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教育教學能力條件
教育教學能力條件包括選擇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掌握和運用教育版學、心理學知識和規權律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教育管理學生的能力等,測試主要通過筆試、面試和試講等方式進行。考試時間上半年一般安排在4、5月份,下半年一般安排在9、10月份進行。
2. 教師應具備哪些教育教學能力(摘抄)
談新形勢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是最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態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揮效益的水平。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關鍵是教師素質的提高。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很快,新的形勢要求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新思維,採用新對策,具備新能力。那麼,今天的新課程,怎樣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課程資源?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學能力?筆者認為應從如下進行:
一、現代信息技術能力
現這一整合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的信息素養,技能准備決定了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首先應具備的就是在教學中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藉助計算機及多媒體技術將基本的教材內容轉換為直觀生動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學材料。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開發出相關的教學課件,收集、處理相關信息,同時利用網上課程資源,擴充學生的視野,拓展課程內容。
二、課程加工與開發能力
新的教材,其內容的綜合性、彈性都很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採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對教材進行加工和開發。傳統的教學,教師依賴於教材,教學過程成了忠實而有效地傳遞和執行教材內容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新教材所蘊含的新理念很少能被教師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教師所關注的只是"知識與技能",很少會考慮"過程、能力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另外,傳統的教學注重教學"預設",偏重於教學過程的程式化,傾向於"靜態的"計劃性的教學設計,這能適應教師單向的"傳遞"活動,但不能適應動態的真實教學過程。因此,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以粗線條的"靜態"設計為基礎,綜合考慮教學過程中不確定因素,注重教學策略,特別是多種思路的設計,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設計和發展能力,讓教學過程成為動態生成過程,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三、科研與反思能力
課程改革提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設立了許多新的改革目標,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許多讓人想不到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一些矛盾。這就要求教師對其中的問題展開研究,形成共識。教師能否勝任這一角色,取決於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研究素質,這就要求做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
校本課程的出現,客觀上不僅要求教師要會教書,而且會編書;不僅要考慮怎麼教的教學問題,更要思考教什麼的課程問題。教師從事校本研究時,就需要具備一定的研究反思能力。可以從諸多問題中選擇作為研究的對象、問題、獨立或合作地展開研究,最終將研究的成果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另外,新課程實踐還要求教師在上完課後,靜心反思,用筆記下自己的成功,剖析教學中存在的失識,從而使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蘇霍姆林斯基語)。
四、引導、協調溝通能力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是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怎樣讓學生會學習?教師應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作為教師,引導學生會學習,應多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課堂上讓學生留有思考的探索的時間,給學生提供嘗試、創新的機會。另外,教師應尊重學生主體,關注個體差異,並針對不同個體有效組織教學,協調與學生的關系,解決個體發展過程中發生的問題。真正的教育是給人以點石成金的本領,而不是給人家金子。
總之,時代在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在推進。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採取開放性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教材處理 知識、能力、價值觀目標是否明確,教學目的是否符合《數學課程標專准》的要求和學生實際,知識技能、屬能力培養、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確、恰當、可行。 是否體現教學目標,知識講解是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是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材的理解與處理是否具有科學性。 教學安排的循序漸進性、層次分明性、系統完整性、密切適中性如。 2、教學基本功 教學語言是否清晰、准確、簡練、通俗、生動、邏輯嚴謹,是否運用普通話教學。 板書設計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工整、完美、簡明、扼要,條理清楚。 能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儀器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演示、講解
4. 教師招聘中的教育教學技能是考什麼內容
考得怎麼備課,怎樣設計課程,怎樣去把控課堂
5. 教育教學通用能力是指什麼
教育理論基礎方面的知識。
6. 教育教學能力怎麼寫
思路:
可以從思想、紀律、教學、課堂、作業等方面進行舉例闡述教育教學能力。
例子:
一、我的思想
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視自己,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學校各活動,並及時做到
反思和小結。
為了適應教育教學的長遠發展,我不斷研究、探索和學習政治理論,同時從課外讀本中汲取營養,讓自己不斷成長。我踏實工作、拼搏進取、為人師表,在學生當中做出了典範。
二、我的紀律
我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對人真誠、熱愛學生,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我的教學
我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並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興趣、需要、方法、習慣等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及時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四、我的課堂
我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五、我的作業
根據學期開始的計劃,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