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族舞蹈的基本功怎麼練好啊
重要的是韌帶要拉好,腰功也要練好,腳尖要綳著,四肢要適當的放鬆,…………
跳民族舞是一件辛苦的事,能不能學好,還是看你有沒有恆心和毅力,若你怕吃苦,說的再多也只是徒勞的。
2. 零基礎學民族舞大概要學多久才能跳好舞
零基礎的學習民族舞分好多種,首先看你想學哪種,如果學習初級的東北秧歌,藏專族等一年左右就可以跳的很屬好。如果想跳朝鮮族就需要長時間訓練了,體態舞姿還有氣息的訓練。
學民族舞需要由簡單到復雜的訓練,不是單一學習幾段舞蹈就會跳了,講究舞蹈感覺。
3. 零基礎學民族舞的基本功要多久才能學好
這要綜合各方面來看,首先你對舞蹈的感覺,其次要看你的悟性,我們都說術業有專攻,如果你對舞蹈的悟性非常好可能半年下來就會小有成就的!
4. 民族舞具體的基本功有哪些
學習民族舞蹈 基本功
外在條件是指人的基本條件,包括身高、體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質條件和要從事舞蹈專業動作學習的基礎條件—「軟開度」這一先天或後天素質條件;內在條件是指單純從外表、外形看不出來的舞者所具有的能力。具體包括:肢體形態的協調能力、動作理解與控制能力和基礎的彈跳能力。前者是對專業門面的一種要求;而後者是對從事舞蹈專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必備的條件。
一,先天條件
[測試目的]選拔具有良好身體外形條件的考生,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師資教育形象。
[測試內容]身高、體重、比例、外形。
(1)身高:一般在1.60米以上(允許向下浮動1~2厘米),如有特殊條件應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2)體重:應低於或接近與身高相符的標准體重,以保證具有良好的身體條件。
(3)比例:要求頭、頸、肩及上下肢的比例要協調,不低於標准身體比例要求。
(4)外形:要求五官端正,氣質較好。這是從事教育專業所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
二,軟開度
(1)前腿
[測試目的]考查考生的前腿部韌帶開合和柔韌程度。
[測試內容]前腿的搬、控、踢。
[訓練方法]壓腿、踢腿。
[訓練步驟]
壓腿,其一:地面訓練:此方法便於基礎較差的同學進行前腿的韌帶訓練。由於此訓練方法的特性所致,使訓練方法簡便而且規范,是行之有效的基礎訓練方法。
姿態:
A 坐卧在地面上、雙腿伸直並攏、膝關節下壓、腳背綳緊外旋,要求綳腳壓前腿,主要是針對前腿韌帶、大腿外側肌肉的訓練。首先按照規定的姿態做好准備動作。腳背綳緊,腳後跟並攏大腳趾外旋,向下綳緊。用手抓住兩只腳的腳心位置,手背相對。靠上半身的上下運動拉伸前腿韌帶。每十次為一組,用上半身去貼服前腿,拉控韌帶一次。
B坐卧在地面上,雙腿伸直並攏,膝關節下壓,勾腳,腳跟離開地面,要求勾
腳壓前腿,主要是針對前腿韌帶中間區域的肌肉訓練。
按照規定的姿態,做好准備。雙腳先並攏,然後從腳後跟開始努力上抬,勾腳離開地面,同時腳掌、腳趾部位也要勾足。
5. 初學者如何學習民族舞
1.可以是中規中矩的跟著模仿對象(教舞者)用心學,要一絲不苟的認真學習,包括動作、版節奏、身向、面向、視點,權不放過細節。這個階段學的舞蹈動作要求越象(教舞者)越好。在學舞者眼中模仿對象是清晰的、放大的。
2.當學舞者逐漸掌握了舞蹈的動作以及身體的動律後,開始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同時模仿對象(教舞者)開始淡化,自己琢磨動作怎樣做還可以更好地表現,適當地融入自己的風格,盡力使自己的動作達到(自己認為的)完美境地。也就是說:同樣的舞蹈,不同的人可跳出不同的風格。
3. 練習 :
持之以恆,平時在可能的條件下堅持舞蹈練習,不一定非要集中活動時才練,在家、出差都可練習,有條件可對著鏡子練,以便發現哪些動作不對、不準及時糾正,避免不知不覺形成習慣改起來就困難了。經常練習可保持較好的體型和體力,保持身體應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協調(因為舞蹈要求身體在音樂中和諧、優美地動作),提高文化素養。平時多聽旋律優美的音樂,熟悉音樂的節奏,對跳舞大有益處。還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古希臘人稱:「音樂是靈魂的體操」的確如此。
6. 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這……點腳尖,提壓手腕,十字步什麼的啊~
7. 中國舞1-10級,每一級都教些什麼基本功
1、一級(4-5歲):走步、音樂反映、擴指、手臂動作、彎腰、轉腰、前壓腿、雙吸腳、腳位、頭的動作、擺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戲。
2、二級(5-6歲):走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手位、勾綳腳、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開腿、推指、繞腕、頭的動作、半蹲、蛙跳步、雞走步、游戲、模仿與想像。
3、三級(6-7歲):吸跳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波浪、彎腰、勾綳腳、吸伸腿、後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腳走、鴨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與想像。
4、四級(7-9歲):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單手位、波浪、壓垮、勾綳腳、前抬腿、後抬腿、抱端腿、壓腿、前踢腿、後踢腿、腳位、碎步、掰膀子、小跳、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5、五級(8-10歲):二拍舞步、雙手位、手腳動作、勾綳腳、小彈腿、旁抬腿、後彎腰、壓腿、0前、旁大踢腿、後踢腿、前滾翻、腳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點步轉、小跳(二)、1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6、六級(9-11歲):提、沉、含、仰、移(盤坐、雙跪准備)、開胯練習(吸、雙腿開胯)、雙腿大環動、壓腿(前、旁、後)、搬腿(前、旁、後)、大踢腿(前、旁、後)、掰膀子、腰(站下腰強化練習,提高難度)。
7、七級(10-12歲):蹲(單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單把前、旁、後)、五位擦地(雙把前、旁、後)、小踢腿(雙把前、旁、後)、單腿蹲(雙把分解)、立身射雁(雙把踏步蹲起)、涮腰(單把)、壓腿(前、旁、後)、搬腿、大踢腿(單把前、旁、雙把後腿)。
8、八級(11-13歲);九級(12-14歲);十級(13-15歲)這三級為專業曲目所設定的專業舞蹈動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級過程中基本結束。
(7)民族舞蹈教學初級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得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半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身法性」很強,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身法的待續和誇張。
8. 在民族舞的初級教學中 基本功都有哪些
一 壓腿
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重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個別學生韌帶太緊,在壓腿的歷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壓下去,保持正確的儀態,日積月累就可以拉長韌帶,達到要求。特別注重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後腿 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重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
伴奏帶:選用節拍感比較強的音樂
二 壓肩
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伴奏帶:中速,節拍舒緩2/4
三 推腳背組合
腳背的優劣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於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視後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勾當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2拍 單腳腳後跟抬起,5個腳指頭緊扒地面
3-4拍 腳尖綳直,向牆內推,使整個腳背綳成月牙型
5-8拍 換另一隻腳,動作不異
雙腳背練習亦同。春秋小的學生在做此類訓練中,注重力不集中,易低頭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動作 ,在做推腳背時,雙腳容易打開,腳背推不起來,需要時刻提示和規范動作。
四 把桿訓練組合
少兒舞蹈培訓與專業舞蹈訓練有很大區別。在做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不可能像專業學員那樣的強度和難度。除非是經過若干年業余訓練,自身條件可以達到專業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難度和強度並舉的動作組合。少年小童活潑好動,喜愛好玩有趣的動作,這就要求教師在編排這類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注重結構簡單易學,學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學,天然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在講授中不斷給予學生以適當的鼓勵和稱許,學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桿動作組合:
1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擦地組合
2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蹲組合
3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劃圈組合
4 五位腳,單手扶把 小踢腿組合
5 五位腳,單手扶把 移重心組合
6 (雙手/單手)轉腰組合
這些組合,相宜於少年小童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隨著學生各方面的不斷進步,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變換花樣,達到舞蹈訓練的要求。
五 踢後退
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著看前方。在踢後退的歷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綳直。切忌身體前傾。如果在反復強調,學生還是做不到位的情況下,可以先單一的聯系控後腿即雙手扶把桿,把一條腿向後抬起來,糾正學生的儀態,然後再過度到踢後退。
六 劈叉跳
是為學習中間大跳做好准備的手扶把桿的跳躍組合.在做這一動作跳起來時要注重雙腳同時一前一後打開.打開歷程中,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迅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七 大踢腿
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秋水注視前方.踢腿的歷程中,同樣要注重腳背和膝蓋的綳直.有許多學生在踢腿的時候,為了讓腿部可以碰到身體,上半身極力向前夠.如許做,頸部便往回縮,頭向前探,雙膝彎曲,非常難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誡她們,踢不高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儀態.在這一前提下,經過刻苦練習,腿會越踢越高,韌帶越拉越長.在學生取患上微小的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贊賞和鼓勵.有些學生回家也時常自己練習,到課堂上教師可以明顯的感到她的變化和提高,則更要適當的給予稱贊,否則就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身體和腿要注重外,兩只手臂也不能忽視.在踢腿的歷程中,一定要保證手臂端平,不能放鬆下來.
八 下腰
春秋偏小的學生腰的柔韌性不錯,但是手腳都沒有氣力,支撐不住身體,常常是用頭頂住地面下腰.教師都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保護她們,糾正下腰的儀態,告訴她們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要領.
雙腳打開至肩寬,雙臂向上伸直,五指打開,手心朝前.下腰時,上半身向後仰,頭抬起來向後找自己的腳後跟,身體和手都向腳後跟靠齊並往裡卷.下好以後,手臂和膝蓋都盡力撐直,秋水看腳後跟.
對春秋偏大,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讓她們做甩腰訓練,加大訓練強度.結束後注重做回腰練習:雙腳並攏蹲下來,雙手抱住雙膝,頭埋下來.教師順著脊柱給學生做按摩,保護她們的脊柱不受到傷害.
九 劈叉
有利於拉伸學生腿部韌帶.在訓練時,注重腳背不能敗壞.我們可以按照如許的順序訓練:
1 左腳在前劈叉,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鍾,然後腿不動,身體向後仰.有基礎的學生可讓右首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後腿控住.
2 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後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鍾.
3 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 的豎叉.反復動作1
謝謝採納
9. 練習舞蹈基本功的具體步驟
藝術類專業的學習十分注重基本功,例如舞蹈專業,基本功主要有壓腿、壓肩、推腳背組合、把桿訓練組合、踢後腿等,所有的優美的舞姿,都是由這些基本動作組合而成,因此學好基本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壓腿
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個別學生韌帶太緊,在壓腿的過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壓下去,保持正確的姿態,日積月累就可以拉長韌帶,達到要求。特別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後腿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伴奏帶:選用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
10. 考民族舞蹈基本功一共幾級
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與感知能力。考民間舞蹈共分為12級(另附3個表演級),每級包含10個舞目,每個舞目應該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考級的形式:
1、展演考級:
中國民族民間舞展演考級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讓考生、觀眾以及考官能夠更近距離的接觸,考生在體驗表演性考試的過程當中也能聽到考官更細致的點評。由考級中心選派具有文化部認證資格的考官,前往當地進行展演考級現場點評。
2、教室考級:
教室考級具備更強的嚴謹性,也更規矩一些。教室考級適合單次考級學員總人數100人次以上,需要提前一個月向考級中心提交考級申請。由考級中心選派具有文化部認證資格的考官,前往當地現場考試點評。
3、視頻考級:
因特殊情況無法參加集中考級,也可以提前一個月向考級中心申請進行視頻考試,由考級中心批復後可由指導教師組織,按照考試相關要求錄制視頻, 郵寄回考級中心由考官評定考試成績。
(10)民族舞蹈教學初級擴展閱讀:
學生考級及資格認證
凡當次考級學員總人數50人次以上可向當地承辦機構提交考級申請,如暫無承辦機構可直接向考級中心 申請。由考級中心選派文化部認證的考官前往當地進行現場考試、點評。
凡學習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等級考試教程並通過考試評定者,頒發由文化部認證、編號、管理,由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考級委員會簽發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等級考試證書,並錄入文化部社會藝術考級中心資料庫備案,由考級中心官方網站提供真偽證書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