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的教育目標不夠明確。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版,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權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缺乏針對性,對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雖然做出了相應的改變,但是仍然不能完全達標。其次,中職體育教學內容不合理。很多中職院校在體育教學內容的設定上和低年級的體育教學內容並無差距,而對中職院校的學生,採用小學的教學內容,而且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太過陳舊,很難實現學生從心理到身體的知識技能提升。最後,中職院校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中職院校和普高有很大的差距,在育人方面更重視學生的專業教育。而對體育教學來講,由於不是專業課程而且教學觀念落後,認為體育教學並不能對以後學生的成長有影響,甚至有的院校雖設有體育課,卻經常被專業課占據。
『貳』 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1.准備活動要新穎。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開始。因此體育課的准備活動做得好,做到吸引學生,提高興趣,要做到這樣,就應要考慮到准備活動要新穎。好新好奇是每一位青少年學生的一大心理特徵,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編排好准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因為千篇一律的徒手操加慢跑的准備活動,會使學生感到單調和乏味,所以准備活動要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要豐富,要活潑生動,例如徒手操可以採用繩操、棍操、球操和雙人操等;而慢跑則可以採用倒後跑、踩線跑、側身跑、跑動當中跟老師做等多種形式。這樣既有一節課的一般性的准備活動,又有專項的准備活動,同時在准備活動中又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戲練習,從而使准備活動更具針對性和趣味性。
2.教學內容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地搭配。
由於體育教材具有重復性的特點。因此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基本教材不變的情況下,針對學生的生理,性別、年齡和興趣愛好等以及場地器材的實際,靈活地選擇教材內容,使學生在練習中有一種新鮮感。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練習的興趣和強烈的練習慾望,從而提高練習的效果。但是在安排教材時還要注意安排教材的搭配。學校體育教學,有別於其它學科的教學,如果教材項目搭配得科學合理,就有利於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亦有利於安排合理的運動負荷和學習負擔;有利於各環節的聯系;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事故,從中可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反之,則會造成許多干擾,影響教學效果,阻礙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在教學內容上既要符合學生的學校的實際,又要注意教材的整體搭配,主要教材和次要教材的關系等。從而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
3.教學方法,手段要靈活多樣新穎。
同一練習內容,有不同的練習方法。單一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對教師上課的要求就正如穿衣服一樣需要經常的換洗。這就要求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手段要靈活多樣新穎。如教學耐久跑這一內容時,為使學生不覺得枯燥乏味,每次課都可以採用在練習場地、距離和練習時間的改變,跑時的隊形可以花樣多樣新穎。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復接力跑,分級對抗等。這樣使學生寓耐久跑於興趣中,使學生感到耐久跑其樂無窮,同時亦培養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和頑強的精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更好的練習效果。記得有名言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以教師應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創造和發展新穎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這樣,教學效果就會自然地得到不斷的提高了。
4.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積極、最活潑的一個心理因素。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地、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這就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很有必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體育教學,同其它學科教學一樣,在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支撐跳躍中的分腿騰越山羊時,有些學生因為身體或心理因素的原因,造成戎心理害怕,膽怯、不敢練習。這時,教師就要想辦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不停地鼓勵他們,同時亦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當他(她)們克服害怕的心理,亦使他們能初步完成了動作,而使得他們對學習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練習的質量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時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叄』 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一、備好課。
大多數人認為:上體育課很簡單,用不著備課,上課時,教師安排學生運動就是了。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體育課是教授體育運動知識(主要是體育運動技術動作)和組織體能訓練的課,它與其他科的課一樣,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要完成教學任務就一定要備好課,否則無法達到目的。
那麼,怎樣才算備好課呢?我認為備好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明確要求,熟悉教材內容。教師要熟練掌握所教的技術動作,要熟知其動作要領;並能估計到學生練習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術動作與前、後課的教學內容,單元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
第二、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任務、重點、難點,為解決重點、難點設計好輔助性練習內容,讓學生順利掌握重點,攻克難點。
第三、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場地器材的實際,確定最佳的組織、教學方法。
二、上好課。
在體育課中,學生一方面要掌握體育運動技術動作,一方面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這樣,要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往往要體腦結合,既要領會技術動作,又要通過不斷的身體練習來掌握技術動作和增強體質,因此,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疲勞感覺,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所以,要認真上好體育課,使學生感到技術動作容易學,身體鍛煉樂無窮,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那麼,怎樣上好每節體育課呢?
第一、動作講解言簡意賅、具體形象。言簡意賅、具體形象的動作講解,學生容易抓住動作要點較快領會動作。因此,教師在講解動作時,應突出重點和觸類旁通,並盡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過准精練的語言和恰當的比喻使之具體、生動和形象。例如:教學前滾翻動作時,使用低頭、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著墊(腦後)等詞語來講解,並把動作過程比喻成「皮球滾動」。又如教學原地推鉛球時,運用蹬棗送棗轉棗挺棗推棗拔等學生熟悉的動詞來講解。這樣的講解,學生容易在腦海里建立起清晰的運動表象,從而較快理解和掌握動作。
第二、示範動作準確、輕松優美。教師准確、輕松優美的動作示範,會使學習伊始便在大腦中留下正確的動作印象,並產生動作優美易學的感覺和強烈的學習慾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一定要熟練掌握所教動作,並在上課前演練幾次,確保在課中示範時做到動作準確、輕松優美,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身教,為後段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組織教學的語言富有啟發性、激勵性。富有啟發性、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可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結合教材,學生實際採用促使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渴望練習,積極練習的語言來組織教學。例如:彎道跑教學時,對動作要領、離心力和向心力的關系,我暫時不講,只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沿圓圈跑時人體的感覺是怎樣的?(即身體怎樣,腳掌怎樣著地)。然後讓學生沿彎道跑三次(慢、中、快)體會動作,再用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回答上述的問題,學生基本能作出正確的回答。這時我就把學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為:克服離心體放鬆,身體向內沿傾斜,兩腳著地有不同,左腳前外側,右臂前內往和外,左臂離身前後擺,擺臂幅度外大內較小,右肩稍前沿線跑。這就是彎道跑的動作要領。
又如:在籃球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分析動作時,教師分別請一個動作準,一個動作錯誤(帶普遍性)的同學示範後,問:「剛才兩位同學所做的動作,好在哪裡,錯在哪裡?」在學生作出了正確的回答後,教師用鼓勵的語氣教學,既有效地促進學生在思考中練習,在練習中思考,又使學生越練越想練積極練,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組織教學的形式、方法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競爭性。體育課教授的技術動作,大多數都是用四節課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階段學習過現在要進一步提高動作質量的。這樣,學生在一節或連續幾節課都練習同樣一個動作,或練習以前學習過和動作,很容易出現厭煩的情緒和不認真練,不願意練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器材場地的實際,採用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競爭性的形式和方法誘導學生主動練習、積極練習。例如耐力跑練習,採用3分鍾變換跑。方法是籃球場跑「區」型,每跑一圈變換一種跑姿。可採用左右側向並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後退跑、高抬腿跑、後蹬跑等。這種方法由於跑姿和跑動路線的不斷變化,使學生始終保持著很高的興奮性,3分鍾跑下來雖然個個都滿頭大汗、氣喘噓噓,可沒有一個人叫累。又如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練習,採用分組投籃比賽,看哪一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4組,按順序每人投籃5次,整組投投完後看哪一組投中的最多。通過投籃比賽練習,不但提高了學習練習的積極性,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從而完成了學習的任務。
第五、合理安排課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一堂好的體育課應該是既能使學生較快地較好地掌握技術動作,又能使學生有效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長發育規律、運動的能力,合理安排課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在正常條件下,准備部分脈搏應在110次/分至130次/分之間,平均120次/分,基本部分130次/分至150次/分之間,最高峰170次/分,平均140次/分左右,結束部分130次/分至至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課的密度35%,平均脈搏124次/分左右。這樣使運動曲線、練習密度、運動理比較科學合理,從而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潛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質。
『肆』 談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體育課堂的實效
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教師們積極參與新課程的教學,努力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革學習方式,促進教學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新傾向」和「新問題」。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體育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結合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恰如其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靈魂。
真正要在這一節課著重解決什麼問題交待不清,給人一種帽大頭小的感覺,讓人看不明白,但有些人還把這作為一個樣本來教給大家,害人不淺。而下面關於水平一游戲課《石頭、剪子、布》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則可以借鑒:
1、認識游戲,能簡單說出遊戲對身心發展的作用。
2、會2——3種游戲。
3、能簡單說出遊戲後的情緒表現。
4、能與夥伴合作設計1——2種小游戲。
這種教學目標的制定明確而具體,便於操作,便於檢閱,讓人一目瞭然,也便於觀摩者在觀摩時知道你到底有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證體育新課程課堂的有效教學,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
新課標沒有給體育教師規定許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們可以放手去選擇一些體育教學內容。面對可供選擇的諸多內容,應如何選?選什麼?選多少?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選擇的教學內容要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其次,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具有實效性。 最後,選擇的教學內容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三、激發運動興趣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新課程標准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鍛煉的前提,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自主、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終身體育與健康意識。」
(一)、體驗成功,激發興趣。
(二)、滿足需要,激發興趣。
(三)、倡導競爭,激發興趣。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體育教學中有許多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於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任何方法都是無效的。只有靈活機動地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好、最優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
(二)、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方法。
五、學生良好體育課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我們常見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會不自覺地將平時一些不良行為習慣表露出來,其主要表現在知而不行,行而未果。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往往導致課堂紀律的散漫,體育課突發事件的產生,從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效果的低下。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體育課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發揮集體作用,不斷提高要求。
(二)抓住突發事件,及時進行教育。
六、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強大動力
眼下聽課,你會時不時聽到有節奏的「啪、啪、啪」鼓掌聲「你真棒!」「你真聰明!」,一節課,往往掌聲不斷,贊聲不絕。有的一節課下來,幾乎人人都得了小紅花、小貼士或其他小禮品,覺得表揚得來實在太容易,課堂評價成了課堂教學的附屬品和點綴,評價流於形式,失去了應有的教學效果。
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種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集體主義感等等。」
有效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具有點撥導向、解惑釋疑、激勵表揚等功能,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感;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現代的課堂更具有活力。那麼,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激勵?。
首先激勵要適時。
其次激勵要適度。把握好表揚的分寸
最後激勵要講策略。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遠離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後實踐,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再學習。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會真正得到發展,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穩健有序的方向邁進。
『伍』 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心理氣氛的調節和控制的關鍵和主導內者,處於主導地位,具有權威性容,教師能否扮演好這一心理角色,對於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在良好心理氣氛下,課堂提問15個,其中8個質量較高,發言24人次,其中7人次有創見;而在不良心理氣氛下,提問僅4人,發言10人次,質量均較差無創見。兩周後測驗又表明,前者鞏固率為90%,後者僅為72%。這表明,積極健康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相反,則降低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以恰當的方式扮演好「知識技能傳授者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者」的角色,使學生為教師淵博的知識所折服,被教師熾烈的愛所感染,這樣才能創造和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陸』 對如何創新體育課堂教學的探討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以游戲的形式,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是完成體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過程微弱,意志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製能力較差;體育又多在室外進行,往往經受不住外界條件的引誘和干擾,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傳統的隊列、廣播操、跑步等技能練習的教學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練習——鞏固——再現,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單一、枯燥、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於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體育教學游戲化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相互合作,為了有效地促進發展,避免壓力給學生造成的心理損害,教師採用游戲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將游戲的自主性、趣味性帶入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謀求游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游戲的心理體驗,以求一種寓教於樂的境界;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游戲活動中,他們的合作精神、集體意識及交往能力都得到發展,還能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勇於競爭、勇於創新的良好品質。因此,加強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游戲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二、國內外有關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國外先進的教學理論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點:羅傑斯的「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優化方法,擇優學習;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倡導「發現學習」;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法」,創設情境,愉快學習;杜威的「兒童中心論」主張以兒童為中心,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目前,從不同角度對游戲、課堂教學的研究也漸漸多了,如「快樂體育教學」「成功體育教學」「合作教學」「創新教學」等等,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結構分析的理論性文章,也經常可以在刊物上看到,這些都值得本課題借鑒。但對於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謀求游戲與教學相通的研究,即教學的游戲化,卻沒有專門的論述和探討,所以開展這項課題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三、選題的意義 1.課題組成員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能夠不斷豐富教學理論知識及創新與運用游戲到教學中的水平,提高學生對游戲教學的興趣和技能水平,提高一線教師的創造游戲的能力及課堂教學水平。 2.在實驗過程中還能發現游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從而進行修改,不斷完善,為進一步謀求游戲與教學的相通打好基礎。四、本課題預期目標、研究內容預期目標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小學體育教學游戲化的教學方法,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在游戲中練、在游戲中受教育、在游戲中成長。研究內容 (一)體育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 (二)體育教學游戲化設計的研究(1)自然情景下的自由游戲自由游戲又稱自主游戲,在教師創設的自然情景下,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的選擇器材,自由結伴,自主游戲,自由游戲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開展自由游戲,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如拔河、爬竿、踢毽子、丟手娟、老鷹捉小雞等。(2)技能、技術類的改裝游戲改裝游戲主要是將體育技能、技術以游戲的特點進行包裝,在教學的過程中謀求游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游戲的心理體驗。如「雙腳連續向前跳」包裝為「青蛙過河」;隊列變化轉化為「孫悟空變魔術」。(3)自編自導的創新游戲創新游戲即學生的自創游戲,由學生單獨或多人合作,在掌握創編游戲的方法與技巧後,自編游戲,經師生討論修改,在課堂上由創編者自行導演示範,全體學生參與游戲,並最終評比,入冊。學生通過對游戲的創編,不斷增進了對體育游戲課的興趣,並從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豐富了學校體育的游戲內容。(三)體育游戲在不同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研究 1.教學和游戲的相互結合教學和游戲的結合是指在同一目標引導下教師指導的教學活動和學生自主的游戲活動之間的相繼關系。 (1)游戲作為教學的先導活動將游戲作為教學的先導,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相關經驗以後,並在其經驗基礎上進行理性升華,抽象出一般的道理,從而使學習具有豁然開朗的效果。如投擲教學前先「玩紙飛機」;跳躍教學前進行「仿生」游戲等。 (2)游戲作為教學的後繼活動游戲作為教學的繼續,教學過程中獲得的新知識和技能在游戲過程中進行多種嘗試和靈活運用,可以獲得充分的發展。如《認識自己的身體》室內課教學後安排「指部位」游戲;投擲教學後進行「打靶」、「投准」游戲等。
『柒』 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筆者認為,提高體育課質量,必須抓好四大環節。 備好每一節課。做好它一要明確要求,熟悉教材內容。教師要熟練掌握所教的技術動作,要熟知其動作要領;並能估計到學生練習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術動作與前、後課的教學內容,單元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二要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任務、重點、難點,為解決重點、難點設計好輔助性練習內容,讓學生順利掌握重點,攻克難點。三要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場地器材的實際,確定最佳的組織、教學方法。 堅持好「三個原則」。一是踏實。教師必須了解、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大綱,要求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使目標教學落到實處。二是靈活: 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礎上,靈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師生間形成一個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圍,才能順利進行教學,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三是精準。教學中應精心設計,分析哪些動作讓學生自學;哪些動作由教師精講;哪些動作用講練結合形式進行;考慮精講火候;研究怎樣才以講深講透,講得條理分明,深入淺出,使講解富於啟發性。 選擇好施教方法。在教學中,一要低起點,就是要對部分完成練習有困難的學生放低要求,並適時的鼓勵,這樣才能增強學生興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才能形成合力。二要多歸納。針對學生練習時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把問題一一歸納出來,再把如何糾正問題的方法歸納總結,這樣動作改進了,課堂效率提高了。三要勤練習。在平時的課中留有時間給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自創,小組練習,小組展示、自我評價或教師歸納等形式交替出現,這樣可以調節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大量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四要快反饋。對學生學習時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反饋,並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 拓寬好教學空間。體育精神貴在一個「恆」,只有通過長期的努力,才能真正享受體育所帶來的益處和樂趣。「課內外結合,拓展體育的教學時空」是體育教學活動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徑。因此,下課不應是結束,而應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我們應布置課後目標,引導學生課後強化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