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中學快樂課堂教學論文

中學快樂課堂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29 01:56:04

『壹』 求一篇高質量的科創論文(初3) 題目<<情緒對中學生的影響>>

(一)情緒對中學生認知發展的影響
情緒和認知是相互制約的,認知參與情緒的產生,情緒影響認知的種類和進程。但是,在這種相互制約的關系中,情緒對認知的主導作用顯得更為重要。
1.情緒狀態決定著客體的某些屬性能否被感知以及感知的結果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身沒有一定情緒狀態,客體的某些屬性便不能成為認知對象。而且,客體的某些屬性即使被感知,由於學生自身情緒不同,感知的深度和結果也會不同。
2.情緒狀態支配著學生對客體的記憶效果
當學生的情緒良好時,注意力容易集中,對事物的感知清晰,記憶牢固;當學生的情緒消極時,如在煩惱、厭惡、緊張狀態下,注意力難以集中,對事物感知不深,記憶不牢。
3.情緒狀態主導著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和選擇性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並不是按照教學內容去思考所有的問題,而是對那些易引其注意、使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維,即思維的選擇方向是受情緒狀態支配的。當學生的情緒良好時,學生思維變得敏捷,思路變得寬廣,解決問題效率高,反之,思維變得僵化。
4.情緒狀態激發學生的想像活動
中學生的想像充滿了豐富的情感,情感越豐富想像越活躍。
(二)情緒對中學生個性的影響
人的全部活動和行為方式都要受到情緒狀態的影響。當情緒對人的活動的影響或人情緒的控制具有某種穩定的、經常表現的特點時,這些特點就構成了性格的情緒待征。良好的情緒狀態如穩定、持久、愉快等會對性格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反之,對性格的影響是不利的。中學生正處在情緒變化比較激烈的時期,不良的情緒影響著他們行為方式及優良性格的形成。
人的氣質特徵往往是用情緒特徵的詞彙描述的。盡管人的氣質無好壞之分,但長時間情緒影響,也會使人的氣質形成好與差的特點。如活潑的、樂觀的、多疑的、可靠的、憂郁的、易怒的等等。因此,對中學生應大力培養其良好的情緒體驗,建立良好的情緒系統,使氣質充滿良好的健康的情緒色彩。
(三)情緒對中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
情緒是影響健康的心理因素。心理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愉快、平靜、心情舒暢等肯定的情緒,能保證機體的內臟器官和腺體的正常活動,增強機體對各種外來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有益於人的健康。而憂郁、憤怒、恐懼、過度緊張等不良情緒則會引起機體生理活動紊亂,導致免疫系統的功能障礙,如果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就可導致疾病。中醫有所謂「怒傷肝、哀傷心、思傷脾、恐傷腎」的說法,強調的就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醫學心理學認為,在學校教育中,批評過多,學習任務過重,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太少,都會引起學生強烈的焦慮和恐懼,致使出現某種軀體症狀,如嘔吐、腹痛或頭痛等。愉快而平靜的情緒能增強中學生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巴甫洛夫曾指出:「積極、愉快、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情緒,可以戰勝疾病,更可以使人強壯和長壽。」
(四)愉快的情緒有助於中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社會交往是中學生的基本需要。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的發展。我國著名醫學心理學家丁瑣教授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主要的就是人際關系的適應。在人際交往中,人不但依靠語言傳遞信息,情緒的外部表現也是很重要的人際手段。」通過積極的情緒表情,如真誠的微笑、滿意欣賞的點頭、富於同情的表情等,往往能使人互相接近,互相了解,架起友誼和情感的橋梁,建立起和諧而友好的人際關系。

一、 中學生的情緒特點

中學生情緒的發展既與初中階段生理發展的特徵相聯系,也與初中生的多層次的需要息息相關,更與中學生認知的發展和個性的成熟攜手並進。中學生情緒活動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強烈狂暴性與溫和細膩性共存。中學生的情緒表現有時是強烈而狂暴的,人們常用「疾風暴雨」來形容初中生的這種情緒特點;但中學生的情緒有時也表現出溫和細膩的特點。所謂情緒的溫和性是指個體的某些情緒以一種較為緩和的形式表現出來,因為與幼年和童年期的兒童相比,初中生已能適當控制某些消極情緒。所謂情緒的細膩性是指個體情緒體驗上細致的特點,由於中學生已逐漸克服了兒童時期情緒體驗的單一性和粗糙性,情緒表現變得越發豐富和細致。如:初中生在閱讀了一部文藝作品之後,許多人會長時間地沉浸在某種情緒之中,這種情緒不單純來自書中的內容,還有一部分是通過他們的主觀想像而派生出來的較為復雜的情緒體驗。

2、情緒的可變性和固執性共存。情緒的可變性是指情緒體驗的不夠穩定、常從一種情緒轉為另一種情緒的特點,情緒的這種特點一般是由於情緒體驗不夠深刻而造成的。中學生盡管在表面上情緒表現得強度很大,但體驗的深度並不與此成正比,一種情緒容易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情緒的固執性是指情緒體驗上的一種頑固性。由於中學生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偏執性的特點,因而帶來了情緒上的固執性。如,一些中學生會因為幾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種無助和抑鬱的情緒所淹沒,很長時間不能擺脫。

3、情緒的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情緒的內向性是指情緒表現形式上的一種隱蔽性。中學生在情緒表現上已逐漸失去了那種毫無掩飾的單純和率真,在某些場合,可將喜、怒、哀、懼等各種情緒隱藏於心中不予表現。情緒的表現性是指在情緒表露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帶上了表演痕跡。中學生在團體中有時為了附和別人的一些想法,會將某種原來的情緒加上一層表演的色彩。在情緒的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時那種自然性,帶有造作痕跡。

總之,中學生的情緒表現,充分體現著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點,隨著他們心理能力的發展和生活經驗的擴大,其情緒的表現形式和體驗不再像兒時那麼簡單,但也不如成人情緒那麼穩定,表現出明顯的兩極性。

二、情緒對中學課堂教學的影響

中學生的積極樂觀的情緒有愛、希望、信心、同情、樂觀與忠誠。這些積極情緒有利於激發中學生課堂的興趣,從事活動應建立和維持興趣盎然狀態。興趣狀態有助於維持為達到目標所作的努力。這是因為興趣是一種基本情緒狀態,它支配有機體指向新異性事物,由興趣引起的腦興奮狀態是構成人類活動最普遍存在的動機條件。興趣導致對新異事物以及對變化著的事物的探索與注意的維護,因此它要求大腦活動維持一定程度的優勢興奮。興趣是一種正性檢驗而且帶有強烈的享樂色調,它處於比較淡薄而清澈的色調之中。神經激活處於中強水平。在興趣狀態中,人被所面對的對象和所從事的活動所捕捉和占據,處於自身被吸引和被捲入的狀態。興趣最有利於進行認知加工與激活創造性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中學生的課堂氣氛、課堂興趣直接影響著其對教師課堂授課接受的程度。有積極情緒,激發興趣情緒,在接受課堂教師授課內容就會多,從而為其課堂知識內化提供必備的前提。同時,學生的積極情緒還直接影響著教師課堂授課時的情緒,課堂授課情緒是否積極高昂,也決定著教師上課角色投入的程度。因此,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緒是相互感染,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因此,中學生課堂教學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還有情緒的傳遞。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存在道德上的善惡,因此教師在對待學生課堂上的情緒不能簡單地給予好壞、善惡的定性。學生的情緒又有多樣性、不穩定性、多變性、固執性與內向型,而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又是鈞然不同的,這樣課堂授課就給教師帶來一定的難度。在這過程中,教師能否掌控、調動學生的情緒對於授課非常關鍵。也可以這樣說,學生課堂情緒是否高昂、興趣是否濃厚,直接決定著學生對教師傳授知識接受的程度。因此,對於教師,不僅僅要有教師的職業操守,還要求具備調節學生的心理、情緒的能力。

三、調控課堂教學情緒,創造愉快的課堂氛圍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教師在看待情緒時必須正視這一點。而有教師誤認為學生上課情緒不積極,就是不好,當然,這對於其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受到影響。但是教師不能給情緒定性,無論是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都是中性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授課,還有要具備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學生有消極情緒時能夠或者盡量能把消極情緒控制住,或者轉化成為積極情緒;對於積極情緒要利用好情緒,使更多積極情緒為課堂教學服務,這樣對於教師的要求不僅僅是教師了,還要求是一名情緒調控大師。
1、從踏進教室第一步開始,創造愉悅的課堂氣氛

當教師踏著輕盈的步伐、懷著愉快的心情走進教室時,發現教室里一片狼藉,人聲鼎沸,無疑,教師的愉快心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拉下臉來,給學生一點「顏色」看看,這樣以教師的威懾力來壓制一下學生課間興奮起來的情緒。我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是與否,但是我嘗試過這種方式,上課前的喧嘩雖然平靜下來了,但是課堂的氣氛卻如一潭死水。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應對,我試用過不少的方式,如上方式;靜靜地看著他們不出聲音;在教室內走一圈;講一個與這節課程內容有關的笑話或者小故事等等。收效最好的是最後一種,這樣正好可以延用他們課間興奮起來的情緒。人是情緒化動物,學生與教師也置身其內,學生的情緒多變化、不穩定、內向性和固執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僅僅具有調控好自己的情緒,還要調控學生的情緒,給課堂教學創造一個積極情緒環境。

當然,通常情況下,課堂鈴聲一響,很多學生會安靜下來,做好課前准備,等著任課老師來上課,在這種情況下,當教師走進教室那一刻起,教師的每一個細節都會納入到學生的視野,尤其是教師的表情。這種情況之下,教師的表情給學生一種暗示,一種帶動的作用,當教師帶著嚴肅的表情上課時,學生也會受到教師的表情影響,情緒嚴肅起來,當然,我們不能說這種嚴肅的表情對與否,只是這種表情對接受哪種學科有利,這只是一種適合的程度而已。對我們思想政治學科來講,就我個人教學而言,我更傾向於輕松、寬松一些的情緒環境。怎麼帶動這種寬松、愉悅的課前情緒?這與教師走進課堂第一步的表情有關,這也就是一個教師的感染力度。所以,用教師的愉快心情來帶動學生的情緒,贊許的眼神,微笑的面部表情,都是調節課堂情緒的「大使」。

「每天,你用什麼心情面對這世界,決定這個世界如何面對你的命運。好運不會騰空出現,笑臉正式打開運氣的最佳貫通管道。」

「當你微笑是將給每一個人帶來一種輕松的快樂,當你哭著臉就是對別人一種傷害。因此保持微笑不僅給人帶來快樂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可見教師帶著微笑的面孔,給學生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序幕,這對於學生整節課堂的情緒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學生的積極情緒也給教師一個正面的情緒的影響。

2、教師的激情是開啟積極情緒的鑰匙

聽了學校很多老師的課,總結了一下,學生喜歡的老師,基本上都是上課有激情的老師,如我校一位數學老師,上他的課,基本上沒有學生睡覺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它不僅上課有激情,聲如洪鍾,而且語調抑揚頓挫,學生的情緒完全跟著教師的情緒、手勢、音調走了,他們的注意力被老師高亢的情緒吸引走了,哪有睡眠的狀態!因此,要想學生上課有積極、高昂、愉快的情緒,教師自己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在上課時具有積極、高昂、愉快的情緒。在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主導不僅僅是在學上導,同樣在情緒上的導同樣不容忽視。只有投入教師預想狀態的情緒,才能更好地有助於思想、知識的傳導。尤其對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者們思想引導性極強學科更應重視課堂中學生情緒的引導與調控。

3、積極應對客堂中的意外插曲

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應該遇到課堂中出現的小插曲,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的情緒對學生而言是一個信號燈。在處理這種小插曲時,我有過失敗的經歷,上課提問,提問到一個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結果站起來第一句話就大聲說我跟他過不去!當時所有的好情緒都沒有了,當時的臉上所有的笑容就像秋天裡樹葉,秋風一掃而落,整個臉開始發燙了,對於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的我而言,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我粗暴地回了他一句之後繼續上課,但是我的情緒糟糕透了,同樣,學生的受到我的影響,上課沉靜極了,問的問題沒有人敢回答,得不到回應得我更是雪上加霜。後來在請教了很多有經驗的老教師,又經過自己多次上次演練,發現,在面對這種課堂灰色小插曲,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幽默的方式來解決,這樣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解決課堂中的尷尬局面,也不會影響到師生的上課情緒。因此,幽默的老師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和歡迎的。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培養個人嗜好及幽默感,可以擴大自己的胸襟,包容生活中的不同聲音。除此之外,冷靜地處理課堂出現的意外插曲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課堂中的意外事故極可能激起需學生激動的情緒,此時教師不能再以激動、高昂的情緒對待了,這是需要教師的冷靜。「冷靜下來處理事情就會完美很多,但大多數人偏重於沖動形勢,事情法而更加惡化。」在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情緒特徵,在他們激動、沖動的時候不能緊跟其後也是激動、沖動地對待。也許有些教師會覺得冷靜地處理問題會沒有面子,自己以後在學生面前會失去權威,面子、權威不是高壓手段贏得的,而是靠教師的內在素質和教學技巧贏得的。

4、留好課後思考與探究,激發學生好奇心

一節課上好不能算課堂教學成功的教師,大多數的課堂都能達到學生與老師期望才是真正課堂教學成功。上好了這節課,如何激起下節課學生的好奇心與探求心理,成為教師上好下節課的一個伏筆。如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就需要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感到好奇,當然光照學生搞到好奇的引子還不行,還要跟教師的目的有聯系的,也就是於課堂教學內容有聯系的是學生感到好奇的引子。這就如說評書一樣,在上節結束時給下節留下一個讓觀眾猜疑、好奇又具有想像性的疑問句。

總之,課堂教學不單純的是知識、技能的傳輸和引導,還有教師與學生的情緒、心情的傳導。教師的情緒與學生的情緒、心情是相互影響的,如何創造一個寬松、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的情緒引導,課堂調節、控制、管理與營造是關鍵,教師不僅僅要調節自己的情緒,還要通過自己的情緒來引導學生的情緒,為課堂教學營造一個身心健康、愉快的知識傳到環境。

參考文獻:

《微笑的力量》

《情緒與壓力的管理》

《淺談中學生情緒活動的特點》

《商譽用幽默控制情緒》

《如何控制你的情緒》

淺談健康情緒對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

惠州市龍門縣龍城三中 廖火先

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經超越了傳統醫學觀點,人不僅要軀體、生理健康,還應精神、心理健康。一個健康的中學生不僅在生理上是健康的,在心理也應該是健康的。生理健康主要靠食物營養來維持,而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人的穩定情緒。人的情緒屬於感情的一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人的行為。積極的情緒能喚起中學生的熱情,使其樂觀、自強、向上;而消極的情緒則會造成心境不佳,使人陷入沮喪、灰心、激憤之中,影響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健康情緒的培育是心理輔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喜、怒、哀、樂、憎、愛、欲等都是我們常見的情緒活動的表現。中學時代的情緒體驗一般比其它時期要多。因此對中學生身心的發展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認為:在所有的消極情緒中,恐懼、焦慮、憂郁情緒 是健康的大敵。但人的生理健康也會影響人心理情緒,如身體健壯的人,總是樂觀開朗,精神飽滿,而身體有缺陷,痼疾纏身的人,整天都在唉聲嘆氣,郁之寡歡、心境灰暗。人們對心理因素對生理健康的影響缺乏足夠的認識。其實,古今中外的事實都已證明:保持樂觀情緒可使人健康長壽,而長期被惡劣心情困擾會導致疾病的產生。

記得有個著名的「公羊實驗」:某醫生把兩只公羊分別系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給同樣的食物。其中一隻公羊常能見到狼在其周圍走來走去,所以整天提心吊膽,精神非常緊張,不久這只公羊便死了;而另一隻沒有受到過惡狼威脅的公羊,卻一直活得很好。有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說過:50%的病患者是機能上導致的器官疾病,機能上的病患多由情緒壓抑而造成,可見,一個人若長期陷入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則很容易導致多方面疾病的產生。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的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生存,面臨家長、老師的責罵,同學的諷刺而整日悶悶不樂;面臨升學壓力,家長老師的期望而提心吊膽,部分學生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變成了單身家庭,造成了隔代撫養等現象,都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二、情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穩定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而情緒的大起大落,消極低落無疑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現代中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心理哀弱,又稱為精神神經症,主要表現在:神經衰弱。這些學生總是無精打采,失意悲觀、為人孤僻、緊張多疑。自卑情緒。自卑都總是低估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伴有恐懼感,逃避現實。憂鬱症。不信任自己,常擔心自己患病,多疑、無端憤怒,抱怨不平、情緒消沉,自我困擾,有杞人憂天之慮。嚴重的會產生輕生念頭。

教育者要洞察學生言行,破解其內心潛在的不良情緒,給予正確的誘導。採取必要措施,盡量減少學生的情緒波動,多做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讓中學生保持愉快的心境、穩定的情緒。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通過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櫥窗都能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精神撫慰,從而使情緒得到有效的調適。

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確有神經衰弱的表現:上課無精打采,趴在桌子上睡覺,甚至流出口水。有的目光呆滯,長期對著窗外,半節課都不回頭。有些同學測驗考試不及格就悲觀失望,毫無信心。有個別同學交上來的作業,其答案竟寫上「不會做」。有的學生違反紀律、發生爭執、打架等,總是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有是多疑到同學看他一眼,都認為是對自己的惡意,還有些經常逃學,脫離班集體,到游戲機室去尋找刺激,還結識不良社會青年,引起群毆、參與社會犯罪。逃避責任,怕得罪人,人情冷漠,宿舍有空床多,無人報告,有外人進入宿舍過夜,無人敢講,甚至引狼入室,讓社會青年在宿舍偷米、偷錢、偷校服。

現在我們都埋怨學生難教,有些學生經常出現過激行為,失控越軌行為,都以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關。我們如果只抓智育,不抓德育,只重視學生的生理健康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日常行為規范養成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三、情緒對行為習慣的影響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學校的德育的工作沿襲了一些"運動式"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政治活動做得多,報告作得多,大道理講得多且教育內容抽象、空洞,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這種教育內容上的"全面化"和"成人化"與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之間存在著很大差距。當代中學生的精神生活是渴望豐富多彩的,他們的思維方式有自己的特點,這樣,他們必然會感到難以接受那種"成人化"的教育,無形之中產生了"抗葯性"、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高中生對於目前正在走紅的港台影、視、歌星稔熟於心,而對倡導嚴肅文化的文化名人卻知之甚少。"成人化"教育所導致的逆反心理,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討厭嚴肅的生活文化,嚴肅的價值觀和生活觀,轉而"追星"。
另一個方面,由於部分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心理行為規律缺乏科學的認識,導致他們以成人的標准來衡量和匡正孩子們的言行,以嚴肅的"成人腔"來訓斥他們,使孩子的個性受到壓抑,學生們與德育實施者之間的心理差距越來越大,以致德育的效果收效甚微。
此外,當前家庭教育狀況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令人擔憂。許多家長重智輕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十分迫切。在物質上捨得大量投資,但對孩子多方面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卻關心甚少,有的家長長期在外經商或從事其它職業,把孩子留在學校,根本不過問孩子的思想情況,他們被迫過著一種"成人化"的生活。這些學生由於缺少關懷,極易染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習氣。結交社會上不良青年,好講江湖義氣,經常滋事打群架。他們身上充滿青春的躁動,當這種情感一旦不能被正確地發揮在學習上時,他們就會主動或被動地去尋求"刺激",極力擺學校和老師的監管。他們對社會上的不良思想、習氣缺少應的免疫力,很快地就會在一種有意和無意之中接受那些不良的思想和習氣。這種讓孩子過早地讓象成人一樣獨自生活從很大程度防礙學生健康成長,進而導致了個性的畸形發展,同時也給學校德育帶來諸多問題。如:遲到、早退、曠課,人在課堂心在外,不是開小差就是睡覺,抄襲別人的作業,打罵班幹部,頂撞老師等等。他們一旦走出學校和老師的監督范圍,就為所欲為,打電子游戲了,打撞球了,甚至參與賭博、打架斗歐、偷竊、吸毒,從而一發不可收拾,學習上無所謂,也有的發展成為早戀,以尋求"刺激"來填補自己心靈那種由於缺少嚴肅的精神生活而產生的空虛。據調查,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應當引有關各方的重視,尤其是家長的重視,切不可為了暫時的利益而斷送了孩子前途,要不然到頭來,恐怕萬貫家財亦枉然。
學校本身由於社會和其它方面的原因片面追求升學率,加上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常常把學生當作是可以任意雕塑的對象,而當學生出現思想道德問題時,又往往缺乏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育人的目標及其觀念上,當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造成當代學生思想觀念的現實性,超前性與德育實施者的"懷舊心理"之間存在著相當的矛盾。這種在育人觀念上的"落差"帶來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雙重困惑"。現今的教育者、老師、家長大多數是在商品經濟很不發達,思想文化封閉,生活條件艱苦,社會變革並不強烈的條件下走過來的。這種時代的烙印時刻都在影響著他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他們以自身的人生經歷和價值標准來教育和衡量下一代人,而現今學生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影響著他們的思想行為,這就帶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育人觀念及目標上的差異。
我們應該知道,德育工作它不是一個立竿見影,今天播種,明天就可以收獲的高見效的產業,而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百年樹人,長期的、持久的工作;不象教學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樣,可以通過補課、加班等時間的累加,而在短期可以見效。我們德育工作者必須要有那種百折不饒的精神,耐心細致、循循善誘,堅持搞好傳統教育,把握時代要求,認真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強抓機遇,風正心齊,乘勢而上,在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過程中花大力氣,搞好學校德育工作。

作為人師的我們,遇到學生出現行為偏差,首先要控制好自己情緒,然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有的放矢地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學生口服心服,觸及靈魂才能取得預期教育效果,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主要參文獻:

1、《德育心理探索》 肖前英 著 廣東教育出版社

2、《學生心理輔導》 孫少平 著 廣東教育出版社
3、《素質教育全書》 柳 斌 著 經濟日報出版社
4、《教育學》 王漢瀾 王道俊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貳』 中學高效課堂是怎麼樣的 論文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超常提高、超常進步。作為教育組織者的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或者講是高效課堂實現的關鍵因素。所以,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高效課堂:

1. 教師要處理好以下轉變

1.1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共享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課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場所,而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台。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

1.2師生關系的轉變。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每一名教師都應該真心地走進學生,真情地親近學生,深入地了解學生,平等而理解地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只有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高效教育。那麼,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2.1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這是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的前提。只有讓學生感到你愛他,學生才能信任你,你講的話才有感召力,你的願望才能得以實現。同時學生也會向你敞開心扉,經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學工作有針對性,有實效。為此,我認為應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學生,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二要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全體學生。客觀地看待全體學生,也有利於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對待學生應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1.2.2利用課余時間,盡量去了解學生,充分的接觸是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的基礎。利用課間的休息時間作為了解學生的最佳時機,這樣可以向學生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自己的建議。因為學生的自尊心都很強,所以應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錯誤或提出好的建議,學生極易接受。

2. 高效課堂需要充分的課前准備

2.1緊盯教學內容。「不打無准備之仗」,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置性作業。知識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還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另外,在備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這不在於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還有,教師還要准備充足的時間在下節課前處理上節課遺留的問題。

2.2緊盯教學對象。課前備課必須充分,特別是「備學生」要落實到位。這節課你雖然設計得很精彩,但是必須符合你這個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須修改,因為這是關繫到我們所講的這節課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學生興趣的一個關鍵之所在,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在講人教版高一《經濟生活》第九課第一框「市場配置資源」時,結合我校學生特點(家長大多為郊區菜農),導入新課時,插入農副產品爛市圖片,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農副產品豐收後賣不出去爛市」這一現象背後掩蓋的問題以及人的需求的無限性與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從而得出結論,社會必須合理配置有限資源,經過觀看-思考-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從生活中得出了結論,又帶著結論返回了生活,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藉助多媒體教學媒介,把課堂知識學習與生活情景聯系起來,改變過去呆板僵化、單調老套的說教形式,克服思想政治課內容多,教學時間少的困難,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增強了政治課的吸引力、誘惑力,又使高中學生充滿了興趣。

3. 高效課堂需要活躍的課堂狀態教師要善於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者,精心設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要重視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於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和主題精神。

3.1課堂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首先,課堂語言要充滿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揚頓挫,要風趣幽默。這需要教師自己的感情投入,要進入角色,眼睛有神,動作有力。其次,課堂要像相聲演員那樣設計些「包袱」,讓學生在張弛有度的環境下學習。如果僅用某一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聽覺、視覺上的疲勞,從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課堂效率。

轉貼於 233網校 3.2課堂節奏要隨著學生學習節奏變化而變化。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或生成度。另外,作業的布置要科學、有層次,要有大局意識(應該在作業中設計「必修」或是「選修」題目),這樣就比較有彈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3.3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們還應該端正一種認識――培優補差不是課後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值得我們重視。 補差,首先是「治懶」,「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或是抄襲作業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讓程度較差的學生拿芏齲岩恍┞約虻サ奈侍餿貿潭冉喜畹難卮穡盟切緯梢歡ǖ淖孕判模煌保×扛前逖蕕幕幔盟茄閃己玫牧廢跋骯擼換褂校翁米饕狄錳們澹淌σ細竇嘍劍桓峭俠幕幔輝僬擼共荒莧盟怯諧饕檔幕幔瘓⑾旨笆苯信潰⒀細翊懟?br>

4. 教師課堂結構、知識結構的重新構建

4.1高效課堂需要科學的學法指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打造高效課堂的今天,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應該指導學生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教學重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講授不易打動學生,導致教學的實效性差。生生互動式學習,由於經歷、知識、生活范圍上相近,因此學生更容易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討論中接受教育。所以,應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而這些學習方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4.2課堂教學要堅持「三為主」:即:以學為主,以練為主,以賽為主。

4.2.1以學為主:就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是教學的主導,以點撥啟發為主,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去體味學習帶來的樂趣,最終讓這種主動的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

4.2.2以練為主:課堂上學生的練習是主線,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僅起主持人的作用,環節的導入、時間的控制、爭議的評價等都可能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途徑。這個環節教師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以練習去強化課堂的互動,並通過這種練習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以便更好地把握學生對本課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

4.2.3以賽為主:單位時間內要給學生以積極參與的動力與適當的壓力,生生之間(組組之間)可以引入恰當的競爭機制,以調動學生快速高效的學習情緒。

『叄』 如何培養中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情感 有關論文

情感是組成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對客觀事物的表達,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通過表現情感來引起人們共鳴,音樂是是藝術的情感表現,是展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人們能夠從活潑或庄嚴或凄涼的音樂中感受到情感冶煉,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一直講究情感培養。在音樂課程標准中要求在音樂教學中重視突出情感體驗,要求音樂教師不斷努力,強調培養薛恆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本文主要分析小學音樂教育情感培養措施。

一、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現代教學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分為認知因素和和情感因素,人之因素包括感知以及思維等,情感因素則包括了動機、情趣等因素,在認知環節中,屬於從感知到智慧的過程,情感活動則是從感受到性格形成的過程,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互交叉和作用,溝通構成完整教學過程。在教學中認知過程是對知識的轉化、接受過程,情感過程則是起到了啟動和定向作用,在我國傳統教育體系中,觀念比較狹隘,高度重視認識因素的發展,而情感因素則被忽視掉。

二、小學音樂教學情感培養的意義

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情感培養有利於生化情感品質,在情感培養中,情感品質是重要內容,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比較小,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處於構建階段,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培養能夠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與小學生的溝通中,採用動聽的音符更加能夠與學生開展溝通公國,教師通過向學生講授不同音調、音色等不同情感內容,讓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用,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在音樂情感培養中根據學生發展特點,精心選編音樂教學,把學生引入音樂殿堂,升華學生情感品質。

小學音樂情感培養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培養貫穿在學生的醫生,小學階段正式培養思想品德關鍵時期,也是後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培養學生情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生長期基礎音樂教學能夠被音樂精華,有利於形成高尚的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小學音樂情感培養有助於提高學生道德情操,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和身體都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天生好動,對所有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持久力普遍不強,若是強行採用得到修養教育,學生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教學效果不佳。而音樂情感教育則是在比較平和的狀態下得到修養滲透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道德修養,小學生更加喜歡這種音樂教育模式,因此小學音樂培養有利於提高學生道德情操。

三、小學音樂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教育事業得到不斷發展,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的挺好,但是從客觀教學分析,在小學整體教學體系中,音樂課的教學價值並沒有得到體現和重視,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明顯音樂技術化和專業化的特點,嚴重喪失審美性和藝術性,小學音樂教學陷入教學誤區,音樂課的教學僅僅是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內在意蘊的情感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普遍不高。音樂是一種情感上的意識,通怒哦聲音來表現情感,由於情感的復雜性,因此音樂藝術同樣具有復雜性特點在,愛音樂教學活動中,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經音樂作品理解為一種理性認識對象,導致審美活動就是單一的認識活動,忽視了情感教學。

四、小學音樂教育情感培養策略

1、教師善於開啟學生心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真摯情感才能在教學中波動學生的心弦,在初識音樂教學中,需要以教師指導為主,為學生塑造美好心靈得到情感的升華。音樂的魅力在於能夠描繪出心動的旋律,無論是歌曲還是音樂都需要從情感入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在開始教學前,把目光傳達給學生,用眼睛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並通過自己的情感來召喚每一個學生的目光。

音樂教師需要更加了解學生,在班級中開展調查活動,向學生詢問要求,聯系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分析學生的需求,在音樂情感教學中,教師需要善於走進學生的心靈。音樂是情感的意識,表現方式比較特別,能夠讓無數學生經受美的感染,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善於走進新生的心靈,加深情感體驗,陶冶學生情操。

2、講述創作背景,體驗情感

音樂都有自己特定的創作背景,都代表著創作者的希望,是情感的寄託,在教學中,為保證學生能夠充滿感情地學習,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搜集音樂相關創作背景,為學生講解歌曲穿做背景和意義,保證學生能夠准確把握感情基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逐漸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音樂教學中,由於小學生生活經歷有限,無法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所含有的請安,也就無法充分表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如在《賣報歌》的教學中,小學生普遍生活比較幸福,對報童的生活並不理解,在學習中只能看懂歌詞表面的含義,在唱歌中,學生的歌唱往往比較歡快,不能深刻表達作品中所蘊含的的感情。因此自音樂教學中,有必要告知學生音樂創作背景,並為學生播放報童苦難生活,告知學生有很多向這樣的報童,每天忍飢挨餓奔走街頭,激發學生對報童深沉的愛和同情。在為學生介紹背景中可以結合歌詞,將歌曲的內涵更加深刻的體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現在生活的美好。

在音樂教學中不僅需要為學生講解歌詞的創作背景,必要時還需要為學生分析創作樂曲的背景,如在《驚愕交響曲》教學中,學生從名字能夠認識到樂曲的含義,但是無法理解作曲家的感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向學生分析這個曲目的創作背景,在講完作曲背景中,不少小學生趴在桌子上模仿那些貴婦,來感受音樂的魅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需要向學生介紹音樂創作背景,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了解樂曲的含義。

3、教師深情表達激發學生情感體驗

在音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深情示範激發學生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情感表達很重要,學生通過聽覺初步感知學生情緒、速度以及風格的魅力,為下階段的學習提供基礎。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能夠充分利用各種音樂課堂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情感體驗。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採用音樂藝術手段來召喚學生情感的共鳴,情感教育過程就是學生審美過程的變化,教師只有做好示範作用才能保證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

教師在范唱范奏中起到引導作用,在教學中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在范唱後,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來進行表演和恆昌,不少學生會手舞足蹈倆表現自己,在教學中不能批評學生,而是採用贊許的眼神欣賞學生的表演,逐漸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帶給學生快樂。教師在激發學生情感體驗中也可以通過巧妙設置問題來達到目的,在課堂中,教師有意識的設置連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如在《嘀哩嘀哩》教學中,設置「春天在哪裡」等問題向學生詢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情感培養,在音樂教學中,情感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照培養小學生情感的方法,更好的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小學音樂教師需要以滿腔的熱情來感化學生心靈,將情感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保證學生能夠在音樂教學中陶冶情操。

『肆』 粵中生會中學生物教學論文與教學設計(2018)評選結果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抄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伍』 中學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即思想,語文即生活,語文伴隨著人的一生,學好語文,終身受益。然而,要想學好語文,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是不行的。俗語說:習慣成自然。

學習語文的習慣須要慢慢地養成。

一,要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之一,

伴隨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無論是做作業還是記筆記,都要養成把漢字寫得規范、整潔、優美的好習慣

引言6-7 一、 教學環境研究的發展簡要概述及教學環境的解讀7-10 二、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含義、類及構成要素10-14 (一 學語文課堂教學心理環境11-13 (二) 中學語課堂教學物理環境13-14 三、 中學語文課堂教環境教育價值分析14-18 (一) 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與情緒15-16 (二)語文課堂教學環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與行為16-17 (三) 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與效率17-18 四、 優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心理學依據18-21 (一) 中學語課堂教學心理環境優化的心理依據18-20 (二)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物理環境優化的心理學依據20-2五、 優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原則21-25 1 、 教育性原則21-22 2 、 人性化原則22 3 、 合理性原則22-23 4 、 自然性原23 5 、 效益性原23-24 6 、 整協性原則24 7 、 情感性原則24-25 六、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25-39 1 、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心理因素,為師生教與學活動創造良好和諧環境26-36 (1) 、 營造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27-30 (2) 、 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中各環境因素的調和來優化教學氛圍30-36 2 、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物理因素,為師生教與學活動創造良好物質條件6-39 結束語39-41 注釋41 參考文獻41-44 中文摘要44-51

1華英;;《俄漢詞典》漢譯辨正[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2晁繼;;語文規范標准與規范型字詞典的編寫[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3李國;;規范型語文辭書的理論思考[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4李鋼;論語文詞典的專科詞條及其釋義[A];中國辭書論集1999[C];1999年
5黃穎;;培養英語的初步交際能力[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6王傑;李名方;;關於得體修辭學的通信[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7曹擢;;序[A];中國辭書論集1999[C];1999年
8彥玲;;立足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情感培養語文興趣[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9軍琦;;生活之樹常青 語文不會蒼白——感悟教育的一點嘗試[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10沁怡;;台灣地區職校學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結構[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陸』 "我為什麼要當中學老師"為題寫議論文

馬上就要進入中學了,我們也將從啟蒙的大門里走向另一個神秘的大門。開啟著扇大門,給我們更多知識的,就是辛勤的園丁——我的中學老師。
在我的想像中,我的中學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正是這樣我才有更多的話想要對未來的中學老師說,老師,我想對你說:「老師,我崇尚得是快樂教學法,我多想擺脫『回家一定要寫作業』這身皮,做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小鳥,課堂上,講完知識重點後,做一些練習,回家後復習復習,多麼好啊!就像口渴的人找到了水,飢餓的人找到了麵包。老師,在我的想像中,你就是一位園丁,可不要累壞了自己啊!布置一點點家庭作業,上課上一點重點,輕松極了!老師,我想對你說:千萬不要打碎了我們的夢想,就象一棵小芽心中的強烈慾望,就讓夢想自由地飛翔吧!
老師,我還想對你說:我感謝您,感謝您領我走進了中學的大門,我們就好象一棵沒長大的樹,有了多餘的樹葉時,是您來幫我除掉;有了長歪的念頭時,是您來幫我們扶正;當我們缺少智慧,是您幫我們撒下知識的雨水,是您給了我們知識的泥土,讓我們在「雨水」和「泥土」中快樂地成長。
老師,我又想對您說:在我的夢境中,您上跟天使借的身材,跟白雪公主借的面孔,跟歌唱家借的嗓音,跟上帝借的心靈,在我的心中,您上一十全十美的,我希望在現實中,您也一樣。
對著中學老師,我有說不完的話和無比欽佩的心。
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老師就象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著他人。中學老師更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所以,對於這樣一個老師,我想說的話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千言萬語濃縮成一句話——「老師,我愛您」

『柒』 如何讓中學生愉快的學習數學 論文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數學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設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使他們成為快樂學習的主人。筆者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數學:一是趣味性可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二是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三是成功是學習數學的幫手。
[關鍵詞]數學課興趣快樂
「數學就是計算,數學就是測量,數學抽象,難以理解,數學枯燥無味」,這是學生對數學的一種普遍的認識。現在隨著數學自身的發展,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數學是一種工具,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是一種文化。數學是提高人們思維能力的推進器,數學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遵循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走向生活中,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恰當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生產科技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社會生活的鮮活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並用數學知識較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
一、趣味性可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
科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才能形成興奮中心,使神經細胞傳遞信息的通道暢通無阻,思維也就變得迅速敏捷。這樣可加速知識的接收、貯存、加工、組合及提取的進程,知識迅速得到鞏固並轉化為能力。從而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無限的熱愛,迸發出驚人的學習熱情,達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進取,甚至創造奇跡的地步。
1.緊密配合教材,設置懸念,把數學課講得生動有趣
教師應恰當地引用與教材內容有緊密聯系的知識烘托教材,引起學生的思索,使課堂所氛活躍,使學生的注意集中或者設置懸念,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我對同學們說:「我有一件事想麻煩同學們幫我辦一辦。」學生紛紛舉手,幾個平時比較調皮的手舉的更高了。我亮出一塊先前用過的膠合板制的三角板說:「我這塊三角板斷了一個角,需要照原樣再做一塊,但斷掉的那個角不知丟哪了,可能被掃到垃圾箱去了,想請大家幫助去找,好再做一塊。」有些學生想馬上去找,但也有幾個學生說不必,可以通過這塊重畫出原來的那個三角形。一時學生議論紛紛,這就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行了「兩角夾一邊」的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學習中去。這樣課堂上就能收到很理想的效果。
2.用口訣,提高記憶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知識的獲得靠記憶,但遺忘是在所難免,所以保持記憶十分必要。一般我們把記憶的東西編成口訣來記,這樣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小故事來增添課堂趣味
故事具有吸引人的情節,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生聽完故事後能產生很多聯想,並生出很很多多疑問。恰當的使用會對課堂產生易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初一數學課本上的乘方一節,在上課前我們可以引用這個事例。即:古印度有一個人發明了一種游戲棋,棋盤共64格,他把這種棋獻給了國王。國王玩得十分開心,便下令賞賜獻棋人。臣下問獻棋人想要什麼。獻棋人說:「他只需要糧食,要求大王給點糧食便心滿意足了。」問他需要多少糧食,他說只要求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個格子放兩粒米,第三個格子里放四粒米……總之,後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把64格都放滿了就行。
國王一聽,滿口答應。大臣們也都認為:這點米,算得了什麼,便領獻棋人去領米。豈料,到後來把所有倉庫里的存米都付出了,還是不夠。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二、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
1.教師要重視情感投資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維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實踐也證明,愛是教學成功的保證。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投資,把密切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矯正學生對數學恐懼心理的突破口。課內多啟迪多提問,課外輔之適當的數學講座,開辟「數學角」,成立興趣小組,引導他們在數學海洋中遨遊,讓他們看到數學天地的無限寬廣。
2.數學教師的情感要真摯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期待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當學生從教師那裡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感受到積極期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和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就會愉快地接受教師教誨,並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或行動,變為努力學習和掌握數學的動力,便可有效地激發興趣。正如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獲取知識。這樣,何愁學習沒興趣呢?因此,從情感因素入手,優化師生關系,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解學生所疑,解學生所難,樂學生所樂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互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初中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某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而是常常因為喜歡某教師而去學習該課程。要讓學生喜歡教師,教師就得喜歡學生、關心學生,以滿腔的熱情幫助、誘導每一位學生;以真誠的態度和每一位學生交往,使學生從內心感到老師的可親、可近。教育家捷爾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他才能教育孩子。」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蹲下身和學生交流和溝通,且多去班級各學生談談心,了解學生身邊的事,和學生拉拉家常,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和他們成為朋友,學生一定會喜歡你!
三、成功是學習數學的幫手
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感,對激發自我發展和學習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一個學生由於自我獲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積極向上的成功的情感的體驗,那麼它隨之而來產生主動學習內驅力,而個人內驅力的作用產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條件無法比擬的。因此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感就是不斷增強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的內因,因為只有內因是事物發展和變化的依據。所以教育的過程中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使學生不斷獲得學習的成功感。
總之,現在的學生需要活動、喜歡活動,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在學習中有權去設計活動方案,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及活動材料,能夠自己控制活動過程。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設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使他們成為快樂學習的主人。

『捌』 小學教學論文發表刊物有哪些

你這個問題是個非常常見的問題了。稍微一找就能找到很多相關信息,只截了一點點。

當然選刊並不是一個條件就決定的。看看你當地的職稱文件、你要評的是哪個級別等等吧。

閱讀全文

與中學快樂課堂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