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沒有關於英語課堂教學提問技巧的英文專著
英語課堂提問技巧
2008-7-14 8:39:22 文章來源:報紙剪輯 點擊數:633
課堂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啟發式提問就是設置疑問,把學生的思考力啟動起來,從而引導學生,督促學生獨立思考,達到自我強化目的。
一、明確提問目的
問和答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英語教學中,問與答使用得最為廣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明確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提出問題造成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學生認真思考,領會所學內容,並運用語言把知識復述出來,從而達到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良好的提問技巧能優化課堂教學,使師生間處於和諧的信息交流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首先抓住提問時機
課堂教學之初,學生的思維還沒啟動,教師應精心設計一系列與本堂課程有關的問題,由淺入深,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從而把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學習的內容上來。但是,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注意力會有所分散,這時再巧妙設置新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轉入新的學習內容。這樣一環扣一環,不失時機安排提問,就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集中學生注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很快掌握所學內容。
(2)設置明確清楚的問題
教師設置的問題語言要簡練,題意要明確,不能設置籠統的、模糊的問題,使學生陷入迷茫之中,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高中第二冊課本中Unit 14 Freedom fighters 開課導入時,如果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What do you think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這個問題就很籠統,不易回答。但如果你運用啟發式提問,設計出幾個小問題: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artin Luther King, Jr.?
What nationality is he?
What』s his talk about?
What happened to him in the end?
What』s his great achievement?
在這樣的小問題的啟發下,學生就能順利地進行思考討論,從而運用清楚的語言做出明確的回答,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踴躍回答問題。
(3)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當
課堂提問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而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教師應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的問題,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圍繞主題,有層次地由易到難設置問題,啟發每個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達到大多數學生都能經過思考回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做出准確的判斷。
(4)提問時態度要和藹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所以課堂提問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態度和藹熱情,讓學生有一種被重視、被欣賞的感覺。還要善於利用有效的評價法,對學生多表揚、多肯定、多鼓勵。例如,每當學生回答對一個問題時,教師可使用下列贊揚語言:
You did a good job. Well done! Go on please. Your English is incredible. You are really talented. 等表揚學生。既使學生沒有回答准確,教師也可以說些鼓勵性語言。例如:
You are so brave. May you succeed next time. I』m proud of your courage; but you still need to work hard. Don』t be sorry.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通過以上賞識、鼓勵性語言及誠懇的態度,就能夠使學生消除緊張心理,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思考回答問題。現在提倡賞識教育、情感教育,作為教師就應該培養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友情及親情,從而創設良好的課堂思維環境,讓學生樂於開口,心情舒暢,無拘無束地參加教學活動。
(5)鼓勵學生質疑提問
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的,所以課堂教學也要講民主、人權,讓學生有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和機會。教師也可以設置錯誤問題,提示並教會學生質疑。讓學生善於緊扣課堂內容提出問題,並通過討論進行解惑。這樣學生不僅接受到來自教師的知識信息,同時也接收了來自同學間的知識信息。而學生自己的語言所傳達的知識更符合學生已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更容易被吸收,教學效果也會更好,而且通過質疑提問,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二、拓展提問平台
開放式教學是近年來英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課堂提問也可以運用開放式自主創新,靈活多樣。
(1)自由問答式
每開一堂新課,尤其是warning up, listening及speaking部分,讓學生通過網路或圖書館等查閱資料,收集信息,自己設計問卷,在課堂上限時分組討論,自由回答後,讓小組代表總結歸納並當堂發言,這樣可以加強學生間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采訪提問式
學業生們都有想當記者的慾望,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在課堂上讓一個學生扮演記者,就某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問題采訪任何一位別的同學。這就使采訪者和被采訪者都必須認真思考,迅速做出反應,並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觀點。
當然課堂提問方式多樣,也可以採用有獎問答式、上台執教式、紙條傳遞式等,從而拓寬提問平台,讓學生們都有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課堂教學靈活多樣,而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一位好教師要善於鑽研、思考、創新,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運用啟發式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⑵ 小學課堂教學問題診斷是專著嗎
在現代教學中,如果一個教師在全部教學過程中不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就無法了解整個教育對象知識水平的差異和每個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一味 地教,其教學是很難取得成功的。成功的教學是依照人的認識規律,從教育對象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已有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以及每個學生的各種差異,因材施 教。而因材施教的依據,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更主要的是通過對各種考試結果的分析中獲得。
⑶ 最早對課堂教學從理論上加以闡述的教育著作是
大教學論
⑷ 個人成長計劃書怎麼寫啊
可結合你的實際,你的興趣、特長、家境等來設計。大體思路是:你將來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成為這樣的人,你的一步步的具體安排。把你的真實想法寫下來就可以了。如是職業生涯規劃,需要有比較具體詳細的和一定專業性的分析總結。
以下給出一份範例。估計你是個學生,因此,給出你一份作為老師的個人成長規劃以供形式和內容是的參考。具體你自己的怎麼寫,要想想自己是怎樣的。
個人成長規劃
個人成長規劃
一、自我剖析
本人的個性比較隨和,和同事相處和睦,與他人能較好地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有人說,人生百態;也有人說,人生是一本讀不盡的書。但無論人生有多少種,又是如何的漫長,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翻開人生的第一頁,都至關重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人的一生。用真心、真誠、真語去解讀人生是我無悔的追求。
二、自身優缺點
個性隨和,從不與人計較。在工作中能認認真真積極參與,一絲不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是:由於經驗有限,參與科研工作投入不夠,自我感覺功底較淺。所以,雖然經過課程改革的洗禮,在教育觀念方面有了明顯的轉變,但是,還需不斷學習,特別是業務方面的知識、理論;其次是個人基本功的扎實與提高。
三、個人發展計劃:
根據本人的個性,結合本人優缺點,特製定以下個人成長發展計劃:
1.理論學習方面,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掌握自己所任學科的專業特點,善於思考,養成多思多想多寫的習慣,做的最優化要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認真做好學校各項日常教學常規工作,抓好教學質量,繼續培養學生各方面良好習慣的。
3、勤於反思,在總結經驗中完善自我。
4、基本功方面不間斷地練習提高。
5、積極使用現代信息技術。
四、具體措施:
1、 專業水平的提高。
(1)學習教育理論,在理性認識中豐富自我。
認真閱讀《課程標准》《教學用書》《和諧高效思維對話》系列叢書,鑽研新教材,新課標,研究教法,體會新課程的性質、價值、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如《給教師的一百個新建議》等,及時作好筆記,寫出自己的心得,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多看權威性的教育類期刊雜志,如:《人民教育》、《山東教育》、《中國教育報》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專家、行家的觀點,了解當前的教改動態,這些對自己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都具有指導意義。
(2)專業素質的提高,在汲納中充實自我。
堅持教學相長,獲得自我發展。勤聽課,通過課堂聽課,與授課者進行交流與溝通;勤質疑,勇於提出自己的問題或不同觀點,在共同探索中達到共同進步;從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斷完善自我,促進個人專業知識的提升,讓自己與新課程同成長。
2、日常教學常規的扎實與提升。
精心備課;細心批改每一本作業,杜絕錯批、漏批現象,探索趣味性作業,創新性作業。要求批語的書寫要認真、規范,要及時做好批改記錄。有教案、不遲到、不坐著講課、不提早下課、不拖堂、不挖苦諷刺學生等;尤其要多關注後進生,本學期採用「一幫一」以優帶差、小組競爭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切實促進後進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勤於反思,完善自我。
學會思考教育問題,積極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行為等,從反思中提升教學研究水平。每節課後,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東西趕快記下來,享受成功,彌補不足。在總結經驗中完善自我。
4、練就自己扎實的基本功。
「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簡筆畫、普通話」是教師的基本功。如能寫一筆好字,不僅看著瀟灑悅目,更能影響可塑性強的學生。
5、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充分利用網路優勢,學習教育教學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運用新理論,提高教學效果。利用課余時間向電腦能手學習,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嚴格要求自己,爭做一名領導省心、家長放心、同事欣賞、學生喜歡的科研型教師。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⑸ 適合教師推薦的著作
1.《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推薦理由:如果要選擇一本心理學的入門讀本,可以把本書作為首選。它講了大量的嚴肅的「心理學」的故事,又以「有情節的故事」形式呈現出來。
2.周勇著:《大師的教書生活》。
推薦理由:本書的主題就可以引起閱讀的飢餓感。「本書介紹了顧頡剛、沈從文、魯迅、錢穆、陳寅恪、朱自清做教師的日子,古舊馨香、歷久彌新的教育生活。」
3.Hock著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推薦理由:從這本書所收集的著名的心理學研究個案中,既告訴你心理學的問題也告訴你心理學的方法:你不僅可以由這本書了解心理學研究在研究什麼問題,而且可以因此而了解心理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4.杜威著:《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
推薦理由:了解教育學的簡單辦法是「吃掉」、「消化」教育學領域的幾個著名人物。這個領域著名人物當然首推杜威。杜威的《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幾本書的合並。這幾本書也並不是杜威最有理論地位的書,但這幾本書討論的都是當時美國社會變化與教育變革的大是大非問題。從社會轉型的狀態來看,中國當今的社會狀態與美國當時的狀態類似,中國當今的教育狀態與美國當時的教育狀態也比較類似,這使本書特別適合現時代的中國教師閱讀。
5.[蘇]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
推薦理由:在教育學領域的著名人物中首選杜威的之後,接下來人們往往會想到蘇霍姆林斯基。該書選擇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的精華部分,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一些精彩條目,仍然保持「100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感動過中國教育界的幾代人,他的建議和相關的故事現在仍然有持久的魅力。
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學會生存》。
推薦理由:杜威和蘇霍姆林斯基的書已經成為過去的「文獻」,如果要在當代教育文獻中推選出一本經典性的教育名著,《學會生存》會在很多讀者那裡會成為首選。書中提出培養學生「創造性」,鼓勵學生「自學」、「終身教育」等將成為未來教育的永恆主題。
7.[加]范梅南著:《教學機智》。
推薦理由:本書告訴教師什麼是「教育機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間」、「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潤物細無聲」、「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通過語言」、「通過沉默」、「通過眼神」、「通過動作」、「通過氣氛」、「通過榜樣」……。選擇這本書,同時也選擇了一種「教育寫作」的方式。
8.劉良華著:《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
推薦理由:本書以「與眾不同」的方式講述教師專業成長的主題與途徑。
9.薛涌著:《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
推薦理由:對中國教師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了解「別國的教育」。本書是介紹「別國的教育與別國的教師」的一份出色的文獻。
10.肖川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推薦理由:中國教育理論界曾經大量地製造教育學的「理論」和「體系」,惟缺少真實的、個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本書是「另一種言說教育的方式」,是中國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社論體教育言說方式的突圍」。
⑹ 關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專著有哪些
課上要讓學生有想知抄道的慾望 如果你說什麼 學生根本沒興趣知道 那麼這堂課學生肯定學不到什麼 這節課就是失敗的一課 要讓學生有這個慾望就要從他身邊的事情說起 比如櫻桃小丸子 「大家想一下 小丸子 的家人該怎樣稱呼呢 爺爺 grandpa 等等」也讓學生說 如果學生知道 回答正確 要表揚她 五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小的
⑺ 最早對課堂教學從理論上加以闡述的教育著作是
心!回家之後我復問父母制,父母回答:「那些乞丐明明可以自己工作,卻不去工作,專靠別人施捨過日子.大家都是因為讓他養成自食其力的習慣,就不給他錢!「我明白了世界還有這種愛!
當看見電視上的小朋友沒有錢讀書,更沒有錢吃「肯得基」「麥當勞」等,我們各地的人們都在捐錢.可還是有人沒有上學.如果每人把吃「肯得基」「麥當勞」的錢,抽煙的錢,買化妝品的錢都捐出去,那麼大多數人都能上學了!但看到人們這么努力的捐錢,我又明
⑻ 大學里的教務處處長,不講課,也不在研究所做研究,可以被評為教授嗎
由下面的條件可以看出,根本不配評教授,連副教授的標准都達不到.估計有內幕,暗箱操作!
評定標准:高等學校副教授須有本學科系統的理論知識、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及時掌握本學科國內外的學術發展動態;參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能提出有較大意義或學術價值的科研課題,並取得有較大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研究成果,公開發表、出版有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著作、藝術作品、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具有擔任科研課題組負責人或項目負責人的能力;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在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或實驗室建設方面起骨幹作用,成績顯著,具有指導碩士研究生或青年教師的能力,能擔任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組織管理工作;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國語獲取信息和進行學術交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第一條 適用范圍
本資格評審條件適用於本科高等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及相關管理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高等學校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
第二條 思想政治條件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遵守《廣西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的規定。
任現職以來,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在規定的資歷年限內延遲申報:
一、違反黨紀、政紀,受警告處分者,延遲1年申報;受記過處分者,延遲2年申報;受記大過處分者,延遲3年申報;受降級處分者,延遲5年申報。
二、弄虛作假、剽竊他人成果者,延遲3年申報。
三、近5年內,年度考核有不稱職者,延遲1年申報。
第三條 學歷(學位)、資歷條件
一、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獲得博士學位,經考核符合副高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可以不受資歷限制,直接申報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
(二)獲得碩士學位,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4年以上。
(三)獲雙學士學位、研究生班畢業或1966年以前入學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5年以上。
(四)大學普通班畢業生或1977年以後入學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經過1年以上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進修班(包括助教進修班、骨幹教師進修班、訪問學者等)學習,取得4至6門碩士研究生課程考試合格成績並獲得結業證書,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5年以上。
(五)國家機關分流到企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尚無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按以下學歷、資歷要求申報:
獲得博士學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年以上;獲得碩士學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8年以上;獲得研究生班畢業或雙學士學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9年以上;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1年以上。
二、35周歲以下(含35周歲)的教師,申報評審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須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第四條 外語條件
一、參加全國職稱外語等級考試(A級)成績合格。從事外語教學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參加全國職稱外語等級考試第二外語(B級)成績合格。
二、免試條件按自治區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規定執行。
第五條 計算機應用能力條件
一、1960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須參加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三個模塊)成績合格。
二、免試條件按自治區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規定執行。
第六條 繼續教育條件
任現職以來,按照上級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要求,根據本專業教學科研工作的實際需要,參加以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達到規定的要求,並提交完成繼續教育的有效證明。
第七條 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條件
任現職以來,具備以下條件:
一、系統講授2門以上課程,其中1門為基礎課,並按教學計劃的要求組織課堂討論、社會調查,指導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
二、在任現職期間有1年以上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經歷(包括專兼職團干、專兼職學生輔導員、班主任等)或1年以上下鄉支教、掛職鍛煉的工作經歷。
三、指導青年教師、進修教師學習1年以上,或協助教授指導過研究生。
四、作為主要完成人,參加過自治區級以上的科研項目全過程研究開發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果,或在本學科領域開展科研工作,發表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著作)或藝術作品。
第八條 業績成果條件
任現職以來,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量,教學綜合考核成績為B級(良好)以上,且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在教學研究上有較深的造詣,參與自治區級以上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研究,並在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1篇以上教學研究論文。
二、獲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獎、發明獎、星火獎、社會科學獎或其他自治區級專業獎三等獎以上1項。
三、獲自治區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以上1項。
四、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自治區級以上的科研項目1項,並取得顯著成果。
五、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科研成果、開發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或處理重大、關鍵性技術問題,通過自治區級以上成果鑒定,並已推廣應用,獲得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六、藝術類專業人員的作品入選自治區級以上專業部門組織的藝術性活動並獲得獎勵,或參與組織自治區級以上大型項目設計,或指導學生在自治區級以上專業(專項)比賽中獲三等獎以上。
七、體育專業人員參與組織過自治區級以上大型項目設計,或指導學生在自治區級以上專業(專項)比賽中獲前3名。
八、專職學生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第一線工作或近5年內有4年以上在學生工作第一線的工作經歷。參與組織過自治區級以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型活動,並取得較好成績,或所帶班級、團支部獲得自治區級以上先進班集體、優秀團支部榮譽稱號,或本人獲得自治區級以上先進個人稱號;或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完成自治區級以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並在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1篇以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文。
第九條 論文、著作條件
任現職以來,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一、年均授課240以上計劃學時者,論文、著作:理工類3篇(部),文科類4篇(部)。
二、年均授課180—239計劃學時者,論文、著作:理工類4篇(部),文科類5篇(部)。
三、年均授課120—179計劃學時者,論文、著作:理工類5篇(部),文科類6篇(部)。
四、年均授課60—119計劃學時者,論文、著作:理工類6篇(部),文科類7篇(部)。
五、藝術類的專業人員提交較高水平的藝術作品3件(公開發表,或參加省級以上展覽會、音樂會),且公開發表(出版)學術論文(著作)2篇(部)以上。
六、體育類專業技術人員發表學術論文(著作)3篇(部)以上。
七、專職學生輔導員發表學術論文(著作)3篇(部)以上。
第十條 破格條件
不具備規定的學歷(學位)條件,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5年以上;或具備規定的學歷(學位)條件,不具備規定的資歷條件,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3年以上,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優秀1次以上,並符合下列要求之一,可破格申報:
一、具備下列條件中1項以上:
(一)在教學、科研、科技開發、成果推廣、產業經營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獲國家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社會科學獎、發明獎、星火獎或其他國家級專業獎。
(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或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以上(排前3名)。
(三)獲自治區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社會科學獎二等獎或其他自治區專業獎二等獎以上。
(四)從國外學成歸國,在所學的領域中有較大突破,取得的成果已被確認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要完成人,2位同行教授書面鑒定),回國後繼續該領域研究,並有較大進展者。
二、具備下列條件中2項以上:
(一)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以上(主要完成人),或獲自治區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社會科學獎或其他自治區級專業獎項三等獎以上(主要完成人)。
(二)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自治區級以上科研項目(課題)2項以上,並取得顯著成果。
(三)在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出版)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著作):在第九條要求的基礎上,理工類增加2篇(部)、文科類增加3篇(部)、體育類增加1篇(部),藝術類增加在全國藝術性活動獲三等獎以上的藝術作品1件(獨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四)作為主要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在自治區專業比賽中獲二等獎以上或前3名。
(五)在科技開發、成果轉化、產業經營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直接解決生產建設中重大的技術問題,並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獲得直接經濟效益為年純利潤30萬元以上。
(六)獲全國優秀教師或自治區級以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稱號。
第十一條 附則
一、凡符合上述評審條件,提交規定的申報材料者,可申報高等學校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並按規定的程序送評,否則,各級人事(職改)部門不予受理,評委會不予評審。
二、本條件自下發之日起執行,此前與本條件不一致的,以本條件為准。
三、本條件由自治區職改辦、自治區教育廳職改辦按職責分工負責解釋。
四、本資格評審條件的特定解釋:
(一)本資格評審條件中所規定的思想政治條件和學歷(學位)資歷、外語、計算機、繼續教育、工作經歷、業績成果、論文(著作)條件必須同時具備。
(二)本資格評審條件中所規定的「學歷」,是指國家承認的國民教育序列學歷。
(三)本資格評審條件中,凡冠有「以上」者,均含本級。
(四)在專業技術工作經歷和業績成果方面,以科研方面要求為主、年均授課不足60計劃學時者,應申報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
(五)兼任行政管理工作的教師,其教學工作量可適當減免,以年均授課時數150學時為標准,擔任校級領導的不能少於1/3,擔任中層領導的不能少於1/2。論文著作要求按150學時套入第九條(一)至(四)項對應的論文著作數。
(六)論文、著作的要求:
「著作」是指公開出版的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專著、譯著或教材(第一作者或主編,或本人撰寫:理工科類8萬字以上,文科類10萬字以上);「論文」是指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出版物)上發表的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學術論文(獨立完成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應有1篇在國內核心期刊或國外權威刊物上發表。
(七)本規定中所指的核心期刊指《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寫,北京大學出版)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庫》中的核心期刊。
⑼ 研究語文有效課堂的著作有哪些
1、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圍繞教材和大綱,確立教學目標要求和任務,這在教學中是主「靶子」、是核心。用「矢」 射「靶」——用教學目標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如果沒有教學目標,還談什麼教學效率呢?那種隨心所欲,亂講一氣,漫無目的的講課如同無的放矢,學生到頭來只能籠統地知道一點東西,根本談不到效率。因此,在講授每一節課的時候,應當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這一節課干什麼?他需要學什麼、理解什麼、掌握什麼?這樣學生學習目的就明確,效率也就高了
2、教師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教學。設立了目標,而不去實施,只能是「豬鼻子插蔥」,到頭來,教學也只是擺架子罷了。
3、教師要緊扣教材,用切合學生實際的、新穎的、靈活教法組織教學,以教材為依據,把教學最終目的落到點上。教材是文本,是編者精心編寫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能體現和蘊含知識點。因此,教師必須理解、吃透、深挖教材,這樣才能傳達教材所蘊含的知識點。
4、語文課堂教學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巧妙地設問,不斷地擰緊學生思維的「發條」,讓它轉動起來,讓愛思考的學生多思、思深、思透,讓不會思考的學生愛思、會思,引導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從而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