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狀態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狀態

發布時間:2020-12-30 21:27:34

A. 如何立足課堂實踐,實施有效教學

一、 新課改形勢下必須面對現實,實施有效教學. 在高考的壓力下,高中學校競爭日益激烈,老師學生每天拼時間、拼題海、拼消耗,靠延長時間、增加習題總量來提高教學質量,可以說學生學的苦,老師教的累,家長心疼又抱怨.這種考試使學生逐漸對學習語文產生了厭煩的情緒,這就使語文教學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我們唯一做的就是積極尋求師生脫離「苦海」的辦法,:那就是教師在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下,掌握和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及技術.否則,即使有再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是得不償失的. 新課程的實施,本質上說,是一種課程行動研究過程.通過這種行動研究,把觀念形態的課程轉化為學生習得的課程,將課程方案付諸實踐,將新課程現實化、制度化,落實到課堂教學層面.從這個角度講,沒有課堂教學的改革,將是不完整的課程改革.因此,我們應努力打造以喚起學生認知欲求和主體性、創造性的有效課堂.多年來我一直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積極探求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下面我淺談一下這些年來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二、新課改下如何實施有效的語文教學 說說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學生能獲得較多的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與發展,學習態度和習慣得以養成.語文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東西: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力,語文學習的方法、習慣等.課堂有效教學要有效果,講求教學質量;要有效率,講求教學速度;要有效益,著眼於「師生共同成長」. 實施語文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性,主要看四個方面: 1、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最適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語文教學目標只有體現學科的特點,明確課堂教學內容,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性.制定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 1)准確: 語文教學目標的准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然,目標眾多,並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具體到一篇課文、一節課,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 (2)明確: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指不要過於寬泛.在一篇課文中,在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毫無疑問,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 (3)適度: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中,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目標過高,通過教學難以達到,學生覺得高不可攀;目標過低,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到索然無味. (4)分層:即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語文教學,決不能搞「一刀切」,讓全體學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扎實開展言語實踐活動.如何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至少要抓住「讀、思、練」這三個環節,通過「讀、思、練」的攜手合作,學生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不斷地運用語言、創造語言.這樣,積累促進了運用,運用又更新了積累,學生的語言倉庫得到了豐富與充實,言語能力也會跟著節節拔高!1、注重朗讀,自主感悟.朗讀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是啟迪思維、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門.語文課堂應注重朗讀,讓學生會讀、多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來領悟、體驗.為此,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學生應該是文本閱讀的主人的觀點.《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事實上,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卻只顧著自己設計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環節,常常成為束縛老師手腳的繩索.上課時,不等學生仔仔細細地將文本讀深讀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牽著學生的鼻子進入條分縷析.這樣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老師的催促,或者有時象徵性的讀書,也只是一個走過場,學生的讀書猶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本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進行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可惜,由於沒有閱讀,這些內容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所以,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給學生在課堂上讀書的機會! 2.啟思導疑,放飛思想.魏書生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評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不應當是只看這節課多熱鬧,教師講了多少內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始終緊緊地維系著.」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展學生,發展的根本方法是學生的自主構建.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倡導體驗性、研究性學習方式與接受性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這一理念說明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無論是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形成,還是個體素質的養成,只能靠個體主動習得和內化才能獲取.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質疑,引導發現.當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沒有空間,學生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何來個性與創新?並且還要鼓勵學生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廣度發展,從而不斷提高研究性學習的實效.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主張:「少上課,多讀書.」朱先生這句話的實質也是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3.有效訓練,夯實基本功. 新課程標准實施後,語文重視了學生的體驗、感悟,在以往的語文教育中的「訓練」,很快遭到了口誅筆伐,似乎以前語文所有的問題都是「訓練」惹的禍.現在,人們談及「訓練」一詞,往往是諱莫如深,幾乎是避而不談.我們要看到以往的語文教學中,一些機械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的訓練,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定,語文教學就不需要訓練,這其實是矯枉過正的做法.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猶如游泳,如果不把學生拋入水中去嗆幾口水,去實際訓練,只在岸上指手畫腳,任你如何比劃,恐怕幾年下來,學生還是一個旱鴨子.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踐「三維目標」思想,語文課堂就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我們在反對高消耗的應試訓練的時候,把語文學習應有的訓練也當作一盆臟水一樣潑掉了.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學生字寫得七歪八扭,書讀得支離破碎,說話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詞不達意、別字連篇、語句不通……這些都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訓練.否則,語文素養的達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就拿「小組討論」來說,它可謂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要做到扎實有效首先要設計好「討論」的程序:(1)出示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或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的貫穿全文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2)學生根據問題各自安靜閱讀文本,思考.(3)小組展開低聲討論,先由組員輪流闡述自己觀點,組長記錄,再由組長組織討論修訂代表本組的觀點寫好發言提綱.(每一次教師只選擇其中一組全程參與和指導)(4)小組推選代表上台發言.(5)教師點評、總結.這當中的論題,應該是有討論價值的.盡管沒有標准答案,但必須是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養成的.其次「說」要「說」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閱讀和思考,形成個人觀點,還要認真傾聽,聽明白了他人的觀點之長才得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聽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據理力爭.再者是「寫」,將小組觀點有機結合簡練概括下來,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詞句.這一過程要落實到位,至少要用上半節課的時間,而絕非花個幾分鍾流於形式熱烈吵鬧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學習效果的.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如果我們能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細心冷靜地思考和總結,並最終能夠有意識的、循序漸進地將研究結果和理論知識應用於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那麼,教學狀態才能達到更優化,學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相反,如果我們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學《〈長征〉節選》,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到警衛員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懷殺馬時,由於扮演的同學讀得有些生硬變調,其他學生鬨堂大笑,這樣的朗讀給課堂帶來了負面影響.課後思考,如果課堂上多補充搜集到的資料,多引導學生去體會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險慘烈,學生就會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懷為了挽救戰士的生命欲忍痛槍殺愛馬的悲壯氣氛.朗讀時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總之,追求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艱難而又曲折的過程,它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發揮實效.課堂應是一泓活水,學生應是快樂游魚,課堂應成為學生成功的重要陣地.特別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取決於是否關注學生求知進一步升華的身心特點,取決於是否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的實際行為,取決於是否把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唯一評價標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特點,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語文課堂教學不可能會一蹴而就的,我們既要為之進行持續不斷地努力,又要時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頭腦.

B. 課堂教學情況怎麼寫

發生了什麼具體問題,有什麼教學問題沒解決,要怎樣解決。

C.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 71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是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有效、恰當地在課堂教學上激發人的這種需求是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筆者認為,所謂有效性課堂教學,其實質是對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無論教學思想如何更新,教學內容如何改革,最終都要落實在課堂的教學效果上。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觀察,筆者想結合個人教學和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提高電子電工技能實訓課的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構建技能實訓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學習就是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實現自己的潛能,達到最佳的境界。所以,筆者在進行技能實訓課教學時,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來指導活動開展,從而提高技能活動的成效。
那麼,應採用哪些教學策略,把技能實訓落到實處呢?
(一)先呈性策略
先呈性策略是指教師預先有目地提供關於相應活動的學習材料,組織相關的學習活動,當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能順利與原有知識結構聯系起來,為在活動中學習新知識做好知識准備,這種預先開展的學習活動就叫做先呈性學習策略。
因此,筆者在進行技能實訓課教學時,為學生預先提供相關學習材料,讓學生明確實訓的意義,保證對學生實訓過程有效指導。 筆者在給學生講解國產t68型卧式鏜床電路圖時,先組織帶領學生到實訓基地參觀,讓學生了解鏜床的結構,再開機全面演示機床的操縱過程,再指導部分學生進行操縱練習。學生對t68型卧式鏜床的基本結構和運行情況了解後,對電力拖動的控制要求就明確了。
(二)自我實現策略
羅傑斯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固有的、先天的維護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實現的動機,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動機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滿意的個人理想成長。學生具有先天的學習潛能,課堂教學應充分利用學生這種學習內驅力,激發學生自我實現的慾望。
筆者在《電容濾波電路實驗》中利用示波器把電路中各點波形直觀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的慾望,更能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為任務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備。如電容濾波電路實驗各點波形:
教師項目演示完後讓學生進行電路組裝和波形的測量工作,親自得出結果實現自我動手價值。
職高學生學習能力差、基礎薄弱、形象思維強、抽象思維弱,他們對生動、形象、具體的事物易記住。因此,在對電子電工的技能教學中,我努力運用「先呈性策略」「 自我實現策略」,引導學生
通過動手、動眼等多種感官的活動來直觀學習,化難為簡,激活技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技能實訓課的有效教學方法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職業高中學生的學習問題主要是方法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利用項目教學法,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目標。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習。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固定的課堂模式,採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二)、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獲取結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獲得結論的同時,情操得到陶冶,潛能得到發掘,能力得到培養,素質得到提高,而學生的這一認識過程是教師無法代勞的。老師演示學生跟著模仿的展示和老師「鋪路」學生自己探索的展示作用大不相同,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的學習,從「模仿型」學習向「創造型」學習發展。只有這
樣學生的基礎知識才能牢固,主體精神的培養才能真正落實在課堂上。
(三)、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課堂上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實施技能實訓課的分層教學
可以這樣說,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受教育的學生面越廣,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為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獲得個體的發展,筆者通過小組合作及分層完成任務,解決學生間的水平差異。
在技能實訓課上筆者把全班24人分為6個組,每組4人,創設「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小組形式,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內各成員的主動參與、互相合作和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賽的開展。
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成不同難度的任務,實現分
層教學,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和能力完成相關的任務。 筆者在《萬用表電阻檔測量電阻》項目中,把各個環節以任務形式分配給不同組員。
任務一:在教師啟發下學習正確的測量步驟和方法。該任務交由組內最優秀的學生,等優秀學生基本掌握以後,再由他們指導其他組員。
任務二:讓成績一般的學生來完成表格,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形式進行實踐操作,掌握用萬用表電阻擋測量電阻的技能。藉此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個人責任感。 任務三:小組展示——組間評價。

D. 如何填寫表格中教學實踐 常態課堂教學

(一)常態課堂的涵義
常態課堂,是指師生在自然狀態下共同構築的學習過程,是區別於我們通常所表述的優質課、競賽課、示範課、達標課、觀摩課、比武課等課堂形態而言。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這里所說的常態課,應該是我們的教師在自我學校、在自我班級,在與自我學生共同教與學的過程中自然地完成教學過程。
(二)有效性教學的涵義[1]
課堂有效性教學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結合新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是指學生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因此能否使學生有進步,有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根本標准。
對化學學科而言,這個進步和發展具體體現如下四個層次:
1.學生獲得了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學生經歷和體驗了化學問題的探究過程,獲得了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學生獲得了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
4.學生喜歡這堂課,喜歡老師,對化學產生了興趣。形成了主動學習,勤於動手,樂於探究,善於合作交流,勇於克服困難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研究初中化學常態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意義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課程改革最重要的陣地。而在最需要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常態課堂教學中,往往還會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教師對於新教材和教法研究不夠,課改理念的缺失
2.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的貧乏
3.教學實施中的有效引導和對學生學習關注的缺乏
正因為常態課離我們的學生最近,而常態課卻又出現了如此多的問題,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和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的常態課,只有我們的常態課教學達成了有效,才能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落實到最優化,推進新課程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E. 課堂教學的形式有哪些

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授式

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問題探究式

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三、訓練與實踐式

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擴展材料:

課堂教學的五個定義:

定義1

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情境中教師教與學生學構成的雙邊活動。

定義2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按照預定的教學方案,在給定的時空里,運用一定傳授理論、技能、手段和方法,對一個班級或幾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定內容的講授、談話、輔導答疑臊作示範。

定義3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難、十分復雜的工作.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評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要求,針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合理性,必須建立一系對教學對象,以課堂為環境,利用教學設備和列合理的評價指標。

定義4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一種目標明確、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邊活動過程。

定義5

所謂課堂教學是指納入教學計劃按照固定的授課時間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是按教學規律、語言規律、學習規律將學說普通話變成一種完全自覺的和循序漸進的活動。

F.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感悟,談談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訂時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感悟建模過程,發展「模型思想」。在小學,進行數學建模教學具有鮮明的階段性、初始性特徵,即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經驗出發,引導他們經歷將實際問題初步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進而對數學和數學學習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其教學實施的一般程序而言,教師先行琢磨、通過教學不斷建模、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為之著魔是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關鍵所在。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 1、回顧、猜想: 師: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在學習圓柱的體積推導過程中,應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生:運用了轉化地方法。 師:猜一猜圓錐的體積能否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體積?它會與學過的哪種立體圖形有關?學生大膽進行猜想,有的猜能轉化成圓柱、有的猜能轉化成長、正方體。 2、動手驗證 師: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研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師給學生提供多個圓柱、長方體、正方體和圓錐空盒(其中圓柱和圓錐有等底等高關系的、有不等底不等高關系的,圓錐與其他形體沒有等底或等高關系)、沙子等學具,學生分小組動手實驗。3、反饋交流 生1:我們選取了一個圓錐和一個正方體進行實驗,將正方體中倒滿沙子,然後倒入圓錐容器中,到了四次,還剩下一些,發現圓錐體與這個圓柱體之間沒有關系。生2:我們組選取的是圓錐和圓柱,這個圓錐與這個圓柱之間也沒存在關系,然後我們換了一個圓柱,這個圓柱的體積是這個圓錐體積的三倍。 4、歸納總結。師:那麼存在3倍關系的圓柱和圓錐的底面有什麼關系?它們的高又有什麼關系? 生3: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師: 圓柱的體積和同它等底等高圓錐的體積的有什麼關系? 生: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生:圓錐的體積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權的1/3。師:是不是所有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都存在這樣的關系?請每個組都選出這樣的學具進行操作驗證。生匯報後師板書: 圓錐的體積等於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師:如果沒有圓柱這一輔助工具,我們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 生:圓錐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乘1/3。 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豐富的實驗材料,學生需要從中挑選出解決問題必須的材料進行研究。學生的問題不是一步到位的,通過不斷地猜測、驗證、修訂實驗方案,再猜測、再驗證這樣的過程,逐步過渡到復雜的、更一般的情景,學生在主動探索嘗試過程中,進行了再創造學習,以抽象概括方式自主總結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發展了學生的策略性知識,同時讓學生經歷猜測與驗證、分析與歸納、抽象與概括的數學思維過程。

G. 結合自己學習與實踐體會,談談課堂教學互動交流的重要性和怎樣才能實現有實際意義的、有效的課堂教學互動

新課程理念要求: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更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反映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發展方向的特點。是呀,一堂充滿生機、活力的好課離不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如果離開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那麼這堂課就會死氣沉沉,了無生趣。多年的教學使我真正的體會到互動的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無悚無束的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而且能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大膽的追問和質疑,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給孩子們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並預設開放的,動態的教學空間,善於引導孩子提出各種問題,孩子們就會喜歡思考,而有了思考就會有交流,有爭論,在不斷的交流、爭論的學習過程中崩發出智慧的火花,從而獲取知識並轉化成自己的內能,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美,感受學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相得益彰。下面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對課堂教學互動交流的重要性和怎樣才能實現有實際意義的、有效的課堂教學互動方面談點滴體會,願與大家分享,共同切磋,互相共勉,一同成長進步。 體育活動是孩子們喜歡和熟悉的活動。在教學一年級《提問題》這一課時,教學中我把它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創設了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變難學為易學,既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又突破了小學生語言表達難的大關,較好的完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四基任務。課前,我認真的分析生情、學情、生需等因素,考慮到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認知少,生活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差,好奇心強,愛表揚的個性特點。 我創設了一個孩子們熟悉的生活情境《課間活動圖》,並以此為主線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探究活動。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引今學生自己發現信息找尋信息。(如:在圖中你看見了什麼,能說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聽嗎?看誰說得多,誰就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以此來激勵孩子們仔細的的觀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如學生答的:我看見了3個小朋友在跳高 我看見了6個小朋友在跑步我看見7個小朋友在跳繩我看見10個小朋友在玩球。然後再根據孩子們尋找到的數學信息,引領孩子們提一個自己喜歡的數學問題。(如:學生回答的跑步的人數比跳繩的人數少幾人?玩球的人數比跳繩的人數多幾人?跳高的人數和跑步的人數一共有多少人?等等)並說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由於有了上述學生親身實踐活動的經驗作基礎,接下來的第三環節實踐拓展應用上觀圖《美麗的小河邊》提問題,那些可愛的動物是學生最熟悉喜歡的家禽,課堂上當圖一出現時,孩子們都紛紛舉起小手,躍躍一試,積極發言,暢所欲言,當得知自己提的問題對時,那可愛的笑容洋溢在張張稚趣的小臉上,課堂學習氣氛異常活躍,這堂課就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 由於我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資源將數學的知識用於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之中,抽象的數學問題還原成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生構建了學習的平台和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熟悉的場景熟悉的活動熟悉的語言,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互動之中讓學生獲取知識,促進 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生成,營造了上課人人想說話,人人有話說,人人有事做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既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又達到了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習效果,同時還突破了一年級孩子語言表達難的大關。 課後,我認真的做了教學反思。從課堂學習的情況看,開始有點亂,可在老師的引領激勵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學習表達數學問題,由於這樣的活動情境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們熟悉它,雖然有時表達不能盡人意,可能根據自己的觀點來表達,積極的發言,課堂學習氣氛很活躍,從學法上看,小組討論形式,自主學習,多向交流能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善於觀察,善於表達,在體驗成功的喜悅、張揚自己個性的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從教法上看,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和自由,各盡其力,各顯所長,改變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動式課堂教學,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的熱情高漲,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這一教學原則,詮釋了實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每個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有進步,是我最大的心願。興趣是促進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所在,因而作為教師課堂上不僅要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的願望,而且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體驗,善於捕捉貼近學生的生活素材,選取學生熟悉的人、事、物、采擷生活數學實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原形,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情感的互動,就像沒有色彩的生活,是不可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於以上觀點,我個人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聰明才智,睿智的眼光善於捕捉課堂上學生學習的閃光點,積極鼓勵互動、創設互動條件,尊重學生,充滿人性的課堂教學互動能讓學生喜歡、更易讓學生認同而接受,只有人人參與、平等互愛、自由溝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動的充滿生機的、有活力的課堂教學互動才是有效的,才能更好的引領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才能真正實現有實際意義的、有效教學的互動。

H. 課堂教學中實踐教學是什麼意思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⑴問題教學法
⑵探究教學法
⑶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⑵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⑶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創設問題的情境
⑵選擇與確定問題
⑶討論與提出假設
⑷實踐與尋求結果
⑸驗證與得出結論
三、訓練與實踐式
1、定義: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2、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中的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示範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示範操作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在示範教學中,教師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並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程中示範教學主要應用於創造變異方法的教學中。如各種作物的雜交自交技術、人工誘變技術、原生質體的分離、雜交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技術等。
2)、模擬教學法
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通常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後,實踐操作前進行。本課程實踐教學嚴格受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項目實施至少需要一個生長季節,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本課程模擬教學法主要應用於雜交親本的選擇、雜種後代的處理等實踐教學項目。
3)、項目教學法
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施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步驟一般為: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又學習了工作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作物育種目標制定、雜種後代單株選擇、株系選擇、自交系配合力測定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狀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