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澧沅澧快速干線建設有限公司怎麼樣
臨澧沅澧來快速干線建設有限公司自是2014-11-0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常德市臨澧縣安福鎮迎賓路社區居委會朝陽西街158號。
臨澧沅澧快速干線建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724320572059G,企業法人唐初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臨澧沅澧快速干線建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沅澧快速干線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工程質量、安全、進度、資金管理。
通過愛企查查看臨澧沅澧快速干線建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 沅澧快速干線的介紹
沅澧快速干線為聯系湖南常德市沅水和澧水流域的公路干線,分為常德版市鼎城區斗姆湖鎮至澧權縣張公廟鎮的沅澧快速干線「第一大道」和津市城區至石門縣東城區的「第二大道」,兩線呈「T」字型相交,貫穿津市、澧縣、石門、臨澧、鼎城、武陵區6個區縣(市),全長約139公里。
3. 常德芷蘭文科班好還是理科班好
穩步上升的教學質量是芷蘭取信於人最重要的砝碼。
學校1998年9月正式招生,2001年才有高中畢業生,這一年的高考特別值得一書。全校201名學生參加高考,考上本科院校的學生有73人,其中重點本科49人,考上專科的學生有96人。這點成績若放在重點中學,或許算不了什麼。但換個角度來看,這屆學生招進「芷蘭」時,達到市直普通高中正取分數線的僅僅3人,新生人均錄取分數線與其他普通中學相差整整200分。首屆高考震驚了全市!全市人民突然發現,有一所學校能將荒蕪的沙漠開墾成青青的生命綠洲,那就是芷蘭。2002年,芷蘭實驗學校再次令人側目:全校325人參考,有203人達本科線,36人超過600分,邵立夫同學以686分的好成績一舉叩開清華大門,「芷蘭」芬芳再吐沅澧大地。往後各屆高考,升學率年年攀升,2007年,高考本科升學率達79%,超出全省本科升學率56個百分點。在歷屆高考中,共有14名同學考入北大和清華,其中2004年的唐震宇同學輕松摘取了全市文科狀元的桂冠。
獨占鰲頭的奧賽及各類競賽成績是芷蘭長盛不衰的秘訣。
學校開創伊始,就積極開展了學科奧賽培訓,在付出成噸的汗水之後,芷蘭的師生收獲了勝利的果實。從2001年到2007年,學校在數、理、化、生各級奧賽中先後有200多人次獲各級獎勵,其中邵立夫、江時鯤、張維宇、高雁等20多名學生獲全國一等獎,獲國家級二、三等獎的共有86人。特別是本世紀頭兩年,芷蘭學子全面出擊,奮力拚搏,在奧賽場上叱吒風雲,幾乎囊括了常德市所有奧賽獎牌:56人次獲國家級獎勵,11人次獲全國一等獎,26人次獲全國二等獎,獲國家級獎勵的人數佔全市獲獎人數的26%,當時,常德市教育界總是不時發出驚嘆:又是一輪芷蘭奧賽年!
由此可見,理科班更勝一籌!理科班好 !
4. 2016-2017普通高中高三教學質量測百校聯盟2016-2017學年普通高中高三質量監
這種東西當然是向下兼容了
USB3.0的設備可以插在2.0的介面上 但是傳輸速回度是2.0的
當然 USB2.0的設備答可以插在3.0的介面上 但是傳輸速度也是2.0的
只有 USB3.0的設備可以插在3.0的介面上 但是傳輸速度才是3.0的
USB設備都是熱插拔 現在這些東西基本不需要什麼驅動的
5. 常德芷蘭實驗學校的教學成果
學校創辦十年多來,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學校養成教育已成為全省德育工作的亮點;學校高考成績逐年飆升,本科上線率已達81.9%以上,已有16人考入清華、北大;學生參加全國數理化生、信息技術奧賽有80人次獲國家級獎勵,參加省市以上音體美專業比賽及作文、演講、書法競賽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市明星學校、省園林式單位、省文明衛生單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基地、市文明標兵單位、全國外語教學科研基地等。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兩千多年前,屈子涉江沅澧,留下吟詠千年的絕唱。坐落在柳葉湖畔、太陽山下的湖南省常德芷蘭實驗學校即由此得名。這是一所創辦於1998年,融小學、初中、高中於一體的寄宿制國有民辦學校,直屬常德市教育局管理。也許是浸染了詩歌的靈氣,或受屈子千年的庇佑,短短九年時間,學校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興的歷史性跨越,鍛造出洞庭湖畔一顆璀燦的「明珠」,演繹了一幕教育奇跡的神話。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如果引作辦學也很形象,可化作這樣的說法:失敗的辦學大體相同,成功的辦學各有各的成功。毋庸置言,芷蘭辦學是成功的,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要提煉出最重要的一點,那還是——先進的辦學理念催生了成功,這些先進理念就象一朵朵閃耀的浪花躍動在教育波濤的潮頭。
浪花之一:服務教育,教育觀念的全新飛躍。芷蘭學校是一所封閉式管理的學校,並且實行高收費,但家長還是樂意把孩子送來,糾其原因,是因為高質量的服務使家長放心。一位從商的學生的家長在家校聯系冊上寫到:「我們因忙於工作,根本沒時間和精力來管孩子,進芷蘭後,學校對孩子的關心比我們細致、周到得多,讓我們深感慚愧,孩子有人愛,有人管,我們放心了。」 確實,在芷蘭,學生是教育服務的主體,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著學生轉,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一切的學生,校長、老師、員工只是分工不同的服務員。在學習上,老師們經常無償地為學生提供學慣用品,無償地為學生補習功課。在生活上,學校專門聘請了50位生活老師,對學生衣食住行的生活點滴進行精心呵護:變天了,她們會提醒學生增減衣服,出黑板通知不不夠,還要在廣播里喊幾次。就餐時,她們會督促學生不挑食,吃飽、吃好;就寢時,有專人通宵查寢,哪位學生睡姿不好,哪位學生被子掀開了,就及時給他糾正和整理;學生過生日,班主任老師會組織全班同學為他慶祝;學生生病了,生活老師、校醫、小車司機則迅速將其送往醫院,不會有絲毫延緩,若有學生吃中葯,生活老師會將葯煎好,送到學生手中;學生生活困難,學校團委會、少先隊、學生會就組織捐款助學活動,學校每學期也拿出專項資金,獎勵那些學習成績優異而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使他們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友好的大家庭中。每期開學初,當一群稚氣未脫的小學生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學校,總有些不習慣。下晚自習睡覺前,總有小朋友想媽媽,哭著想回家。除了生活老師一個個哄以外,班主任也來到孩子們中間,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每期開學總要在學生宿舍睡上十天半月,哼著《搖籃曲》哄孩子們入睡。午休和活動課時間,教師則輪流定點值班,為的是保證學生自由活動期間的安全,從建校至今,學校未出過一起學生人身安全事故。服務即教育,搞好服務就是搞好教育,這是芷蘭學校辦學的最大特色。正是這種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精神與行動,芷蘭得以在短時間內贏得了家長的信任與社會的尊重。
浪花之二:養成教育,教書育人的本位回歸。著名教育家葉聖陶這樣說過:教育就是養成習慣。德國培根說:教育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芷蘭學校將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擺在了教育的首位,使它成為了一項教育的奠基工程。他們的具體做法是在活動中進行養成訓練,如為了讓學生熟知和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他們就開展文明禮貌用語知識競賽,教唱文明禮貌用語歌;為了訓練學生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他們就開展內務整理比賽,評比「內務整理能手」。特別是「做一個有教養的人」系列達標活動最具特色,學校按年級分層次地擬定了養成教育達標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與個性特徵提出不同的達標要求,再針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表現,由班主任、科任教師、生活教師、班上同學及家長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每月總結一次,達標的由學校頒發達標證,對特別優秀的還授予好習慣之星榮譽稱號,而未達標的學生,學生部、共青團、少先隊會指派專人進行幫教,監督其在下一個月繼續努力達標。正是這樣天天抓養成、日日有訓練,芷蘭的養成教育已取得明顯成效,走進芷蘭,偌大的校園見不到一片紙屑,看不到一塊果皮,整個校園干凈整潔、教室寢室窗明幾凈;常德市濱湖公園、臨江公園、河洑森林公園的管理人員每年都要接待無數批中、小學生,他們印象最深最好的是芷蘭學生,因為幾百人開展活動後,地面上乾乾凈凈,令人難以想像。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這句話真是不假。
浪花之三:快樂教育,教育過程的有益探索。為了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生活,芷蘭的老師們可謂動足了腦筋。課堂上他們打破了沉悶空氣,講究一個「趣」字,貫徹一個「活」字。一個枯燥的數學概念「米」,老師也會帶著尺子,把學生帶到操場上一個一個量,讓學生在快樂的實踐中弄清它的概念。老師們也善用幽默風趣的課堂語言來吸引學生,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在一次單元測試前這樣對學生說:今天的考試是一次小小的戰斗,小朋友們的筆就是你們的槍,試卷上大大小小的題目就是就是你們要消滅的敵人,有的敵人可狡猾了,放了煙霧彈呢,小朋友們一定要睜大眼睛,沉著應戰,一舉消滅這些敵人,你們想成為這次戰斗的英雄嗎?想!孩子們的回答洪亮鏗鏘。為了給學生培養特長,鋪就成材之路,不惜耗費巨資購買了大量的特長教學器材,設置了鋼琴室、電子琴室、古箏室、二胡室、銅管樂室、乒乓球室、書法室、繪畫室、舞蹈室等,設立了音樂、體育、美術、電腦等30多門特長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自主選擇。這些特長課教學目標明確,內容具體,每天下午七、八節課,同學們便到各自訓練場所,盡情地施展才華。運動場上,同學們生龍活虎;繪畫室里,同學們描繪未來;校園里歌聲如潮,琴聲悠揚,充滿了無限生機。為了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特長訓練情況,學校還舉辦了特長教育開放周活動,每學期拿出一周時間請學生家長到校隨學生上課,看學生表演節目,與學生一道開展活動。校園里,師生與家長們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圖畫,家長不再是僅憑一張成績單和一次家長會來了解自己孩子的學校生活,學校與家庭找到了一個極佳的教育結合點。芷蘭除了設置藝術節、體育節外,芷蘭還把每年4月定為科技節,以培養孩子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各種興趣小組激起了孩子們潛在的熱情和能力,生物小組在老師的帶領下上太陽山採集製作動物標本在科技室特別引人注目,由校「春柳」文學社主辦的校刊《芷蘭園》里刊登的學生習作有思想、有文采、有靈氣,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展示平台。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是芷蘭教育獨有的特質。
浪花之四:成功教育,教育內涵的體現和延伸。芷蘭學生部有一份獨特的「進步快的學生典型材料」,上麵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家長的評語兩欄,有個叫高雄的學生基本情況這樣寫著:入校前自由主義嚴重,經常打架鬧事,多次吸煙,考試舞弊。現在不打架、不吸煙,進步明顯,遵守紀律,成績提高很快,此次段考為班級第9名。家長評語是:我的孩子改正了自己的許多缺點,學習進步,紀律性加強,感謝學校,感謝老師。以很多人的眼光看,這無非就是「差生」檔案,但「芷蘭」卻不許有「差生」這個稱呼,不僅從形式上不允許,任何時候都不允許。一位渴望學生成才心切的老師在面對一個頑皮學生時,一時心急講出了「你怎麼這么蠢」,校長不僅嚴肅處理了這名老師,還專門召開會議,讓老師們從思想根子上轉變觀念,用雙倍的愛去愛所有的學生。2006年下學期,芷蘭初中部招收了一名特殊的學生,叫楊晶。楊晶年齡不大,只有13歲,但她性格怪異,學習生活能力差。課堂上她坐不住,下課後也閑不住,甚至經常跑到教師辦公室找東西吃。學習成績糟糕透頂,每次考試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對這種學生,學校只要進行「勸轉」是再省心不過的事,但芷蘭沒有這樣做,而是制定了一個楊晶的教育轉化方案,用愛包容她的缺點,用情感化她的心靈,一段時期後,楊晶各方面進步相當明顯,從一個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逐漸轉變成為了一名表現和學習基本合格的學生。這就是芷蘭的教育,他們固執地認為,沒有天生的失敗者,也沒有天生的「差生」,因為這種信念,他們在面臨可能的100次教育失敗後,又滿懷信心地投入101次的施教。他們堅信,教育的成功、學生的成功就在下一個轉角處。「送我一個孩子,還你一個英才」,這是芷蘭實驗學校對常德人民的一個庄嚴的承諾。 2000年前,詩人屈原製造了一個古老的詩歌神話。21世紀,在沅澧滾滾的濤聲中,在岸芷汀蘭馥郁香氣里,芷蘭實驗學校正演繹著一幕當代富於詩歌意味的教育神話。我們期待著,富有靈氣的芷蘭,永遠盛開在 之側,永遠吐露沁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