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語言教育的角度,你覺得該繪本有哪些有價值的地方
先就業的角度,你覺得跟回本兒就行,你多久價值的地方?
⑵ 詳細闡述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表達願望比較強烈,對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是日常生活。為此,作為幼兒教師,應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徹底摒棄,注重對幼兒多方面語言能力的培養。讓幼兒主動去說,將動手、動口、動腦「三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如:在語言課上,啟發幼兒結合老師講述的故事,充分發揮想像力,畫一幅畫,再與自己的畫相結合,對故事進行復述。計算課上,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老師講解的內容,用實物擺算式,而不是照抄算式。通過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對幼兒的動手能力進行了培養,同時還將幼兒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並顯著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往往表現的很興奮,會急於將自己聽到或看到的新鮮事向同伴或者教師講述。而幼兒教師通過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的創設,為幼兒提供參與討論和表達的機會,給予幼兒足夠的交流時間,並共同對主題談話內容進行創設。幼兒會興趣高昂,滔滔不絕的講述一些新鮮事,而教師應將這個大好的教育契機緊緊把握住,對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通過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滲透,對幼兒在實際生活中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使幼兒真正能夠敢於表達,樂於表達,並能准確表達。
二、開展家園合作,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通常情況下,幼兒發展自身的語言,是建立在直接感知經驗上,並在真實的使用環境中獲取。作為一個整體,幼兒的很多方面都是相互影響和聯系的。所以,應該在家庭教育和課堂活動中,積極滲透語言學習,努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交流平台和語言情境。在幼兒的語言發展中,家庭教育同樣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為此,需要開展家園合作,讓孩子參與到成人的交談中,鼓勵孩子與家長多交流,以此培養幼兒自信和陽光的品格。
三、在各種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
幼兒往往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周圍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善於引導幼兒用心觀察和體驗,同時能夠流利和有序的表達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為了更好開展幼兒的語言學習,還應在各種活動中滲透語言訓練,真正實現「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很多直接的經驗,必須要通過動手做才能獲取。所以,在訓練幼兒語言技巧的過程中,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動手動口,通過鍛煉幼兒的語言技巧,在做中獲得發展。 在對語言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對這一點充分的認識。同時,教師還應與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結合,適時的開展一些古典文化的教育。如認讀百家姓從托班孩子開始,背誦弟子規從小班孩子開始,而背誦唐詩和《三字經》,則從中班和大班的孩子開始。通過以上訓練,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為幼兒今後的學習創造條件,並使他們的文化底蘊更加豐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開展多種語言刺激,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開展角色間的對話,使幼兒更加喜愛和深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
⑶ 1.反思你執教的一次語言教育活動2.在談話活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3.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應該注意哪些問
一、反思你執教的一次語言教育活動?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課後反思 《我想》是中班的一節語言課,這首兒歌的篇幅不長,內容也比較簡單易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我通過情景表演,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同時我又充分運用肢體語言,採用邊朗誦兒歌邊用身體動作把內容表現出來。然後,我請幼兒用肢體語言來幫助幼兒學習詩歌。並通過集體、分組等多種形式進行表演,從而起到鞏固、復習的作用。最後,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活動,讓幼兒說說自己家裡養的小動物,也可說說和小動物之間的事,讓幼兒體驗創編的快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設計的小動物突出特徵的肢體動作,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果然得到了預期的效果:當我加上語氣、加上身體動作,把整首兒歌念完時,孩子們都覺得很有意思,都開心地笑了,他們一邊學念兒歌一邊學做動作,積極性特別高。帶著動作學習兒歌,孩子們不僅積極性高漲,而且學習的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由此我覺得,身體語言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適時、恰當地運用身體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時發現、捕捉幼兒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鼓勵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這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讓幼兒表演的環節,我擔心幼兒自己設計的不好,所以我把我的思路告訴了讓他們按照我的方法去表演,雖然說他們每個人都能表演好並且很開心,但是卻顯得很被動:我說怎麼演,孩子們就怎麼演,他們自己創新、選擇的餘地都沒有。我想,如果我能放手,讓幼兒大膽、自主、創新地去設計,去表演,也許他們會設計出許多他們自己喜歡、自己需要的動作,最重要的:他們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談話是幫助幼兒學習在一定的范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活動,談話活動具有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獨特功能。我覺得談話活動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豐富談話素材。談話所涉及的素材必須是幼兒知識經驗范圍以內的,取材於幼兒參觀、游覽、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游戲、電影或電視中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幼兒的知識越豐富,談話的內容越豐富。 2、創設寬松的語境。教師應怒力創設寬松的環境,不對幼兒的錯誤橫加指責,不對他們的失誤厲聲呵斥,不對他們的語言做種種示範。由於脫離了種種限制和顧忌,幼兒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願意表達,他們樂意在教師、同伴前呈現自己最自然地狀態和水平。 4、談話過程中,教師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對幼兒的談話進行一定的指導,因為教師時而是一個參與者,分享他們的喜悅;時而是一個引導者,引領他們談話的方向;時而是一個旁觀者,融入他們的經驗世界。 5、談話結束後,教師要對談話活動做一個總結,總結應抓住談話活動的要點和幼兒表現的亮點與差異。不要忽視這微不足道的幾個字、幾個詞,一旦被幼兒領會,就會成為他們重新構建語言經驗的良機。 幼兒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正逐漸走進幼兒園,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純文本閱讀的局限。因為繪本圖文並茂,畫面精美,更符合兒童形象性思維的特點,尤其適合幼兒階段的孩子閱讀。它還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開拓孩子的想像空間,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一部分教師還沒有從根本上理解繪本教學,沿襲了以前故事教學、看圖講述等傳統教學方式,在我聽教師們繪本教學活動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存在問題: ⒈教學目標不明確 ⒉幼兒主體性不強 有的教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提問過多。教師喜歡在活動過程過多地引導幼兒,讓幼兒跟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忽視了幼兒自身的思考,導致了幼兒思維的禁錮,這樣的繪本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⒊過分依賴課件 一般來說,繪本教學最好的方式是讓幼兒自己翻閱繪本,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由於無法做到人手一本,再加上考慮到幼兒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教師們大多會採用教學課件。但是,這樣往往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有的教師將大部分教學時間留給課件,自己成為了課件播放者。 (二)改進對策 ⒈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要明確繪本活動要達到的教學效果,切記不要將繪本教學當做故事教學。也曾看到一些不錯的繪本教學活動目標,比如大班繪本活動「爺爺一定有辦法」的目標:⑴欣賞繪本,感受爺爺的聰明才智和故事中濃郁的親情;⑵關注故事發展線索並進行大膽想像和表述,品味故事出其不意的趣味。 ⒉引導幼兒思考 教師在教學時要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引導幼兒進行思考,不要束縛幼兒的思考方式,同時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教師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讓幼兒觀察、想像,並引導幼兒把自己對繪本的理解用語言表述出來,鼓勵幼兒擁有自己的想法。 ⒊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在繪本教學中只是教學過程的一種輔助手段,是教學的需要,而不是教學的主導。教師在教學時要明確教學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課件形象的長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但是不能忽視了教師的引導,要適當地做好問題的引導,做好與幼兒的互動,把鮮活的繪本運用到繪本教學中。 總之,教師要深入研究繪本教學內涵,明確繪本教學目標,與孩子們互動交流,讓孩子們在圖畫書閱讀和理解活動中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陶醉於閱讀,充分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最大可能發揮繪本的作用。
⑷ 怎樣利用繪本教學提高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繪本教學活動中提高大班幼兒表達能力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這個看你做什麼,你表達,完整肯定.
⑸ 淺談在繪本教學中如何加強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
要有效地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提升繪本閱讀成效,爸媽們要注意「讀」的技巧:
"讀"即閱讀,是幼兒認知和閱讀經驗的積累過程,也是幼兒對環境、事物、情感的感悟過程。
它需要家長注重畫面和文字的配合,調動幼兒聽覺和視覺感官的參與,讓幼兒在"有聲有色"的閱讀活動中愛上閱讀。
1、有聲:聲情並茂講繪本
在繪本閱讀中,孩子更喜歡用耳朵而不是用眼睛"看"繪本。因為孩子注意時間短,家長要聲情並茂地講繪本,並配合動作和神態演繹繪本內容,以吸引幼兒投入到活動中。
2、有色:興趣盎然猜繪本
閱讀繪本與幼兒的想像力發展有著極密切的關系。
繪本豐富的插圖彌補了文字的不足,一般孩子可以通過閱讀畫面來理解故事。家長可以准備一些問題,引導幼兒注意畫面中的細節,閱讀前後兩幅圖之間如何串聯起一個故事。讓孩子可以在引導之下,充滿興趣地猜測故事的發展,感受畫面中流露的情感,盡情遐想畫面以外的世界。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更喜歡可以"玩"起來的閱讀材料。家長們可以充分挖掘繪本的游戲性。小孩子善於運用肢體語言與形態語言來表達他們對作品內容的理解,讓幼兒適當地"動"起來,將繪本教學融入到游戲活動中,有利於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維持幼兒對繪本的持久興趣。
這三點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實現與繪本的對話,誘發了孩子閱讀的主動性,讓孩子體驗到了閱讀的快樂,為繪本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樂趣。讓孩子與繪本圖書交朋友,這不僅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且能夠充實孩子的內心世界,賦予孩子多種發展的可能。
想要提升幼兒閱讀能力,最主要的能讓孩子能與書產生互動,讓閱讀本身成為一件有趣的事。這里不妨試一下能實現交互閱讀、點動發聲的App——咿啦看書。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咿啦看書」下載即可體驗。它裡面的分類特別多,國學、繪本、益智、英語、美術、拼音、音樂等都有。
所有的書都添加了聲音、動畫、視頻、游戲、邏輯動畫等多媒體交互功能,讓書從此動起來。還可以讓孩子對書的理解更直觀,更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你可以下載玩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⑹ 1.反思你執教的一次語言教育活動2.在談話活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3.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執教的語言教育活動室小班語言《拔蘿卜》,我是這樣設計的:一、活動目標: 1.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夠根據故事情節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二、活動准備: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蘿卜胸飾若干;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出示蘿卜頭飾,引出故事主題。 教師:看,這是什麼啊?(教師出示蘿卜頭飾) 教師:這個啊是昨天有一個老公公種的一個蘿卜,老公公每天都給它澆水、施肥、蘿卜越長越大。後來啊老公公想把蘿卜拔出來,可是怎麼拔也拔不動,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現在啊,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就是有關這個蘿卜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操作手套娃娃,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正確回答。 教師:老公公蘿卜呀拔不動,我們看看,老公公會用什麼辦法拔蘿卜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 教師:最後蘿卜拔出來了沒有啊?那是怎麼樣拔出來的呢?有誰一起拔的啊? 教師:這么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講故事,請個別小朋友用手套娃娃進行故事表演 教師:那好,那我們現在也一起來拔拔這個蘿卜好不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表演,請小朋友試著和老師一起講,主要掌握「XX來拉,來拉」 「『嗨喲,嗨喲』拔呀拔,還是拔不動」這兩個句子) 教師小結: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這個蘿卜啊?那好,現在啊,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蘿卜拔出來!(教師引導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全部幼兒一起表演故事。 教師:這么大的蘿卜,小朋友們有沒有拔出來啊?蘿卜拔出來了小朋友們開心嗎? 四、活動延伸: 將手套娃娃放進語言區,幼兒可以在那裡繼續邊用手套娃娃自己表演並講述故事情節。教學反思:《拔蘿卜》是一個趣味性與表演性相結合故事,它是將人物和動物串連起來以此來引發幼兒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發現小班孩子最喜歡不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所以我就設計了這節課。 課的一開始我便先出示一個教具大蘿卜,它是用一塊紅色的扣地板做的,葉子是用綠色的及時帖做好的,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他們一看就說是個蘿卜,我接著又問是這個蘿卜是什麼樣的啊,小朋友便開始說,紅紅的、大大的……。接著我便帶上老公公的頭飾。裝成老公公的樣子,一邊拔一邊說:「這個蘿卜這么大,怎麼也拔不動?誰來幫幫我呀!」許多小朋友說:「我來幫助您吧!」我便開始引出故事的開頭。我先出現大蘿卜和老爺爺,接著便出現了老婆婆、小狗兒、小花貓、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後,我便以問題的形式開始問幼兒,「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人去幫老爺爺的啊?」幼兒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給說出來,「那誰先去的呢?接著又去了誰?還有誰啊?」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來激發幼兒的回憶,並再次完整的欣賞故事,讓幼兒帶著問題帶著思考來聽故事,以此來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傾聽中,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基本能回答出來了,而且興趣依然很高漲。接下來,便請幼兒來表演了,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孩子們一聽自己將要表演故事中的角色,高興的不得了,都圍上來要玩 。活動中孩子們還發現許多問題,如老爺爺老奶奶只是戴上頭飾不太像,應該添上鬍子和皺紋才更像。於是老爺爺奶奶的臉上添上了鬍子和皺紋。這一下孩子們更是興奮,都願意去表演,學著老奶奶、老爺爺的動作,在表演小動物時還加上小動物的叫聲,真是可愛。活動後許多孩子都提出還要給小動物們添上尾巴,那樣看起來就更像了。於是語言活動自然的和手工活動聯系起來。孩子們在這一活動中,不僅在語言表達上有了進步,同時擴展了孩子們的思維空間,並激發孩子們動手操作的願望。幼兒們在表演環節使這節課達到一個高潮,而且通過自己玩「拔蘿卜」游戲,使孩子們懂得有些事情光一個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個人不能做成的事情。在談話活動應該注意: 1)鼓勵孩子多說話。孩子到了三歲以後,語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孩子不僅愛學說話,愛提問、愛聽別人講話,也喜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教師要鼓勵孩子多說話,如果孩子在說話過程中出現重復,停頓,不連貫、吃力等現象,這也是很正常的,但教師要學會耐心等待,讓孩子把話說完。沒有耐心,將會是失敗的。 2)傾聽孩子說話。在孩子說話過程中,要表現出一種關心,感興趣的態度,盡量為孩子提供語音表達的機會。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想法、心境、需求、傾聽將是孩子最大的鼓勵。 3.)導孩子用完整的語言大膽的與老師和同伴進行交流。 4.)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平台。為他們的語言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總之,培養孩子的說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作為教師要持之以恆,做的耐心加興趣,語言教育將會發揮獨特的優勢。 我覺得;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根據幼兒的特點創設情境。 這樣容易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比如在活動中巧妙設計懸念式的情景「顏色寶寶會躲在哪裡呢?」給幼兒留下質疑的空間,激發幼兒大膽猜想和表達的慾望。 二、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在開展各類教育活動時,應該以游戲為主要的教學手段,讓幼兒將學習和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可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三、讓幼兒在情境中練習,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讓幼兒在多種活動中反復講述詞句,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步提高。 四、巧設教具,巧妙演示。 這樣可增加課堂教學的活力,對提高活動的有效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觀、立體、可操作的教具對於幼兒來說更有吸引力,更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參與的熱情,對促進幼兒的形象感知、理解知識和啟迪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具和學具能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服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提高講述的興趣與能力。 幼兒園談話活動,具有較豐富的話題素材,幼兒生活中的一切無論是花草樹木、飛鳥游魚,還是家人同伴,玩具圖書,只要他們感興趣,幾乎都可以成為談話活動的資料,那麼怎樣組織談話活動呢? 首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幼兒談話活動的話題應該是孩子們特別熟悉的,與他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我喜歡的人物、動物、玩具、圖書、衣服、植物等等,我周圍的人像父母、同伴、老師,我參加的活動,春遊、參觀、訪問、玩游戲等等,這樣的話題因為是幼兒所熟悉的,孩子才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其次話題要有趣味,能夠激發幼兒談話願望,幼兒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更樂意去交談去探索,所以老師應該隨時關注幼兒的活動,捕捉幼兒的興奮點,讓孩子有話願意說。第二點就是要創設寬松自由的談話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親密的同伴關系,是促進幼兒溝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寬松、愉快的談話氛圍,是談話活動有效的保證。教師應該真誠平等的同孩子交流,耐心地傾聽幼兒的每一句話,不斷鼓勵支持幼兒,努力營造寬松的氛圍,幼兒在這種民主友愛的氛圍中,沒有壓力,無拘無束,自然就有話敢說了,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交流,與好朋友交流等形式,為每個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交流與學習的語言機會。三是適時評價,讓幼兒有話會說。在談話活動中,教師還應及時地對幼兒進行指導與評價,這對激發幼兒的談話熱情,幫助幼兒養成傾聽的習慣,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是極其有效的。評價要在鼓勵幼兒交流的基礎上,給幼兒積極的肯定與支持。第一,要淡化幼兒的錯誤。幼兒由於受生活經驗,詞彙量和思維特點的限制,在交流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意思不準確,用詞不正確,或者扯題、跑題等現象,對於幼兒交流中,出現的錯誤,教師不必太在意,要耐心聽幼兒講完,不要挫傷幼兒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要相信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會逐步的發展和提高。第二個就是要關注個別差異。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存在個別差異的。對那些理解能力、用詞及表達方式處於弱勢的幼兒,教師要特別的給予幫助和關注。對他們每一次的參與,教師都要有意識地及時給予積極的肯定。第三,要適時進行指導,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表現,當幼兒出現錯誤時,教師要適時,就是抓住合適的時機給予指導,還可以通過同伴之間的互相學習,教師的規范語言等來感染幼兒,幫助他們掌握表述的技巧,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讓孩子真正的有話會說。 幼兒園的閱讀活動,一般我們稱為早期閱讀。是指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以圖畫讀物為主,以看聽說,有機結合為主要手段,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幼兒的願望,獲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發展語言想像力、思維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幼兒心智發展這樣一個活動,近年來繪本教學,作為早期閱讀活動的主要內容,正在幼兒園,可以說是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了。提到這個繪本,它是一種什麼特徵呢?事實上繪本,以前也經常見,但是我們習慣於就像連環畫、圖畫本這種說法。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緻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文學作品,現在隨著印刷質量的提高,繪本的質量是越來越美觀,越來越漂亮了,紙張的質量也特別的好,色彩特別的艷麗,這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因為這類圖書,視覺傳達的效果,還有版面,又特別的精美,還有就是很受孩子們喜愛,我們小時候經常看的小人書、連環畫、圖畫書,都是屬於這個繪本之類的,不過沒有像現在這樣精美而已,而如今的繪本,就以它更加精妙的語言文字和明快的畫面,讓孩子們真是愛不釋手。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教學形式,現在都是走入幼兒園的課堂,那麼在組織繪本教學中,應該注意怎樣的策略和方式呢?這個也是根據我的經驗作一些簡略的介紹。一個是要以導促讀,以情及趣,繪本閱讀教學,因為是在幼兒園展開的,這就必須要抓住幼兒識字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個特點,教師應該投入更多的感情來讀故事,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像預告精彩的畫面一樣,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幼兒打開繪本,一看究竟的閱讀熱情,使閱讀過程變為悅讀過程,兩個閱(悅)是不同的,後面一個悅,就是一個愉悅的悅,是讓孩子在輕松愉快中感悟主題。第二個就是要注重方式,要留有空間,事實上說只有自己感悟得來的東西,才是記憶最深刻的。繪本簡明的文字和細膩浪漫的圖畫,明亮鮮艷的色彩,對於兒童本身就是一種震撼,就是一種吸引,這種吸引是連通精緻的畫面,和它所表露出來的情感,所表達的意韻,一起通過幼兒的眼睛,幼兒的思考來創造出它,就是引發出幼兒內心的美。因此教師的閱讀,是不能代替幼兒自身的感受和感悟的。所以在繪本閱讀過程中,要重視幼兒,讀圖能力與想像能力的發展。給幼兒讀物觀察畫面,猜測內容的機會。另外不同的繪本指導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依靠重復的情節與句型來連接畫面,構成懸復式結構的繪本,我們就充分利用這種懸復式的結構引導孩子們,參與到推演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來,通過讓孩子猜想情節,讓故事在孩子的想像中完成銜接。如果繪本的畫面清新柔和,故事內容簡單明了。主人公又很擬人化,又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像這一種就很適合幼兒看圖講述,有利於幼兒展開聯想與想像,有利於幼兒充分表達,這樣的繪本在導讀中教師要利用它畫面的變化,讓幼兒自己去觀察、猜測、討論,激發他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精緻的繪本。
⑺ 如何針對各年齡段繪本教學的實踐
一、深情導讀,激發興趣
日本著名的圖畫書閱讀推廣者松居在《圖畫書的快樂》中闡述道:「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成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讀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朗讀者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洛姆•布魯納這樣闡述閱讀指導:一開始,教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慢慢地,用比較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整個作品。在兒童還沒有能力完全自我閱讀之前,教師利用「最近發展區」,協助兒童了解故事,幫助他們逐漸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在我們的繪本閱讀教學中,身為教師的我們,就應該投入感情讀故事,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預告精彩片段來吸引學生課外閱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如:《我永遠愛你》講述的是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碎了媽媽最心愛的碗,而擔心媽媽的反應。於是,他跑去找媽媽,做了一場「愛的測試」。媽媽表現得近乎完美,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補充,「不過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繪本中的小熊阿力,都有過小熊阿力的擔憂。而身為母親的我,對於熊媽媽那有原則性的愛,有著感同身受。繪本中兩個人物的情感,我自己都有著很深的生活體驗,繪本中的人物的情感都是我自己情感的表達。組織孩子進行《我永遠愛你》閱讀時,當我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深情地來為大家朗讀時,竟有孩子淚珠閃爍。孩子們在我的深情演繹中,受到了感染。又如:非常幽默滑稽的《小豬變形記》的閱讀中,我運用誇張的語言,演繹小豬的所作所為時,孩子們便開懷大笑、興趣高漲,同時在輕松愉快中感悟主題。
二、引導猜想,激發想像
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簡明的文字與細膩浪漫的圖畫能讓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得以自由馳騁。所以,在繪本閱讀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讀圖能力與想像能力的培養。可以選擇最富想像、最動人的圖畫引導學生細細地觀賞圖畫中的形象、色彩、細節等,感受畫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達的意蘊,遐想文字以外、圖畫以外的世界。
一些繪本是靠重復的情節與句型來連接畫面,構成旋復式的結構。導讀這樣的繪本時,我們就要充分利用這旋復式的結構,引導孩子們參與到推演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來,引導孩子的猜想情節,讓故事在孩子充分想像中完成銜接。
如:《逃家小兔》中都是用簡單同一的簡單句式「如果你變成 我就變成 x x 。」的句式將故事串講下來,整個故事充滿了想像。在導讀中,我便利用繪本中一次又一次的變化,讓孩子參與其中,「如果你是兔媽媽,你會怎麼變,讓小兔回家呢?」在孩子饒有興趣的猜測中,來推進故事的情節,體會媽媽對孩子那濃濃的愛,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從而使孩子愛上閱讀。
三、指導看圖,教給方法
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說得抽象一點,它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在繪本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甚至可以見到一個字也沒有的無字書。一本好的圖畫書,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各大意。此外,一般來說圖畫書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版式,封面、扉頁、環襯、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情節……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千萬不要急著翻頁,讓孩子仔仔細細地去看那些圖畫,引導孩子在看圖中讀懂故事、發現細節、感悟內涵。
如:在《逃家小兔》的導讀中,我是這樣引導孩子關注彩圖,指導孩子讀懂彩圖所傳達的媽媽的愛:出示第一幅彩圖,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幅圖圖,想想媽媽為什麼用紅蘿卜來釣小兔子呢?使孩子從中明白只有媽媽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讀第二彩圖中,引導孩子想:媽媽為了找到小兔子,面對那麼危險的山,已經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備?從中體會母愛腳下無艱險,母愛可到天涯海角。又如:在閱讀方素珍的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時,除了閱讀故事本身外,還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細節,看看圖畫中還有哪些動物,或者通過大猩猩面部表情的變化猜測它的心理活動,並可以提問學生:「你有沒有發現誰一直陪在大猩猩旁邊?他為什麼這么做呢?」這些問題可以促使學生不僅關注故事本身,更能提高學生綜合的審美能力。
在繪本中經常會出現通過細節的刻畫隱藏線索,使主題更加鮮明,情節更有趣味。小老鼠是許多繪者們的寵物,它經常作為故事發展的另一條線索存在於繪本的圖畫中。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在整個故事中一直出現另一個快樂生活的家庭——老鼠一家。隨著小男孩約瑟的毯子的一次次變化,老鼠一家也在不斷的利用這塊布料。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沒有文字說明,卻和地上的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導讀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類圖畫,引導孩子關注文字背後的故事,以此豐富故事的內容,使主題更加明確,更具有童趣。
四、品味語言,感受積累
繪本的語言具有形象性、重復性及簡潔性。繪本閱讀過程中的語言學習有多種方式:聽教師大聲讀、反復朗讀、討論、看圖講述、故事接龍等。在多種形式的學習中,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中,孩子們感受其語言的魅力。其中「聽教師大聲讀」是繪本閱讀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除了讀中積累,有的語言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表達,讓孩子領悟繪本語言表達的形式與精髓。
比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是一個充滿了愛的氣氛和童趣的故事,通過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對話揭示了愛是需要表達的這樣一個道理。大兔子的語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樣,相同的話,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時構成了文本語言的節奏美。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的導讀中,我先讀小兔子對媽媽說的話——「我愛你有這么多!」看圖後,師生共同讀兔媽媽的話——「我愛你有這么多。」在此基礎上,我范讀第二段小兔子的話:「我的手舉得有多高就有多愛你!」讓學生單獨讀兔媽媽的話:「我的手舉得有多高就有多愛你!」通過聽老師讀,和老師共讀以及自己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幫助學生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在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便引導孩子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學生們便以模仿的形式表達著自己對媽媽的愛:「我愛你從山的這邊到海的那邊。」 「我愛你像海那麼深。」「我愛你到宇宙,再從宇宙那回到這里來。」……
五、聯系生活,感悟內涵
圖文並茂的繪本吸引著孩子。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於: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孩子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兒喧鬧,卻能激起孩子的會心大笑。在繪本閱讀中「讓孩子像個孩子」。 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一首詩中所說:「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通過閱讀繪本,兒童不斷進行著情感的體驗,憑借著閱讀,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在孩子的世界裡,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埋下影響終生的良好的情感。
⑻ 繪本課與普通的語言課有什麼不同
「繪本教學」是當今幼兒園中較為流行與推崇的一種課程。在經歷了多多少版少的幾次相關「繪本教學」的權專題培訓,學期初參與了區「早期閱讀」優質課的評比,再到觀摩園內為期一周的 「繪本教學」展示課,讓我多少對「繪本」、「繪本教學」、「早期閱讀」等相關概念有了較粗淺的認識。
首先,繪本教學屬於語言教學領域的范疇,是兒童讀物教學的一種,這也剛好對應了「繪本教學」與「故事教學」的相似性。但「繪本教學」與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繪本教學」是以繪本為載體,借用課堂,在師幼有效地互動中,共同解讀對畫面的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是建立在欣賞畫面的基礎上的。因此,教會孩子會看、會用正確的方法看是繪本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的長遠目標就是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它與「繪本」(圖畫書)是相依相存的。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則側重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中讓幼兒感悟一些簡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