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形容教育教學優良的詞語

形容教育教學優良的詞語

發布時間:2020-12-26 18:03:13

『壹』 形容老師教育的好的成語。

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如沐春風、諄諄教誨、耳提面命
一、言傳身教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解釋】: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譯文】:我跟隨的人,不可以用語言表達的。
二、春風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釋】:化:化生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盡心上》:「有如時春風雨化之者。」
【譯文】:像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人一樣。
三、如沐春風 [ rú mù chūn fēng ]
【解釋】:
1、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猶言和高人相處。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風的吹拂一般。
2、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環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與對「景物」的感受無關。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風里。
【出自】:宋·朱熹《伊洛淵源錄》卷四:「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
【譯文】:「朱光庭到汝州拜見程顥州,一個月後回來。對人說:「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
四、諄諄教誨 [ zhūn zhūn jiào huì ]
【解釋】: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啟發開導。
【出自】:戰國 孔子《詩經·大雅·抑》里的「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譯文】:反覆耐心教導你,你既不聽也不睬
五、耳提面命 [ ěr tí miàn mìng ]
【解釋】: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自】:戰國 孔子《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譯文】:非但當面教導你,還拎你耳要你聽

『貳』 形容某個學校教學質量好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某個學校教學質量好的成語有:

一、首屈一指 [ shǒu qū yī zhǐ ]

1.【解釋】:首:首先。扳指頭計算,首先彎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為最好的。

2.【出自】:聞一多《家書——給父母親》:「此校確系美國之首屈一指,我畢業於此後,縱欲繼續研究,在此邦亦無處可去也。」

3.【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二、獨占鰲頭 [ dú zhàn áo tóu ]

1.【解釋】:科舉時代指點狀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2.【出自】: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

3.【示例】:一戰勝群賢,~高選。 ◎明·謝讜《四喜記·鄉薦榮歡》

三、無出其右 [ wú chū qí yòu ]

1.【解釋】: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2.【出自】:《史記·田叔列傳》:「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漢書·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如見與語,漢庭臣無能出其右者。」

3.【示例】:此二方專治一切腫毒,初起者速服速消,已潰者亦能敗毒收口,大約古人癰疽各方,~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回

四、出類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1.【解釋】: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3.【示例】:而在那海一樣的人民當中,到處都有~的勞動英雄,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當中開出的鮮艷花朵。 ◎楊朔《迎春詞》

五、數一數二 [ shǔ yī shǔ èr ]

1.【解釋】: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2.【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這門親原是老親,且又和我們是同在戶部掛名行商,也是數一數二的大門戶。」

3.【示例】:他的學習成績在班裡是~的。

『叄』 什麼詞語可以形容提高教育質量

沒有什麼詞語可以形容提高教育的質量,而是整個描述和說明,用一整段話才能比較清晰的說明清楚

『肆』 形容老師教學方法好的成語

因材施教
yīncáishījiào
[釋義]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學習的人的不同志趣、資質來進行不同的教育。
[語出]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別類分門;因材施教。」
[正音] 教;不能讀作「jiāo」。
[辨形] 施;不能寫作「師」。
[近義] 對症下葯
[反義] 一視同仁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教師應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以便~。
[英譯]

循循善誘
xúnxúnshànyòu
[釋義] 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誘:引;指。
[語出] 《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正音] 誘;不能讀作「xiù」。
[辨形] 循循;不能寫作「尋尋」。
[近義] 諄諄教導 誨人不倦
[用法] 用作褒義。多指在誘導教育方面不急躁;善於引導;有步驟而又方法得當。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諄諄告誡」;都有「耐心地教導」的意思;有時可以通用。但~偏重在有步驟;有順序地誘導;啟發;強調教導有方;「諄諄告誡」偏重在懇切、耐心地教導、勸告。
[例句]
①歐陽老師對後進學生~;使他們的學習成績逐步提高。
②一個好教師的標准應該是能夠因勢利導;~。

[英譯]

『伍』 寫出十個描寫教育教學的成語,如:誨人不倦

1,誨人不倦
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2,春風化雨
化:化生回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答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3,教導有方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4,桃李之教
:指老師的教誨。

5,
不吝賜教
:吝:吝惜;賜:賞予;教:教導,教誨。不吝惜自己的意見,希望給予指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

6,不可教訓
:教訓:教育,教誨。 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

7,耳提面命: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 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8,孟母三遷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9,循循善誘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陸』 有關形容教育的成語有哪些

1.教導有方

【拼音】:jiào dǎo yǒu fāng。

【解釋】: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處】: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2.誨人不倦

【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釋】:誨:教導。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例句】:他一生勤勤懇懇,誨人不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

【近義詞】:不厭其煩。

【反義詞】:誤人子弟。

『柒』 形容教育資源好的成語

教育資源好,說明人才很多,可以用【人才濟濟】這個成語來形容
【成語】: 人才版濟濟
【拼音】:權 rén cái jǐ jǐ
【解釋】: 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處】: 《書·大禹漠》:「濟濟有眾,咸聽朕命。」
【舉例造句】: 閨臣見人才濟濟,十分歡悅。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二回【拼音代碼】: rcjj
【近義詞】: 人才輩出
【反義詞】: 人才零落
【歇後語】: 木腦殼進灶孔
【燈謎】: 群英堂
【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人才很多
【英文】: large gathering of men of talents

『捌』 形容教育教學抓基礎扎實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教育數學教學雜記機抓基礎扎實的四個字詞語有哪些 經過這種教學 學到了很多知識 是人們是學長的 基礎教育更加扎實

『玖』 有什麼成語可以形容老師教育有方

因材施教;誨人不倦;諄諄教導;春風化雨;良師益友

『拾』 形容善於教學教育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因材施教、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知一萬畢
一、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釋】: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自】: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別類分門;因材施教。」
【翻譯】:根據事物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或整理,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二、舉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翻譯】: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三、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自】:宋 朱熹《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翻譯】:舉一而三次,聽說一而知十,於是學者用功之深,窮理的成熟,然後能融會貫通,才落到這一步。
四、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釋】: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出自】:西周 周文王《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翻譯】:再引申其義,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天下所能之事皆也就沒有什麼的了。
五、知一萬畢 [ zhī yī wàn bì ]
【解釋】:指理解本質,萬事盡通。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天地》:「通於一而萬事畢。」
【翻譯】:重點在於理解了事情的本質,其他的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

閱讀全文

與形容教育教學優良的詞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