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淺談如何在小學思品課中滲透法制教育的 有關參考文獻
小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而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比較系統的、直接的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學科,是實施小學德育的重要途徑,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習慣起著奠基作用。因此,充分抓住思想品德課這塊德育陣地,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從小懂法、守法,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不但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我們國家長治久安也有著重要意義。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法制教育,大致分為三類:
一、明理類
有些課文適合於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對道德觀點、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的內涵及其社會意義有明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並產生認同感。通過這一類課文滲透法制教育,能讓學生初步掌握我國法律的最基本常識,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明白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一定要知法、懂法、守法。
如人教版二年級《思品與生活》下冊的「我生活的地方」單元的課文《我愛家鄉山和水》、《家鄉的物產多又多》、《我家門前新事多》和「讓家園更美好」單元的課文《我們的大地媽媽》、《美化家園》、《花草樹木點頭笑》、《我和動物交朋友》,都很適合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讓家園更美好」單元的課文還可以滲透《野生動物保護法》。通過明理讓學生明白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明確人類要跟動物和諧相處,懂得關愛動物就是關愛人類自己,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教育學生必須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法制觀念,不做污染環境,破壞環境的事。
⑵ 怎樣向教育局舉報學校
從家長微信大罵教師家委到全面禁止微信布置作業想到的中國教育問題。
文/任樹吉
近日,一條家長微信視頻引發一場教育風波在微信群和家長中引起了熱議,我也想就當前的教育戰線的亂象,說說我個人的看法,夲歡觀點對事不對人。這件事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說明在教育局還有有良知的人,還有人知道現在在教育戰線的亂象,是應該管管啦,抓抓啦,現在的教師已經失去了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起碼的良知,失去了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已經蒙上了他們的雙眼,金錢的銅臭污染了他們的良心,做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局視而不見有嚴重的管理缺失的責任,。幾十年的減負,越減越重,教師成立了微信群,還成立個家委,這是誰給他的權力,把作業發到群里,自已就完事大吉了,剩下就是家長忙的列印作業,忙的輔導作業,忙的送孩子上補學班,這就又回到教師的家庭補學班,不僅增加了家長的課業負擔,同時還增加了經濟負擔和思想負擔。老師只管課堂授課,其餘都是家長的責任,完不成作業是家長的責任,成績上不去也是家長的責任,老師連一點責任也沒有,這只是減了老師的負,而增加了家長的負。每天手機布置作業,電腦列印學題,家長輔導不了,自然而然就報了補學班,而補學班還是老師辦的,每個月幾百塊錢家長得掏,每天列印課題的二三塊得出,這九年義務教育名存實亡,這掉算來,比收學費還要貴。在中國一個醫生,一個教師最吃香,在學校掙上工資在家裡辦上補學班,想不富都難,這不是腐敗嗎?可悲的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認同並支持這樣摸式,並助紂為虐,充當家委,助長了歪風的盛行。這跟官員受賄,醫生拿紅包是一樣性質,不是官貪要貪,是你樂意行賄,這教師能不貪嗎?這不正之風正是在大家推動下得以猖獗。下來你又對這種行為說三道四,實際這是你自己做的孽。現在的老師不備課,不批改作業,寒署假三個多月,加上雙休日,節假日,能幹幾天活,沒責任,沒擔當,只有賺錢權力和義務,這樣的教師還是園丁,教育工作者嗎,簡直是師霸,師魔。有的學生已經用生命對這種模式提出了抗議。做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這些官老爺,成天都干什麼呢,用微信布置作業,教師辦補學班,這種亂像是一天二天嗎?這不是懶政又是什麼,師德都那去啦,管理責任那去啦,良知那去啦,非要到遭成嚴重後果甚至出了人命才管嗎?這是教育的可悲,這是民生的可悲,這是國人的可悲,中國教育的路在哪裡,中國希望在哪裡,我們大家,不管你是教育長,師長,家長都好好想想吧,我們做事首先要想到咱們是人,多換位思考,徹底改變這種行為,還教育以一片藍天,還家長一個清爽,還師長以一個清名,還學生一個前途,還偉大祖國一個燦爛輝煌的希望明天!
⑶ 如何使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課堂
文化的力量首先在於構建人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我國,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然而,始於二0世紀50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出於意識形態宣傳的需要,往往重政治教育而輕思想教育,在價值觀相對單一的歷史時期,單純的政治教育尚能發揮一定的作用,隨著全球化的沖擊,價值觀更加多元,灌輸式、口號式的政治教育已經很難取得成效,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將傳統文化學習融入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經甚為必要。 把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並不困難。事實上,我國的傳統文化包含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倡導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如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得益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愛人」、「民胞物與」的大愛情懷,「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憂患意識,「人無信不立」的做人准則,「和而不同」的思維方式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 然而,改革近半個世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並非易事,我國啟動「兩課」教育改革時日已久,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突破單一的政治教育藩籬,陳舊的政治教育課仍居於主要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改革將首當其沖,應當將傳統文化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開設,使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相輔相成,教材選編應該系統權威,避免為了服務於政治教育而零散地教授傳統文化知識,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系統地梳理和研究,同時,加強教育人才培養,形成有機統一的傳統文化教育整體氛圍
⑷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有哪些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
政治認同就是要培內養學生對中國共容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它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標識。科學精神不僅指自然科學學習中應體現的求真務實思想,也指堅持真理、尊重規律、實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學科培養科學精神,就是使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這是達成其它素養的基本條件。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學科培養法治意識,就是要使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其他素養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公共參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擔當,思想政治學科培養公共參與,就要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樂於為人民服務,積極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履行義務,是其它素養的行為表現。
⑸ 政治題 開展法制教育課有什麼現實意義
開展法制教育課,有利於增強公民的法制意識,有利於落實國家依法治國的方略,有利於公民自覺遵守法律,也有利於是公民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⑹ 如何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執政黨要改變對國家的領導方式,善於通過立法、執法和司法來領導國家。黨回領導人民立法,黨自己也要在答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是自1982年黨的十二大以來確立的一項重要政治原則,載入了憲法、黨章和黨的其他重要文件。現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行法治,努力把國家引導到法治的軌道上,而且最重要的是,黨把自己的權力放到法律法規的籠子里邊,保證不濫用權力,這樣就不會再出現超越法律、不受法律約束的權力。憲法和黨章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同時要求一切政黨和個人都要遵守憲法和法律,黨要帶頭遵守憲法法律,這就科學地處理了黨和法律的關系。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
黨的領導決定依法治國成敗,決定中華民族的興衰。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二者必須結合。沒有黨的領導,中國勢必陷於天下大亂;沒有依法治國,中華民族難以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支配,黨的領導也必將大打折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缺一不可,二者必須也是能夠相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