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激發個人潛能與開發創造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青少年時期是發展創造才能的黃金時代,如果青少年時期想像力和創新意識受到壓抑而得不到發展,那麼,牢固的保守的觀念就會形成。想像力與創造潛能,只能藉助創造意識和慾望才能釋放出來,而保守觀念會把創造潛能磨光、扼殺掉。因此,教師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馳騁想像,埋下創造的種子
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也是世界各國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趨勢。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興趣是促使學生自己探索學習的內動力。只有打動學生,震撼學生的心靈,滿足其喜好,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一般來說,人們是通過做某件事情而培養起對這件事的興趣的,而語文教學法卻相反,大多數學生正是通過學習語文而逐漸失去對語文的興趣。語文課總是那樣的無趣和乏味,走進語文課堂常常聽到有學生說:不知怎麼學習語文,不知學什麼,不知學了干什麼等,這就要求教師改善以前的古板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教學關鍵在於教師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善於啟發誘導,語言幽默風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因學習緊張引起的心理壓力,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敢於說話,敢於爭辯,無所顧忌,往往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創造的萌芽。教師要做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生命的交流。
想像力是創新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思考,還要勇於創新。如果學生沒有想像力,他們的思維是一個模式,得出的答案是一樣的,那是很悲慘的事。因為愛因斯坦說過:「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的人,社會的發展就無法想像」。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貫徹落實。
2 激發學生的情感,組織課堂爭論,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教師要用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踐證明,多種情景的創設,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探究慾望,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設計好有意義的課堂提問來引導學生,揭開疑惑,打開思路,不斷創新。提問是語文教學的常規武器,精心設計的提問,應該是富有啟發性的,它的外延內涵都應該是廣的,但要注意的是,由於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在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上很多時侯,都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贊可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因為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勝於解答十個問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做學習的真正主人,是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一條措施。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也是探求真理、創造發明的起點。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維,才能進行探索,學生學習、掌握知識也同樣如此。語文課文中的內容豐富多彩,有悲愴壯烈的英雄故事、有妙趣橫生的神話傳說、有如詩如畫的山水景緻、也有激情滿懷的時代贊歌。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創設情景、營造相應的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從而有利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貳』 長沙唰志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有知道的嗎
不知道,但是他的分公司優職在線收了我們六百服務費不退,跑路了
『叄』 企業願景有哪些
企業願景:體現了企業家的立場和信仰,是企業最高管理者頭腦中的一種概念,是這些最高管理者對企業未來的設想。
是對「我們代表什麼」「我們希望成為怎樣的企業?」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諾。 企業願景也不斷地激勵著企業奮勇向前,拼搏向上。
何謂企業願景?是指企業的長期願望及未來狀況,組織發展的藍圖,體現組織永恆的追求。
願景的定義
德魯克認為企業要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的企業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我們的企業將是什麼?
第三個問題,我們的企業應該是什麼?
這也是思考我們企業文化的三個原點,這三個問題集中起來體現了一個企業的願景,即企業願景需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我們要到哪裡去?
2、我們未來是什麼樣的?
3、目標是什麼?
世界優秀企業的願景
蘋果公司——讓每人擁有一台計算機
騰訊——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
索尼公司——成為最知名的企業,改變日本產品在世界上的劣質形象
畢博公司——為顧客創造真實持久的價值,為員工創造發展的機會、為我們的投資者創造長期的價值,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最受尊敬的商業咨詢和系統集成公司
AT&T公司——建立全球電話服務網
華為公司——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
迪斯尼公司——成為全球的超級娛樂公司
(3)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激發個人潛能擴展閱讀:
交集
願景是戰略與文化的交集,既是戰略的指引,也是文化的導航。
企業戰略就是關於企業作為整體該如何運行的根本指導思想,它是對處於動態變化的內外部環境之中企業的當前及未來將如何行動的一種總體表述。
企業戰略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就是企業存在的理由是什麼,也就是企業為什麼能夠從外部得到回報並生存下去。
也就是說,企業存在理由是企業戰略的核心問題,做戰略首先要回答三個問題:企業的業務是什麼?企業的業務應該是什麼?為什麼?
這事實上是在回答企業核心業務、新興業務、種子業務三層面業務的問題。因此,企業戰略最重要的是方向。這個方向長遠的看是願景,短期的看是戰略目標。
願景是戰略與文化的交叉,並且首先體現於戰略,願景制定之後,戰略將圍繞願景制定階段戰略指標體系、年度經營計劃以及相輔相成的關鍵業績考核系統。
因此戰略的思維應當是復雜問題簡單化,這個簡單化過程就是願景的澄清、梳理、提煉的過程。
戰略文化
關於戰略與文化孰先孰後的問題是企業文化研究的應有之義,我們認為,不應當將戰略與文化一刀切斷,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協同系統;
戰略最重要的是要解決走對方向走正確的路以及如何走的問題,文化則是要解決為找對方向以及如何實現上下同欲的哲學之道和精神激勵;
要統一來看,要統一來做,包括與人力資源的統一協同。文化和戰略最重要的就是方向,沒有方向的任何激勵都將最終歸於無效。
不能空喊我們一定要團結,一定要增加凝聚力,但是企業到底要往哪裡走,該往哪裡走都沒有解決,員工有力氣也沒地方使。
在這里頭願景就是戰略與文化的聯結點,它給了戰略與文化一個明確的方向,一個光榮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