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樂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根據學期目標制定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版材的本質內容權,而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冊第2課中《美麗的朝霞》的教學目標時,根據第2課歌頌清晨的美麗景色,啟示學生對光陰的珍惜這一總體目標,我通過制定強弱處理、感受三拍子的動律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朝景美;並通過歌曲創編與拓展讓學生感受時間的珍貴。
❷ 淺談如何進行中學音樂教學評價
如何改進初中音樂教學評價
一、在音樂課上,加入創編活動及自主評定
在預備年級學唱《哦,十分鍾》時,我讓學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組創編情景表演。因為下課的十分鍾不是學習的結束,是一種身心的放鬆,它猶如音樂中的休止符,不是音樂的結束,而是預示著音樂的繼續。所以讓同學們通過肢體語言,一邊唱一邊將下課的情景描繪出來。課下同學們經過構思分組排練,將各自的作品帶到音樂課中展示,有的組是創編舞蹈,有的組是集體舞;有的組加入了課間同學們喜歡的小游戲,有的組還加入道具,如羽毛球,足球,踺子等,將輕松,活潑的樣子展示出來。他們樂在其中,表演的同學和欣賞的同學形成了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所以,通過創設的音樂環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肢體的動作使學生獲得自由舒展,使其對音樂的情感獲得充分表達,做到了寓教於樂,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又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每組表演後,同學們自主評定,學生互評,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評出優勝組及優秀組,並給予鼓勵。
在預備年級聽賞表演《多來咪》時,觀賞電影《音樂之聲》中女教師瑪麗亞教七個小孩學唱《多來咪》的片斷請七位同學分別扮演劇中七小孩,音樂教師或一同學扮瑪麗亞,即興配樂表演《多來咪》。並進行師生簡評。
在初二教學中,欣賞《對歌》後,根據原有的曲調,進行歌詞創編,找出這一民歌的特點,一問一答式,我首先創編了一段歌詞,如:我們班級誰最美哎,學習成績錯不了哎,幫助同學做好事哎,做完他(她)還不留名哎。唱給同學們,然後,同學們可以自主創編,再將自己創作的歌詞唱出來,在唱與創編中了解民歌。
二、多媒體教學在音樂課上的應用,使同學們主動參與教學
我將多媒體教學在部分音樂課上的應用後,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聽覺與視覺的結合,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課堂氛圍很好。教師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充分發揮好現代媒體教學的功用,以優質的音樂感染、感動每一個學生。在八年級的音樂欣賞課中,在講到《民歌》時,體會不同省份的《茉莉花》,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特色。另外,讓同學們自己尋找,民歌及民樂的要素在歌曲中的體現,有的同學找到了同一樂曲《彩雲追月》的不同演繹風格的作品,有通俗的,民族器樂的,爵士樂的,然後同學們將做好的作業自我展示,師生共同分享,對比地感受到同一樂曲的不同風格。有的同學,還尋求到了流行音樂中,如《東風破》及《心中的日月》將二胡和琵琶的融入,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韻味。另外,在預備年級的《亞洲采風》這一課的學習中,從聽覺入手,學習印度的民歌時,從《喜瑪拉亞星》中的幾幅圖片中,讓同學們了解印度的風土人情和其中的瑜枷功,以此來了解印度的歌舞風格。在預備年級《銀海樂波》這一課的學習中,請同學們將自己喜愛的,並已准備好做成課件的影視音樂推薦給全班同學共同分享。教師在上課前要把好預審關,教師可在作業布置時,給同學推薦一些經典的,或是現今比較熱門的影視音樂。如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獎的歌曲,或熱播中的韓國電視連續劇《大長今》中的幾個主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等。當耳畔響起《大長今》的旋律,這時同學們會異口同聲的把曲名說出來,而感受朝鮮的音樂。
三、通過音樂作品的擴展講解,讓同學們產生共鳴
在高一音樂課《貝多芬》這一課的學習中,從聆聽《命運》入手,感受音樂,並產生一種聽覺與心靈的強有力的震撼,通過他的創作,感受到作曲家為什麼會創作出此部作品。在了解他的經歷後不難體會到他的創作初衷了,他有個酗酒成性的父親,強迫年少的貝多芬長時間的練習鋼琴,直至他五十歲時,兩耳失聰,但仍堅持創作。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運》代表著貝多芬;同樣,貝多芬代表著《命運》。《第五 「命運」交響曲》代表了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類永不向自身妥協的精神!並讓同學們在聆聽了《命運》後在課後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出自己的感想,課上與同學們共同分享。
講到音樂作品的音響再現時,我從帕瓦羅蒂的《我的太陽》入手,還以他寬宏包容的音樂態度、善良廣博的愛心,介紹了這位世界高音之王。同樣讓同們了解其他兩位世界男高音多明戈和卡雷拉斯。最為傑出的音樂大師們於 2001年6月23日,在北京紫禁城午門廣場,為中國喝彩,為奧運放歌。經典歌劇的演唱與中國的古老的建築,構成了中西合璧的藝術氛圍。申奧史的過程中,也有著他們的足跡,北京的光榮也是他們的榮耀。
在《茉莉花》的學習中,我與學生共同探討了在 04年的奧運會的閉幕式上,14名少女她們演繹的《茉莉花》,是民族與現代的結合,讓世界以此了解中國。
四、音樂課中加入了才藝表演
我利用每節課的 3--5分鍾,請一名同學,進行才藝表演,形式自主決定,可以伴隨著伴奏音樂唱一首歌,可以跳一段舞蹈,沒有藝術特長的同
❸ 音樂課教學評價怎麼寫
音樂課的教學評價可以根據上課的體驗進行書寫一般情況就是教學質量優秀教學質量良好教學方式正確教學內容豐富等等
❹ 音樂教學評價的目的與作用是什麼
音樂抄教學評價不僅僅襲是單純地評價音樂教師的優劣,而是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各個因素的測定、分析和評價,發現音樂教師教學中值得肯定的做法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保持其合理部分,擯棄其不合理部分,達到優化音樂教學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音樂教學評價有著導向作用,起著引導評價對象朝預定目標前進的作用。音樂教學評價的目的與標 准將直接引導評價對象向標准方向努力。也就是說,評價的內容與標准,提示和引導了評價對象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做什麼,怎麼做,促使評價對象在課堂教學操作 中,逐步地養成一種自覺地行為,達到「自律」的境界。因此,音樂教學評價就像一把「標准尺」,對教育教學的發展起著「定標導航」的作用。
❺ 音樂教學評價的目的與作用是哪些
音樂教授教養評價不僅僅是純真地評價音樂教師的好壞,而是經由過程對內教授教養進程中容各個身分的測定和剖析和評價,發明音樂教師教授教養中值得確定的做法及教授教養中存在的問題,以堅持其合理部門,拋棄其不合理部門,到達優化音樂教授教養辦法和手腕和周全提升教授教養質量的目標音樂教授教養評價有著導向感化,起著引誘評價對象朝預定目的進步的感化音樂教授教養評價的目標與標
准將直接引誘評價對象向尺度偏向盡力也就是說,評價的內容與尺度,提醒和引誘了評價對象在教與學的進程中做什麼,怎樣做,促使評價對象在教室教授教養操作
中,慢慢地養成1種自發地行動,到達自律的境界是以,音樂教授教養評價就像1把尺度尺,對教導教授教養的成長起著定標導航的感化
❻ 音樂教學評價原則有哪些
音樂教學評價原則有以下五個原則性:1.方向性原則 這是音樂教學評價必須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它要求在對音樂教學進行評價時必須把握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具體說,要看音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還是面向個別尖子;要看音樂教學實施的是基本素質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或專業技術教育;要看音樂教育是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發展還是扼殺了學生的發展潛能。 2.全面性原則 音樂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音樂教學的成果是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因此,評價音樂教學也必須從系統的整體出發,進行盡可能全面的評價,反映在教學對象上,要看教學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即是否真正使每一個教育對象都得到了發展;反映在教學內容上,要看是否在唱歌、器樂、欣賞、創作、音樂知識等各方面取得成果;反映在教學方法上,要看教師是否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正確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反映在教學途徑上,則要求對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進行全面衡量;反映在學生的音樂發展上,要看態度是否積極,興趣是否濃厚,感受、表現、創作音樂的能力等各方面是否都取得了進步;反映在評價信息的來源上,要求不僅從教師、學生方面搜集信息,而且還要從領導、同行以及家長方面搜集信息。 3.鼓勵性原則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是搞好音樂教育的重要前提,這既關繫到整個音樂教育的成敗,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而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首先離不開別人對他的鼓勵,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音樂成就評價時,特別要注意無論是評價的方式還是評價結果的描述,都必須是激勵性的而非打擊性的,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4.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就是把評價貫穿在教學始終,參與學習音樂活動及其評價的過程比音樂學習所獲得的結果能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愉悅和滿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為學生創設參與評價的情境,進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審美評價習慣及全面的審美評價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5.情感性原則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生對它的掌握更主要的還是體現在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上,這是一種感性層面的東西。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鑒賞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通過音樂來考查學生對音樂本身的情感體驗,而不能從零散、孤立的音樂知識出發,來考查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查教師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學習成績,為教學改革提供依據,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也由於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水平不高,理論探討不深入,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也相當落後。可以說,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有統一標準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制度,以至於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合符中小學音樂教學規律的行為往往被人們認為是錯誤的,而一些違背中小學音樂教學規律、與素質教育目標相背離的行為,則往往又被人們加以肯定並推廣。因此,認真探討並建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評價標准,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建立科學合理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標准,首先必須確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評價原則。
❼ 音樂課教學評價用語
老師在教授音樂課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都聽得非常認真,而且學生們聽完課之後對於音樂理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所以教授課程非常成功。
❽ 音樂教學評價原則有哪些
音樂教學評價原則初探
郭聲健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查教師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學習成績,為教學改革提供依據,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也由於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水平不高,理論探討不深入,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也相當落後。可以說,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有統一標準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制度,以至於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合符中小學音樂教學規律的行為往往被人們認為是錯誤的,而一些違背中小學音樂教學規律、與素質教育目標相背離的行為,則往往又被人們加以肯定並推廣。因此,認真探討並建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評價標准,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建立科學合理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標准,首先必須確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評價原則。
關於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評價原則,我國至今還沒有現成的研究成果,因此,作為一項探索性的研究,在這里我們也只能依據自身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性質和特點、任務和目標的理解,同時總結我國音樂教學實踐的經驗、特別是在音樂教學評價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來初步地提出幾條基本的評價原則。
1.方向性原則
這是音樂教學評價必須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它要求在對音樂教學進行評價時必須把握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具體說,看音樂教學是否面向全體學生還是面向個別尖子;看音樂教學是否實施的是基本素質教育還是職業培訓教育或專業技術教育;看音樂教學是否是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發展還是扼殺了學生的發展潛能。方向性原則作為音樂教學評價的一條總的原則,它統領和規定了音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以及方式方法,也就是說,整個音樂教學評價的各個方面都必須把握正確的方向,即符合素質教育對音樂教學的基本要求。
2.全面性原則
音樂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音樂教學的成果是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因此,評價音樂教學也必須從系統的整體出發,進行盡可能全面的評價。音樂教學貫徹全面性評價原則,要求我們考慮如下方面的因素:反映在教學對象上,教學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即是否真正使每一個教育對象都得到了發展;反映在教學內容上,是否在創作、唱歌、器樂、欣賞、音樂文化知識等各方面取得了成果;反映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是否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正確、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反映在教學途徑上,則要求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全面衡量;反映在學生的音樂發展上,看音樂態度是否積極,興趣是否濃厚,感受、表現、創作音樂的能力等各方面是否都取得了進步;反映在評價信息的來源上,要求不僅從教師、學生方面搜集信息,而且還要從領導、同行以及家長方面搜集信息。
3.鼓勵性原則
音樂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和目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這既關繫到整個音樂教育的成敗,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前提條件。而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首先離不開別人(包括教師、家長、學校等)對他的鼓勵,特別是對他在音樂鑒賞和音樂表現方面所表現出的創造性的鼓勵和欣賞。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音樂成就進行評價時,特別要注意無論是評價的方式還是評價結果的描述,都必須是激勵性的而非打擊性的。每個學生所具有的音樂能力是不平衡的,某一方面能力突出而另一方面可能相對薄弱,因此在評價學生學習成就時要多從學生的特長、特點出發,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評價機制的激勵下發展其音樂能力。音樂教學評價應該充分考慮音樂是一門最具創造性的藝術形式這一特點,音樂教學在評價方式上應盡可能地避免答案的唯一性、標准性,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藝術創造空間和氛圍;在對學生音樂成就的評價結果的描述上,可以採用等級分數加評語的形式。評語應盡可能地避免使用權威武斷和使人喪失自信心的語言,而應該多使用贊賞性、激勵性的用語。如果用等級或分數的形式來描述學生的音樂學習成績,則不要出現「不及格」分數。
4.過程結果並重原則
傳統的音樂教學評價只注重教學的結果而不考慮教學的過程,這使得那些通過採用死記硬背和機械運動等違背音樂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法所獲得的虛有其表的結果,往往得到了較高的評價。但研究表明,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過程比音樂學習所獲得的結果甚至能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愉悅和滿足,因此,音樂教學評價不能只限於結果的評價,對音樂教學過程同樣要進行評價。這就要求:在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時,既要看學生的考查成績,又要看教師教的過程,看其教的過程是不是一個符合音樂教學規律、令人賞心悅目的過程;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時,也既要看最後的成績,又要看其學習的過程,看其是否真正主動參與到了音樂活動之中,並表現出了藝術的創造性。而在評價方式上,應把平時考查與期終考查有機結合,在平時考查的基礎上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5.感性理性統一原則
掌握理性的知識技能,並不是音樂教學的全部目標和主要目標,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生對它的掌握更主要地還是體現在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上,這是一種感性層面的東西。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音樂表現力,而音樂鑒賞與表現行為顯然是一種感性與理性高度統一的行為。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評價時,應該充分考慮把感性與理性統一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評價的方式設計上,必須從完整意義上的音樂出發,以音響為設計評價方式的基石,通過音樂來考查學生對音樂本身的情感體驗,以及音樂的鑒賞與表現能力,而不能從零散、孤立的音樂知識出發,來考查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此同時,還要探討如何通過理性的評價形式來表現出感性的評價內容。
以上只是提出了音樂教學評價所應遵循的的基本原則。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應該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為依據,建立音樂學績標准化測驗,並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以便全面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及教師教學效果。
引用地址:http://www.hongxiao.com/dy/Article/zhuanjia/guoshengjian/200601/1723.html
❾ 音樂教學的評價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內容
音樂教學評價,就是針對學校音樂教育目標和音樂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對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進行整體的價值判斷,也為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導。課堂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師評價內容中的一個主要方面,通過課堂音樂教學評價,能檢驗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專業知識水平、音樂能力的高低、職業風范、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的素質。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應該圍繞音樂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能實現有效的音樂學習,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有效的音樂學習來展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評教學目標,注重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首先,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在教學各環節的實施中,教師不僅能夠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隱性與滲透性目標的達成,也特別注重「過程與方法」顯隱兼顧目標的貫穿,更注重「知識與技能」顯性目標的落實,在把握尺度、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音樂學習興趣、體驗學習音樂快樂,在著眼於學生四個音樂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方面,能夠做到讓三維互伴互隨,相互滲透,體現出教學目標具體化、可行性、可操作、可檢測強的特點。
(二)評教材處理,注重創造性
首先要看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是否能根據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充實,是否加強了方法、應用、探究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學科間的整合和綜合。
(三)評教法運用,注重有效性
從教師對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採用的方法是否能從本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教師對來自課堂中的各種信息做出了何種評判,形成了何種反饋,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反饋的信息的。
(四)評學法指導,體現學科性
評課除了要觀察教師怎麼教之外,還要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例如,考察教師能否從學科內容與特點著眼,針對學生的年齡差異、心理特徵、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思維特點、學習修養、學習環境和條件等方面對學生學習進行相應的指導。再如,考察課堂能否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
(五)評教學過程,突出合理性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程序完成的。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實踐是否科學。教學程序評價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2.看課堂結構安排
(六)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因素。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板書。2.教態。3.語言。4.專業: 5.操作。6.評價。
(七)評學生能力培養
在評課過程中,還要注意考察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狀況。在具體實踐中,要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問題情境,強化了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是否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是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教會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八)評教學效果,注重實效性
評價教學效果,要看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能力的實現程度、學生思維的發展程度等。進行評課,著重要看教學是否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從而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結合,使學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滿足;是否堅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其原有基礎上的最好發展。同時,每個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還應該關注教學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否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課堂評價的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音樂課程評價應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自己的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質及價值判斷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培養人生規劃意識等提供有益的參照;有利於教師總結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於學校加強、改進、提高音樂教學工作,促進課程改革朝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
(二)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的確定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應以音樂學科的特點和不同教學模塊的內容標准為依據,體現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性質,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音樂審美教育的客觀規律。
(三)整體性原則
無論是評價學生、教師,還是學校音樂教育工作,都應從整體著眼,涵蓋課程目標的各個層面和教學的各項內容。對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要用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從不同階段的回顧和對比中,肯定其進步與發展,指明其努力方向,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
(四)可操作性原則
評價的指標和方法要簡便、明晰、易於操作和推廣。根據音樂教學的特點,應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把評價融進教學的全過程,使自評、互評和他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良好評價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