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新課程音樂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的內容提要
第一部分基復礎音樂課程標準的價值與教制學基本理念
(一)基礎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
(二)基礎音樂課程的教學基本理念
(三)基礎音樂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四)基礎音樂教育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五)音樂教學案例設計的要求
第二部分初中音樂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
一、渴望春天
二、梁祝
三、印度音樂之旅
四、運動的旋律
五、送別
六、二泉映月
七、美妙的人聲
八、春曉
九、如歌的行板
十、叫賣之聲
十一、念故鄉
十二、梅花三弄
十三、龍的傳人
十四、茉莉花
十五、卡門序曲
十六、紅色娘子軍
十七、唱臉譜
十八、瑰麗的電聲
十九、這里是歌舞的海洋
二十、長江兩岸的歌
二十一、念故鄉
二十二、步伐之歌
第三部分初中音樂教學案例與課例實錄
一、京劇的行當
二、卡門序曲
三、非洲音樂之旅
四、旱天雷
五、歌唱美麗的家鄉
Ⅱ 如何寫音樂課教學案例
小學音樂課教學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採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地確立,並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運用了以下這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音樂課中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因此,一個好的情境設計,能使學生記憶深刻,能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堂之中,使學生整堂課都在這個美麗的情境中學習。精彩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覺。如在上《小動物唱歌》這課時,我用充滿神秘的語調做好開場白,同學們:「大象伯伯給老師打電話要邀請同學們參加動物聯歡會,你們想不想參加?」「想」可是,大象伯伯說:「想參加的同學,最少要會學一種動物的叫聲」,同學們開始模仿起小動物的叫聲。這樣的環境,激發了同學們的需要,刺激了同學們的求知慾,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寓教於「玩」,挖掘潛能
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通過學生主動的「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經驗:
1、角色表演
對於小學低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天生愛表演,也善於表演。當學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時,我總試著讓學生在自由放鬆的氣氛中,用身段、手勢、表情、眼神等肢體進行自我表演,邊唱邊舞。在《保護小羊》中,同學們的表演,讓我感到了小羊們的溫順;狼的兇殘;狗熊、小刺蝟、大象、小獵狗的友愛;在表演過程中同學們自由選擇其中的角色,進行即興表演,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更快、更獨立地記住歌詞,而且對音樂的情緒也有了非常深刻的體驗。
2、自由創編。
音樂的教學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音樂創造,其目的在於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對於低中年級學生,鼓勵他們進行口頭創作、自編歌詞,在學習《我家門前有條河》時,引導學生通過節奏、強弱、歌詞的變化使這段話讀起來更有情趣、更加豐富。
總之,「長城非一日之功,實效非片刻使然」,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觀念,褪去課堂華麗的外衣。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實效性,讓課堂回歸本真。讓「實效」向音樂本質更深處漫溯……
Ⅲ 小學音樂教學案例分析!
出色的歌手
(鄂倫春民族歌曲)
教學設計說明:
《出色的歌手》是鄂倫春民族歌曲。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體驗。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差異等為基本理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通過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多種教學形式和豐富有趣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創造音樂、享受音樂,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智。在互動的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成為學生們的合作夥伴、平等中首席者。通過本次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使師生間達到共識、共賞、共進。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歌曲《出色的歌手》,讓學生真正感受鄂倫春族曲調的風格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們在體驗、探究、模仿、合作、綜合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
3、知識與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和舞蹈創編能力,並能用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自豪、歡快的情緒,輕柔而有彈性的聲 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節奏型和不同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具准備:電子琴、打擊樂器
教學時間:2012年4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教師跳舞,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想送給你們一個舞蹈,你們想看嗎?
(生)早已按耐不住內心的喜悅,不約而同的說:「想看」。
播放課件音樂,教師跳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師)老師跳的舞蹈是哪個少數民族的?
(生)蒙古族。
(師)看來,你們不僅有一定的欣賞能力,而且音樂的知識面還很寬。真了不起。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會跳蒙古族。你們想不想讓老師帶你們走出大草原去鄂倫春族人們居住的地方走走、看看,了解那裡的風土人情?
(生)想。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鄂倫春族吧。(播放歌曲:出色的歌手)欣賞鄂倫春美景。
三、學習歌曲《出色的歌手》
1、聆聽
(1)初聽歌曲《喜歡》
思考:這首歌曲主要贊美鄂倫春的什麼?
(2)復聽歌曲
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表現是什麼樣的?
2、教師范唱
3、學唱旋律(教師彈琴)
學生用la來模唱歌曲旋律。
4、朗讀歌詞
(1) 教師按節奏朗讀歌詞。
(2)學生按節奏獨立朗讀歌詞。
(3)師生互動,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5、學唱歌曲
(1)學生獨立填詞演唱歌曲
(2)教師糾正個別錯誤唱法
(3)找難點、突破難點
(師)這首歌曲我們已經基本學會了,哪位同學對這首歌曲還有不會的地方請你提一提,同學和老師幫你共同的解決。
學生任意提自己不會的地方,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4)跟音樂反復練唱歌曲
6、歌曲處理
(1)提問:這首歌曲應該用什麼樣地情緒和聲音來演唱?
(2)教師彈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帶著演唱地情緒和聲音練唱歌曲。
四、創編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
2、小組展示、評價
五、課堂小結
Ⅳ 怎樣體現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性案例
一、運用情感教學,體現審美教育
音樂的情感性表現在:它能使人心靈迸發出火花。(貝多芬)節奏與樂調具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柏拉圖)人們常說:「音樂是語言的盡頭」,也就是說音樂能夠靈活、准確、細膩地直接表達人的內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觀情感的一種審美體驗。以音樂藝術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特徵的。它通過「訴訴心靈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聲音所顯示出這種內容精華的表現」來實現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創造和表現、感受和體驗、鑒賞和評價等能力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情感體驗,完成對學生的審美情感教育。
音樂是情感藝術,表情的音樂藝術最基本的表現功能,是音樂的靈魂。離開了情感的體驗與抒發、感知與表現也就不是音樂了。我國古代《樂記》中記載「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音樂是人類情感的速記」。而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則說:「把人類情感中最崇高和最神聖東西,即最隱深的秘密揭露出來,並且表現在音響中。」音樂是人類共同的情感語言,不論國度、民族、種族、音樂都可以成為人們心靈溝通的工具。
在音樂教學中應從表情開始,並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要有音樂,就一定有情感的反映。表情不是在學會唱歌,學會演奏之後硬加上的,也不是沒有樂感的各種音樂記號的機械音響的再現,它既不是歌唱(演奏)者的外部表情的搖頭晃腦,又不是毫無音樂美感的音符堆砌。
音樂的表情是發自內心地對音樂情感的體驗和抒發,是把全身心對音樂內涵與外延的感知、理解與體驗轉換為音樂形象的再造藝術的過程。也正是在這種對音樂情感的感知、體驗、表現與創造的音樂實踐中使學生受到音樂的啟迪,獲得審美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運用感知教學,體驗審美教育
感知即「聽、感、動」的總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音樂美的表現存在於音樂藝術形象之中。沒有美的形象就沒有藝術。音樂形象產生的過程就是音樂實踐、音樂學習、音樂創造的過程。沒有對音樂藝術實踐中音樂美的感知與理解,就無法實施審美教育。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的一切音樂藝術實踐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而敏銳的聽覺放在首位:離開了「聽」就無法學習音樂;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馬克思曾說過:「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是毫無意義的」。音樂教學的全部內容都離不開音樂聽覺的感知與體驗、分析與理解。
在實際的藝術效果中感知與理解、認識與掌握富有音樂靈魂的活生生的音樂知識。例如:在學習音的高、低、長、短時就必須首先讓學生用聽覺去感知、聽辯出音的高、低、長、短;在學習音符名稱與其時值關系時,不是靠單單的講解去認識,而重要的是用耳聽、用手、用腳的動作體會各種音符的時值及其之間的關系;在學習調式時則需通過耳朵的聽辨,感知某一調式的特點,而後總結出什麼是調式,重要是從聽覺中明白。
音樂都不是直接可以講明白的,必須在聽的基礎上有所真正的感知與體驗時才明白。中小學音樂教學所接觸不是純理論知識,而是具體形象化的音樂作品、是動的音樂、是有生命的音樂、是有情感的音樂。
三、運用實踐性和創造性教學,體驗審美教育
音樂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無論是參與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還是參與音樂鑒賞,都需要人們展示出生命的活動。實踐創造也體現了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特徵。
體現音樂審美教育的實踐性,首先是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失去了積極參與音樂學習實踐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心靈感受。由於一些原因,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產生喜愛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心理狀態,就談不上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在音樂教育教學中,興趣可以構成一種審美的本質力量。「快樂式」教學賦予音樂教育強大的生命力。通過音樂學習的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表現能、音樂鑒賞能力、音樂創造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完成美感的實現。
四、運用形象性教學,體現審美教育
藝術教育是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為基礎內容的。音樂藝術也正像其他藝術一樣,如:文學、繪畫、雕塑、建築學一樣,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給人以最大的審美享受。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有一個具體的形象來用音樂表現。雖然音樂沒有「對現實的直接描繪」,但盡管如此,在音樂中仍然具有極為深刻和有力的反映著現實世界。人的感受和思想世界在音樂中得到鮮明的、最激動的直接體現。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的語言、旋律、節奏、調式、調性和聲、復調等變化來塑造獨特的音樂形象,從而達到音樂教學中形象美的審美教育。
Ⅳ 推薦一些有關音樂教育的書,最好有優質課案例的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
作者: 曹理
出版日期: 1993年09月第1版
主題詞: 音樂教育專-教育學 教育學-音樂教育
分類:藝術圖屬書館>音樂>總論
《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
作者: 曹理
出版日期: 1990年06月第1版
主題詞: 音樂教育-教育學 概論 教育學-音樂教育 概論
分類:文化、科學、教育、體育圖書館>教育>初等教育>各科教學法、教學參考書
Ⅵ 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案例
作者單位:北京海淀實驗小學 馮琳
年級:二年級1班
課題:《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彝族這一民族的風格特徵。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想像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
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徵,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裡,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盪,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採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准備:「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彝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准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准備的彝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准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彷彿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採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 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盪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准備一樣實物樂器,其餘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准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彝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彝族服飾,跳著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一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里。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