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學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體育與健康課程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內應四個學習方面,容各學習方面的目標如下:
一、運動參與的目標:
1、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2、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
二、運動技能的目標:
1、學習體育運動知識;
2、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
3、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三、身體健康的目標:
1、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2、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
3、全面民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4、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
1、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2、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4、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Ⅱ 體育教學中的四大要素是什麼
體育教學體系包括四大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
而在這四大要素中,教師又是重中之重,體育教師的教學是指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及教學經驗,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
根據體育課教學行為方式和體育教學特點,體育教師的教學技巧應包括導入、講解、動作示範、教學組織、人體語言、診斷糾正錯誤、結束、教學設計等基本技巧。
一、導入技巧
導入技巧是指體育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上課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其作用在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明確學習目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新課的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為整個教學過程創造良好的開端。體育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課如何開頭也沒有固定的方法,但體育教學多採用以下幾種導入形式:
1、直接導入。這是體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式。即上課後,教師開門見山地宣布課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和基本要求,讓學生直接進入學習狀態。
2、示範或直觀演示導入。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師做示範或技術動作掛圖,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從學生的觀察中及時恰如其分地提出問題,為授課內容做好准備。
3、提問式導入。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掌握的體育知識或技術動作的情況,先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通過提問或回答導入新課。
導入是整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掌握導入的基本技巧。
二、講解技巧
講解技巧是指體育教師利用語言引導學生理解動作,形成概念,掌握要領的教學行為。教師要提高講解技巧,就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講解准備要充分,要認真分析講解的內容,明確講解的重點和關鍵,講解重點和難點時要加以提示或停頓;
2、講解過程要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結構完整、層次分明;
3、講解針對性要強,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興趣、認識能力進行講解;
4、注意語言技巧的運用,如語速適當、語音清晰、語言簡練、生動有趣、語調親切、抑揚動聽、音量適中、富有變化;
5、注意講解與示範技巧合理配合;
6、注意人體語言機能的運用,以引起學生注意,並提高記憶效果。
體育教學的基本特點:
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體育教學效果要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體育教學的每一個構思和步驟,將直接影響學生成長。
一個對的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的體現,不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線條的流暢,骨骼的完善發育,內臟器官的健全。
而且也包括整體的勻稱、協調發展,並且是按照生長發育的先後有序而全面地發展。體育教學內外合一的健身系統性,體現了身體發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1、有序性
表現在學生身體形態發展的「序」和身體主要器官發展的「序」。
2、全面性
體育教學是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其健康水平的過程,不僅具有使學生精力充沛、順利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而且具有奠定終身體質基礎、延年益壽和提高民族素質的長期效益。
Ⅲ 學校體育課程的具體目標有哪些
最佳答案利用課程資源實現多元體育課程目標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是基於現代教育思想觀念,積極倡導教學方式的轉變,試圖改變長期以來僅僅依靠教科書和學校現有場地器材進行教學的局面,因而對體育課程資源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課程與體育課程資源的關系就好比魚和水,沒有體育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體育課程改革就無從談起,體育課程目標就無法順利實現。 一、多元體育課程目標的確立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至此,掀起了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熱潮。體育課的名稱改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制定了體育與健康標准並制定了課程目標、學習領域目標和學習水平目標,從而使體育課程對學生要求更加具體化、明確化。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用技能;(2) 培養積極參與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課程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體育教師面對五個領域的多元目標,如何組織教學,或者說在體育課中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工作者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挖掘有利於實現各目標領域的課程資源,以不同的課程形式(顯性、隱性)和教學手段,完成多目標的課程任務。 二、對課程資源的正確認識 1.對課程資源傳統認識的誤區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工作者對體育課程資源的認識還比較狹隘。傳統的認識認為體育課程資源就是體育教材和現有的場地器材。因為體育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按年級分項編寫的各項教材的具體內容和組織教法與要求的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也就是說,只要有了教材,體育教師就知道應該教什麼、應該怎麼教,有了場地器材,就知道在哪裡教、用什麼來教;對學生來說,有了體育教材,就知道學什麼、應該怎麼學。一談到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傳統的認識就是訂購教材,或者編寫教材,甚至進口國外教材,這種認識還停留在紙張印刷時代,誠然教材一直以來是我國學校體育的主要課程資源,然而教材絕非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走出課程資源認識的誤區,建立對其正確而全面的認識是實現多元課程目標的保障。 2.體育課程資源的概念與分類 由於我國對課程資源的研究起步較晚,尤其對體育課程資源的研究較少,在此列舉幾個有代表性的研究進行分析闡述。 徐繼承等在《論課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一文中指出,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資源。課程資源既是知識、信息和經驗的載體,也是課程實施的媒介。 課程資源指的是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和。吳剛平博士對課程資源的理解具有代表性,他認為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西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韋頌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套用吳剛平博士對課程資源的定義,對體育課程資源進行了廣義和狹義的界定。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體育課程資源僅指形成體育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 體育課程資源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存在方式可分為顯性與隱性資源;按空間分布可分為校內與校外資源;按性質可分為自然與社會資源;按存在形態可分為物質形態資源和精神形態資源等,當然各種課程資源的劃分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只是為了研究的需要,各資源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交叉的。每一種資源都有其直接和間接的功能與作用,本文突出了課程資源對實現目標的相對直接的作用和效果。 至此我們對課程資源以及體育課程資源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在這里我們使用相對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概念,指的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因素來源。 三、利用課程資源實現多元體育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 體育課程目標包括五個學習領域,實際上由兩條主線組成,一條是身體活動主線,另一條是健康主線。身體活動主線包括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健康主線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1.身體活動主線的主要實現途徑 要想使學生參與到運動中來,單憑體育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應注意和開發校內外一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人力資源。在校內應利用班主任、有體育特長的教師、學生和校醫等兼任部分體育教育任務,使學生參與到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發揮校內體育特長人士的作用,促進體育課程的深入開展;在校外應該充分利用社區體育指導員、社區體育特長人士和家長的幫助,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區體育活動中,並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督促,以多渠道實現體育參與的課程目標。 運動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體育顯性課程的教學,顯性課程是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直接的、外顯的方式來實現體育課程目標,體育顯性課程以體育科學理論和實踐為依託,根據教學需要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和排列適宜的顯性課程資源為教學內容,組織起體育學科體系,保證了全體學生掌握基本的和系統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從而達到實現課程目標的目的。 2.健康主線的主要實現途徑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其充分顯示了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提高為目標,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強調要將學生的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然而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和幾堂體育課可以實現,它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這需要綜合利用一切有利於目標實現的體育課程資源。 (1)利用隱性課程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體育隱形課程資源是指以間接、內隱的方式,通過非理性經驗如學校和社會風氣、師生關系、價值規范、情意表達、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對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課程資源。重視體育環境對學生的潛在作用,使學生獲得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體育隱性課程傳遞給學生的教育經驗是廣泛的、非理性的、非知識性的,這種影響不僅涉及到認知,而且更主要地涉及到觀念、情感、意志、道德、情趣等方面,不僅與生理有關,而且與心理、道德、文化有關。其廣泛存在於學校物質與精神文明環境之中,時時處處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體育隱性課程常常以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機制使學生攝取有關的教育經驗,在自然、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長期熏陶,教育手段具有非強制性,效果持久,它對學生的影響往往觸及心靈深處,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乃至終生難忘,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具有持久和深刻的影響。 (2)利用體育設施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 體育場地、器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健康的物質保障。國家已制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器材設施配置目錄,各級學校應加強落實,保證設施資源的合理配置。教育環境中齊全的體育設施配置、體育器械的多功能開發、器材的改進與研製以及場地器材的合理設計與布局都將作為一種信息存儲於有形的載體中,受教育者會不自覺地吸收這些信息,接受美的熏陶。 (3)利用運動項目資源實現健康目標的途徑 現有的傳統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但大多是以競技為主,為適應和滿足中小學的實際需要,各級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情況對運動項目進行改造,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修改內容、降低難度等,這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 對於野外生活、輪滑、休閑體育、瑜珈等新興的體育項目應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加以選用。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大力開發和利用的寶貴資源,如白族的山羊、朝鮮族的盪鞦韆、蒙古族的摔跤等。 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可利用資源還很多,如自然地理課程資源、體育信息資源等,在這里不再一一詳述。總之,各級學校應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改進、挖掘有利於課程目標實現的體育課程資源,落實素質教育精神,增強學生的體質。
Ⅳ 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教學目標:明確體育教學的目的,了解體育教學的三項基本任務。
重 點: 明確體育教學的目的。
難 點:了解體育教學的三項基本任務。
教學過程:
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基本任務
一、全面鍛煉身體,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
1)、通過身體鍛煉,養成身體正確姿勢。
2)、促進身體素質和身體活動能力的全面發展。
3)、促進生理機能的發展。
4)、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初步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
1)、學習簡要的體育基礎知識、衛生保健常識和鍛煉身體的能力。
2)、培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三、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自己鍛煉得體魄健壯,作為一種社會責任,這是每位小公民的神聖義務。
2)、在體育活動中,樹立群體意識、熱愛集體、關心同伴、團結合作的精神。
3)、在體育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活動,且針對活動中的突發事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在比賽和競爭中,發展每個人的創造性和進取精神。
5)、要在體育教學中陶冶美的情操,培養文明行為。
課後練習: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有哪幾項主要任務?
板 書:
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基本任務
一、全面鍛煉身體,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
二、初步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
三、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Ⅳ 體育教育目的、體育教育目標、體育課程目標的關系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的明確的學習和生活目的,並有達到目的的堅定信念和自覺行動。其行為表現出果斷、堅韌、自製和毅力。 (1)、果斷性 意志的果斷性體現在一念間,應培養他們在一念間去用功夫。當一念間意志行動能夠毫不猶豫,當機立斷,絕不放棄,也許事態的發展會有奇跡發生。當一念間屈服了,一切的身心防線都會崩潰,身體的運動效能、技術的表現都不會有傑出的表現。果斷性來自於豐富的實踐經驗,要多在各種情境下訓練和總結。 (2)、主動自覺性 體育運動中的行為需要自覺主動的意志過程。球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沒有機會讓人去依賴他人,它需要靠自己作出一個又一個的抉擇並實施計劃。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去實現計劃,沒有技術技巧可以不通過自己的體驗而掌握,沒有健康可以通過給予而獲得。一切都有是需要經過自我的努力與實際的體驗。 (3)勇敢 真正的勇者不僅能夠正確地對待其他人或事物,而且能夠對待自我。有時候征服自我要比征服其他外在的困難都要難。因為為了達到預定的目的所遇到的種種危險和困難,能夠無所畏懼地行動,首先需要他克服自己內心的障礙。甚至有些人走過的千山萬水,有些人擊敗過世界強手,發現還有自己沒有徵服。一個人只有正確的面對自己,才能開發最大的潛力,為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 (4)自製性 學會不放棄的意志努力,需要宵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自製性表現在第一、善於促使自己執行已經採取的決定,並且能夠戰勝與執行決定有妨礙的因素。如猶豫、恐懼、懶惰等。第二、善於在實際行動時抑制消極的情緒和沖動行為。自製性所具有的組織性、紀律性及情感的穩定性是可以通過各種機會去學會把握的。 (5)、頑強性 要體育比賽中,我們看到勢均力敵的比賽場面,意志品質強的隊常常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一種頑強的表現,另一種頑強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不習中,不管有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夠長期向目標努力。因為人生事業的成功,不是一帆內順的。常常是大的成功前都有大的困難,就看有沒有頑強的意志去在對困難,頑強需要人充分認識自己的行動的目的、意義的價值。認識越深刻,激勵性越大。這是一種堅韌性表現,需要長期艱苦的訓練與磨練。 c、人際關系和諧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寬容、熱情、友愛、合群等品質,能妥善處理人際關系。體育運動過程中存在著人與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的相互交往性。這種交往可以使群體中的成員,在體育運動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產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摯、溝通,從而增進了解。由於體育運動的集體性和公開性,在體育運動中的人際交往能夠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發展、融洽關系、團結協作,這也有助於心理健康。 d、自我認識正確 一個具有正確的自我觀,就意味著他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體育運動有助於認識自我。體育運動大多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的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可以有助於自我教育,在體育運動中暴露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優點,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對自己的潛能和長處發揚廣大,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 e、行為適度 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反應適度。行為協調是指人的行為是一貫的統一的,而不是反復無常的,也表現為在相同或類似情況下的行為一致性。體育運動大多是在規則的規范要求下進行的活動,是在「公開、公正、公平」的宗旨下進行的活動,要體育運動中,每一位成員都會受到規則的約束,個人的行為要符合規則要求,因此,體育運動對培養人良好的行為規范有著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f 、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 合作與競爭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體育運動是在規則的要求下,使雙方在對等的條件下進行的體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較量,同時,體育運動又包括個人和集體項目,在一個集體中,每個成員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成員的一切行為都要有整體的意識,要從全局出發,要拋棄個人的和心雜念,為加強和發揮整體力量而努力。當然,這種合作不局限於同一集體內,還應包括對手、觀眾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對手、觀眾,不服從裁判的判罰比賽就無法進行。因此,體育運動可以有效地培養人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總之,體育活動不僅能使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得到增強,鍛煉自己的意志,並且通過群體活動,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使人與人之間關系更加和諧。並且在運動過程中,提高了對自我的認識,使得人群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更加有序。而且又能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礙,形成健康穩定的心理素
Ⅵ 中學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體育與健來康課程分為運動源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各學習方面的目標如下:
一、運動參與的目標:
1、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2、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
二、運動技能的目標:
1、學習體育運動知識;
2、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
3、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三、身體健康的目標:
1、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2、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
3、全面民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4、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
1、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2、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4、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Ⅶ 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及要求有哪些
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及要求
體育課。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專,它是根屬據教育部制定的教學計劃所開設的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體育教育過程。
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我們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包括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課外運動訓練與體育競賽,以及在校外進行的遠足、郊遊、冬夏令營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Ⅷ 什麼是體育教學中的水平目標水平目標的定義是什麼
初中教育的培養目標
(1) 德育方面:使學生具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感情,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初步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集體主義觀點,具有良好的品德,以及一定的分辨是非和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養成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2)智育方面: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新知識的精神。
(3)體育方面:初步掌握鍛煉身體的基礎知識和正確方法,養成講衛生的習慣,具有健康的體魄。
(4)美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志趣和愛好。
(5)勞動技術教育方面:掌握一定生產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擇業的一般常識,具有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Ⅸ 體育教學的目標是什麼
體育教學抄目標襲是單元教學目標的下級目標,它是體育教學中師生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和標准。也叫課時計劃。
體育教學目標是單元教學目標的下級目標,它是指一節體育課中教師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和標准。
它包含五個方面,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9)八年級體育教育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教學特徵:
(1)行為主體是學生;
(2)必須將教學任務細化為可操作可測量的目標。如:原地運球30次、說出兩種交接棒的優劣等。
(3)使用陳述性語言。如:掌握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要領。
(4)要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作為體驗性目標來陳述。如:學會與人合作交流,體驗運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