程中調查者無須按照預定的訪談結構和問題機械地提問,被調查者也無須按備選答案對問題做出回答,是就某一主題與被調查者進行自由、深入的交談。
6.教育經驗總結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對自己日常工作中獲得的關於教育過程心理現象的整合性認識及總結,尋找其中規律性的方法。
7.文件分析法,文件分析法是指通過對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積累的有關文件進行分析,以了解其當前問題形成的原因。所謂的文件包括學生的信件、日記、周記、平時的作業、作文、考試成績以及以往在校的行為記錄等。
⑤ 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對教師有哪些幫助
中學教來育心理學是研究中學學源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一般心理學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相反,教育心理學擁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課題,那就是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習與教學之間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正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開展的.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種要素,由學習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對於即將成為或希望成為中學教師,更確切地說,是想成為合格或優秀中學教師來說,教育心理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更應當成為一種累積性的知識,智慧以及直覺化的觀念,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效的解決日常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
1.科學理論上的指導作用:1對教育現象提供不同於傳統常識的新觀點2為課堂教學提供理論性指導3幫助教師分析,預測並干預學生的行為2.研究方法上的指導作用。幫助教師應用研究的方法來了解問題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創造性地持續的研究
⑥ 教育心理學教學作為一個系統過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和基本側面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抄交叉性特點鮮明的學科,其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激發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研究內容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展開的,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要素;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⑦ 教育學心理學一般有哪些常見的問答題
常見的問來答題有:教育源心理學研究對象、教育心理學發展歷程、個性心理差異。
教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
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解決教育問題。
教育學揭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
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
⑧ 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活動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是探討教育過程中學與教的心理規回律的答科學。迄今為止,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僅有一百年的歷史,還是一門很年輕的科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8)教育心理學課堂教學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教育心理學的領域是記憶研究、認知過程和個體差異(通過認知心理學)對人類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理論和策略。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如何學習和教師如何教學的基本心理學規律,揭示學習規律並運用規律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學生的學習既受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學習者自身內部心理因素的制約,還受到諸如家庭,學校,教材,教師的教學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制約。教育心理學要研究的是這些因素對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機制和規律。
⑨ 教育學心理學一般有哪些常見的問答題
常見的問答題有: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教育心理學發展歷程、個性心理內差異。
教育學是一門獨立容的學科。
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解決教育問題。
教育學揭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
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