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地理初中教育教學論文網站

地理初中教育教學論文網站

發布時間:2020-12-26 06:37:53

A. 地理教育論文選題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地理小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

九品評職論文發表總結。

一、確定小論文的論題 一篇小論文能否寫得成功,確定論題是很重要的。

確定論題時,要充分考慮探索性與量力性結合的原則。所選論題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索性,這種科學探索又是在中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與能力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努力可以達到的。如清華附中高中學生選的「北京市風能利用前景」的論題、「古北口地區長城考察及其開發建議」的論題,均是如此。由於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索性,學生在小論文活動中便會興致勃勃,勁頭十足。
確定論題時,也要考慮科學性與思想性結合的原則。

小論文應有嚴格的科學性,同時,中學生搞小論文活動應有教育意義,要達到一定的地理思想教育目的。
因之,地理小論文的選題是和地理課外教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密切聯系的,所選論題,實質上就是一項地理課外教學實踐活動項目的主要內容。

二、搜集資料,熟悉前人工作經驗
論題確定之後,也就是圍繞這論題的課外活動項目的內容確定之後,應在教師指導下收集前人的資料,熟悉前人是怎樣工作的,已經有了哪些成果,還存在哪些待解決的問題;這都可作為自己進行小論文寫作活動時的重要參考資料,常常能夠對自己的小論文寫作起到重要作用。

三、實地調查,獲取真知
沒有實際調查研究和測試的詳實材料,小論文是寫不出來的。小論文的論題一經選定,就應考慮這篇文章的粗略提綱,根據提綱,去做有計劃、有目的的地理調查研究和測試工作,以獲取第一手材料。這樣小論文寫作便有了堅實的基礎。否則,便只是前人地理資料的綜合整理,而不是地理小論文,兩者是有嚴格的區別的。

四、理論探討,提出論點
在實地調查、測試,取得足夠的第一手材料之後、中學生應圍繞論題進行理論上的探討,通過探討,形成小論文的基本觀點論點。中學生的選題,題目一般是不大的,其地理調查研究活動的地域范圍也比較狹小,所用方法也是與中學教育相適應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不可能涉及高深的理論問題。縱然如此,在中學生所進行的理論探討中,一定要經過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要做到「小中見大」,要能反映出地理科學的理論和規律來,要寫出自己的新穎見解,有一定的理論色彩。

五、謀篇布局,安排好小論文的結構 小論文與一般的科學論文在文章結構上相似,一般也分:序言、本論和結論三個部分。
序言,主要介紹寫作目的和意義或介紹一下全文,要簡明扼要。
本論,是小論文的主體,是揭示調查研究和測試成果的重要部分,要詳細寫。介紹材料要充分,闡明觀點要透徹,如有創見要勇敢地提出。文章要有理有據,有說服力。

結論,是小論文最後一個部分,是在本論的基礎上,對全文作出概括性結論,明確地提出問題的性質、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尚待解決的問題。
顯然,地理小論文的寫作是中學地理課外教學實踐活動中比較高層次的一種活動形式,具有一定難度。要求輔導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只有善於進行地理調研和論文寫作的老師,才能輔導學生寫成較成功的地理小論文。
除了地理小論文之外,也可以在中學生中開展其它地理寫作活動,如寫地理小品、地理課外閱讀報告、地理游記等等。這些地理寫作,既然不叫地理小論文,要求當然也不同,但都可以達到擴大地理知識面,給人以某種啟迪的作用。

B. 地理論文題目什麼好(初中的!!)

應該以人文地理為主,如:我家門前馬路的變遷;我家門前一條街的變遷內;我家小區的歷史;我家小區容的建設;學校西門門前商業網點的分布現狀與成因分析;學校東門公交車線路的合理性分析;學校南門流動商販存在的必要性和弊端;and so on,關鍵要調查身邊的事情。

自然地理的可以是:日偏食的觀測;月有陰晴圓缺——月相的觀測與規律總結;木星的軌跡;長庚與啟明——神出鬼沒的金星。諸如此類。

以上適合城市學生觀測。

農村學生可以做的就更多了。土地使用權的變遷;土壤性狀分析;大豆與玉米的輪作的益處與不足;北斗七星勺柄指向的變化——恆星的視運動。太多了。

C. 初中地理論文

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會室編著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地理課本中,採用了大量的衛星照片 。例如,第一冊的封面底圖「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第一冊封底的「地球衛星照片」、第二冊封面底圖「北緯26°附近尼羅河一段河谷及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第三冊封面底圖「太湖流域衛星照片 」、第三冊封底「衛星雲圖照片」、第四冊封面底圖「北京市地區的衛星照片」,等等。課本第一冊「地圖」 一節中,穿插了「繪制地圖的新技術」一段「讀一讀」課文,簡單介紹了遙感技術和衛星照片在繪制地圖方面 的運用。

衛星照片是一種遙感資料,是通過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按一定比例縮小了的圖像,它能比較准確、客觀 、全面反映地表地物的幾何形態信息和電磁波輻射信息。

衛星照片的判讀方法,概括地說可分三種:常規目視判讀、光學增強技術判讀(包括多光譜彩色合成和假 彩色密度分割)和電子計算機圖像自動識別等。光學增強技術判讀和電子計算機圖像自動識別,必須利用一些 光學儀器或電子計算機才能進行,一般中學都不具備這些設備。常規目視判讀則簡單方便,室外和室內都能進 行,用普通的放大鏡即可開展工作。

要掌握常規目視判讀的方法,必須了解目視判讀的標志,國為常規目視判讀就是依據這些標志進行的。目 視判讀的標志主要有:

1.色調和色彩。地物的光譜特徵,通過色調和色彩反映。照片上色調和色彩的差異正是區分各種物體的依 據。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本上採用的幾幅衛星照片,基本上都屬於假彩色合成照片。在假彩色的合成照片 上,一般植物是紅色,城市是藍灰色,水體是藍色(較深部分是黑色),荒地是灰色,砂地為黃色,均和自然 色彩有明顯的區別。在第三冊封底的「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是雲雨區,白色的 程度越濃,表明雲層越厚,這種雲區下面往往下雨越大。每天晚上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時採用的衛星雲圖,就 和第三冊封底的衛星雲圖一樣。

2.形態標志。進行衛星照片判讀時,地物的形態標志常以它的宏觀影像、地貌特徵、水系特徵和組合圖案 作為識別基礎。

地物的宏觀影像:如第三冊封面底圖「太湖流域衛星照片」上,太湖和太湖以北的長江河段的輪廓;第二 冊封面「北緯26°附近尼羅河一段河谷及其周圍地面的衛星照片」上,尼羅河河谷的形狀;第四冊封面「北京 市地區的衛星照片」上,北京市區輪廓和長城位置,衛星照片上都有良好的顯示。

D. 獲獎論文《初中地理教學應如何精心設計課堂活動》

義大利教育專家、蒙特梭利教育法創始人的這段話強調學生的學習不能只是聆聽版和接受,而權應該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使聽、說、看、思、做有機地結合,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倡導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要著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其建議的重心在於「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而課堂教學中的「合作、交流、探究」主要是通過課堂中的活動開展來實現的。

E. 初中地理小論文

地理無處不在
生活與地理密切相關,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與技能。
首先,服飾材料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桑蠶生產適宜亞熱帶,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而太陽光照好的新疆地區是我國長絨棉的最重要產區。人們喜愛的羊毛衫與皮衣,原料主要源於我國西部牧區盛產的羊毛和各種皮革。其次,服飾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身著白色寬松的長袍。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國藏族牧民往往穿一個胳臂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大袍。第三,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有關。在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都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對應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與女士的連衣裙,春秋季的休閑裝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夾克等。相反,在「四季無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國雲南昆明一帶,形成了「四季服裝同穿戴」的獨特景觀。
從主食結構上看,由於水熱條件的不同,我國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它的形成也與地理環境有關。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來講,就與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有關。我國北方地處暖溫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就養成了吃鹹的習慣。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薦。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咸」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例如北美因紐特人用冰塊作外牆;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西南炎熱的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當今商品房的開發也要考慮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邊配套設施的空間組合、周圍環境質量綜合狀況、居住區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距等因素。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有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利用峽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駱駝成為「沙漠之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人們騎著駿馬弛騁如飛;在江南水鄉,人們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來。人們出行,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根據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時間與選擇交通方式。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對當今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也是十分有益的。

F. 初中地理論文範文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氣候脆弱區」之一,自然災害頻發、分布廣、損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的觀測事實已表明,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頻率與強度明顯上升,直接危及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因此,我認為,現在應該非常重視防災減災的問題。在防災減災中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准確率的一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採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簡訊、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採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自然災害風險指未來若干年內可能達到的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分析與評估,了解特定地區、不同災種的發生規律,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對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包括災情監測與識別、確定自然災害分級和評定標准、建立災害信息系統和評估模式、災害風險評價與對策等

G. 地理論文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關於公布安徽省第五屆

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評選結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各市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根據省教科所《關於舉辦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選活動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號)文件要求,省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各地推薦的地理教學論文進行了認真評審,共評出獲獎論文一等獎 16篇,二等獎 36篇,三等獎71篇。現將評選結果予以公布(見附件),請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及論文作者。

附件: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安徽省教育廳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發

列印:吳儒敏 校對:吳儒敏 共印30份

附件:

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一等獎

篇 目 單 位 作者

《淺談地理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能力的培養》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東

《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蕪湖市教育科學研究室 錢宏瑾《銅陵市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調研報告》 銅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

銅陵市第一中學 楊國兵

《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安慶市教研室 何陸禕

《論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阜陽市教研室 陳鵬飛

《地方環境教育課程構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吳岱峰《透過一次地理評優課談新課程課堂教學》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榮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 穎上縣教研室 何長劍

《關於高中地理選修課程校本化的幾點探討》 馬鞍山市第六中學 林章和

《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 淮南市第三中學 朱元坤

《地理空間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合肥工業大學附中 洪成旗

《淺談新課程下我對地理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黃山市梘忠中學 汪德利

《探索課程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 貴池二中楊淑萍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學 苗紅青

《地理探究學習要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 懷遠一中 孫尚樓

《談地理教學中學上情商的培養》 六安皋城中學 余 蕊

二等獎

《梳理經歷 整合資源 回歸生活——地理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周躍紅

《談新課標下的「太陽高度」教學設計》 阜陽市第三中學 馬 靜

《巧用身體語言,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藝術》 合肥市第五中學 沈龍海

《談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思想和方法的貫徹》 亳州第一中學彭長玉

《新課堂教學下教學策略的初探》 蕪湖市城南實驗中學周慧本

《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施地理課堂教學》 淮南實驗中學廖惠榮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養》 亳州第五中學 王玉龍

《地理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學 陳 中

《用新課程理念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地理知識》 固鎮一中李方平

《構建科學與人文和諧統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

《如何調動學困生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長軍

《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學習》 郎溪中學 胡燕平

《淺談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的一些誤區》 來安中學 董桂山

劉 俊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徑和培養策略》 和縣二中 夏立軍

《高考地理復習的「虛」與「實」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學 黃永紅

《新課標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探微》 歙縣中學鍾彩琴

《淺談「問題研究」的作用與教學》 五河一中 劉繼英

《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地理分層教學策略初探》 樅陽縣浮山中學陳相林

《如何從地理圖像中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 黃山市黃山區一中崔仲文

《加強地理基本概念教學的探討》 亳州市譙城區大寺完全中學 汪明潔

《淺談Google Earth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滁州市實驗中學 曹 明

《「任務分解、自主交流」地理課堂模式的構建與實驗》阜陽第十中學 馬興海

《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適應高中地理新課程》 安徽省石台中學 姚 萍

《新課標下淺談地理與各學科的經緯結網》 東至縣大渡口中學 江美麗

《「讀圖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宿州市埇橋區梅庵中學劉玉才

《多元智能評價與地理教學》 馬鞍山市第一中學 程 剛

《農村高中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常見問題及對策》 六安市雙河中學 劉全穩

《新課程地理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設計與落實》 銅陵市第九中學錢義國

《以烈山區為例談農村高中地理活動課的開展》 淮北七中 吳才華

《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積極開發地理課程資源》 安徽廣德中學 江春芳

《選修7課標、教材研讀及開課條件分析》 銅陵市第五中學 陳俊群

《高中地理課題研究開設的一些設想》 宿松縣程集中學 石雅斌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淮北市石台鎮中學蔡金燕

《新課程地理教學中的「敢問」與「會問」》 蕪湖縣第一中學 王邦忠

《淺談新理念指導下的中學地理教學》 宿州市第八中學張建國

《淺談在地理新課程教學中的「課堂提問」》 淮北市西園中學榮海俠

三等獎

《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學初探》 來安中學 盧玉斌

《地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偏離現象 》 阜陽第三中學 吳 強

《解讀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開放性特點》 和縣第一中學 陳曉明

《淺談地理新課程教學反思》 蚌埠包集中學趙東宇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創新學習》 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章 波

《淺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合肥市五十一中 陳 麗

《關於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幾點看法》 阜陽一中 巫祖安

《地理課堂互動型教學策略的構建》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盧大亮

《地理教學中的誤區及思考》 宿州埇橋區汴河辦事處北十里中學 武 波

《新課標下課程資源開發初探》 青陽縣木鎮中學 方 靜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道德教育的實踐》 黃山市屯溪一中 潘勝庭

《在地理教學中利用遠程資源學生合作學習的探究》 歙縣新安學凌文英

《地理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 祁門一中胡義松

《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的思考》 歙縣中學呂文英

《地理教學中學生想像力的培養》 歙縣二中汪明鋒

《如何看待地理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和網路的作用》 鳳台一中李 全

《淺談以學生為主體的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學》 淮南望鋒崗中學廖和喜

《興趣教學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淮南一中朱慶龍

《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淮南市第五中學孫 峰

《合適參照物選擇與「地球運動」教學難點的突破》 亳州三中 劉永志

《新課程改革下對中學地理教學的幾點思考》 利辛縣第一中學謝 堯

《高一地理新課改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 渦陽三中 王 娟

《談初中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淮北市西園中學孫 凱

《充分運用圖像進行地理教學》 五河縣安淮中學聶 鑫

《中學地理教學的美育的層次》 蚌埠十二中馬 燕

《立足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地理素養》 蚌埠第一中學李雲靜

《讓地理教學生活化》 蚌埠市第二十三中學王海燕

《新理念下培養地理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探索》銅陵市第十三中學戈廣兵

《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體會》 銅陵縣第二中學程納新

《在新課程目標下整合地理課程資源》 銅陵市第十六中學孫大信

《高中地理個性化教學初探》 銅陵縣第二中學程勝來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太湖縣徐橋高中 李永清

《將實驗教學引進地理課堂》 宿松縣程集中學周文招

《生活是地理教學中重要的課程資源》 安慶三中張 軍

《檔案袋評價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安徽省太湖中學黃鄭堯

《如何開展問題研究和活動》 桐城中學段煥榮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桐城市天城中學汪 宏

《中學地理多媒體教學初探》 滁州市滁州中學 季風勇

《探究性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 滁州市滁州中學 孫 成

《作圖法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研究》 全椒中學 李 君

《新課程實施的理解與體會——豐富地理課堂教學》滁州市第五中學 六振梅

《淺談新課標下地理教學手段的繼承與創新》 肥東縣梁園中學 周義兵

《發揮地理學科優勢 培養學生空間智能》 舒城縣南港中學 沈龍明

《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地理學習探討》 蕪湖市第二十六中 吳安寧

《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學探討》 五河二中劉叢蘭

《在地理社會實踐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懷遠縣龍亢中學 朱 英

《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蕪湖市二十七中學俞 敏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有效參與的教學策略》 蕪湖八中邱玉啟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探索》 安師大附屬外國語學校裘偉東

《如何選編以社會熱點為背景的地理案例》 蚌埠第四中學劉運良

《中學生地理課堂興趣培養》 六安市三十鋪中學 李顯靜

《中學地理信息化教學設計之我見》 馬鞍山市第六中學 張 蕙

《為地理教學注入新活力——初中地理活動初探》 馬鞍山市星光學校 古 莉

《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的認識與實踐》 蕭縣中學常書雲

《讓新課改沐浴和諧之風》 靈璧縣師范學校蘇 洪

《光照圖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探討》 安徽省碭山中學陳國華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發展學生個性淺議》 宿州市埇橋區支河中心校李永春

《關注學生發展優化地理教學》 安徽省青陽中學張 俊

《談地理新教材「活動」的使用》 石台縣崇實中學汪利軍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心得》 貴池區杏花村中學程麗萍

《淺談探究學習在地理新課標教學中的應用》 界首市光武中心學校 李 濤

《借杜朗口「春風」促地理課鮮活》 阜陽四中 徐玉玲

《論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問題》 穎上縣第四中學 田華利

《巧妙點撥開啟自主學習之門》 界首一中 王 鍵

《評價共同體在學生地理學習評價中的應用》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學 李 濤

《構建師生互動合作共同成長的綠色課堂》南陵縣何灣鎮中心初中廖必根

《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整合初探》 寧國市梅林初中 朱鐵軍

《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策略淺析》 六安市徐集中學 張碧松

《夯實基礎突出主幹提高能力應對高考》 東至二中侯 俊

《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界首市田營鎮中心學校 閆 斌

《「問題教學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寧國市胡樂初級中學 張 文
自己網路吧~

H.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論文

僅供參考
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意義和必要性
初高中地理教學脫節現象是廣大地理教師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本人在從事高中地理的教學中也感受到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後,暴露出很多因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所導致的學習問題。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才能使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在此基礎上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
二、導致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地理課程目標的差異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地理成因問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感受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徵,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從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體驗層次,增進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而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
2.初高中地理教學考試要求的差異
初中地理不做中考要求,學生只在初一和初二接觸地理學科,初三一年為空白期。等接受高中地理時,所學初中地理知識遺忘程度非常嚴重,地理基礎知識非常薄弱。這就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而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命題重點由知識向能力轉變,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比中考高很多。
3.初高中教師教法的差異
新課改中的初中地理教材在設計上重視學生的活動、參與、思考、互動,每課時內容相對較少;高中地理教材的設計則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且每課時內容多而雜。絕大部分高中教師都沒有教過初中,這使得高中地理教師對初中地理的熟悉度不夠,加上高中地理課程知識容量較大和能力要求較高,就導致一部分學生對高中教師的教法不適應,從而在高中起始階段形成部分學生掉隊和分化的現象。
4.初高中學生學法的差異
通過和學生的談話了解到,初中地理期末考試前大部分是由教師在書本上勾畫出重點,然後學生照著復習,而高中地理考試重點考查的是能力,所以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往往是不可取的。更不巧的是,學生一進高中學習的高中地理必修一難度較大,這使得學生在心理上很有挫折感,即使後面學習人文地理部分難度降低很多,大家還是會認為高中的地理「難死了」。這樣就會有一部分學生會出現厭學或者是怕學情緒,最終導致成績很難提高。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應對策略
1.地理教師應加強對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系統學習
初高中地理教師之間多進行教學交流和研討,加強對教師初高中地理教學的系統培訓。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和研讀初中地理教材和課程標准,並與高中教材進行對比分析,找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關聯點。我們在講授新課時,可以將有關聯的初中知識進行簡單復習,也可在新課進行的過程中穿插初中的地理知識。
2.把握好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節地理課
高中的第一節地理課十分重要。我的第一節地理課通常不講授新課,而是告訴學生高中地理的重要性以及高中地理都學些什麼。我會通過談話的形式了解學生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此外,我還會收集一些當時和地理有關的時事事件給學生進行分析講解,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同時激發他們迫切探究身邊地理現象的慾望。
3.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地理往往以直觀的感性內容為主,而高中的地理比較抽象。初高中地理內容的差異使得學生心理上會產生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情緒,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情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多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多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聯系生活實際,讓高中的知識變抽象為實際。
4.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盡快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
初中的地理教材側重於地理現象的描述並直接給出結論,對產生現象的原因不做深入的探討,所以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重在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而學生進入高中,生理、心理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所增強。再者,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重在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老師引導,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5.保證學生練習的數量,並及時進行解題指導
眾所周知,高中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對基本知識點進行記憶,同時也要提升做題量。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學生作業認真、仔細地批改,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並及時講評。
6.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材和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掌握讀圖和分析圖的技巧是學習好高中地理的重要途徑。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學會閱讀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等」,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掌握「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有關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將地圖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盡可能地把所講內容與地圖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地圖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並增強學生的讀圖能力。
總而言之,初高中地理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不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才能使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使其具備一個中國公民所應該具備的現代地理素質。
(作者單位 河南省洛陽市第五十九中學)
初高理知識完整知識體系要確處理高理與初區域理間關系高理主兼顧初理具體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具體區域才能更深刻理解產原、特點預測發展變化趨勢部高二文科初理知識相陌疑給高理教難題何抓住基礎適提升重組教材內容強化理知識融合高理教師探討課題 根據理課程安排高考考綱要求般文科班理課教總復習安排都科先復習初世界理理知識同教高選修()、選修(二)課程高三第期始高必修課程復習直安排高三第二期全市模擬考試前結束(約三月旬)近幾教我發現於初高理知識銜接教值關注問題於剛高同說普遍高理比較難特別高第單元內容許同認即使教材內容看應用、做題做初高理知識銜接非必要面我何做知識銜接幾面進行析: 、轉變初理看及 許於初理普遍認要看看書背背記記考試臨突擊關考試結束能等高候忘差於說重視習應付事高我教師要轉變理門副科看介紹理門科特點使快速融入習 二、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切實行教計劃 首先解初理習情況高理第節課或者課找解通書面文字形式交師解初理知識掌握情況並記錄普遍反映、暴露問題教師解情況才能今教放矢 其研究新課標教材變化明確習目標 教前應初、高教材課程標准、教綱進行比析根據調查研究情況教材變化情況做 知知彼並結合高教材教內容確立復習起點重點 三、材施教根據教內容進行知識銜接重點突必備知識 教要根據同內容進行銜接並所內容定要銜接根據普遍存問題確定復習內容初於圖掌握說空白看圖知道看圖甚至知道幾洲各洲具體位置更用說進行知識銜接應該重點放圖用圖引導習書本知識引導用圖析推理問題高階段應該讓每都本圖冊培養讀圖、認圖畫圖能力 四、注重習引導培養習興趣 習興趣培養重要我說興趣師何培養興趣呢首先讓掌握理科特點解理習規律理習貼近現實讓身邊事、身邊現象解理掌握理知識另外理與其科非密切聯系理喀斯特貌形原用化知識解釋;數講球體知識候用理經度緯度知識析;英語許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都涉及理知識 習讓培養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僅要知其且要知其所自要應用規律總結規律才能逐步培養求知慾探索欲才能真解理習理理 五、拓展區域理實現初高內容融合 理主要特點區域性綜合性區域問題都綜合區域理既自與文理知識起點自與文理知識歸宿任何種理事物或理現象都發定區域近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區域理作命題背景切入點利用高理知識加析解釋定程度區域理試題門檻由見區域理復習應該依據高考綱要求拓展區域理內容實現初高理內容機融合 1、構建區域體系培養空間概念空間思維能力 依據高考考試綱要求區域理內容記憶重要區域空間位置構建腦圖解決圖定位定向知識理科繼知識習掃清空間布障礙形基本圖基礎 ①填圖依託圖例注記重要理事物名稱位置鞏固圖形知識體系提供空間平台 ②拆普通圖突主要理事實事物載體圖提煉主題培養提取信息能力 ③疊加專題圖相關聯理事物放同幅圖養用聯系觀點看待析問題思維習慣形綜合能力 2、整合高理(自理文理)內容用高理知識析區域特徵形區域綜合析空間思維能力形科思想科 ①經緯網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氣環流位置入手認識理環境水平結構析區域氣候(包括熱量、光照、降水)、植、土壤、農業等具帶性特徵理要素 ②形剖面圖著眼掌握理環境垂直結構根據形剖面圖析理解區勢、水文、交通線走向等非帶性理要素全面認識區區域理特徵 ③准確掌握區域理環境水平結構垂直結構前提立足本區向外延伸比較區域差異 ④尋找區域主題眾理要素找本區獨具特色或具全球意義問題形規范性表述聯系周邊區形主題深刻思想 3、案例教 某區域載體析其重要理要素形(山、高原、盆等)、氣候、水文(河流、湖泊等)、物、土壤等用高理析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總結析區域特徵

I.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讓快樂走進地理課堂的幾點做法》

針對地理課的特點,
老師要多用地圖講學,把地理課講活了,講有趣了,就成為了快樂的課堂。

閱讀全文

與地理初中教育教學論文網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