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的教育案例怎麼寫
教師如何撰寫論文和案例 教育情報中心 倪曉萍 (內部資料,根據3.25真北講座錄音整理,僅供教師修改撰寫文章參考) 一、 什麼是教育案例 1、 教育案例的定義 關於教育案例的含義,許多專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但如果概括為一個定義,即: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作者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 2、教學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論文是以議論為主的; 案例則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 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3 、教學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過程的反映。 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4、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體例比較相近,同樣是對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於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來確定了 二、案例的結構要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 2 、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動筆前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變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評析可以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三、如何收集案例素材. 1、典型。 教學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發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隱含普遍存在、大家關心、比較重要的問題,能體現問題的深刻性,有實用的價值。 2、生動。 教學案例應該是一個能夠很好地反映某個隱含觀點的教育故事,要具體、生動 3、寓意明確。 教學案例能夠啟發大家思考,能夠讓教師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規律和本質,對教育工作有指導作用。 四、收集素材的途徑. 1、在教學實踐中收集。 比如,可以是自己的課堂教學,可以是從聽課、評課的記錄思考中,從教師、學生交談的某些內容中,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中收集素材。 2、在教學音像中尋覓。 可以從電視、磁帶、光碟的課堂教學錄像、教學經驗介紹的觀看、收聽中收集素材。 3、在教育書刊中查找。 可以從備課教案、說課講稿、教學實錄、教學經驗等材料的閱讀中收集素材。 五、案例記敘要求 1、目的要明確。 教師撰寫的每一個教學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一個問題。不能隨心所欲,與主題無關的刪去。 2、內容要真實. 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學實際。因此,撰寫的教學案例必須是真實情景,不能虛構,不能杜撰。對於事件原貌,不可進行誇張,更不能歪曲。但為了保護隱私權,可以虛構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註明虛構的部分)。 3、情景要完整. 教學案例要寫出事件發生的背景,即寫出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如:教師、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等。要寫出全過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故事要具體,要真實感人。 4、取捨要恰當。 教學案例通常篇幅較短。要求文字簡練。因此,情景介紹的主次要分明,在寫作時要恰當取捨。要盡量寫好主要事件,盡量精簡那些與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 5、敘述要客觀。 寫作教學案例的教師,對於所寫的教學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在案例寫作中。只能客觀地介紹典型事例。要讓讀者仔細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六、案例分析的要求 1、理論實際緊密結合. 撰寫案例分析時,要就事論理。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進行科學分析,力求提出解決具體問題的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終要緊扣案例,不能脫離案例本身去講教育理論。 2、體現先進教育思想. 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導,要跟得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比如在當前,案例分析就要貫穿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及二期課改精神。 3、分析務必實事求是. 案例分析要有求實精神,不誇大,不縮小。分析要實在,要有針對性。 不要熱衷於抄錄教育理論的條條,要將教育理論的觀點自然地融會於分析之中。 4、論述需要突出重點。 對於已寫成的教學案例,要反復閱讀,找出案例的主要問題,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細致地進行分析,論述時要畫龍點睛,把問題點明,把道理說清,把主題揭示出來 5、觀點要有充分依據. 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論據,來支持自己提出的觀點和建議。案例的選擇要能充分體現觀點。而不能案例和觀點不統一。 六、提煉案例主題 的要求 1、主題緊扣案例. 提煉主題必須以案例為基礎,不能脫離案例隨意確定。 2、定題具有新意. 提煉主題要有創新精神,確定主題的角度要新穎。 3、順應時代發展. 要與時俱進,要有利於解決當前課改中急需解決的難點、熱點問題,要適合課程改革的需要。 4、符合教育規律. 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水平,要符合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的基本原則。 (5)具有指導意義.能引起大家對課堂教學中某些帶傾向性的問題的關注,並能促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不能局限於個別情境或特殊問題。選擇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但要能以小見大。 七、教育科學論文的撰寫 1、教學論文的概念 所謂教學論文,指的是教師用來表述研究成果和闡述學術觀點的論說性文章。 2、為什麼要撰寫教學論文 (1)留下工作軌跡 (2)促進工作提升 (3)體現個人價值 八、教學論文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1、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一些陳舊的觀點,提出新見解。 2、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 3、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現和創造,陳述新見解。 九、教學論文的選題 1、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2、選擇自己有濃厚興趣的題目; 3、選擇能夠發揮自己業務特長的題目; 4、選擇自己佔有資料較為充分的題目 十、撰寫教學論文的原則 1、創新性; 2、理論性; 3、規范性; 4、針對性 十 一、 教學論文的構成 1、題目; 2、緒論(提出問題); 3、本論(分析問題); 4、結論(解決問題) 十 二、 教學論文的撰寫 教學論文要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如何研究這個問題的? 3、研究的結
2. 如何對幼兒教師的案例分析進行點評
觀察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備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兒教師需要履行的一項工作職責。那麼,幼兒教師應該怎樣觀察了解幼兒?園長與教育行政部門又該如何督導、評價教師的這項工作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位幼兒教師的幾則觀察日記中受到啟發,尋找到思路。 實例一:A教師 觀察對象:小一班 黃點點 觀察記錄 1997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請每個小朋友說一個兒歌,點點坐在座位上哭了,問了半天也沒說話,可能是不會說。 1997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脫衣服時,點點又哭了,原來是不會脫衣服。 1997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點點又哭了,原來是不愛吃牛肉。 分析與措施 點點是從小班升上來的孩子,按理說,對幼兒園生活該適應了。可在班上,一整天也聽不到他講一句話,遇到問題總是哭。向家長了解,據說,點點是奶奶帶大的,三歲了才會講話,再加上膽子小,內向,所以有了問題就會哭。 今後我要多注意他的語言培養,提供更多的表達機會,進一步同家長取得聯系,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上做些努力。 實例二:B教師 觀察對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觀察記錄 1997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著接待來園的孩子,胡辛峰來了。他哭著對爸爸說:「爸爸,你天天來接我回家睡覺。」爸爸說:「不行,我得上班。」「那爺爺接。」「不行,爺爺 走不動了。」胡辛峰拉著我的手:「老師,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盡管忙,我還是把他摟在懷里。他兩只小手緊緊地抱著我,把頭貼在我的胸前。過了一會兒, 他的情緒慢慢穩定了,說:「老師,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與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離異了,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年紀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於是就整託了。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飢餓,在尋找成人的愛和安慰......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體諒、理解孩子,幫助他度過情感的「飢荒」。 從以上實例中不難看出,教師觀察了解幼兒,需要抓住三個基本環節: 1.現場觀察 2.記錄觀察結果 3.分析、利用觀察資料 A、B兩位教師,在這三個環節中做得怎麼樣呢? 其 一,從現場觀察看 A教師抓往黃點點連續三天的異常情緒,展開追蹤觀察是可取的。 B教師抓住胡辛峰的分離焦慮,進行深入的觀察也很有必要。 她們在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重點的問題上,很重視幼兒的情緒心理健康問題,是值得 提倡的。追蹤觀察、深入觀察也是必須的。 其 二,從記錄觀察結果看 A教師在觀察記錄中,僅以「又哭了」三個字記敘黃點點的消極情緒,過於簡單了。因此,教師對幼兒產生該行為的原因的分析、判斷,也只能是「可能是不會說 話,」、「原來是不會脫衣服、」「原來是不愛吃牛肉」。這些結論,既不是黃點點告訴的,又不是教師通過對幼兒的動作、表情、語言等原始記錄反映出來的,難 免帶有教師主觀推斷的色彩和成份。而這樣主觀推測出來的結論,對於解決黃點點愛哭的情緒問題是毫無裨益的。 B教師卻不同,她通過對旁聽到的父子之間的對話的記錄,對胡辛峰的神態、心情、語言的描寫,以及與胡直接接觸的追憶,使觀察記錄較好地保留了行為事件的本 來順序和真實面貌,客觀、翔實,為進一步提示這個單親家庭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提供了線索,也為問題的解決找到了切入點。 其 三,從分析、利用觀察資料看 A教師對於點點為什麼天天哭,未能從不會說、不會穿、不愛吃等表面現象,深入到內向、膽小、適應不良這樣的性格特徵是怎樣形成的層面去尋找原因。小班幼 兒,為難時會哭,可能是情感需要沒被滿足;若因為恐懼,則要分析是什麼使兒童缺乏安全感;要是不習慣,就要尋找孩子對哪些環境、事物、現象不適應。也就是 說,對於天天都哭的孩子,教師首先考慮的應是如何調整情緒,而並非是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B教師的做法比較妥當。她透過「來園時哭鬧」這個表面現象,看到了家庭變異後給幼兒心靈造成的創傷。教師並不費心地去琢磨「我感冒了」是真是假,而是首先給予情感上的安撫,並由此而確定了「幫助他度過情感飢荒」的教育策略。 顯然,A、B兩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工作,一個浮在面上,一個切入實質。那麼,這項工作的特點、規律、要求是什麼呢?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觀察了解幼兒是指教師能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發展現狀、心理需求和存在問題,並據此制定教育工作計劃、確定教育措施。 它有這樣一些特點和規律。 1.教師了解幼兒主要採用觀察手段。一般是在日常生活、游戲、教育活動過程中,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所觀察到的是幼兒外顯的 行為表現:動作、表情、語言、行為方式等。它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了解與溝通的一種方法和途徑,用來幫助教師由籠統的或一般性的行為中分辨幼兒的發展。 2.教師要學會透過幼兒的外在表現,剖析幼兒的心理狀況:發展水平、心理需要、存在的問題等。如同醫生透過外在症狀診斷有無疾病,生的是什麼病一樣,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其實質是對幼兒行為的性質所作出的一種判斷。 教師在對幼兒行為的性質作出判斷時,必須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教育原則來加以分析,正確理解幼兒行為的性質,如果判斷錯了,就會開出錯誤的或無效的「教育處 方」。A、B兩教師的差距正在於此。A教師沒能正確理解幼兒行為的性質,開出的是無效的「教育處方」。B教師則相反。 3.教師確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工作計劃應基於對幼兒的了解,也就是「理解先於教育」。理解幼兒是正確教育幼兒的前提。理解幼兒不僅僅是指教師了解幼兒的 日常表現以及比較外露的情感願望,更重要的是理解幼兒的過程,即了解幼兒發展之序、認識幼兒發展之勢、掌握幼兒的個性特點。這樣,才能改善所有幼兒的成長 環境,創造適合每個幼兒發展的教育方式。 為使觀察了解幼兒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流於形式,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這也是園長等上級部門督導、評價教師工作的要點。 1.應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現場觀察。現場觀察應有明確的目的,大致的觀察角度、線索和重點觀察對象。不能今天觀察這個幼兒,明天又換一個,什麼撞到眼裡 就觀察什麼。在確定重點觀察對象時,可考慮每種類型的幼兒各取一個代表。例如,不同性格類型的幼兒,動作、智力、語言、社會性、美感諸方面發展正常或低 常、超常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長經歷的幼兒。 觀察時,應圍繞所確定的目的,捕捉有關的、典型的行為,並通過對這些幼兒的追蹤,發現一般規律。 當然,如有特殊情況或意外情況發生時,則隨機應變,對臨時出現問題或有異常表現的幼兒給予特別的關注。 2.應翔實、客觀地記錄觀察結果。記錄觀察結果,可以採用記敘和描述的方式(即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記敘和描述)。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a.記錄幼兒做種種事情的時間、地點。 b.記敘幼兒行為發生的背景:幼兒在什麼情況下出現該行為。 c.記敘幼兒做種種事情的方法行為方式,特別是幼兒行為方式的變化和新行為。 d.描述幼兒對自己的行為的感覺:表情、心情、神態。 e.記錄幼兒行動時所說的話。 文字記載應較好地保留行為事件的本來順序和真實面目,應客觀、翔實。 這部分文字一般構成觀察筆記的第一部分。 3.應正確分析、合理利用觀察資料。正確分析觀察資料,是根據觀察記錄,對幼兒行為的性質做出正確判斷,得出結論,並對幼兒出現某種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一般說來,可以從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會因素,以及幼兒成長經歷等方面尋找原因。 合理利用觀察資料是指通過上述分析,確定
3. 幼兒園的教學案例怎麼寫求一篇幼兒園教學案例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一、 堅定信念,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孔子雲:「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准,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為,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二,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現今社會是知識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寬廣扎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世界,教師不能墨守陳規,固步自封。面對挑戰和機遇,我在教育教學中樹立起了「終身學習」「永遠探索」的思想,要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為教育事業不停攀登,終生奮斗。在工作實踐中,教師應十分注重自身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拓寬知識視野,以此來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三、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道德境界。一名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對象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總之,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
4. 幼兒園案例分析怎麼寫啊
教師如何寫論文和案例 教育情報中心倪鄧小平 (內部資料,整理3.25真北路演講錄音的目的只有教師的書面文章參考) 一,什麼是教育案例 1,定義教育案例 意義上教育的情況下,許多專家和學者有不同的解釋。定義概括為:教育案例教育背景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敘述,筆者也經常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評論。 2,教學案例和論文的區別 論文形式的議論文為基礎,敘述的主要情況,這兩個參數和說明。換句話說,此案正在講一個故事,一個故事,來說明真相。 寫作思路和思維方式,都有著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是一種演繹的思維方式,思維從抽象到具體的情況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方式從具體到抽象的。 3,教學教案,教學設計,教學的情況下,記錄 課程計劃和設計之間的差異教學先入為主的觀念,教育措施的實施准備工作的簡要說明;的情況是反映發生的教育過程。教學之前,寫,寫的教學;預期的結果。 4,病例之間的差異和教學實錄: 風格接近的情況,同一種類的教育,教學檔案的氣味會被記錄下來,而被選中的情況下。至於如何選擇,這是必要的,以書面形式確定的情況下 二,結構元素的情況: 背景 情況下,需要向讀者解釋故事的發生地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如:引進的教訓,這是必要的,這節課上什麼樣的背景,是一家專注於學校或普通學校,全國優秀教師或有經驗的年輕新教師准備的「公開課通常家常課」,等等。 2,主題 情況下,有一個主題。寫的情況下,首先要考慮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反映什麼問題,在開始之前有一個明確的想法。寫作應該由原來的最有價值的,最有啟發性的角度,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主題,無異味,是記錄時,寫作和篩選原料,帳戶目標的具體內容,以饗讀者。 :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生應該如何寫的轉變,從「無」到「學」的細節。 「方法」,當說到「掌握」通過 4,結果 在一般情況下,實施教學記錄通常只記錄的過程中,所設想的課程計劃和教學設計的唯一措施有教無類教學效果的情況下是沒有說明的想法嗎?教學,描述教學的過程中,也解釋結果的教學,包括反映了學生和教師的感情。 5,分析 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指導思想的教學過程中,它的優點和缺點的結果,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分析是一種敘事的參數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分析可以為了討論,情緒,產生共振啟發。 的情況下如何收集材料。 1,典型的。的 教學案例的材料能夠反映特定事件的教育背景可能意味著普遍,人們而言,更重要的問題,問題的本質,體現了深刻的實用價值。 2,形象生動。 教學案例的內隱觀的教育故事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體現,是具體的,生動 意思很清楚的。 教學案例可以激發你去思考,讓教師看到的「故事」揭示了一些法律和教育的指導作用的性質。 四,搜集材料的方式。 1,在教學實踐中收集的。 例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可以從思想的講座,觀察和評價的記錄,一些教師,學生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收集材料。 2,尋找在教學音頻和視頻。 觀看視頻,從電視,磁帶,CD-ROM,課堂教學,教學經驗豐富,聽來收集材料。 3,教育書籍。 可以收集材料的備課教案的經驗教訓講話,錄音教材的教學經驗,從閱讀。 情況下敘述的要求 1,目的必須明確。每個教學案例書面 教師應能反映一個問題。不能是任意的,無關的話題刪除。 2,內容是真實的。 案件材料,以反映生活的教學實踐。因此,寫作教學的情況下,必須是真實的場景,而不是虛構的,而不是發明。對於事件的原貌,不誇大,不變形。然而,為了保護隱私,虛構的地名,人名(但在最後,表示虛部)。 3,該方案是完整的。 教學案例,寫事件的背景,就是寫一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如:教師,學生,教學條件,教學環境。要寫入的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中,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情節。故事到具體的現實主義的人。 4,適當的取捨。的 教學的情況下,通常較短。要求文字簡練。因此,小學和中學不同的取捨中描述的場景在寫作的時候要適當。要盡量寫的主要事件,盡可能簡明的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 5,說明必須是客觀的。 寫作教師的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編寫的,必須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在寫入的情況下。只有客觀呈現典型的例子。讓讀者細細品味,悟出的道理。 6個案例研究的要求 1,理論緊密結合起來。 寫案例分析,推理的問題。說明事實的情況下,所提出的問題,使用的基本原則,教育學,心理學,科學分析,並努力解決具體問題提出了很好的措施。分析,整個被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情況下,可以不分離的情況下,談教育理論。 2,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 案例分析表明採用先進的教育理念觀為指導,以跟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例如,在目前的情況下,分析是必要的,貫穿素質教育,創新教育,這兩個課程改革的精神。 3,一定要實事求是的分析。 案例研究和求實精神,不誇大,不窄。是真的,應該有針對性的分析。不熱衷於抄寫的教育理論,所有的道路的教育理論分析是自然混合的角度來看。 4,討論需要關注。 教學案例寫入讀取和重新讀取,識別的主要問題的情況下,努力抓住關鍵深入細致的分析,論述畫龍點睛,指出的問題,說實話,主題顯示 5,點來看,有足夠的基礎。 分析,以找到充分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選擇的情況下,能夠充分反映的觀點。不是這種情況,和的角度來看是不統一的。 六項要求,提煉案例主題 1,主題緊密相連的情況下。 精緻的主題必須依據的情況下,不能分開的情況下,擅自決定。 2,SDI有新的想法。 提煉的主題必須是創新的,確定的主題是創新的角度。 3,新的時代。 應該與時俱進,必須有利於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在當前的課程,熱點問題,為課程改革的需要。 4,符合教育規律。 有一定程度的教育理論,並遵守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心理學,教學論。 (5)具有指導意義。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引起注意的一些傾向性問題,並促進這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不能只局限於個別情況或特殊問題。選擇的情況下,可以是一個小的事情,但能夠看到的大,小。 7個教育科研論文寫作 1,概念的教學論文 所謂的教學論文,教師用來形容的研究和闡述的學術觀點,話語的文章。 2,為什麼寫的教學論文 (1)至左的工作軌跡 (2)促進就業促進 (3)反映個人的價值觀? 8,教學文件一般可以分為分為三類 1,否定某一學科領域的一些舊觀點,並提出新的想法。 2,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系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來證明,並得出新的結論。在一個特定的主題區域,通過認真研究,觀察和實踐,發現和創造,陳述了新的見解。 九的主題,教學論文 1,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以滿足教育事業的發展; 2,選擇他們的濃厚興趣的主題;選擇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的主題; 4,選擇自己的數據更充分地佔據主體 創新; 2,理論 3,規范寫作教學論文十項原則; 4,有針對性 10個教學論文構成 1,主題 2,引言(問題); 3,理論(分析) 4,結論(解決問題) 12,教學論文寫作 BR />教學論文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如何研究這個問題呢?如圖3所示,該研究的結果嗎? 4,這些結果有什麼意義呢? 十 三,符合的要求:簡單,明了,一般不超過12個字。 1,顯示參數:例如:在數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數) 2,揭示主題:談語言教學(主題) 14,總結了論文應該怎麼寫我
5. 關於幼兒園基本教育原則案例分析
來自網路,供參考: 幼兒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一、小軍是個 3 歲 6 個月的孩子,十分活潑可愛 父母很喜歡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軍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從不愛多思考。 比如: 玩插塑時,讓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在繪畫或要解決別的問題時也是這樣,夫妻倆認為這樣不好,便總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動,可小名卻常常做不到。父母時常為此而煩惱。試問小軍父母的態度和行動對嗎?請從兒童思維發展的角度分析小軍的這一類行為,並為小軍的父母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 分析: 3 歲 6 個月的孩子處於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這時候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很低,所以他們進行的思維總是與對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動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的,離開所接觸的事物,離開動作就沒有了思維,所以稱之為直覺行動性思維。如孩子畫畫時,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畫什麼,而是拿起筆就畫,畫出來像什麼他就說是什麼。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小軍的家長很關注孩子的發展,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維要藉助於詞來實現,與語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時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幼兒語言水平的培養,通過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平時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說話,說話時大人要使用正規的語言,要豐富孩子的詞彙,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詞彙,如動物、傢俱、交通工具等,多講故事。游戲是孩子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游戲中父母可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給孩子講解一些有比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找出相同的東西,藉以培養孩子善於區別事物不同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即去幫助解決,而要留點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例如東西拿不到怎麼辦皮球滾到哪裡去呢培養孩子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給孩子,如積木、拼圖、組裝玩具等,讓他自己擺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認識一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提高小軍思維水平的重要基礎。二、一天,是中三班幼兒巧巧的生日,她帶來了各色糖果與同伴們一起分享生日的快樂。在離園前,我班為月月舉行了一個小小的生日會,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將糖果逐一分發給每一位小朋友。當家長來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孩子們紛紛舉著糖果欣喜地說:「這是巧巧過生日,發給我的糖。」還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門就急忙拆開圓圓的糖果送進嘴裡,邊吃邊奔跑下樓。過了一會兒,果果的爺爺帶著果果匆忙走進教室,爺爺說:「老師,剛剛發生非常嚇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時候,一下子臉通紅,甚至快要發黑了,我想會不會給糖噎著了,我立即叫他彎腰,拍他的背,讓他把嘴裡的糖吐出來,後來咳時候終於把糖吐出來了。」當時,我聽著就感覺一陣後怕,要是萬一象「果凍事件」似的,圓圓的糖果導致幼兒窒息,這是多可怕的事情,我連忙詢問果果:「你現在感覺怎麼樣?有沒有感覺哪裡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剛才的情景嚇愣了,搖搖頭說:「沒有。」我又接著說:「以後吃東西的時候要告訴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並囑咐家長要回家注意觀察,幼兒身體是否有不適的現象,有的話要立即上醫院進行檢查。請從幼兒園安全的角度對此案例進行分析,並對幼兒園管理提出建議。解析: 「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卻因糖果發生了不愉快,甚至導致幼兒生命危險,再次給教師敲響了警鍾,不能忽視幼兒的安全教育,對教師以後的工作也是一個提醒和督促。幼兒園中,除了幼兒帶來食品與大家分享,而且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給幼兒發一些糖果作為獎勵,會非常留意提醒幼兒將糖果帶回家吃。孩子們拿著糖果走出教室門與家長一起回家時,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經常是邊吃邊在幼兒園中玩耍,家長則會讓孩子自由地在園所里奔跑、游戲,家長們則遠遠地站在一旁,或是倆倆聊天,或是坐在花壇邊休息,這時就是發生危險的隱患。孩子發生意外事故,這是作為家長、幼兒園、教師最不願意看到的。然而,有時這也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孩子尚處在幼兒期,身體機能發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面對突發狀況不知如何應對和防範,因而易受到傷害。同時,這一現象有時又是可以預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教師要與家長做好溝通,協助幼兒園做好幼兒的安全工作;請家長不要帶圓形的硬糖等食品來幼兒園分發,離園時,教師向家長告知分發食品的情況,以便家長加強觀察及提醒,家長接好幼兒要關注幼兒的活動安全。第二方面,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培養,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讓幼兒討論,如何避免危險?讓幼兒知道在飲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後再玩。第三方面,教師要掌握一些幼兒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兒氣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擊法、腹部推壓法,第一時間進行急救處理,減少對幼兒的傷害。三、目前,我國由於升大學競爭和就業競爭的現實性矛盾,學校教育陷入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而這種競爭也影響到學前教育階段,如社會上風行的「零歲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長和幼教機構難以擺脫這種短視的教育做法,表現為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智力培養輕人格因素培養等錯誤傾向。一些幼兒園迫於家長壓力或經濟利益的驅動,辦起了各式各樣的興趣班、特長班。請你從如何正確理解我國學前教育目標這一角度分析以上現象。 解析 :1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這一目標是確定幼兒園教育任務、評估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根本依據,國家通過這一目標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領導和調控。2幼兒園教育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並結合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提出來的。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幼兒,它體現了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並兼顧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提法又與學校教育目標略有不同,如把「體」放到了第一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健全發展較以後各年齡階段更為重要的緣故。 』 3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培養人,所以教育目標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會要求之外,還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成年人畫一個菱形圖案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對於幼兒來說,卻是很困難的,即使 3 歲孩子照葫蘆畫瓢,要臨摹一張菱形圖樣也是很困難的。這就是說,幼兒的發展是有一定年齡特徵和規律的,是一個按照一定順序、不斷地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過程,教育目標如果不符合幼兒發展的規律,不符合幼兒個體的發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變成現實。因此,教育目標的制定必須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4一味地追求某個方面發展,忽視幼兒的全面發展,可能嚴重損傷兒童生長發育的自然進程,損傷兒童潛能發育,造成兒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體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氣質發展遲緩、壓抑和傷害。四、星期一,李老師埋怨地說: 「孩子在家過了一個雙休日,再回到幼兒園後,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退步了,不認真吃飯,亂扔東西,活動時喜歡說話,真不知孩子在家時,家長是怎麼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師頗有同感地說: 「是啊,如果家長都能按我們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師接著說: 「可這些家長不按我們的要求去做倒也罷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